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我们仨》读后感
【编者按】为进一步浓厚“书香央行”文化氛围,引导分行辖区青年员工为工作读书、为修养读书、为成长读书,通过读书不断提升履职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启迪人生智慧,2023年4月20日至5月30日,分行团委举办了“读书启迪智慧 学习激扬青春”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广大青年积极响应,热情参与,用文字讲述自己在读书学习过程中的所感所悟、所思所得。现将获奖征文予以刊发,以激励青年员工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营造读书学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为促进辖区科学高效履职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我们仨》读后感
每每品读杨绛先生的作品,就好像与她老人家促膝交谈,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她的散文《我们仨》,行文如潺潺流水,没有对文革可怕的呐喊,没有对现实无助的彷徨,没有对命运无尽的抱怨,先生只是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叙述,使我沉入她的静思,眼前不断涌现出钱钟书、钱媛、杨绛一家平凡、普通、温馨的场景,总感觉自己也身至其中,被满满的幸福所包围。同时,杨绛先生对人生的态度、对命运的胸襟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先生对家人深厚的情感更是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们俩
在牛津生钱媛住院期间,钟书一个人过日子,他每天到产院探望我,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了。然后下次来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了。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了。每次读到此处,深深地感到,先生不仅是满腹经纶的文学作家,更是生活中有大智慧的女人。钱钟书先生评价自己的妻子“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如此形容杨绛先生,最恰当不过。
我们仨
钟书曾逗阿媛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媛信了,却不计较。他写了一个开头的《百合心》,有一个穿紫红毛衣的女孩子,钟书告诉阿媛,那是个最讨厌的孩子,也是她。阿瑗大了,也上心了,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钟书就把稿子每天换个地方藏起来,一个藏,一个找,成了捉迷藏式的游戏。后来连我都不知道稿子藏到那里去了。
每天临睡前,钟书都喜欢在阿媛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笑。女儿临睡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钟书恨不得把扫帚、畚箕都塞入女儿被窝,博取一遭意外的胜利。这种玩意儿天天玩也没多大意思,可是钟书百玩不厌。
我们在牛津时,钟书午睡,我临贴,一个人写字困意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每读此处,都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爸爸、女儿在玩闹、嬉戏,妈妈在一旁静静地微笑着看着。先生在书中说到:“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碰到困难,钟书和我一起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媛相伴相助,无论什么苦涩艰辛,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就变得非常快乐。”
独留人间
钱媛,爷爷眼中的“读书种子”,爸爸眼中的“可造之材”她刚正,像外公,爱教书,像爷爷,可她命运多舛,风华正茂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年轻时丈夫被逼自杀,历经磨难,正当年富力强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却被无情的病魔击倒,最惨痛的是在老父亲生命垂危,老母亲身心交瘁最需要她时先于二老而去,怎样的噩梦、怎样的撕心裂肺,女儿去世和火化,先生均没有到场,她说:“我还得到医院去看钟书,也不忍面对那不忍的场面。”在女儿去世百日,先生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埋有女儿骨灰的雪松下,套用东坡悼亡词:“从此老母断肠处,明月下,常青树。”
1998年钱钟书先生去世,丈夫去世后,先生说:“钟书在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他,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前,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先生做到了。
每每讲起先生,觉得先生是有大智慧的女人,真正的做到了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在事业上,先生是“最才的女”,在生活上,先生是“最贤的妻”。每次与闺蜜、朋友、同事聊生活总爱讲起先生,认为先生是众多女性的榜样,有宽广的胸襟,丰富的智慧。一次和闺蜜聊先生,闺蜜说:“看《我们仨》总有一种伤感,字里行间都是对已逝亲人的无尽思念,”我说:“读先生的这本书,我看到的是先生面对大是大非、生死离别的阔达,是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胸怀,是纵有万分悲痛,万分不舍,仍要努力地丰富地活下去的勇气。”面对钱媛的离开,先生默默的说:“我不去了,我不忍看那场景,我还要去医院照顾钟书。”这一句平静的话语背后是一位母亲的心在滴血,是一位妻子对丈夫的牵挂,是一位主妇既要照顾病危丈夫又必须面对女儿离世的悲痛与无奈。先生面对生死离别都能挺过坦然面对,我们生活中的蝇头琐事又算得了什么。面对人生,先生正视世间的悲欢和人生的坎坷磨难,平静面对,坦然接受;面对死亡,先生说我已做好准备,我不害怕,因为我是回家。先生已逝,享年105岁,先生虽逝,但其佳作将流芳百世,激励芸芸众生;其精神将永存世间,鼓舞世人,代代相传。
(本文作者:周口淮阳县支行 张荟荟)
本期编辑:聂娜
获取更多金融知识,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成方三十二
青春Young行
青春Young行,一路“Young行”,精彩有您!
【精选】需要网站建站、网络推广可以到这里看一下,推广https:///SEM技术网10年推广经验,百余家案例,效果提升30%以上,帮您提升电话咨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