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例文及写作指导五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高考作文例文及写作指导五篇

【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窗外的同一枝花,在不同人的口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开心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
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心细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有人说花是无情的,所谓“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以客观上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却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主观感受、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针对汉语的这一特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本次作文是“材料+任务”型作文题。命题人给考生的任务是:“针对汉语的这一特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或思考。”这个要求中,有两个方面必须先弄明白。

第一,“汉语的这一特点”是指哪一特点?从前面的要求文字看,就是指“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主观感受、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即“汉语的魅力”,而这个“魅力”具体来说,可以拆分成三点:

汉语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写同一个客观的存在;

汉语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句式、语气等表达出不同的主观感受;

我们可以用汉语的词语、句式、语气等做材料建造一座桥梁,连接起主观感受与客观存在,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从给出的材料看,主观感受(或者客观存在)既可以形象委婉表达,也可以直接客观表达。这些都是汉语的魅力或者特点。

第二,这次作文不能只停留在对汉语魅力的阐释、说明上,而是要谈谈对这个“魅力”的“认识、体会或思考”,其中的“或”字,表明考生可以在认识、体会或思考三者中选择其中之一或二者来写,当然如果有足够的驾驭能力,也可以三者都写。

那么,对“汉语的魅力”,大家应该有哪些认识、体会或思考呢?

首先,从给出的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汉语是灵活的、多变的、丰富的,表达是形象生动的,这是表象。透过这一表象,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是智慧的、细腻的、圆融的、善于变化的,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又灵活变通的等本质。

其次,由这些表象、本质,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汉语有如此魅力,我们应该如何守护、继承?我们怎样靠它去张扬民族的个性,建立起文化自信?我们如何正视汉语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将汉语改造、发展得更好?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积极作用的层面去思考:如何利用汉语的魅力联结世界,融通天下?如何利用汉语去除浮躁与喧嚣,展示国人的风采?

行文中,大家可以联系初、高中学过的课文,利用那些经典的例子来进行分析,写出自己对“汉语的魅力”的独特认识、体会或思考。比如,人教版高二必修课本中有一个文学鉴赏单元,里面有三篇文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林庚的《说木叶》、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全是鲜活的例子。

又比如,64篇背诵篇目中,不少诗文都可以作为例子来印证“汉语的魅力”,比如李商隐、李清照等人的诗词。可以这样说,“魅力汉语”如长江大河,浩浩汤汤,又似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任意取用都美不胜收。

【佳作展评】

用汉语撑起我们的文化脸面

憔悴的人说“人比黄花瘦”,心细的人说“人面桃花相映红”;
有人说“落红不是无情物”,有人说“轻薄桃花逐水流”;
志士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游子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一事物,多样表达。汉语体物传情时所表现出来的多元与精深,实在像是二八少女,活力四射,姿态万千,魅力无限。

我认为,汉语的魅力,在其精微。“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恍如亲临碣石,共观沧海;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仿佛置身东篱,尽享闲适;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江南烟雨,满是惬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溪桥茅舍,全是静谧……汉语,积淀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基因,它总能以其细柔或者刚毅在一瞬之间直击人心,通透灵魂。贾岛在“推敲”中感悟汉语的精微,王安石在“绿”与“到”之间选择灵动与活力。诗人们炼字,尽显汉语芳华,读者读诗,肺腑浸润,心骛八极。

我还认为,汉语的魅力,在其多元。《毛诗序》里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多少情绪体验,就可以有多少种汉语表达。“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惨淡的离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深情的离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豪迈的离别……字字珠玑间,透露出的是离别的款款深情。人间百态,风情万种,汉语都能细别之、实录之、畅达之、尽美之。

然而,我也注意到,时代的陀螺飞旋,在网络文化的冲击中,在西方文化的滲透下,汉语又似乎走到了她历史的三峡地带,虽表面平静而实则暗流涌动,虽奔流不息却也泥沙俱下。古诗词中的意境正淡出华夏儿女的视野,汉字的神韵也正从炎黄子孙的指尖流逝。简短的字符扭曲了象形的汉字,突兀的字母取代了深情的语词,千篇一律的表情包、支离破碎的生造词,所有的任性都是对汉语的伤害,所有的妄为都是对汉语的洗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异族文化和科技的围攻之下,汉语也正经历着历史的阵痛。

叶嘉莹先生说:“我的快乐在于把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分享给青年朋友。”在母语的屋檐下,我们能否重拾不能割舍的乡愁?在时代的大潮中,我们是否更需汉语的装备?中华民族的千年积淀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要远行,就得主动扛起汉语这面大旗。联合国那一大摞文件里,最薄的那本一定是汉语文本!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你在行走于世界各样文化之间时,努力撑起你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脸面吗?

【点评】

文章开篇通过排比、引用,指出汉语具有无限的魅力;
接下来,用“我认为”“我还认为”“我也注意到”等显眼的语言标志来结构全篇,条理明晰、层次清楚。行文中,作者既谈了自己对汉语精深与博大的认识,也讲到了自己对汉语发展过程中遇到“围攻”的忧虑与思考,体会认识深刻。

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能熟练驾驭语言文字,引经据典,文白参差,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其本身就是一篇魅力十足的美文,显示出作者掌握和运用汉语的深厚功力。

【篇二】

要求写书信的作文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设置特定的人物身份(如**年高考的小陈、老陈等)、特定的情境(如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要求考生准确把握事件(时代)背景,在特定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身份展开联想,完成写作。

考生写信,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象、情境要求

试题要求写书信,考生必须注意试题指写的收信对象,根据与收信对象的关系安排书信的称谓和交流语气;试题提出具体情境要求的,书信内容则要有适当的情境体现,否则,就可能偏离题意。例如,就“2049年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作文,文章内容就要适当体现“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的背景、“国庆节”情境。

2.体现自我认知深度

宏大主题类书信作文,体现自己的社会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融入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奋斗进取的时代精神。如**年高考辽宁考生写的《弘爱国情,立报国志——参加开国大典游行后写给父母的信》:“而今国家初立,大局方定,百废待兴,国家建设尚需有志青年前仆后继,民族复兴仍待赤主儿女厉兵秣马。如今,儿已长大成人,建设祖国之责,当由我辈扛起,定不负父母抚养、先辈浴血奋斗之恩。”生活事件类书信作文,最好在说服对方的基础上,向对方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3.行文有情感、有温度

考场写书信,可能会有议论文字,但不能只是“晓之以理”,还要能够“动之以情”,要有热情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哪怕是批评对方,也要真诚恳切,忌居高临下的冰冷说教。写作时劝说别人改正错误,你可以选择这样的句式:“叔叔阿姨,我知道你们是有苦衷的……”“叔叔阿姨,你们的初衷是好的……”“××哥,我知道,你不是不体谅父母,只是被委屈和愤怒冲昏了头脑……”

【高分模板】

红旗飘扬,中华阆阆

——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女儿想了许久也不知该如何落笔,也许是今日所见到的景象太过震撼,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女儿知道,您虽然没能身处天安门广场,但同样挂念着开国大典。但没关系,女儿会用手中的笔为您写下今日的盛况。

声势浩大,节奏统一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传来,但我的视线被前面的人挡住了,望不到军人的英姿。国歌响起来了,节奏铿锵有力,瞬间激荡起我内心的热情,望不见国旗仪仗队,却能望见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女儿心中的激动、豪迈之情随着庄严的五星红旗的升起而高涨,一浪高过一浪。天安门广场礼炮轰鸣,彩旗飞扬,群情热烈,女儿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母亲,北京国庆观礼上的28响礼炮,千里之外的您也听到了吧?我想,您一定也热泪盈眶!所有的中华儿女终于抬起了头,挺直了腰,昂首面向世界!我们终于可以骄傲的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这是永载史册的日子!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闭上双眼,开国大典的情景仍如幻灯片般在我眼前一一闪过:我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英勇的彭将军,整齐威武的方队、热情洋溢的群众……这庄严的一幕幕我将永生铭记!母亲,几年前我们不敢想象的情景,竟然真的成了现实!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取得了胜利,我们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再也没有战火纷飞,再也不用流离失所!一切的灾难、屈辱都会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变成过去式!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母亲,我想您也同我一样,在激动、骄傲的同时,更感谢那些为了如今的一切“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生活!女儿会始终记得您的教导,不忘初心不忘本,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愿您身体健康,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您的女儿**

1949年10月1日

【名师点睛】一是符合书信文体的规范格式,首部有称谓“亲爱的母亲”,尾部有问候语“愿您身体健康,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署名、日期等。作为考场作文,考生给作文拟了主标题、副标题,增强了抒情性、文体感。二是依照试题设定的对象、情境写作,体现**年高考全国卷任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的要求,切合题意。三是描述具体、情感真切。

信中,作者用“礼炮轰鸣,彩旗飞扬,群情热烈”等将1949年国庆观礼的场景具体化,在具体情境中表现自己激荡的情怀、激动的泪水和中国从此昂首面向世界的自豪感。

【知识卡片】

书信的格式规范

称呼,顶格书写以示尊重,后面用冒号以引起下文。

问候语,单独成行,空两格写“你好”“您好”等,后面用叹号表达真挚、热烈的感情。

正文,写在称呼语下一行,首行空两格书写。如果写的是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应分清层次。

祝愿语,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兩格写“敬祝”“祝您”等语,另起一行顶格写“健康”“进步”等语(写给教师可用“教安”“教祺”,写给编辑可用“编安”,写给作家可用“撰安”,写给病人可用“痊安”,还可随季节变化写“春安”“夏安”“秋安”“冬安”等)。

具名,在结尾的右下方,如信纸空格较多,以离开祝愿语两三行为宜。

日期,写在具名下一行偏右处,与具名稍错开。

【篇三】

一、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解读

本则作文材料是一组漫画,漫画型作文作为新材料作文的一种,在近三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中已出现两次,**年的全国卷“唇印和掌印”,**年的全国卷“师生情谊”,这都在暗示我们,在这个重视读图能力的时代,考生需要重视漫画类作文题。

(一)把握漫画的内容

漫画型作文有别于其他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是以图形或图形加文字的方式呈现,因此审题时首先需要把握材料的内容。

1.把握标题或文字

漫画中的文字常常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必须特别关注。比如**年全国卷的图画由两部分组成:一位充满温情的老师和两位认真学习的学生。学生在认真看书,老师在深情凝望。最关键的是画面中出现的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提供了背景环境;“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写出了老师在学生即将参加高考时的深切期待和恋恋不舍,表达了真诚的关爱与祝福,突出了老师传播知识之敬业,更表现了老师培养学生成长之深情。

而本则材料中一位母亲指着清洁工严厉地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另一位母亲则指着清洁工和颜悦色地引导孩子:“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通过文字的比较不难判断出两位母亲在价值观、职业观上的高下,在教育方式上的优劣。

2.把握漫画的构图要点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喻、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要想准确挖掘漫画的深层寓意,首先得仔细观察漫画的构图特点。比如漫画的主要对象(人物或动物)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是静止,还是运动?比如分析漫画的突出细节,漫画大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突出得厉害的地方越是问题的症结。若是多幅漫画,则需要注意相互间的关系,并按照上下左右的顺序仔细比对多幅漫画的异与同。

比如**年全国卷中,**与55分数的静态比较,**到98、55到61分数变化的动态比较,唇印与掌印的比较,孩子表情的比较,均是深入挖掘漫画深意的抓手。

本则材料中两位母亲教育孩子时除了言语不同,态度也迥异:一个怒斥、一个和悦;两个孩子则一个战战兢兢、紧皱眉头,一个愉悦地回应“好呀”。由此不难分析出家庭教育的理念、方式以及教育效果的差异。在此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学生对多幅漫画中的不同点往往比较关注,但漫画中的相同点却容易被忽略,比如本则材料中的“清洁工”是两位母亲教育孩子时共同评说的对象,在作文时一定不能忽略。

(二)挖掘漫画的寓意

丰子恺曾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读不出漫画背后的深意,则很难写出针砭时弊的文章。在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观察之后,就可以思考漫画的深层寓意了。

比如**年全国卷中“掌印”寓意着惩罚,“唇印”寓意着奖赏,“分数”寓意着进退、先后。由此则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漫画的现实指向性:一是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被家长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得到了家长的奖赏。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二是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三是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反映了社会评价机制的问题。

而本则材料中的“清洁工”则代表着底层劳动者,两位母亲则是家庭教育的缩影,两位母亲态度与言语的不同,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不同,价值观、职业观的不同。由此不难分析出材料的深层寓意,即职业无贵贱,勿以职业论高低;心怀温情,尊重他人;家庭教育要秉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式;社会上需要各种职业的人才;尊重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等等。

三、写作指津

面对漫画类作文,可以遵循“读懂”——“概述”——“分析”——“联系”——“归结”的思路。首先需要读懂画面,细心审阅画面,尤其包括标题和文字,不要看到一点就草草动笔,以致顾此失彼、漏掉了主要信息;读懂还包括能深入到图画背后,挖掘其深层含义,而不能就漫画说漫画,浅尝辄止。二是需要概述材料,用简介的語言将图画转述成文字,而且必须是概括性转述,不是记叙文式的细描细绘。三是分析材料,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四是联系现实生活,这是漫画类作文的关键,即由材料推开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实际是跳出画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漫画隐含的现实价值。五是收尾总结全文,再一次以现实的视角回眸材料,再一次从材料中透视现实的意义。

附下水作文:

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蒙哥马利将军说:“能改变这个国家命运的不是那些争论不休的政治人物,而是摇篮边的那双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育引领决定着孩子的生命底色。面对满身尘垢、手挥扫帚的清洁工大叔,我听到一位妈妈正怒斥孩子“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我感到不寒而栗,如此进行职业观的误导,孩子的眼中怎会有平等的人?

从这位怒斥孩子的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等级制度的流毒。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再到魏晋的门阀制,阶层之间的壁垒越来越森严。到隋唐的科举制大放光彩,门第等级有所缓解,但士子与庶民的鸿沟依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是士大夫之族固守着自身的优越感,绝不齿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甚至在倡导民主与平等的当今社会,以高低贵贱界定职业等级的思想阴霾依然在很多国人的潜意识中挥之不去,以职业尊卑误导孩子的家长依然不乏其人。

但没有平等的职业观,就没有平等的从业者,没有平等的人!正确的职业观必须从小树立!

可喜的是,我听到另一位母亲正指着清洁工大叔和悦地对孩子说:“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更好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我想首先应该是一个没有职业歧视和等级偏见的世界,是一个众生平等、相互悦纳的世界。我同时还听到了孩子愉悦地回应:“好呀!”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正在孩子的心中播撒悲悯他人的大爱与大善的种子,播撒职业平等与人权平等的种子。她使我想起了杜鲁门的母亲,杜鲁门当選美国总统后,有人向其母亲祝贺:“您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吧!”总统的母亲平静地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同样让我感到骄傲。”是啊,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位爱岗敬业的从业者都值得被敬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说国家是一台大机器,那么不同的从业者就像这台大机器上不同部位的螺丝钉,他们所身处的部位可能前后有别,所从事的工种可能辛劳不等,所做出的贡献可能多少不同。但,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叶利钦执政时,有人问克里姆林宫内一位清洁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这位清洁工人回答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其实差不多,他是在打理俄罗斯,我是在打理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自己分内做好自己的事。”每一份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意义与价值,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与快乐!

当华为高管邓启明放弃海外经理的职位回家继承父业卖黄粑;当北大才子陆步轩在西安的猪肉店开得风生水起;当选择做村官的耶鲁高材生秦玥飞的黑土麦田公益惠泽了越来越多的人;当香港大学的宿管袁苏妹被授予“荣誉院士”的称号……我越来越坚信:爱岗敬业,每一个行业都能成就不凡的事业!正是一群群在风雨中穿梭的快递小哥,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一队队生龙活虎的海岛护卫战士,为14亿中国人守护着安宁和平的幸福家园……职业可以平凡,但绝不卑微,致敬每一位兢兢业业的从业者,正是他们垒就了社会大厦的坚实基座。

龙应台曾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是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希望每一位母亲都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好好学习,为了有实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了有能力在自己喜欢的职位上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篇四】

轻捧平等之心,共创美好世界

梁文道先生曾说:“为人处世,最重要的不过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豁达坚定的信念和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而我认为,这其中积极乐观的态度与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显得尤为重要,它应是我们做人与待事的圭臬,是头顶蔚蓝的天,守护着社会的和谐。

哲人有言,对一事情的评价往往得分成两面,一面是为他人着想的,另一面则是尖酸利己的,漫画中的两位妈妈恰好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这位看起来有些刻薄的妈妈用手指指着正埋头于工作的清洁工如是说。这显然是十分不礼貌且错误的。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运用这样否定的假设不仅有辱他人的职业尊严,更是对平凡之力的蔑视。诚然,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但“不然结果就会像他一样”这般尖锐的话语,不仅深深刺痛清洁工的心,更是对孩子起了不良的价值观导向作用。孩子应当深知,每一份平凡之力都应当被尊重,每一滴平凡的汗水都闪着熠熠的光辉。走进大山深处扛住了山村教师的徐本禹,回归泥泞的耶鲁海归秦玥飞,云端上的藏区信使其美多吉,他们都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在不起眼的地方耕耘,可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劳动者,才谱写了今日中国的华章。由此看来,以如此消极与功利之心随意论断他人,是十分片面的,这不是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而是尖酸刻薄。

摒弃偏见,我们应当像另一位妈妈那样温和的循循善诱孩子。少提负面消极的结果,多强调正面的积极引导,才会让孩子心中有善的种子,有正确的前行方向。“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捧着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位妈妈用礼貌得体的语言与姿态,将充满善良与爱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既有动力努力学习,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关心他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只专注于自身的狭小眼界并不会让人生圆满,关心他人,多做善举,才会让人生之花在心田绽放,留有余香。教导孩子用更加积极和温柔的眼光看世界,这才是真正“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呀。

反观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前有百万销量的畅销书作家在上海的高档别墅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讽刺雨夜赶来的水管工人,后有中央戏剧学院的毕业生在社交网络上为自己借阅校图书馆的图书而从不归还私藏珍品而感到沾沾自喜。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尽早从利己的泥潭中脱身吧,我们不仅要教导孩子要为大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你、我、他,也应当轻捧平等与善良的心,共同为每个人创造出更好的世界。

【篇五】

阅读下面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泥水匠走上前来说,请先知给我们谈谈房子。先知回答说:“在你于城墙内建造房屋之前,先在墙外的旷野上盖一所凉亭,用你们的想象力。因为你黄昏时有家可归,而你那更迷茫、更孤寂的漂泊的精魂,也要有个归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完成一篇文章。

心灵的归宿

《小王子》中有句话,在看到的瞬间是如醍醐灌顶般感悟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忘了在心中给我们的灵魂一个归宿,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流于形式,而是有其深刻的内涵与意义。

就好比一个泥水匠若是要造房子,他绝不可能用一颗孤寂的心造出让人能够感受到温度的房子。唯有先安定了他自己的灵魂,他才能建造出有生命的建筑。我们对这世上的万事万物都需用心,不能空有肉身的舒适,却忘了心灵的稳定和归宿。

而当一个人的灵魂有了归宿,他所做的一切都会染上灵魂的意蕴。古希腊的雅典,它的民主制度和人文精神到现在仍不失其光辉。而帕特农神庙的处处细节更是将雅典的人文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白色的大理石给人轻快的感觉,采用正视错觉处理手法的柱廊使建筑富有生气,充满人情味的雅典女神像让神像人一般有了喜怒哀乐,柱式建筑在让人感到城邦的伟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个人的自由与高贵。雅典人带着一颗自由民主的心去建设城邦,所以城邦的一切也带上了自由平等的内涵。当我们的灵魂有了栖身之所,我们才能真正用我们的心去构筑我们身边的一切,用心灵将这个世界打造得更美好。

同时,一个灵魂也是可以感染另一个灵魂的,老饕王恺曾赞叹美食:“饱胀的是肚子,稳定的是心。”这美食自然不是那些空有噱头的网红食品,而是那些在生活中熬出了味道、有尊严打底的食物。这些舌尖上的味道背后,必然是一个有个性的大厨。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己性格的诠释融入到食材之中。他们坚守自己的章法,在日子里演绎自己的滋味,将自己的生命带到食客的舌尖,让人在食物中感到内心的满足,继而感受茫茫人世间平凡的真谛。

“静下心来,听一听你生命的声音。”然而,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沉迷在物质世界的灯红酒绿之中,情愿在物欲中沉沦,在邪恶中泯灭,在空虚中孤寂。一个人的精魄在外漂泊太久会走失,而人在彻底失去灵魂的那一刻,它的心就已经死了,并将腐败的味道传播到整个社会之中,留下行尸走肉般的荒诞。而保持心灵的生机,是我们用心为自己的灵魂打造一个归宿,

这也是将我们和这世界的深意与美好放置在其中的意义和原因所在。

【教师评点】

关于“心灵”“人生”这样类型的文章我们见到过很多,如何在原来的比较常见的题目下使得文章出现新亮点,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这篇文章,我们值得借鉴的就是其“旧瓶子装新酒”的能力。

文章开篇以《小王子》中的名言开头的同时,加上了自己的思考感悟,使文章论点在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加入了作者的思考,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正文论述方面,采用了“分论点+材料”这样的模式。

每一段都有一个分论点作为这一段展开的旁支支撑点,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和老饕王恺的感叹都是少见的例子,给文章增加了活性、灵性。结尾重申论点,巩固文章的主旨,也暗暗点出了其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