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克和西马克的故事-文明
随着冷战的结束,民主德国、联邦德国的关系也不断缓和。东柏林政府虽然不允许东柏林人进入西柏林,但对西柏林人和在西柏林的外国人到东柏林的限制却相对宽松,这样才有了东马克和西马克的故事。
多年来,西马克与东马克的官价一直是1:1,而在西柏林的货币自由兑换市场上就不是这个数了,西马克要值钱许多。柏林墙倒塌之前,在西柏林的银行里和黑市上,一西马克最高时可以换七八东马克,后来基本稳定在1∶3这个比值上。
别看东马克在西边不值钱,在东边可是一分钱一分货,毫不含糊。
于是,精明的联邦德国人对东马克情有独钟,他们在西柏林把西马克换成东马克,然后到东柏林消费。他们下馆子、买书、买手工艺品、买邮票寄信、看电影、听歌剧、参观博物馆、逛公园……
不久,东柏林政府觉察到这种非官方的马克交易,采取了措施。于是,在进出东柏林的关卡上,检查一天比一天严,入境的人不许带东马克,出境的人不许带在东柏林买的商品。姐姐说,有一次她亲眼看见一个人被东柏林海关官员带到一间小屋子里搜身,连衣服领子都被仔细摸过。
但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姐姐教了我几招,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第一,心态一定要稳,要镇定,行动落落大方。警察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检查,你要是一紧张,被他看出来,就很难逃脱了。第二,尽量在人多的时候过关卡。第三,买了东西,尽量不要拿在手里,若是衣服就穿上,若是帽子就戴上,若是鞋就换上,若是书包就背上,穿在身上的东西一般是不检查的。第四,如果碰上检查也不要紧,你可以装不懂:“先生,你说什么?我实在听不懂。我是个外国人,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不久,我就亲身体验了一次。
一个周末,姐姐带我去东柏林。我们乘坐地铁到弗里德里希大街,所有的人都要下车接受海关检查。走入一条地下通道,通道的这头是西柏林,那头就是东柏林。通道中央是海关关卡,过关的人排成几队等待检查,德国人走这边,外国人走那边,秩序井然,但气氛沉闷压抑。
终于,来到了那个小窗口,我递上护照,心里很坦然,反正什么也没带,随他怎么检查。很快,官员在护照上盖了个章,又给了我一张小纸条——类似入境卡,出境时还要交回。
过关后,我们先在东柏林吃了顿美味快餐,的确便宜,十几东马克,合三四西马克。然后,我们在市中心游览,圣玛丽大教堂、马恩广场、苏军烈士陵园……玩得很开心,又到商店买了一些食品。回来过海关时心里有些忐忑,幸好没人盘问检查。
第二个周末,我们又去了东柏林电视塔顶楼的旋转餐厅。那里环境优雅、音乐低回,还可以观赏柏林的夜景。这算是一次奢侈的消费了,可最后一结账,每人只花了十几西马克。而为了这顿美餐,我们在塔下足足排队等待了两个小时,因为客人太多,只能一批一批进去。
后来,我又一个人去了几次东柏林,只有一次碰上点麻烦。那天我回来的时候在海关被一个官员拦住了,他的态度倒挺和气,指着我手中的塑料袋问里边是什么,我做出一副老实诚恳的样子,乖乖打开袋子让他看,里面只有两小包米,我露出微笑说:“听说东柏林的米好吃,买点尝尝。”
那官员又问:“你有东马克吗?”
我忙从兜里掏出几枚硬币给他看:“就这些。”
官员并没有收走这几个钱,倒是和蔼地问我:“你是中国人?”
我点点头答道:“是的,我是留学生,刚来德国,没有收入,今天到东柏林来玩。”
官员听完,挥一挥手,让我过了关卡。
走出通道后,我长长地舒了口气,看了一眼背在身上的新书包。这是我仅有的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
有一天,姐姐下了班回到家,闷闷不语,好像有什么心事。原来,姐姐所在的国内的研究院最近要派出一个慰问团到德国,专门来看望在德留学人员。
我一听忙说:“这是好事啊,祖国亲人来看望你,你多幸福。”
姐姐发愁的是,该怎么接待人家。
我想了想说:“给他们送点礼品?”
姐姐说:“我都想过了,送礼品吧,贵的咱买不起,便宜的又拿不出手。”
我又出主意:“那就请他们吃顿饭吧。”
姐姐还是摇摇头:“一个慰问团八九个人,一顿饭得几百西马克,请不起呀。”
很快,我就离开柏林,把姐姐的这档事也忘了。
一天,和姐姐通电话,她又提起了这件事,我忙问是怎么解决的。姐姐笑呵呵地告诉我,慰问团来后,她先陪他们在西柏林转了转,又到了东柏林中心,中午在一家很不错的饭馆用餐。慰问团的人都很满意,一再感谢,姐姐的开销也不大。皆大欢喜。
随着两德货币联盟的形成,东马克退出了历史舞台,“东马克和西马克的故事”也结束了。这段短暂而又特殊的经历,为我的留学生活添加了有趣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