2010年考研英语摘要写作范文5篇
现代化要求教师角色重新定位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达成,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为教育主体力量的教师富于创新智慧的开拓性教育实践。全球化教育语境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历史性创新。
全球化已经并将继续催生教育基本理念的诸多深刻转换。在知识观方面,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新环境,使知识的创新和文明的传播出现了基于知识、注重更新、追求升级换代,并且知识更新换代周期短、数量大的新特征,这样,知识的传授从传统的过去时转向新颖的未来时。在学习观方面,突破空间阻隔的国际互联网,正在并终将把全球的学校、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种种信息资源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庞大和复杂的资源库,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将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式学习所取代。个体的志向、兴趣和精神发展的种种需求,将上升为学习的主导性力量。在教师观方面,随着全球化语境中学生个人的知识来源多元化,教师不再被视作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化身,其功能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和激励学生探寻、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并与之和谐共享。教师工作由传授知识变为开发学生智慧和精神资源,职责更为全面、使命更加重要。
这些教育理念的诸多变化,必然对教师传统角色形成新的挑战。以全球化视角来看,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环境条件。由此可以管窥教师因其职责转换而引发的一系列角色创新。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以平等的人格、除伪的语言,同步实行与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心灵交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接纳交互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局限性,并将这些视作极其珍贵、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以严密预设的目标来封闭开放性对话的“边界”,因此,教师全方位超越了知识提供者、人生设计者之类传统的“权威”角色。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可持续自主化学习的有力促进者。一方面,教师的教育价值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求知。这样,教师帮学生主动“要学”显然远比被动“学好”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才是促进学生坚韧不拔、穿越坎坷、有望建树的“可持续学习”,后者只是复制既往、重在守成的“维持性学习”。而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于,教师通过平等和诚挚的对话,促进学生不断地寻找、发现那条开发自我、更新旧我的独特道路,从而赋予其学习活动以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和深沉意义,正凶如此,教师促进学生“会学”显然远比“学会”更重要。所谓“会学”,即教师要促进学生养成开放性思维品格、弹性化价值尺度和变通性发展方向,故“会学”具有指向未来、超越和创新的展开性,而“学会”则往往局限于既定和既有的知识与义理,难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再次,教师要成为学生智慧和情意等精神资源的深度开发者。所谓开发者,即教师要以忘我奉献的精神,去珍爱和维持教育学意义上的诸多“环境条件”,以利于教师不仅释放出青春的智慧,而且高扬起崇高的理想精神、坚定的意志品格和纯洁的道德力量,从而通过一生可持续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创新性和建树性道路。
展望全球化所引导的新时代,学校作为多元化文明的集散地,将在创造新人的过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的新需求,教师应努力把握自身素质结构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重铸自身的人格和精神结构。
一是发展面向全球多元文化、选择融合有机统一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素质。全球教育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维素质和其思辨力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应着力追求以开放性和创新性为基本特征的思维品格。由于网络能够及时、迅速、完整地提供一个真实的全球语境,学生已拥有个性和求异思维的发展空间,故教师能否以开放性眼光,评估和引导学生们五彩缤纷的心智流向,客观对待母体文化和异质文化.无疑是对教师“教育文明”的一种严峻考验。
二是发展适应全球交际需要、有力促进学生精神健康发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人格素质。生命的品位、灵魂的境界,取决于人格素质。面对信息多元化、思维自由化的全球语境下时代新特征,面对克隆羊的诞生使人的批量生产在技术上成为可能,黑客的袭击可以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甚至防卫系统等这些对人类传统价值观的新挑战,教师的教育范畴,显然存在着从单一的认知领域,向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等非认知领域扩展的现实问题,势必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优化作为一门隐蔽课程而存在并发挥着重大潜教育价值的自身人格素质。教师要有对全人类、对未来生活的超越性理想精神及其敬业态度,要有以爱心为内核的博大情怀,要有堪为表率的道德品格,还要敢于对学生不耻下问,以期达到教学相长、学海无涯的美好境界。
三是发展符合全球化新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素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文字的出现与印刷术的诞生,引发了教育两次质的飞跃。新世纪以来,高新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推进着教育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尤其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人类步入全球化网络时代的重要标志,极为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理念和模式。教师理当优化自身教育理论素质,从而把原本缺乏人的活力的现代教育技术,融人以人为主体的活生生的教育进程中去。
参考范文:
The Demand of Relocating Teachers’ Role in Modernization
In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teacher in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great change. Instead of providing knowledge for students once and for all, teachers are expected to show the students how to find, obtain and use knowledge on their own. More importantly, teachers should act as a facilitator and counselor for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this goal, teachers need to respond to students’ abilities and adapt to the changing demand readily. In brief, teaching is all about offering paths to students and keeping them highly motivated on the way.
博物馆免费开放:亟待公众热情参与
全国各地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已成为众多中小学生的文化盛宴。这一公共政策的实施,无疑使这些青少年成为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真正受益者。
2008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推出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决策。尽管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临一些考验,但是,政府买单让百姓共享文化成果的做法得到了公众的拥护,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定为“博物馆与旅游”,旨在探讨全球博物馆等文化遗产资源如何在刺激消费、促进旅游、拉动经济中发挥作用。事实上,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时代的来临,不仅保障了公众的文化权益,而且还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例如,近年来,杭州西湖的博物馆、遗址、公共设施等遗产群的免费开放,不仅增加了人流,而且还带动了旅游等相关收入的增长。博物馆免费开放是还利于民的好政策,是我国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政策的纵深和延续。当然,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一新鲜事物,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免费开放实践与理想的政策目标之间也还存在一段距离。
可以这么说,没有参与,公众就不会持续地关注博物馆的藏品,没有互动,公众不会持续地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来。没有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博物馆也将失去其作为城市文明殿堂的意义。
免费开放是以公众参与作为公共政策选择的出发点,目的就是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如果说,“博物馆是城市的客厅”是一种理想,那么,免费开放让这个理想成为现实。当公众能够自由进出博物馆,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博物馆,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当作向外地客人展示城市魅力的地方,我们的博物馆就将成为所有市民引以为自豪的城市客厅。因此,博物馆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创造让城市主人充分使用客厅的条件,及时地更新客厅的装饰和内容,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失去门票利益驱动的博物馆是否愿意经常地装扮客厅,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些博物馆的管理者认为,免费开放并没有带来参观人数的明显增加,因此在拉动旅游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问题恰恰是,作为文化资源的管理者,博物馆没有很好地为公众服务,没有从公众的角度出发,自然遭到公众的冷落。
一些博物馆管理者总是强调免费开放带来的利益受损,而没有看到免费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人民大会堂以及地方政府会议中心等重要场所展示企业形象的时候,博物馆是否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博物馆作为城市的精神家园,给予公众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归属感。过去,博物馆展览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公众的心理和审美诉求,如今,公众的参与和对展览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将促使博物馆管理层认真、全面地考虑公众在审美、知识、历史、文化方面的诉求,否则将承受公众和资讯媒体的舆论压力。过去,博物馆把公众当作知识教育的对象,没有作为平等的主体进行交流。如今,一些博物馆经常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文化论坛和讲座,旨在提高公众解读博物馆藏品资源的能力以及对话能力。类似博物馆QQ群、网上论坛的建设,可以在志愿者和义工的参与下,与公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让公众在展览内容和形式这块“地盘”上做主。
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博物馆的管理和经营需要公众的参与,每一个公众的劳动应该受到尊重。让公众在博物馆这一舞台上展示自我,让公众参与到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来,或许可以成为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绝处逢生甚至发展壮大的良方。
我们强调博物馆是城市的名片,不只是说博物馆建筑是城市的标志,而是说把博物馆当作展示城市文化的窗口。那么,如何发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成为地方政府决策者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逐步重视发展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也开始强调对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占有一个城市主要文化遗产资源的博物馆,自然也应该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一直以来,博物馆很重视纪念品的开发和利用,并把那些吸收地域特色文化因素的纪念品作为宣传博物馆、宣传一个城市的流动名片。“把博物馆带回家”是博物馆纪念品开发的理念,也是博物馆经营和管理的口号。除了纪念品外,博物馆还可以独立和采取合作的方式组建歌舞团等文艺演出团体,并结合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审美的内涵,创作相应的音乐,编排相应的舞蹈,也可以像良渚博物院一样拍摄以文物考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更可以结合建筑群的特点、内部构造开发一些寓教于乐、类似《帝国时代》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作品。博物馆要善于依托其馆藏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营销,这样才能使外地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总之,把博物馆比喻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家园和城市的名片,是免费开放时代博物馆功能的一种阐释。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公众的参与,在于建立和完善博物馆公众参与的机制,并在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参考范文:
The Museum is Free:the Enthusiasm of the Public is Expected
In March 2008, our government had made a decision that the museum would be opened free for the public. This decision is welcomed and shorten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museum, which not only ensures the cultural rights of the public but also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ough it still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can arouse their enthusiasm. Meantim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reb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public cultural resources. Moreover, various museum exhibitions can satisfy the public’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and cultivate their loyalty and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a nation. Besides, it also promotes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论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一次科协年会上,6000多名代表饶有兴味地坐在人民大会堂里,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讲演“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席间,有位听众收到朋友一条短信:大科学家讲的东西你能听懂吗?众所周知,丁肇中所从事的是目前世界最尖端的科学研究。一般人凭借现有的知识,很难理解或想象他心目中的奇妙世界。然而,幽默而风趣的丁肇中教授让所有的听众都昕懂了他报告的核心内容——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丁肇中首先介绍了他的一个实验,是测量电子的半径。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但是到了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著名的教授们用很多年的时间,做了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果——电子是有体积的。1965年,他放弃在美国大学的前途,决定到德国用新建的加速器以不同的方法重做实验。他的实验证明量子力学是正确的,电子确实是没有体积的。从这个实验开始以及后来40年对新粒子发现的一系列过程中,他最重要的体会是,不要盲从权威的结论,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要惧怕困难,也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
大脑思维一直活跃在探索自然科学奥秘中的丁肇中,对生活周围的一些社会现象也常常有独到的发现。他看到身边来自印度、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学子,但凡成绩好的人,都比较喜欢偏向于理论的研究,而尽量避免做实验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分析,问题可能更多出在观念上。中国有一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丁肇中认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有很大的害处。
丁肇中很想向青年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他说,实验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实验的证明,是没有意义的。当实验推翻了理论以后,才可能创建新的理论,理论是不可能推翻实验的。
接下来他还讲到了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一件事,1998年6月2日,装有中国制造的巨大永磁体的阿尔法磁谱仪首次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用以探测宇宙中的反物质粒子。由丁肇中教授主持的这次实验,是国际空间站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目标是寻找由反物质组成的物质。人们可能要问,反物质找到了会怎样?找不到又会怎样?
丁肇中的回答是,这个实验可以说代表人类的一个进步,因为在这以前,从来没有人能把磁铁放在天上寻找物质。科学家是应该具有开拓精神的,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有记者问,技术转化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短时期内就能见到成效,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诱惑。您认为是不是做基础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呢?
丁肇中微笑着摇摇头,“我不觉得寂寞,要是寂寞的话,我就不做了。”
“科学改变了整个人类生活,我猜想这也是很多国家支持它的主要原因。但这不是我的原因,我做这些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这是我做科学研究最根本的动力。”
参考范文: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ies a scientist must possess? Professor Ding Zhaozhong gives his answer. First of all, a scientist must never blindly follow the conclusions made by the authorities. Only with this attitude, can he have the courage to challenge the old and develop the new. Secondly, he must give considerable emphasis to experimentation. A theory without experimentation is simply meaningless. A scientist must also truly valu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and readily go his own way. And what is most precious in a scientist is his curiosity, which gives him the drive to explore the unknown world. These qualities combined are what make a good scientist.
对我国英语教育低龄化现象的思考
随着中国国际化脚步的加快,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其地位日渐凸显出来。英语教育的低龄化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活动的一种趋势,不仅从小学就开始开设英语课,连学前儿童也接触并学习英语。
(一)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
中国社会调查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济南、哈尔滨、广州和萧山等八个城市的1500个样本调查发现,九成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学习英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很重要,98%的家长有计划让孩子接受兴趣英语的培训。中国接受英语培训的群体正在偏向低龄化。
(二)导致英语学习低龄化趋势的原因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高潮,学英语已成了流行的趋势。就全世界范围来说,英语的地位的确是十分重要的。英语的地位取决于几种力量:第一,经济力量。现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时期,而全世界重要的发达国家都是英语国家,如美、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这就使得大家为了经济上的沟通来往加劲地学习英语;第二,政治力量。现在全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说英语,是英语地位重要的原因;第三,文化的力量。我们现在看电影都会关注好莱坞大片,外语书籍也纷至沓来。这几股力量都为推动英语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家长正是看到了这种全国性英语热潮,害怕孩子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点上,因此在幼儿时期就拼命强调英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