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成绩最意外——古代的零分作文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里,语文成绩往往是最意外的。因为作文分数确实很难估计,没有标准答案,还经常弄出个零分作文。
所以,每年高考后,网上都有一批批零分作文,当然,有真的,也有网友编的,纯属娱乐。其实,拿零分作文逗大家开心的事,古代就有。
大家都知道,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一般就从《四书》中出题。比如《论语》上,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有一次考试就以“三十而立”为题目。一个考生就写:“圣人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敢坐焉。”有板凳椅子不敢坐,得立着,这就是三十而立,这考生幸亏不是济南人,要不三十而立直接就写,三十了,我很“而立”(济南方言顽皮的意思),这个考生够“而立”的。
这事是清代的方飞鸿在《广谈助》上写的,清代的张培仁在《妙香室丛话》也有一篇特别好玩的零分作文。
清代科场上,喜欢出些东拼西凑的试题,把经书中毫不相关的两句话凑在一起,目的在于防止考生抄袭现成的文章。比方说有次以“王如好色……有托其妻子于其友”为题的文章,是《孟子·梁惠王》中两段意思不相干的话。
前一段原意大概是说:大王如果喜欢美貌女子,那么应把这种喜爱之心推广到百姓身上,使天下适龄男女及时婚嫁。下面一段是说:如果大王的臣子中有一个人自己要到楚国游玩,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照管,回来时妻子儿女在挨饿受冻,那么对这样的朋友就不该再信任。
这两段话意思也不相连,于是有人做这个题目时,先写道:“大王喜爱美貌的女子,不和群臣一同享用,却和老百姓一同享用,这是因为群臣各自都有妻子。”又承接上文写道:“大王的臣子要到楚国游玩,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国王,却把她们托付给朋友,这是因为,他知道国王好色。”
这作文,能不零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