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机器人都能秒写高考作文了,一切速成套路都是耍流氓?
原标题:AI智能机器人都能秒写高考作文了,一切速成套路都是耍流氓?
关于2023年的高考作文,有一件特别需要引起关注的新闻,就是百度AI机器人度晓晓,竟然只用了40秒钟就写出了40篇高考作文,这其中还要“审题”读材料,进行“逻辑”分析,以及实现“创意”写作。
比如,AI机器人度晓晓写的这篇《苦练本手,方能妙手随成》,还得到了曾担任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的申怡等资深教师、学霸网红潘周聃等人的大力肯定,直接给出了48分的高分。
AI机器人秒写的高考作文,竟然打败了全国75%的高考生,这其实跟每一位未来的考生和考生的未来都紧密相关,也不啻对于高考作文以及整个教育改革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提问。
“高考作文到底考学生什么能力?教育到底要培养具有什么样能力的人?”
“一叶而知秋”,让我们剖析一下关于高考作文的那些命题逻辑和价值的深层纹理,以及面对即将呼啸而来的不确定未来,学子们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确定的核心竞争能力。
AI共生,会取消人的独特性吗?
“人机共生”时代已经来临,如今孩子们的学习会借助更多的电子设备,比如使用平板做作业、使用手机上网课等等,更别说手机智能语音机器人“Siri”“小度”“小艺”等的广泛出现,语音控制和智能机器人极大方便了大家的学习和生活。
尤其是那些简单的,可重复的劳动,很容易就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扫地机器人、录音笔、自动驾驶汽车等等。
“AI取代人工”似乎已经是一个大势所在,但到目前为止,AI智能机器人发挥的还是辅助人类工作的作用。但如果机器人都可以下棋,甚至写作文,进行创作了,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一方面是人的生产力的被解放,另一方面人也会面对自己被取代的危机。
那么,我们就会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未来社会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竞争,还有人与机器的共存与竞争,所以每个人都要面对和凸显自己作为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来!
可是,教育做好准备了吗?孩子们做好准备了吗?
其实,未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身心、思维和能力上没有做好准备,这就如同在满是野兽奔袭和埋伏的丛林里一直裸奔,把未来当成了惨烈的赌博。
近未来,孩子们应该从教育中获得哪些“利器”,投身无可逃避的巨大变动的现实世界?
这就要我们回到当下的现实和未来的趋势来思考谋划,也要回到问题的原点来寻求解题的方法。实际上,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的准备即使重要,其重要性也在逐渐淡化,而基于身心健康基础之上的“算法”,也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才更为重要。这才是教育赋能应该让受教育者具备的核心能力。
更进一步来探讨,一个人的独特性到底是什么?未来哪些能力才会让人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AI机器人度晓晓的高考作文写作行为,其实给出了强有力的提示:理科的人工智能创造物,竟然产生了文科的写作创造力。那么,文科和理科的界限在哪里?
就比如,高考作文,是文科能力,还是理科能力?其实,离开了人的基本思维和感受力等,这些基础的能力,一切都是ZERO。而在此基础之上生成的创造力,才是人类不被替代而强大自身的核心能力。
由此,文科与理科不是在创造力中被区分,而是在创造的过程中不断被融合为一体。
透视命题,如何把握底层逻辑?
回到学生生命体验、思维能力和基本价值取向来考察,这是当下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鲜明特征。
所以,想要把高考作文写好,绝不是硬搬写作套路,而是要透过命题把握出题人的底层逻辑和价值取向弄明白。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比如,全国甲卷,这一则《红楼梦》“题匾”的材料,很多没有《红楼梦》阅读经验的学生会有点懵,抓不到关键。可是,这则写作材料考学生们对于四大名著的阅读能力,还是考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其实都不是,透过《红楼梦》所代表的的传统文化的外衣,你会发现命题人的目标所在,还是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此话怎讲?其实,这个考题还是在考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对照材料里的要求来看,就不难发现:用“翼然”就是直接移用,用“泻玉”就是借鉴化用,用“沁芳”就是根据情境独创。
翻译过来,“翼然”是照抄,“泻玉”是改编,“沁芳”是创新。
我们再深入提炼一下,对应的基本命题就是:继承、发展和创新。
透过复杂材料的表象,提炼出最基本的哲学命题和模型,这才是高考作文写作特别重要的一个考察点。
围绕创新,为什么总是乐此不疲?
我们再进一步具体比照分析。全国高考一共有7套卷,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Ⅰ卷、全国新高考Ⅱ卷,以及独立命题的北京卷、天津卷和浙江卷,而今年的命题指向创新,与创新相关的就有4套考卷,间接相关的也有2套考卷。
比如《全国新高考Ⅰ卷》,关于“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写出自己的感悟,除了AI机器人度晓晓的《苦练本手,方能妙手随成》的角度,其实如果把妙手“创新”的特质点的更为透彻,更能抓住其命题逻辑的根本所在。
其中,本手是“打基础”,俗手“因循守旧”,妙手是“创新”。对照《全国甲卷》中《红楼梦》的写作材料,“翼然”是照抄,“泻玉”是改编,“沁芳”是创新。是不是,感觉相似度很高?
如果,仔细探寻“妙手”和“泻玉”的内在生成机制,其重合度也很高。其实,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品质和生成能力,越是在基础的地方用力,就越是根本和管长远,这样的思维品质建立了,可以打通文理、中外、古今,让学生无畏于未来的任何挑战。
全国新高考Ⅱ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们再看《全国新高考Ⅱ卷》,你很快就能从材料中抓到“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以及“选择·创造·未来”等关键的信息。
其命题立意呼之欲出,那就是:“如何用创新开创更美好未来”的问题,其核心还是这个“创新”的问题。
浙江卷
试题内容: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再看独立命题的《浙江卷》,其中的要点“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创新这个核心命题展开。
尤为关键的是,这个作文材料是紧紧围绕着浙江经济和建设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创新驱动”的核心理念,审读材料极为直白而清晰。
如果说,其他几份高考作文的命题逻辑还需要考生提炼和探求其背后的逻辑和哲学命题,浙江省的考卷其实已经是对于考生的价值的宣告与引导了,对于“创新”的这种执着,是现实中的迫切需要在考卷上的反映和倡导。
以上是与“创新”这个母题直接相关的4套考卷,完全可以围绕创新来写,而《全国乙卷》的“双奥之城”材料,则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难道不是间接又暗合了“不断创新进取”的时代需要和主题吗?
至于独立命题的《北京卷》,其中的“学不可以已”的阅读材料,要求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其实,在逻辑的底层暗合了“传承与创新”基本命题,还是离不开创新的内容。
为什么全国7份高考作文的材料,除了独立命题的天津卷,竟然有6份不约而同都跟“创新”这个母题发生了若隐若显的联系?
这其实是高考作文的命题人,不约而同都切中了中国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时代的需要,高考作文命题从来都紧密关注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萦蕴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那么请问,既然创新能力这么重要,AI智能时代呼啸而来,我们的教育该怎么赋能孩子创新能力呢?
科创未来,得STEM者得天下!
先不说如何培养创造能力,我们先谈一下怎么做肯定培养不了创造能力。
首先,刷题培养不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个基本上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这个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做题的熟练度,但后果却是固化学生的思维,在内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厌倦学习,国内名校由此选拔出来的学生,出了心理问题的学霸大有人在。
其次,简单照搬,编辑修改,也就是各省作文要求里的“不要套作”,那种因循套路的培养方式培养不出创新能力,这也就是国家下大力“双减”,取缔了一大批教育培训机构的原因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呢?如果你不是很清楚,可以先看看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毕竟他山之石也有借鉴意义。
今年开年之际,美国众院通过了《2023年美国竞争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 of 2023)。按照该法案的条款,拥有高级STEM学位的外国博士毕业生申请美国绿卡豁免国别配额限制,并不再限制生活和工作在美国外国科学家(及其配偶、子女)的数量。在以前,很多人从入职到获得永久居留身份(绿卡)经常需要7至10年的时间。
英国甚至启动了“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甚至把中国的清华等名校的STEM人才的引进列入目录,该签证针对世界名校毕业生,没有名额限制,允许英国境外“全球顶尖大学”名单上的学士、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在没有获得工作 Offer 的情况下,也能直接来英国工作和生活。这简直就是在明着抢夺人才了。
那什么是STEM呢?就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学)和Mathematics(数学),STEM即这四门学科的首字母缩写。
其实,STEM课程主要训练的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大了才是真正的“万金油”,以后做什么工作,解决什么问题都拥有了利器。
△康福科创高中国际方向学生(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隶属于康福教育集团),2023年世界名校专业方向录取占比图
比如,凯博科创高中2023、2023这两届的毕业生,像汪政岐、付崇策、师恩琪、肖楚凡、石瞰等都是以自己的STEM成绩申请的国外名校的经济、心理、传媒等文科专业,优势极为突出。
而我们再回到国内高考来看,以2023年山东的招生计划为例,仅限理科生(约等于STEM)选择的计划,共有7975,占到了总计划的75.64%,文理兼招的计划占到22.06%,而纯文科组合仅有245个计划,占到了总计划的2.3%,两者对比,选科为纯文科的考生想要上一流高校,概率仅为纯理科考生的33分之1。
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选择培养和引进STEM人才,是塑造国家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个人来说,选择学习STEM课程,是提升个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个人未来美好幸福人生的捷径。
STEM升级?iSTREAM才是新方向!
STEM课程确实有益于提升学生,但是有些同学和家长可能会觉得仅限于科学、工程、数学和技术的教育,有点太硬核、太理工了?
其实,就像今年高考作文材料纷纷聚焦“创新”,直指时代最基本的哲学命题和需要,凯博的科创课程体系也是万变不离其宗,一直抓住教育是提升人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和正向情感价值观建立的大本,以此来赋能学生的创造力。
而且,还根据当下的实际对于STEM课程进行了系统升级,融合了研究(Research)和艺术(Art),以及自我主体的能动价值使命“生而向善,行必利他”(I & love)的内容构成,形成了iSTREAM的课程体系。
△凯博课程和能力培养示意图
这就更有益于从培养思维能力,形成正向价值,以及提升感受能力等基础上,全维度蕴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培养出于家、于国、于天下都需要的那种身心健康的担当者、解决问题的实践者和面向未来的开创者。
正好,汲取了康福科创高中国际方向近20年的教育成果和经验,以培养了42名牛剑、68位常青藤牛娃和上千世界名校生的底蕴,凯博外国语学校将iSTREAM的科创课程体系扎实落地国内高中办学方向。
新高考,新学法,新可能,不能只是着眼于写好一篇高考作文而已,有了强大的理性思维能力、正向的价值取向和强有力的生命感受能力,相信未来的你可以用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做自己幸福生活和命运的主人。
END
如何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生命价值?
如何从小生发孩子的创造力?
如何给孩子适应未来的科创教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