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丹青-成长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不负丹青-成长

新加坡著名摄影师蔡斯民是吴冠中的好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与吴冠中往来频繁。一次,无意中看到吴冠中在狭小的画室里撕画,蔡斯民很是诧异。问及缘由,吴冠中笑着说:“我对生活不讲究,所以也不需要多少钱。卖画更不为挣钱,只是有时候期望它能够长期留下来,我觉得能够出一件好作品才是最大的幸事。至于经不起考验的作品,没必要留。”
  
  就这样,吴冠中每隔一阵都会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毁掉。光是1991年秋天,蔡斯民就眼睁睁地看着吴冠中撕掉200多幅作品。“我在旁边看得真是心惊肉跳,这一张就是100万元啊!”蔡斯民如是感慨。
  
  作家阎纲与吴冠中同住京南方庄小区,是吴冠中的邻居。吴冠中去世一礼拜后,他写了一篇散文作为纪念,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吴冠中与妻子吃过早餐后常到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小憩。一日,老两口在磨印章,卖煎饼的安徽妇女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老头是个大画家,便过去招呼:“你们这是做什么啊?”吴冠中说:“把我的名字磨掉。”那是几枚精致的印章,她自然不解:“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怪可惜的……”吴冠中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
  
  “多么珍贵的文物啊,为了防范赝品,吴冠中破釜沉舟。”阎纲不由感叹。如今,吴冠中走了,但他的画还在。他给家人和朋友留言:“你们要看我,就去看我的作品,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很坦诚,也很硬气。
  
  无论是撕画还是磨章,吴冠中都一样胆壮、气足,毫不吝啬,毫不手软。为何能这般决绝?因为他的追求只是四个字——不负丹青。正是有这样的信念,他能自洁,能傲然,不因事而变,不因时而易。这是一个纯粹艺术家的作为,那些重金钱、爱名利的匠人永远不可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