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骨干教师解析四川高考作文题目:考验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6月7日上午,2023年四川高考语文科目开考,《红楼梦》素材入四川高考作文题。川观新闻特别邀请成都市骨干教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周菁菁解析四川高考作文题目。
成都市骨干教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周菁菁:
2023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题,从过去几年的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走到了情境交际型作文的新高度,作文以《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匾额题名作为材料入手,契合了部编教材课程标准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几个学习任务群。
《红楼梦》作为传统文化经典书籍,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必读书目,考生只有真实研读,才能明白“翼然”“泻”“沁芳”这几个字的差异,以及对人物性格呈现,艺术效果表达的作用。在通晓材料内容基础上,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才是作文的最终考查任务,如何跨越时空,在大观园匾额题名这个情境里,思考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给人的启示,并且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这个步骤是影响考生作文分数的关键所在。
时代、生活环境、身份等有差异,但是需要考生去找寻共同点,关联材料去确立作文论点。材料其实有所提示的,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不同等的艺术效果,这需要考生从中提炼,行事路径不同、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或者结果的不同。选择的多样性,不拘泥于常规等等都是结合情境思辨的方向。多元思辨不是语言游戏,而是思维或者思想的体现,所以考题的难度在于,考生如何挖掘和表达现象背后的共性。
今年高考作文题,再次体现出,新课标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值得一线教师和学生思索传统教与学的转型问题。
川观新闻记者 李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