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习作
这次推荐两篇2023年高考作文训练中孩子们的佳作。
茹同学是个书迷,最喜欢的是民国类书籍,文化底蕴挺深。我对她的要求比较宽松,在广博的视野和才情里讲究一些清晰结构、理性思维和论述技巧的元素即可,没想到这次写出了一篇如此规范的论述文,反其道而行之,在论述文的篮子里装进了才华的大白菜。叶子和根的比喻,“永远站”的数字论证,结合疫情两种情况的对比说理,真的很棒。结尾“年轻时,当一个作家,用力去生活。年老时,成为读者,阅读想象自己年轻时的最好模样”更是别开生面,韵味悠远。全文结构清晰,言辞炼达,思想深刻,如大地花开,如风行水上,如波光潋滟。高一的小女生,俨然已经是论述文的大行家。
睿同学是崇尚国学的理工男,很喜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有时讲到传统文化的弊端,心里颇有些顾忌,怕伤了他对国学的那份热爱之心。理学是国学的核心,也是很难得的有概念、判断、推理,跟人文科学最接近的学说,对现实生活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惜被统治阶层采用后,糟粕的一面被无限放大了。不管怎么说,能够在论述文中引用国学来论证,这是相当高大上的,是绝对应该鼓励的,也是改卷老师高度青睐的。在这个时代、这个年纪,竟然能够喜欢理学,该有多么重视特立独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理学非常重“气”,这样的同学,言词中自然也会充盈着浩然之气,呈现论述文最为正宗堂皇的风格。睿同学的文风正是如此,不过此文倒是只能略见端倪。
用心创作,用力生活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的《灯于镜》中提到:“文学应该是有四个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作家与读者一直以来都是互相需要的。没有作者,读者就无作品可读;没有读者,作家也失去了创作的意义。生活也如此,身为自己人生的作家,不能只是孤身,比起一个人度过午夜清晨,有想见的人总归是好的,倾听他人的声音,做出自己的决定。
一部好的作品,显然要先赢得作家自己的喜爱,无论如何,作品是作家自己的,别人无法干预。作品要表达作家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感情,一旦掺杂了太多读者的想法,那边不算是独创了。生活中做自己才是主角,过分依赖他人那便是他人的人生。叶子落了还可以长,跟没了,那就活不了了。自己一定是要把握好自己的,要让自己掌握生活,而不是让别人主导自己。
《阿狸·永远站》里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相遇很难,所以更要好好把握。作为一个作家,有读者为你提出建议,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定是好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依着自己的性子来。
每个人一辈子会认识将近8万人,在我们认识的所有人之中,只有少数几位会变得很特别,保持联系。”因为,重要的人越来越少,但留下来的人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感恩每个对你不离不弃的人,真心相对,温情绵长;擦肩而过的人,珍藏回忆,各自安好。我们不应该封闭自己,虽说自己主导人生,但也需要别人的参与来丰富自己。
作家心里要装着读者,读者要将自己带入到作家身份来揣摩对方的意图,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作家、作品、读者,三者联系在一起,将作品诠释完美。为什么李安导演的作品会大卖?凭什么《岛上书店》吸引人?皆是因为二者互相体会,互相需要罢了。作家心怀读者,我们自己顾念他人,作品与人生就可以更上一个高度。“我不喜欢,不如不生”很少有人可以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你我皆互相考虑,那么离理想的生活就会跟进一部,活出自己的意义。
如果你想感动读者,那你就要先感动自己。作家心里装有读者,创造出好的作品,好作品多了,自然文学创作的风气就会变好。如果你以温柔待世界,世界就会温柔以待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养成是需要人与人相互理解的。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在社会上激起了惊涛骇浪,在听取他人意见待在家里后,疫情逐渐好转;但一听说双黄连口服液有用,大批人就连夜去药店,是否有效暂且不说,却又因此增加了一批患者。不难看出,听取意见要理智,否则在社会上也能激起轩然大波。
莎翁有言:“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愿你我皆是自己人生的作者与读者,不要被生活的繁琐消磨热情。因为生活本就是平庸无度。年轻时,当一个作家,用力去生活。年老时,成为读者,阅读想象自己年轻时的最好模样。
登高健远,从心为基
孟子曰:“人皆可为尧舜。”何以为之?盖究其本心者也。作者面对读者的众说纷纭,要有一颗风波不经的内心、敢做敢当的信心、属于自己的本心。诚哉斯言,从心。
从古至今,风流拍马、阿谀奉承者比比皆是,心无大志、意志不坚者数不胜数。面对他人的建议或质疑,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一味求同,或野鸡变凤凰、功成名就。或灰头土脸、没落于人世。一种投机主义,也许能让你在短期获得更大的收益,可长久以往人们会对你失望至极。一味的跟风,你还有你自己的好作品吗?只是迎合大众的口味,能算得上经典吗?你能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吗?况且你的读者不止一个,你的受众不止一个,也就是说你会有选择性的困惑。打个比方,你自己一路西行,老婆让你回东,小三让你朝南,你到底听谁的?顿时手足无措,魂不附体,面如土色,呆若木鸡。
王守仁曾言:“心即理也,世间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里乎?”以内心为基,是以致远。一天周有光朋友老李来访,看见几页草稿纸大约400字被周有光改了又改,只剩下几十字。行文短小,通篇无废话,细细品来意味深长,老李便问周有光不觉得可惜吗?如此一来稿费少了很多。周有光正色道:“那也不能多写一个字!”这稿纸正他的名篇《语文闲谈》。行文短小精悍、干净利索,却又一语中的,被读者视为“奇书”。周有光的惜墨如金,恰好体现了其对写作原则的坚守,以及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成就,以我为主,从心而动,气度娴雅,神采飞杨。
一部特立独行的好作品,必然是作者独立追寻与孤独求索创造出来的,这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震颤。写作的最高境界是不为他人写作,而作为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周国平教授说,天才作家只是一开始做一种补偿式的写作,后来便获得了独立的价值,成了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并理解了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索罗。作者是自己,读者亦如是。无独有偶,古诗中也有“采菊东篱下”、“独钓寒江雪”。就像索罗说的那样,“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让我们在孤独中历险。追寻最真实的宁静”。
从心并不是匹夫之勇,它是一种智慧,蕴藏着深思熟虑、心之所向的高瞻远瞩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从心是指在根本上服从自己的内心,面对他人的认为可取的建议上不妨欣然接受。其实,顺从可取的建议也是“从心”。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作家心中不必装着读者不放,做人办事之时更不用想着他人,顺应自己的内心吧,在“从心”中收获事业,升华灵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