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作文有何技巧?文章只有一种方法,“破题立意”是关键
高考年年有,年年略不同。今年的高考季较往年来得稍微迟一些,不过没关系,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真金不怕火来炼”。碍于春节疫情的影响,原本紧张有序的冲刺月,略显得有些平静。
2天前的7月7日上午,头场语文考试拉开2023年的高考序幕。11点30分闹铃响起,各位小秀才陆陆续续走出考场,大家欣喜之余,对本次高考大作文略微有些“无的放矢”。读史君想借助“高考作文全民写作大赛”的机会,分享一下自己有关考场作文的心得体会。
一、所有的文章只有一种写作方法
语文考试已经落下帷幕,无论考试的感觉好与坏,已经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读史君作为过来人,想要告诉各位小秀才的是,“所有文章都只有一种写作方法”,包括你们将来所要面临的公考申论作文,都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毫不客气地说,读史君到现在没有遇到过能够跳出这个范畴的写作模式。
何谓“是什么”?它是一篇文章的主旨,即你想通过文章向读者传达什么样的观点。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不管你的文章写得有多好、有多烂,你在动笔之前,必然经过一番思考,给所要写的文章“提纲挈领”,你只有想好要写什么,才会动笔写什么,哪怕是写到最后跑题,你的观点依然摆在最初的位置。
何谓“为什么”?它是一篇文章的论证部分,你既然想好自己要写的观点,那么就要拿出能够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资料素材。比如,你说你是个好人,那么你就要证明自己好在哪。你可以说自己与雷锋同志拥有一样助人为乐、默默奉献的品质,我曾扶老奶奶过马路;你也可以说自己感情专一,三年高中生活只暗恋过一个女生(不提倡早恋哦);你还可以说……总之,你认为美好的品德,此时都可以拿来证明你是好人的观点。
何谓“怎么做”?它是一篇文章的对策部分,前边两部分你写完“自己是好人的观点”“举例说明自己是好人”的案例,是不是应该写一下往后该怎么做呢。你应该写往后继续做一个好人,经常自我反省,“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将自己已有的品质发扬下去,同时积极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
以上便是,一篇考场作文完整的思路,是不是听起来有些云山雾罩。不要急,读史君还有话说。
二、读材料“破题、立意”是关键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观点(是什么)是一篇文章的精髓,选取合适的观点才有利于拓展临场写作。此时需要运用“破题”的手法,从材料中提炼“立意”,归纳成“观点”。
“破题”必须依靠材料,认认真真地将材料读三遍,发现有主旨的地方一定要用笔圈画出来。通常情况下,一段材料会给出多个“破题”点,也就会延伸出多个“立意”和“观点”。高考已有40多年的历史,读史君翻阅近15年的高考作文,发现每段材料至少能有3到5个以上的观点,若是没有达到3个以上,只能说明同学还需用功,或者题目出的很失败(这种情况尚未发生过)。
举个例子:全国Ⅰ卷中,立意观点不低于10个,团结(齐桓公的霸业,得益于鲍叔牙举荐之功,管仲的尽心辅佐);知人善任(齐桓公善任管仲,鲍叔牙有识人之才);胸襟(齐桓公与管仲不计前嫌,通力合作);谦让(鲍叔牙能够举荐比自己有才能的人,甘居其下);仁政(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等等
三、论证即是“自圆其说”
各位同学,考场上写作文千万不要“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你把“观点”摆明以后,接下来尽管大胆地展开论述。论述部分无非是“自圆其说”。很多人都觉论证论述部分很难,读史君告诉你“所谓论证,是你怎么说都对”。因为只有中间论证部分,才是你尽情发挥的地方。
因为你所举的例子和阐述的道理,它没有具体标准的答案,你把句子写通顺,把字数凑齐,把话说明白后,试问谁还能否定你?批卷老师总不能找到你,跟你辩论一番吧。
举个例子:全国Ⅱ卷中,“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演讲稿,很明显它有两个关键词“世界与青年”,你围绕世界友好与青年群体举例即可。
先从历史久远的说,霍去病18岁北击匈奴,维护华夏与西域的安稳;鉴真东渡,将中华的佛法精神带到日本;梁启超先生留学日本,将那时西方先进的民主思想带回旧中国。到近现代,中美之间“乒乓球外交”;日本乒乓球名将福原爱曾在中国训练,学会一口流利的中文;姚明、易建联等球星将中华文化带到美国;到今天的疫情期间,日本等邻国友人纷纷向中国捐助物资等等。
各位同学请看一下,不是咱们没有例子,而是看你敢不敢用,会不会用。请你一定记住,考场上你写出的任何论证(正能量)都是正确的,千万不要怀疑!
四、对策部分是升华
读史君有些不理解,一篇800字的大作文,有的同学前面用半个小时写完,最后升华结尾部分要想二十分钟。当然,若是时间宽裕的话,怎么想都可以。问题是总结升华全文,有这么难吗?
举个例子:全国Ⅲ卷中,“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一题,是不是觉得很难?读史君给你分析,你只需把握好“积极向上”即可。你可以这样说,“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但我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我要用最自己的心态去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即便是饱经沧桑、历尽风霜,我依然能够像李宗盛那首《壮志在我胸》唱的那样,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用最高昂的姿态,去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或者像袁枚的小诗《苔》所写的那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不就完事了吗?
以上是读史君的一点浅薄之见,若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家长、小秀才、学者、道友留言讨论。
关注读史君,遇见不一样的历史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