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死亡的名句
孔子从卫国回到祖国,回到亲人的身边,按理说,应该是幸福绵长。然而,政治上的失意让他晚景凄凉,亲人和弟子的相继逝去让他充满忧伤。
六十八岁,亓官氏去世,孔子失去了妻子。
六十九岁,孔鲤去世,孔子失去了儿子。
七十一岁,颜回去世,孔子失去了能在精神上与之对话的最好的弟子。
七十二岁,子路牺牲,孔子失去了能在生活上给自己提供帮助的弟子。
当最爱的人纷纷离开人世,当理想之路都被堵死,孔子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感觉自己的时日已经不多了。自己就是那个被抓的麒麟,生不逢时,孔子感叹“吾道穷矣”。自己苦苦追求的“仁爱”、“礼制”、“小康社会”和“大同世界”,仿佛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看着很美,实际上却是个永不可及虚幻的存在。
有一天,孔子对子贡说,没有人理解我,我是孤独的老人了。子贡说,怎么会没有人理解你呢?孔子说,虽然没人了解我,但我不抱怨上天,我也不怪什么人,我努力学习知识,取得了现在的成就,也许只是天才能了解我吧。[1]晚年的孔子渴望有一个理解他的人。但孔子的痛苦已经无法言说,他向谁倾诉呢。最喜欢的两个弟子先他而去,子贡的工作很忙,经常穿梭于各国之间,办理外交事务,自己还得抽空做生意赚钱。最有能力的冉求,跟着季康子混,好像和孔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孔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弟子们,最后都将走向曲终人散的结局。
孔子开始沉默,变得不想说话了。他对子贡说“予欲无言”,连话都不想说了。子贡慌了神,“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老师您要是不说话了,我们还能转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 “天什么时候说过话?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孔子彻底绝望了,自己崇拜的周公,已经很久没有走进自己的梦境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悲叹,自己已经变得衰弱不堪,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春天很热闹,但孔子很孤独。
寂寞的孔子拄着拐杖,倚在门口,眼中满是期待。子贡来了。孔子一看见子贡,就说道:“赐啊,你怎么来的这么晚啊?”此刻,孔子的眼中满含热泪。孔子唱了他生命中最后一首歌:
巍峨的泰山,快要崩塌,
国家的梁柱,将要垮下。
失意的哲人,就像衰草,
风霜雪雨中,枯啦烂啦!
他告诉子贡,夏朝人的棺材停放在东面的台阶,周朝人的棺材停放在西面的台阶,而商代人的棺材停放在两个柱子中间的。我梦见我坐在两个柱子之间,那是殷人停尸的地方,我就是殷人的后代呀!贤明的君王怎么一直都不出现,天下竟没有一个人肯接受我的主张,我是活不长了。
孔子病了,七天后,含恨离开了人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1] 见《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2] 见《论语·阳货》。
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
我是“百家争鸣话教育”,做了十几年老师,一直在关注教育,欢迎和我交流。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逃脱死亡魔咒,千方百计长生不老,最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这极好地证明了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无法回避。
既然孩子问到了这个问题,与其回避,不要让孩子了解一些生老病死的常识,提高他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进而促使孩子以一种更积极进取地态度去面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问题。
当然死亡问题的回答难度较大,技巧性也比较强。太过于直接,会让孩子产生害怕情绪,继而引发低落的情绪反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太过于隐晦,孩子有可能听不懂,困惑依然存在。个人建议:用小动物的生老病死为案例,一来会激发起学习热情,而来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失去”的痛苦。
最后,顺便说一句,能够在小时候对死亡发出一问的孩子都善于思考问题,未来的发展空间都比较大。如果您的孩子是这一类,请善加引导。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请下方留言!我会用心回答每一个问题!不当之处,敬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家长该不该跟孩子聊关于死亡的话题
您好,不知您家孩子多大?生命教育(即死亡教育)是需要给孩子做的,但一定要注意时机和方法,如果不能正确的让孩子了解生命、死亡,有可能导致孩子缺乏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和敬畏。而心理研究表明,如果缺少对生命基本尊重和敬畏的孩子,不仅会让他的未来生活面临贫乏,还很有可能造成校园霸凌、犯罪等触及社会底线的行为。
那么,怎么给孩子正确的做生命教育呢?下面我就跟您聊一聊这个事儿。
生命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发展全过程,更是为孩子的心灵注入爱,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足够的爱,他才会去爱自己,进而有能力去爱别人。而您和爸爸对他的爱就是孩子感受到的第一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份。
基本从孩子3岁左右起,他就会对自己的出生表现很强烈的好奇心,您可能生活中会听到孩子问您“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呢?”,所以其实当孩子遇到死亡或是自己主动问起有关生命的话题,这其实是为孩子做生命教育的好时机。建议您与孩子一起养育一株植物或是一个小动物,让孩子体验到生命从最初的青涩懵懂到成熟再到衰老离去。这样做可以让孩子逐渐了解自己与环境、其他的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学会关心、同情,学会理解别人的感受,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有一点要注意一下,当您在解释死亡时,要去强调生命的意义和它的价值,让孩子理解死亡是一个无法避免和逃开的自然规律,而我们能做的是在成长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挖掘潜能,让自己的生活、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孔子关于治国的思想有哪些
孔子的治国方针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说出一句关于劳动的名句
劳动致富,勤劳发家。
网络照片。
如何给孩子上一堂关于“死亡”的必修课
谢谢。这个话题,至少应该把孩子的年龄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比如,对三岁左右的幼童,第一次问到“死亡”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希望能让他们明白,死亡了的人是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我们可以想念他们,做梦梦到他们。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天堂与他们再见。对七岁左右的孩子,除了离开,除了天堂,我希望让他们明白,我们再也不会在生活中见到死去的人了。这就是永别。所以,生命是多么宝贵呀。如果是十岁以上的孩子,我希望可以和他们探讨,如何要用心生活,过好每一天,利人利己,不虚度一生。
怎么和孩子谈论关于死亡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