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年看今后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立德树人、紧扣时代是主题
21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每次最先冲上热搜的都是高考语文中的作文,今年也不例外,“逆锋起笔,藏而不露”的漫画、“觉醒年代”的探讨、关于理想关于价值的思索……
作文几乎占了语文的半壁江山,从某种程度上说,得作文者得天下,那么这次的作文给我们暗示了哪些信息呢?其实是一个特点、两个主题、三个融合。
01一个特点:“命题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我们再也看不到从前非常干瘪的“看图写话”或者“复述故事”,像曾经15年的作文,在某些考生看来可能过于小儿科了。
但近几年来,很明显的趋势是,话题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宽广,给了考生充分的遐想空间和发挥余地,我们来看近几年作文的变化就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作文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思考,考察的是考生是否能从材料中挖掘出正能量,打造良好的价值观。
02两个主题:立德树人、紧扣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一直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就在立德树人”,这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其实我们考生行文之前的积累和思考更重要!
这种积累和思考来自哪里,就是来自国之大事,多关注国之大事、党之大事、教育之大事,自然就能理解为什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主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紧扣时代就更好理解了,每年有什么大事考生要作为基础知识去了解,比如21年是建党100周年,怎么在你的文字中体现出光荣传统和智慧的传承,怎么体现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掌握了这些自然就掌握了高分的密码。那么未来的考生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你高考的那年那月时代的“主旋律”!
03三个融合: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理解与思辨的融合、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知识与创新的融合
目前,语文的方向是更注重能力的考察,但是不是就放弃了基础知识呢?当然不是,只是需要书本的知识要变成你个人的知识,成为内化于心的东西,比如今年甲乙卷的诗词理解就深入考察了语言结构和词句特点,却并没有一点需要你去死记硬背的东西。
作文也是如此,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的文章终究不会是好文章,体现了个人特点有所升华的文字才有得高分的机会。
理解与思辨的融合
听起来感觉不好理解,其实说通俗点儿就明白了,理解自然就是理解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有时不会明确说出来,这就需要考生有一个自我的设定,将自己当作考官,去理解出题人的出发点,相信没有一个出题人的题目是想收获负能量的东西。
思辨就是去作答,理解了题目之后,写出自己的答案,答案要有观点,有逻辑,有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理有据有节。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在哪里呢?传统是弘扬传统文化,考生要用心挖掘我国传承了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基因。
创新就是让你的文字有自己的特点,最高境界就是这篇文章只代表你,别人写不出来。
记得二十年前有一篇满分作文叫做《赤兔之死》尤为惊艳,通篇古文,介绍了赤兔郁郁而终的经过,专家对作文的评点是“立意高、故事新,通篇使用古白话……”,但是这个境界并不容易达到,但我们至少做到文字的新颖美观!
当然,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书面的整洁度也是考生需要注意的。总之,题目中已经说了,未来的作文考察方向大致就是这样,21年已经落幕,这篇文章就送给未来的考生,22年、23年、24年……未来的每一年,希望考生们都能收获幸运,其实无论哪个科目,幸运只有一个准则——用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