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4
原标题:【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4
【备考2023年高考作文】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4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学生扫地的时候,因为手抓扫帚的位置过高、用力过猛,导致扫帚断成两截。老师见状走过来,拿起新扫帚示范说:“腰弯一点、扫帚抓低一点,这样才好用力,地也扫得干净。”“抓低扫帚扫净地”,这条朴素的劳动经验蕴含诸多智慧,如抓低扫帚,弯下身子,才能看清地上的垃圾;抓低扫帚,找准用力点,才能用好扫帚,扫干净地,等等。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高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的学生,“手抓扫帚的位置过高”“用力过猛”导致扫帚断成两截。为何他“手抓扫帚的位置过高”?是因为他不肯弯下身子,图舒服、省力气,这样是扫不好地的;“用力过猛”说明他发力的位置不对,这就告诉我们,做事要找对发力点,用对力气。根据杠杆原理,笤帚抓得越高,作用在地上的力就越小。如此一来,劲儿使得越大,力量也就越偏,从而出现“笤帚断,地还乱”的情况。而老师的做法,“腰弯一点、扫帚抓低一点”告诉我们,做事要肯花力气,肯“弯腰低头”,不怕费功夫,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材料后面给我们提示了关键句,“抓低扫帚,弯下身子”意味着要俯下身去,深入实践,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抓低扫帚,找准用力点”意味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做事要切合实际,不能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否则就是白费力气。其余立意,只要合理亦可。
写作时可以由“抓低扫帚扫净地”引发思考,如何才能“扫净地”?一是要肯弯下腰去,深入实践,不能怕费劲,图省事。比如袁隆平一生都在稻田里忙碌,钟扬多次到西藏采集种子。二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找准发力点。比如屠呦呦团队在历经两千多次试验之后终于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正确方法。三是思考“抓低扫帚”与“看清垃圾”和“找准用力点”的关系,强调用心做事、深入实践、脚踏实地,才能“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才能找到发力点,这样才能“扫净地”。因而肯“抓低扫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可以反思当今某些青年不能把地“扫干净”的原因,如图省力,不肯付出;或者好高骛远,不肯低头、深入做事;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发力位置不对等。最后告诫青年们,不要眼睛往上看,要脚踏实地,肯“弯下身子”“抓低扫帚”,一定会把地“扫干净”。
参考立意:
1.弯下身子,脚踏实地,才能把事做好。
2.不肯低头,如何发现垃圾?
3.找准关键,方能解决问题。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36年初夏,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重重封锁来到中国,冒险进入陕甘宁边区采访,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讲述的红军的故事、苏区的故事、长征的故事、延安的故事。他在此基础上写成《红星照耀中国》,如此描述对中国共产党的观察:“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革命前辈这种清澈的气质、纯粹的品质,穿越时空、熠熠生辉,给人以美好,感召人前行。透过这种精气神,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迎面而来、打动人心的力量。它是“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的坚定,是“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担当,是“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无私奉献,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绝对忠诚。
学校团委准备举办“学习革命前辈的精气神”的演讲比赛,请你以复兴中学高三学生的名义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通过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文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关键句是“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第二段是对这种精气神价值以及内涵的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精气神给人以美好,感召人前行,这种精气神就是有担当,无私奉献,绝对忠诚。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的核心就是展现革命前辈的担当、奉献、忠诚,表达向革命前辈学习以及传承发扬这种精气神的决心。
写作要求部分设置了具体的情境任务,即学校团委举办的演讲比赛;任务主题是“学习革命前辈的精气神”,精气神主要是指材料中列举的担当、奉献以及忠诚等;身份是“复兴中学高三的学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有自己是高三学生的身份意识;文体是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正确,行文中要注意与听众的互动。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明确演讲的主题,接着回顾历史,列举相关事例展现革命前辈身上的精气神,如清澈的气质,如纯粹的品质,如昂扬的斗志,然后联系当下,指出身为当代青年,应学习这种精神,传承这种精神,最后发出呼吁,呼应开头。
参考立意:
1.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2. 心有所“承”,接续担当。
3. 汲取革命力量,勇担时代重任。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方的直播介于讲课与聊天之间,主播们张口即来的段子、故事戳中了集体情绪,少年的迷茫,青年的焦虑,社会的浮躁……网友之所以共情主播们的眼泪,正是因为他们太像默默努力的普通人,被生活挤压过,依然较劲死磕,在困境之中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在这里,人们看到的不仅有“商品”,还有一种心灵的共鸣和沟通;走红的不只是句子,更是深层次的理解与共情。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析了新方直播间之所以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原因,并引出共鸣与沟通,理解与共情的关键词。因为主播讲述的内容与网友的经历处境高度吻合,所以网友与主播之间心灵有了沟通,产生共鸣与共情,对自己的处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从材料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新东方直播间因共情而成功,还应看到,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人与人之间都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会如何和他人交往?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如何去认同自己的家国情怀?如何去挖掘我们心底根植的民族归宿感?这都离不开心灵的沟通与共情能力。
写作时,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等经历,表达人与人之间如何借助沟通与理解,在心灵的共情、共鸣中摆脱困境、战胜困难或解决问题等,从而强调“共情”的重要性。此外,还可结合当下互联网信息生活的特点,指出很多时候我们虽不能设身处地地参与他人的生活,但对待他人的苦难与不幸,也应具备共情能力,并积极帮助他们。甚至,也可以在行文最后升华主题,将“共情”拓展到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全人类共同面对苦难上,彰显人文情怀。
立意参考:
材料关键词是共鸣与沟通,理解与共情。因为主播讲述的内容与网友的经历处境高度吻合,所以网友与主播之间心灵有了沟通,产生共鸣与共情,对自己的处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等经历,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如何借助沟通与理解,在心灵的共情、共鸣中摆脱困境、战胜困难或解决问题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韩寒《后会无期》)
这句话在“知乎”平台上引起了许多探讨,有共鸣也有争鸣。有人说,还是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吧;有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行动起来才真难啊;还有人说,大道至简,多则生乱嘛;也有人说,莫非是我们对“过好”有什么误会……那么这句话引起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思考呢?
请以“道理与人生”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道理与人生”提出两个概念,即“道理”和“人生”,考生需要思考二者的关系。而材料本身也是一个“道理”,它传达的信息大概是很多道理无用,有“我被聪明误一生(苏轼)”的意思。比如你从小到大,从父母、老师和书上知道了很多道理,但在你进入社会以后,发现它们基本没什么用。但是,我们却不能仅仅去怪“道理”本身。因为人,只能是对自己负责。首先,应该明白“道理”是从哪里来的。道理一般源于两大方面,一个是书上记录的道理,一个是长辈传授的道理。两者都是我们的前辈根据自己的经历、实践得出的经验。所以说,“道理”是有用的,非常有价值。如果人类没有这些经验、知识的传承,那人类会一直保持在幼儿的状态,没有发展和进步。但这些“道理”有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左右矛盾,很多“道理”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理”。除了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道理”,这世上的大多数道理都是有其主观性、片面性的一面。这就导致人们在学习、吸收这些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不断加深自己的偏见。
对“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又是否应该尽听尽信呢?不,实际上,这个“魔咒”是可以破解的。方法主要有两点,一个是“道理”的来源问题,一个是自己的修行问题。两者需要同时进行。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强调不能盲信,没有选择,什么“道理”都往脑子里塞,这就把大脑搞乱了。所以,过不好这一生,不能仅仅去怨“道理”。道理应该活学活用,而且道理要知行合一,听过和做到是两码事。很有道理,但还未尽。
而从人们对此句话的不同看法中,也可得出“知”与“行”的不同道理。如,针对“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够”,可以得知: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不足,个人对道理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从“行动起来才真难”可知:实践检验真理有难度,缺少行动,需要知行合一。从“大道至简”,可以得知:理解和认知道理应该追求简洁性,切忌繁琐,删繁就简,抓大放小,不被生活琐碎困扰。从“对‘过好’有什么误会”可知对过好人生的定义需要重构,尊重百样人生,需要变通,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
写作时,可以首先阐述“道理”本身,指出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其实都在追寻人生的大道理,“朝闻道,夕死足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然后说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学习、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然的话,就不可能做成功。然后针对材料中这句针对“道理”的话对“人生”进行思辨性论述。若认同材料的话,则可举例比如小孩子也听过很多道理,可他们不能去管理一个国家或企业。因为他们只听过却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次,则应分析这句话的片面性,指出它把“道理”主观化、狭隘化和笼统化了,也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点为失败人生推卸责任的意思,从而论述我们对待道理不能仅仅是去“听”,而更应该去“吸收”,去“实践”,唯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质疑道理是否有用。由此,材料可得出最终的为人处世的行为方法:我们要对道理、知识有批判性地学习和吸收。同时,还要坚定地学习、践行一种道理,并以此为根基,然后才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围绕“道理与人生”的关系展开。关系不一定要表现在文面语词上,但要体现在思考表达上。单独谈“道理”的深刻性或多样性,或者单独谈“人生”个性和不确定性,都是不妥当的。
【参考立意】
(1)没有一样道理适用百样人生。
(2)人生如水流,道理如河岸。
(3)知行合一,形塑自我。
(4)通权达变,才是赢家。
(5)道理的筋骨需要情感的血肉。
5、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
候鸟出现它的影迹
带来远处的饥荒
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玉山白雪飘零
燃烧少年的心
……
——《明天会更好》歌词
取一杯天上的水
照着明月人世间晃呀晃
爱恨不过是一瞬间
红尘里飘摇
取一杯天上的水
照了明月人世间望呀望
爱恨重复过千百遍
红尘里飘摇
……
——《大风吹》歌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首歌,关键句“寻找天空的翅膀”“天空的翅膀”代表的是什么?自由,青年人追求自由,但现实却存在着饥荒、战火,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一个落差。对于青年人,面对这样落差应该怎么办?“玉山白雪飘零,燃烧少年的心”,哪怕世界是冰冷的,我们的心是热的,世界越冷,我们心越热。所以既要关注世界,还要改变世界,用青年人的血去温暖这个世界。
第二首歌,“爱恨不过是一瞬间,红尘里飘摇”,爱恨一瞬间,不是苦难会过去,而是没有永恒的东西,在这个红尘里面,一切都会消散。所以,这首歌的主旋律,它的格调并不是昂扬的,它最终落实到人情感上面去,这个我只要爱你就够了。所以两首歌的主题是有差异的。《大风吹》的歌词当中,后面还有希望,希望大风能够把这种苦难,这种伤心吹走,如果写到这个主题:不希望有这种苦难和伤心的,这个也算合理。
两首歌可以比较思考,分这样两个层面,第一,两首歌是两种世界观,世界是苦难的,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去改造它,我们对世界报之以热爱,报之以热忱;第二,尽管这个世界是苦难的,但是它一瞬间就过去了,所以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两种价值观之间是对立的,可以写出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种价值观。
也可以去解读这两首歌所透露出来的文化气息,一个是80年代的流行歌曲,一个是2023年的流行歌曲,这两种流行歌曲透露出两种不同文化。从流行文化所代表的文化趋向,表达自己的忧思,传达自己的希望、理念、文化、理念。
如果选择第一首,可以写“我”对自由的追求。一是理想是高远的,现实是苦难的,理想超越于现实,理想又不脱离于现实;二是年轻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要关注远方,要听到远方的哭声,要把世界的苦难都铭记在心中。三是尽管世界充满苦难,但是我们要相信我们青年人有责任和能力能改变它,能温暖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血是热的。
如果选择第二首,“爱恨重复过千百遍”,古往今来,苦难、饥荒、战争都是轮回的,从世界有人类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爱与恨也罢,苦难也罢,它都是过眼云烟,一切都会随风消散。可以写一种豁达的宿命观,它透露出来的是要珍惜眼前,珍惜当下,爱身边的人。
【参考立意】
(1)青年要关注远方。
(2)向往自由,但不能脱离现实。
(3)关注世界,还要改变世界。
(4)青年人有责任温暖这个世界。
(5)要用理想照亮现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