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死”在了朋友圈-成长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我曾“死”在了朋友圈-成长

曾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短片,一开始,一位男子一脸颓废地坐在电脑前面,看着网络上别人发上去的和漂亮女友的合照,再看看现实中自己那一头乱糟糟的头发,抽着烟的女友,又叹了口气。他想了想,发了一条“和我的女友吃寿司”,又在后面加上一个幸福的表情符号,点击了“发送”,获得了1个赞。第二天在公司里,一屋子的人听着他做汇报昏昏欲睡。他发了一条“这次汇报得好极了!”得了13个赞。
  
  他尝到了甜头。发一张自己戴着耳机穿着运动衫的自拍照,写道:“跑步二十公里,准备好了!”得了20个赞。后来,女友劈腿,晚上在车里喝得酩酊大醉的他,装作开心的样子发状态:“终于单身了!要不要去夜总会?”得了42个赞。被老板开除,却装作开心的样子发:“终于辞去我那份该死的工作了!”发了话题“追随你的梦想”,得了247个赞。看着屏幕上的赞,男人露出恍惚的笑容。正要再发点什么的时候,却看见前女友的状态更新,是和隔壁老王的合照,上面写着:“我的新欢!‘大块头’”下面有1638个赞。看着合照上两个人的灿烂笑容,他终于装不下去了,写下一句“我的生活糟透了”,然后隐藏了自己主页所有的帖子。
  
  说来惭愧,几年之前,我也曾在图书馆拍一拍书扉和笔记本假装在学习,一到什么地方旅游,就拼命照照照……发一张照片,一定要把照片精心再精心地调大小、加滤镜,配上反复斟酌的文案。这还不算完,每隔几分钟就要刷一下朋友圈,看看有没有人点赞、留言,一颗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那发出去的状态。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一年之久。真正让我“死而复生”的,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在北京学雅思。住在一家又小又暗又冷的旅店里,有天下课之后,我一个人裹着大衣往旅馆走,手机上提示,今天是冬至。正巧路过一家小饺子馆,便外带了几块钱的饺子。回到旅馆,打开塑料袋,饺子已经粘在了一起。窗外寒风呼啸,突然觉得有点凄凉,为了安抚那涌上心头的孤寂感,便随手拍了一张饺子的照片,加了滤镜之后,没有了现实中的寒酸,再随手写了一句“冬至快乐”,发送出去。不出所料,很多人留言了,有个人评论道:“好有情调呀,真会享受。”后面是一串羡慕的表情。那一瞬间,我被一榔头打醒了。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可笑。我翻翻留言,发现很多人的评论都是“看上去好好吃”一类,却没有人问一句:“哎,你怎么在一个人吃?”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朋友圈中的大部分人,其实远远没有你想象中那样在乎你,关心你。
  
  现在的我,已经不怎么发朋友圈了,我一直相信,当一个人,不再频繁地在虚拟平台上发关于自己生活的种种状态,那就意味着,ta可能已经不必再向虚拟社交寻求安全感了。ta本身就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活出骄傲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