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很邪性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一些很邪性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三)

《李通判》 广西有个姓李的通判,是个大富豪。他有七个小老婆,家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李通判年仅二十七岁

《李通判》

广西有个姓李的通判,是个大富豪。他有七个小老婆,家中奇珍异宝堆积如山。李通判年仅二十七岁就病死了。他家有个老仆人,向来忠厚老实,对主人早早去世很悲伤,就与李的小妾们请和尚设坛念经,祭奠亡灵。

忽然有个道士手拿化缘簿子来求布施,老仆人呵斥道:“我家主人不幸早亡,哪还顾得上来给你布施!”道士笑着说:“你想让你家主人复活吗?我会作法术,能使你家主人还魂。”老仆人便急忙奔到内室,向小妾们说了此事,于是大家将信将疑地出来拜见道士,可道士已经走了。老仆人和小妾们都很后悔怠慢了这个活神仙,以致让他跑了,相互埋怨起来。

没过几天,老仆上集市,在半路上恰巧又遇到了这个道士。老仆又惊又喜,硬拉住道士,一边赔礼,一边苦苦哀求道土让他主人复活。道士说:“不是我不肯作法使你家主人复生,按照阴曹地府的规定,还阳一个死人,必须另有一人替代他死,我怕你家没人肯替代主人去死,所以那天我就不辞而别了。”老仆说:“请您跟我一道回去商量这件事吧。”

老仆拉着道士回到家里,把道士说的那番话告诉了主人的小妾们。小妾们一开始见着道士的到来很高兴,接着听到得有个人去代主人死都很气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声不吭。这时,老仆人毅然说道:“各位娘子年纪还轻,去替死很可惜,老奴我风烛残年的人有什么顾虑的!”说完,老仆走出内室,对道士说:“如果由我老奴代死可以吗?”道土说:“你只要不后悔、不害怕就可以。”老仆说:“我能。”道士说:“看你如此诚心,我就成全你。你现在可以去和亲朋好友诀别,让我作法。这法术三天就可作成,七天就灵验了。”

于是,老仆把道士供养在家里,早晚请安问礼,不敢怠慢。他白天走家串户,向亲朋好友告诉这件事,流着眼泪诀别。他的亲朋好友中间,有笑他傻的有钦佩他忠诚的,有同情他的,也有嘲笑他、表示不相信的。回家路过关帝庙,老仆向来信奉关帝,便进庙跪拜,祷告关帝说:“老奴情愿替代我家主人死,恳求关圣大帝助道士作法成功,让我家主人还阳。”没等老仆说完话忽见在香案前站着一个赤脚和尚,训斥说:“我看你满面妖气,大祸马上就要临头了。我有办法救你,可千万不要泄露秘密。”随即送给老仆一个纸包说:“到紧要关头就打开来看。”说完,那和尚就不知去向了。老仆人回到家里,偷偷地打开了纸包,只见包里有五根长长的手指甲,还有一副绳套,然后又包好,揣在怀里。

转眼间,三日作法期已到,道士命人搬来老仆的床,放在与主人灵柩相对的位置上,紧锁门户,只在墙上开了个洞,好给他送饭送水。那道士却在小妾们的居室近处筑了个祭坛作法念咒。开始几天,没有发现特别的动静。老仆人有点起疑心了,才想翻动一下身子,忽听得床底下有飒飒飒的响声。不一会儿有两个黑鬼从地下跳了出来,绿眼睛,眼窝深陷,全身长满短毛,身高二尺左右头有车轮一般大,目光闪闪死盯着老仆。边盯边走,绕着棺材转圈儿,并用牙齿咬棺材的缝道。缝道开了,老仆听到了几声咳嗷声,很像是自家主人的声音。两个鬼打开了棺材的前端部分,把主人扶出棺材。主人一副气息奄奄的模样,好像不堪忍受病魔的折磨。两个鬼按摩主人的腹部,于是主人慢慢地开口说话了。老仆人再定睛一看,形体虽是自家主人的,可是说话的声音却是道士的。老仆人又气又恨,心想:“关圣帝的话,现在不是真的得到验证了吗?”

老仆人急忙打开藏在怀中的纸包,只见五根指甲凌空飞出,变成五条金龙,每条有几丈长,把老仆抓举到空中,用绳子把他拴在梁上。老仆从梁上昏昏然地朝下面俯看,只见两个鬼把“主人”从棺中扶到老仆睡觉的床上,却发现床上并没有人,“主人突然大叫一声:“我的法术被破坏了!”两个鬼便凶相毕露,满屋子乱找一通,结果什么也没找到。这时“主人”大怒,将老仆床上的帐子、被子撕扯得粉碎。忽然有一个鬼拾头看见老仆原来藏在梁上开心极了,就与“主人”一起纵身飞跃而上,来抓老仆,还未摸到屋梁,突然间一声雷响,老仆掉落在地,棺材闭合得跟原来一样,两个鬼也无影无踪了。

小妾们听到屋内雷响就开门进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仆人向她们一一诉说了所看到的一切。大家急忙去看那道土,道士已被响雷震死在祭坛上。道士的尸体上有硫黄写的十七个大字:“妖道炼法易形,图财贪色,天条决斩如律令。”就是说,这个邪恶道士作法施展掉包计,企图占人钱财和女妾犯了天条,被处死刑,现在按照法律已经执行了。

《蔡书生》

杭州北关门外,有一间房屋,时常闹鬼,没人敢住,屋门常年紧锁着。有个姓蔡的书生,要买这所房子。旁人把这间屋子的可怕情况告诉蔡生,可是他不听。买房的契约签订好之后,蔡的家人不肯搬进去住。蔡生就亲自开了屋门住进去,晚上点着蜡烛一人独坐。到了半夜里,见有一个女子慢悠悠地走过来,脖子上挂着红布,走到蔡生跟前向他行了拜礼,然后就在梁上结了绳套,还把头颈伸到这绳套中去。蔡生看着一点也不觉得害怕。那女子便在梁上又结了一个绳套,招呼蔡生照样套上,蔡生却把一只脚伸进了那绳套中。女子说:“你错了。”蔡生笑着对她说:“是你错了,所以才有今天。我可没有错啊!”那女鬼听了大哭起来,伏倒在地,又向蔡生拜了一拜,走了。从此之后,这间屋子再也不闹鬼了。后来蔡生考上了进士。有人说,这位蔡生就是布政使蔡炳侯。

《南昌士人》

江西南昌有两个书生,一起在北兰寺读书,一个年长,一个年少,相处很好。

一日,年长的书生回家后突然去世了,那年少的不知道,还像平日一样在寺里读书。到了天晚睡觉时分,那年长的书生推开门走了进来,上床抚摩着年少书生的背说:“我离开你不到十天,不料得了急病而死,现在我成了个鬼。你我朋友之间情谊很深,我实在是割舍不下,所以特地前来与你告别。”年少的书生被吓得开不了口。年长的安慰他说:“我如果想害你,岂肯将实情原原本本告诉你?你千万不用害怕。我之所以到你这儿来,是想将几件身后之事托付给老弟。”年少的此时才稍稍有点定心,问年长的有何事要交托。年长的说:“我有个老娘,七十多岁了。我的妻子,年纪还不满三十。她们一年只要有十几斗米就可维持生活了,求你能周济她们,这是第一件事。我有一部文稿尚未交付出版,求你能代为刻印,以使我的微名不致被泯灭,这是第二件事。最后是我还欠那卖笔的几千文钱,来不及还了,求你代还掉,这是第三件事。”年少的听着连连答应。年长的便起身告辞,说,“承蒙老弟答应了这三件事,我就走了。”说完就要离开。

那年少的见他说话很近人情,外表也和往日没有什么两样,渐渐地不再害伯了,于是就哭着挽留他,说:“这次是与兄永别,何不多留一会儿再去呢?”死者也哭了起来,重新坐到床边,又叙谈了几句生前旧事,然后再次站起身说:“我要走了。”但却站立着不动,双眼圆睁直看着他,外貌愈变愈难看。年少的十分害怕,催他说:“兄长的话已说完,现在可以走了。”那年长者的尸体还是直挺着不去。年少的敲床大叫,那尸体还是不动,照样挺着。年少的更加害怕起来了,起身朝外就跑,不料那尸体紧跟在后;年少的跑得愈快,尸体追得也愈紧。如此追逐了有几里路,年少的翻墙时摔倒在地上,那尸体不会跳墙,只把头耷拉在墙外,流出的口水直滴在年少者的脸上,湿漉漉的。

天亮以后,过路人发现了年少的,就给他灌了姜汤,他这才苏醒了过来。年长的家属此时正在到处寻找死者尸体听到消息,急忙赶到,把尸体拾回家去安葬了。

见多识广的人评论这件事说:“人的魂是善良的,而魄却是邪恶的;人的魂是聪明的,而魄却是愚笨的。年长的死者一开始来的时候,他的灵魂还未完全泯灭,魄依附着灵魂的指向行动。等到要离别的时侯,他的心事没有了,灵魂也就失散,可魄却留下来了。灵魂在的时候,是个人;灵魂没有了就不是人了。人世间的那批行尸走肉,都是魄在指使,只有那些有道德的人,才能控制住自己的魄。

《曾虚舟》

清代康熙年间,有个名叫曾虚舟的人,自称是四川荣昌县人,浪迹在江浙和湖广地方,装疯卖傻,爱发奇谈怪论,可都说的很准。每到一个地方,男女老少往往围着他凑热闹,曾虚舟或是嬉笑,或是怒骂,无意之间往往说中了他人的隐私。有时候,见他跟人在说些吉利好话,可是那听的人却大哭着走了有时候,见他在呵斥人打骂人,可是那被打骂的人却像遇到意外喜事高兴极了。这在他们本人自然是知道其中的缘由的,只是边上的人不知道罢了。

杭州王子坚先生曾作过湖南泸溪县令,被罢官后,听人说这是因为他家祖坟风水不好的缘故。王子坚虽也想迁葬祖坟,却老定不下来。听到曾虚舟来了,就找去问他。这时曾虚舟正拿着一根棍子站在一个土堆上,被众人团团围住,王子坚没法走近他。此时,曾虚舟却瞥见了他,于是用棍子远远地敲打他,又骂道:“你别来,你别来,你来还不是想挖尸盗骨、掘祖坟,这件事万万做不得,做不得!”直把个王子坚吓得回了家。

后来,王子坚家官运又亨通起来,他的儿子王文璿还做到御史。

《钟孝廉》

有个书生邵又房,从小跟一位姓钟的举人读书。钟先生是常熟人,生性耿直认真严肃与邵又房同住一室。

一天半夜,钟举人忽地醒来,哭着说:“我要死了!”邵又房忙问是怎么回事,钟举人说:“我梦见两个当差的从地下冒出来,走到床前,拉着我一起走。那条路宽广无边,遍地是黄沙和白草,见不到人烟。走了几里路,我被带进衙门,有一个鬼神爷,头戴乌纱,面南而坐。两个当差的各挟持着我的一只手臂,按我跪在堂下。那鬼神爷说:‘你知罪吗?’我说:‘不知。’鬼神爷说:‘再想一想。’我想了很久,说:‘我知罪了。我不孝,我父母死了有二十年,因无钱安葬,父母的灵柩一直停放到现在。我罪该万死。’鬼神爷说:‘这是小罪。’我说:‘我年轻时曾奸淫过一名婢女,又与两个妓女厮混过。’鬼神爷说:‘这也是小罪。’我说:‘我有出口伤人的毛病,特别喜欢讥笑指责别人的文章。’鬼神爷说:‘这个罪更小了。我说:‘此外我再没有犯过其他的罪。’那鬼神爷便对左右两个差人说:‘让他清醒一下。’当差的取来一盆水,往我脸上一浇,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原是一个杨姓的人托生的,本名叫杨敞,曾同一位朋友去湖南做生意,我贪图他的财物,就把那位朋友推入河中淹死了。一想到这件事,我不禁浑身发抖,伏倒在鬼神爷面前说:‘我知罪。’鬼神爷厉声呵斥说:‘你还不变么?’举手猛拍了一下桌子,只听霹雳一声响像是天崩地裂,什么城墙、衙门、神鬼、刑具之类,全不见了,但见一片汪洋大水,无边无际,独自一身飘浮在一张菜叶上面。我想,这菜叶那么的轻,而身体那么的重,怎么能寄身在上面却不掉进水里的呢?回头看看自己的身子,竟已变成了一条姐虫耳目口鼻都只有芥菜般大小,禁不住大哭起来梦也就醒了。我做了这么个梦,难道还活得久吗?”邵又房安慰他说:“先生何必自寻烦恼,梦不过是梦,不足为信”可是钟先生却马上叫人预备好了棺材和殡葬物品。过了三天,钟举人突然吐血身亡。

《南山顽石》

海昌有个姓陈的秀才,一次到于肃愍庙中去求梦,卜问前程吉凶。他梦见于谦(肃愍)打开正门接待他,陈秀才反倒局促不安起来,走了几步又停住了。于公说:“你是我未来的门生,按礼应该从正门进来。”才坐定,就有差人来报告:汤溪县的城隍爷求见。随后只见一位戴着高帽的神走了进来,于公就叫陈秀才与城隍行对等之礼,说:“他是我下吏你是我门生,你应该坐上座。”陈秀才不安地入坐,只见城隍与于公在轻声地说话,也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隐约间只听到十六个字:“死在广西,中在汤溪,南山顽石,一活万年。”

城隍告辞时,于公叫陈秀才送送他。城隍说:“刚才我与于公的谈话,你听到了吗?”陈秀才回答:“只听到十六个字。”城隍说:“记住它,将来一定会验证的。”回来再见于公时,于公又说了与城隍同样的一番话。陈秀才惊醒以后,将梦中情景告诉别人,可谁也不懂这话中的具体含义。

陈秀才家里很贫困。他有个姓李的表弟,被选派到广西某府任通判,就请陈秀才陪他一起去。陈秀才不同意,说:“梦中城隍说过‘死在广西’的话,如果与你同去广西,恐怕不吉利。”李通判对他解释说:“城隍说的是‘始在广西’,是始终的‘始’字,并不是生死的‘死’。如果是说‘死在广西’,那么又怎么会接着说‘中在汤溪’呢?”陈秀才见他说得有理,就陪他一起到了广西。

李通判所在公署有间西厢房,一直紧紧地锁着,没有人敢打开它。陈秀才开了此门,进去一看,里面居然有亭园、假山、花木,于是索性搬进去住了。一个多月过去,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八月中秋那夜,陈秀才在花园里喝醉了酒,唱起歌诗:“月明如水照楼台。”忽然听得空中有人拍掌笑道:“月明如水浸楼台”才是佳句。刚才把‘浸’字换了个‘照’字,就不妥当了。陈秀才大吃一惊,抬头一看,见有一个老头,头戴白藤帽,身穿葛布衣,坐在梧桐树枝上。陈秀才吓坏了,急忙回身朝房内走去。那老头儿一下子跳到地上,拉住他说:“不要怕,你听人说过有我这样风雅、有文采的鬼怪吗?”陈秀才问:“公公是哪路神仙?”老头说:“暂时不说这个我与你先讨论讨论诗道吧。”陈秀才见老头颜面长得很古朴,与平常人没有什么不一样,慢慢地不再害怕了。两人进得房内,互相歌诗唱和。老头所写的字,形状像蝌蚪,陈秀才不全辨识。他问老头怎会如此写字,老头说:“我年轻时,流行用这种写法,现在很想用楷体的笔法把它改过来,只是写惯了,一时不能改掉。”老头所说的“少年时”,竟是指女娲氏以前的远古时代。从此以后,老头每夜都到陈秀才住处来,互相十分亲昵。

李通判的书僮常常看到陈秀才举着酒杯朝着空中敬酒对酌,急忙去告诉李通判。李通判也觉得陈秀才神色恍恍惚惚,很不正常,就责怪他说:“你已经染上了邪气,只怕要应了‘死在广西’的那句话了。”陈秀才此刻恍然大悟,就与李通判谋划,如何才能赶快回家,避过此难。

陈秀才急忙乘船回家,可是才上船,见老头儿已坐在船上了,只是边上的人都看不见。船快过江西时,老头对陈秀才说:“明天就要进入浙江省地界了,我与你的缘份算是尽了。我现在有句话不得不向你说清楚。我修道已有一万年了,可是直到现在未能修成正果,原因是缺少三干斤檀香木刻的一尊九天玄女像。今天我求你为我办完这件事,不然的话我就要借你的心肺派个用处。”陈秀才又惊又怕问:“公公修的是什么道?”老头说:“斤车大道。”陈秀才懂得,“斤车”二字合成一起正是个“斩”字,就更加怕了起来,说“等我回家以后再商办此事。”就与那老头一起回到了海昌。陈秀才将这件事告诉了亲朋好友他们都道:“于肃愍公所说的‘南山顽石’,莫不就是这个老妖怪。”

第二天,老头又来到陈秀才家。陈秀才说:“公公的家是不是住在南山?”老头听罢此问,立刻变了脸色,骂道:“这话不是你所能说的,一定是有坏人在教唆你。”陈秀才又把老头的话讲给朋友听,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不妨把这个老妖怪拉到肃愍庙里去。陈秀才就照了朋友的话做了,当他把那老头快带近庙时,老头大惊失色,掉头便走。陈秀才用两手挟持住老头,强把老头拉进庙里。老头大叫一声,冲天逃去,从此之后这妖怪就绝迹了。

后来,陈秀才改冒籍贯为汤溪人,到底考中了进士。会试时,录取他的阅卷老师,正是一位姓于名振的状元。

《酆都知县》

四川酆都县民间传说是一个人鬼交界的地方。县中有一口井,老百姓烧纸钱物品投入井中,为此每年花费约三千两银子,名为纳阴司钱粮,稍有一点怠慢,就会流行瘟疫。

清朝初年,刘纲出任酆都知县,一听说此事就下令禁止,这一下可是舆论哗然了。刘纲却坚持要禁,毫不动摇。大家对他说:“老爷若能向鬼神讲明原由,那倒是禁也无妨。”刘纲问:“鬼神在什么地方?”众人说:“这井底下就是鬼神的住所,可没有人敢下井去。”刘纲毅然地说:“只要能为民请命,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惜。我一定亲自下去一趟。”说完,就叫差役拿来长绳,缚住腰身,准备下井。众人忙劝留刘纲,他不听。他有一个幕客叫李诜,是一位豪杰之士,就对刘纲说:“我想见识见识鬼神的模样,请让我与你一起下去。”刘纲不同意,可是李诜一定要去,也只好让他与自己一起下井。

入井大约五丈深的地方原本黑洞洞的地下忽而重新变得明亮起来,而且灿烂得有如天光照耀,眼前见到的城墙、宫廷、房屋,全与阳世一样。只是人生得都很矮小,日光照着他们的身子也不留下影子,走起路来双脚腾空,自称这里的人不知道有什么天地之分。见到刘纲,众鬼都围绕着下拜,说:“老爷是阳世的官,到这里来做什么?”刘纲说:“我是为请求阴世免去百姓的纳贡钱粮而来的。”鬼听了都连连称赞这个县令的贤明,用手加额表示敬意,说:“这件事一定要和包阎罗商量才行”刘纲说:“包公在什么地方?”众鬼说:在阎罗大殿。”于是带他们到一座堂堂皇皇的宫殿,殿上高高坐着一位头戴华贵礼冠的人,有七十多岁,容貌端庄严肃。此时两旁的群鬼一起传呼起来:“酆都县令到!”包阎罗就走下台阶迎接刘纲,作揖行礼,让了上座,说:“阴阳两地,通道阻隔,不知刘公到此有何要事?”刘纲站起身来,拱着双手对包公说:“酆都县这几年来水灾、旱灾接连不断,民间财力耗尽了。朝廷每年下派的课税都苦于交纳,哪里再有能力为阴司交钱粮,负担两份租税呢?本县冒死而来,目的就是为民请命。”包公笑着说:“世上就是有一些坏和尚和恶道士,打着鬼神的名号,诱骗百姓斋祭、布施,因此而倾家荡产的何止成千上万。只是因为鬼神所居的阴司与阳间道路阻隔,所以不能揭露这些招摇撞骗的行径,使人们家喻户晓。明公为百姓除去此弊,就是不到阴司来计议,难道也会有人胆敢违抗吗?今天你特地光临敝府,更是表现了你的大德大勇。”

话未说完,一道红光从天上降下,包公起身说:“伏魔大帝到了,请明公稍稍迴避一下。”刘纲就退到后堂等候。不一会儿,关帝爷身穿绿袍飘拂着须髯,慢慢下殿,与包公行了宾主之礼,至于他们之间的谈话却听不清楚。关帝爷说:“明公这里有一股生人气,不知什么道理?”包公就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关帝爷说:“这么说来,还是一位贤明的县令,我倒愿意见见他。”包公就叫刘纲与幕客李诜一起出来会见。关公请刘李入坐态度十分温和详细地问了阳间的情况,惟独不谈阴司之事。李诜为人一向憨直,突然发问:“玄德公刘备如今在什么地方?”关帝不回答,神色很是不高兴,怒发冲冠,立刻辞别而去。包公见此大吃一惊,对李诜说:“你一定要被雷电击死,我也救不了你。你刚才怎么可以用这种语气、提这种问题呢?又怎么能在一个臣子面前,直呼他帝君的字号呢?”刘纲代李诜求情、请罪,包公说:“既然如此,就让李诜快死,否则连尸体都会焚烧掉。”说完从匣中取出一方玉印,约有一尺见方,解开李诜的袍子,在他背上印了一下。刘纲与李诜向包公行过拜谢礼后,仍从井里出来。才走到酆都城南门,李诜就中风死了。过了没几天,有暴雷震电专绕着李诜的棺材轰击,尸体上的衣服全部被烧光了,惟独脊背间打过印的地方,那块衣片没有被烧坏。

《骷髅报仇》

常熟人孙君寿,为人残忍凶狠,特别喜欢戏弄鬼神。

一次,他跟别人一起去游山。途中,他忽觉腹部闷胀要上厕所。孙君寿恶作剧起来,从荒野坟山间取来一个骷髅,蹲在上面大便,让骷髅吞其粪便,还问:“你吃得味道好吗?”骷髅忽然开口答话:“味道好。”孙君寿大吃惊,拔脚就走,骷髅紧随在他后边,在地上如车轮一般地滚动。直到孙君寿上了一座桥,那骷髅才没法跟上来。孙君寿登在高处看着见骷髅仍旧滚回到原来的地方。

孙君寿回到家里,吓得面如死灰生了病。每天大便时,就用手取了往嘴里吞,一边自己叫问:“你吃得味道好吗?”吃完又拉,拉完又吃,过了三天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