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2023高考作文题才明白:真正的高手,或许走得慢,但从不后退
2023年高考作文题出炉,引起网上热议。
今年全国新高考I卷用了三个围棋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作为作文题的素材。
人生如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所谓本手,是指一个行业和专业领域的前人总结的知识经验。
年轻人往往未能沉下心学习专业知识和经验,一味追求所谓“创新”的捷径。
结果就是,没有扎实基本功的“妙手”,都是在踩前人早已避开的坑。
一个人如何才能在某一领域达到真正的高手境界?
回答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下棋的专业术语。
经常下棋的人,肯定听过一句话:通盘无妙手。
原话叫做“善弈者通盘无妙手”——也就是说很会下棋的人,往往一整盘棋下来,你是看不到那种神奇的一招,或者力挽狂澜的一手的。这有点跟想象的不太一样,为什么是这样呢?
1.下棋的“通盘无妙手”
韩国有一位围棋选手叫李昌镐,是围棋界的世界级顶尖高手,下围棋的人都知道他。
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被认为是当代仅次于吴清源的棋手,巅峰时期横扫中日韩三国棋手,号称“石佛”,是围棋界一等一的高手。
李昌镐下棋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对手头疼的特点,就是从不追求“妙手”。
而是每手棋,只求51%的胜率,俗称“半目胜”。
通常一局棋下来,总共也就200—300手,即使每手棋只有一半多一点的胜率,最多只要一百多手,就能稳操胜券。
也就是说,只要每一步比对手好一点点,就足够赢了。
李昌镐曾对记者说:“我从不追求妙手,也没想过要一举击溃对手。”
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居然只追求51%的胜率,这让很多记者和业内人士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恰恰是高手的战略,所谓的“妙手”,虽然看起来很酷,但存在一个问题——给对方致命一击的同时,往往也会暴露自己的缺陷。
而且,“妙手”存在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无法通过刻意练习来形成技能上的积累,一旦“灵感”枯竭,难免手足无措。
正如守卫一座城池,只靠“奇兵”是不行的,终归要有深沟、高垒的防护。
而与之相比,“通盘无妙手”看似平淡无奇,但是积胜势于点滴、化危机于无形,最终稳稳当当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不同于“妙手”的另一种智慧。
真正的高手不太会去做那些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事情,因为看起来很风光的事情,其实风险很大,失误率高。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儿,那我一辈子不去那里就好了。”
这类人他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问题,提前消除隐患,把威胁化解于无形。
李昌镐
2.台球的“通盘无妙手”
如果你打过或看过斯诺克台球比赛应该知道,它是这样的一项运动:
台子上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的分数,两个人按照规则轮流击球。
而且只要球进了,就可以一直打,直到自己打丢了一颗球,就换对方上场击球。
最后看谁得的分数多。
斯诺克台球比赛非常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击球的连续性。
所以在打球的时候,球手一定要对整盘球的形势有整体的分析和规划,并且每一杆击球都要为下一杆做好铺垫,这样才能打得比较顺。
纵观斯诺克的历史,有两类球手是非常顶尖,经常拿下大赛冠军的:
第一类是球手天赋极佳,击球特别准,即使对别人来说难度很高的球他也能打进。
而另一类球手是对局面的掌控非常完美,每一杆每一次计算都非常到位,给后面留了很多的余地和铺垫。
这两类顶尖选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后一类球手职业生涯的长度往往比前一类要长得多。
而前一种天赋型的选手,会在巅峰期的几年里非常耀眼,但下滑很快,过了一阵就会淡出公众的视野。
3.守门员的“通盘无妙手”
大家都知道,在足球场上,守门员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外行看守门员的水平,往往会在意那些特别精彩的扑救,但是懂行的人评价一个守门员,其实是看他是否能把问题化于无形。
比如历史上一些伟大的足球守门员,其实都是后防线的指挥家。
他会观察对手的进攻路线和模式,然后帮助整条后卫线做好整体规划,把很多问题消解在无形中。
这才是一个足球守门员的高境界。
4.医者的“通盘无妙手”
中国有句古话:“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往往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而好的医生没有很大的名声。”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他有两个哥哥,三兄弟都精通医术。
魏文王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是最好的呢?”
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问:“但是你的名气却是最大的啊。”
扁鹊解释说:
“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还没发现自己有病,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所以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
“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情初期,症状尚不十分明显之时,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
“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
“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魏王大悟。
扁鹊(前407-前310)
纵观上下五千年,在中国历史上,能称得上圣人的只有“两个半”。
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而那 “半个”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的人生逆袭之路,正应了那句“通盘无妙手”。
曾国藩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文人生涯。
6岁读书,27岁中进士,一直做到大学士,是当时的学术领袖。
第二阶段是军人生涯。
太平天国运动中组建湘军,与敌人缠斗13年,愣是把悬崖边上的大清王朝拉回来续了命。
第三阶段是引入西方科学文化。
他组织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引入第一批西方书籍,送出去第一批留美学生。
前后两阶段都是文人的事,但一介书生怎么战胜当时战斗力爆裂的太平军呢,这是个有趣的战略研究。
不了解情况的一定以为曾国藩是一个熟读兵法、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其实恰恰相反,他在带领湘军之前,并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经验,也不懂什么用兵之道。
之所以能赢,其实就六个字——结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从来不与敌军硬碰硬地短兵相接,即使在胜算很大的情况下也从不主动发起攻击,而是每到一个地方就在城外扎营,然后挖战壕、筑高墙,把进攻变成防守,先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太平军是非常骁勇善战的,总想跟湘军野战,但湘军就是守着阵地不动,就算太平军再能打,碰到这种路数,也是毫无办法。
只要一有时间,湘军就开始不停地挖沟,一道又一道,直到让这个城市水泄不通、断草断粮,等到城里弹尽粮绝之后,再轻松克之。
就这样,一座城接着一座城,一点一点地挖沟,一步步地往前拱,就把太平天国给拱没了。
湘军每打一个城市,都不是用一天两天,而是用一年两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挖壕沟,当时的湘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施工队,被湘军攻打过的城市,如安庆、九江等,城外的地貌都被当年所挖的壕沟改变了。
湘军与太平军缠斗了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战争胜利,这就靠曾国藩六字战法:结硬寨,打呆仗。
《孙子兵法》中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所谓“结硬寨,打呆仗”,简而言之,就是先占据不败之地,然后慢慢获得细小优势。
曾国藩是一个爱用“笨”方法的人,他不喜欢取巧的东西,也不相信什么四两拨千斤的事情。
因为胜利果实从来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它熟透了,自己掉下来的。
美团王兴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多数人对战争的理解是错的,战争不是由拼搏和牺牲组成的,而是由忍耐和煎熬组成的。”
无论是战争、商业还是个人层面,道理都一样,要想走出困境或者取得胜利,靠的都是耐心,而不是靠灵光乍现,奇迹降临。
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等时机来临时,一切都会有所改变,只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一百年多前的故事。
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及梦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是两个竞争团队打算完成这项壮举:
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
他们的出发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却是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插上了挪威国旗。
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可是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
这就是成功跟失败的区别,阿蒙森团队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团队,会永载史册,获得一切的荣誉。
罗尔德·阿蒙森(1872-1928)
但这个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他们不光要到南极点,还要活着回去。
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南极点之后,又顺利地返回了原来的基地。
而斯科特团队晚到了,不光没有获得荣誉,还因为回去的路上天气非常差,最后整个团队无一生还。
对这个事情进行研究,可能对我们做事会有些帮助和启发。
首先,去南极探险不光是需要人,还需要物资,事后有人总结分析两个队的策略和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
阿蒙森团队的物资准备非常充分,他们有三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只有一吨。
一吨的物资够吗?如果在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刚好够。但现实是人不可避免地会犯很多错。
而阿蒙森团队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此外,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
相反,斯科特团队从他们的日志来看,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前进50公里甚至60公里。但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在帐篷里休息。
这个故事还有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斯科特团队用的是矮种马来拉雪橇,而阿蒙森团队用的是爱斯基摩犬。
相比而言,马开始的时候走得更快,但不够耐寒,走到半路都冻死了;爱斯基摩犬虽然走得慢,但能在很冷的条件下生存,从而保证了行进速度。
第二,阿蒙森团队为了极地探险,曾经和爱斯基摩人生活了一年多时间,就为了跟他们学习如何在冰天雪地里生活、求生等。
第三,阿蒙森团队的计划非常周详,连午餐也作了特别的安排。
他们使用了一种新设计的保温瓶,在每天启程前把热饭菜装在保温瓶里。
午餐时,队员时就坐在雪橇上一边欣赏极地的奇异风光,一边吃着暖瓶里的热饭。
后来有人评价阿蒙森的成功是因为好运,他的回答是:
“最重要的因素是探险的准备如何,你必须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好遇到了该如何处理或者如何避免。成功等待那些井井有条的人——人们管这个叫做好运气。
“对于那些不能预见困难并做出及时应对的人来说,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人们称这个为坏运气。”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1868-1912)
最后再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手?在某一领域,怎么做才能到达高手的境界?我用林肯的一句话回答:“我走得慢,但我绝不退后。”
点个赞,无论外界环境优劣、不管运气好坏,都不怨天尤人,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天进步一点,到来年这个时候再回头来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走出了很远的距离。
作者:奇点不奇,来源:奇点不奇。宇宙有奇点,人也有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