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的好句子合集200条
中国民间小故事
中国名菜故事:猴子爬杆
清乾隆年间,江南水乡有一位响当当的厨子,名叫张小采。二十年前,张小采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位前辈的指点,烹饪之道略有小成。后来,他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银两,开了家酒楼,定名为“玉香楼”。
开张之日,酒楼上下张灯结彩,锣鼓鞭炮震天作响。张小采让伙计在酒楼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呵!让人无不称奇。只见那上联:四大菜系无一不精;下联:天南海北全都会做;横幅:天下美食。
口气不小,只是不知道这夸下海口的厨子有没有几把刷子?让人没想到的是,张小采硬生生地借着自己的机灵劲儿和这几年的努力,把客人要求的菜肴全做了出来,做得也是鲜嫩丰美,色、香、味俱全。食客无不惊叹,拍手称快。
这日,刚过晌午,一个老者经过玉香楼前,望见那副对联,他冷笑了一声,一走进酒楼,就招呼小二:“你家掌勺当真‘四大菜系无一不精、天南海北全都会做’?”
“我家掌勺的说了,若是有一道菜他做不出来,门口的对联就摘下来。我家玉香楼开张这几年,倒是有好多客人想摘,可惜没人有这个能耐。” 老人笑了,扬声说:“哈哈,好!那就先给我来一道‘竹外桃花三两枝’。”小二答得利索:“客官,您就瞧好吧!”
一会儿工夫,小二风风火火地从后厨走出来,手中多了一盘 “桃花点绛红”。周围的食客看见,忙围上前来。 呵!张小采这道菜真是讨巧,他用的是一个绘有翠竹的碟子,旁边正放着三块带着点点艳红的桃花饼。还别说,真有那么点味道!小二略带一丝得意,问:“客官,您看,合您的心意吗?下一道呢?”
老人端详着这道菜,说:“倒也有股机灵劲儿。好,这次算他搪塞过去。第二道,我要点‘春江水暖鸭先知’。”
“好!”没过多久,小二从后厨出来,只见他向一个伙计低语几句,就见伙计带着一个木桶,提着一个菜篮,急匆匆走出楼去。
不一会儿,只见伙计提着一桶水、带着一篮蔬菜回来了。又一会儿,后厨里飘出一股鲜香,光是闻一闻,就让人垂涎三尺。片刻后,小二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大砂锅走上前来,说:“客官,您看。” 小二掀起砂锅盖,浓浓的一股香味带着腾腾的热气,散发出来。只见那砂锅中,几片金黄的带皮鸭肉悠悠然漂在水上,煞是好看,真有几丝小鸭凫水的意趣;砂锅的配菜新鲜翠绿,倒也有几分江边柳树随风飘扬的滋味;汤汁鲜黄,给人一种饱满厚实之感。
这时,小二放下一个小火炉,将砂锅放在上面。老者端详着砂锅,眼底从开始的淡然,多了一点疑惑,进而竟变成一丝喜悦。只听老者低声道:“难道……真是……那倒也算有所长进。只是这刀工,怕是受心高气傲的影响,不进反退。唉,这样下去,到最后顶多也就算个寻常厨子,我怎放心得下?” 小二可没注意老者的话语,他以为老者也被张小采的厨艺所折服,随即说道:“客官,我看要不就这样打住?”
“急什么?我方才叫了两道菜,你们上了一道点心,一道汤,主菜还没做,这让我如何下口?” 小二颇有些无所谓,同时也带着些期待,信口说道:“那您还想叫什么?”说着,他看了一眼砂锅,只听见“咕嘟咕嘟”,想必是鸭汤开锅了。
老人想了想,说:“很简单,那就下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吧。”
小二哈哈笑道:“我就知道是这两句。我家掌勺的已经吩咐好了。您看,正是时候。”小二掀起锅盖,略显沸腾的鸭汤泛着丝丝热气。突然,只见一块块白花花的河豚肉,从锅底翻腾了上来。这架势,真好似河豚在水中游动,上下翻飞,竟真是那“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二一脸得意的表情,他看了一眼老者,又说:“‘蒌蒿满地芦芽短’我想就不必说了吧!老人家,您知道的。”
老者点了点头,略带一丝微笑。他拿起竹筷,在砂锅中一捞,正是几样春季的时令蔬菜,不多不少,刚好五样。
小二继续说:“我家掌勺的早就料到了。他特意让我派个伙计,去取活江水以及新鲜的蔬菜,正是想到会这样。”
听到这里,老人竟摇了摇头,他说道:“可我要的是主菜,你家掌勺的只求表面功夫,会错意了。这样吧,我让他一回,有道是‘蚂蚁上树,猴子爬杆’。最后一道菜,就让他给我来一道‘猴子爬杆’吧。不过,我有一点要求,必须让你家掌勺的现场做出来。”
小二略有一丝惊讶,心想这还镇不住你?不过,他对张小采的厨艺绝对有信心,答道:“好,客官!不过我得先问问掌勺的。”说完,小二悠然走向后厨。
张小采年轻气盛,现场做就现场做。他招呼伙计搬来厨具,准备原料,开始做菜。老者站立一旁,静静地看着。只见张小采先将烙好的白面饼“噌噌噌”切成细条,然后把鸡蛋液与切好的饼条打匀,倒进油锅里,一起翻炒,最后,放入佐料,翻炒均匀。
不一会,只见一盘猴子爬杆饼条出锅了,色泽金黄,松软鲜香。围观之食客,无不叫好称赞。张小采端着盘子走到老者面前,自信地说:“这份猴子爬杆,有虚有实,有动有静,也算是一道名菜。老人家您果然见识非凡。”
但是老者看都没看这盘菜,就揶揄道:“你这就做好了?哼!果然还是欠火候。你这道菜,猴子有了,杆也有了,可我怎么没看到猴子爬杆呢?我要你现场做,个中奥秘,皆缘于此。而且,你这小猴,怎么连眼睛都没有啊,哈哈哈?”
“这……”张小采哑口无言。 “这真正的.猴子爬杆,其实是这样的。”老者命伙计取来鲜虾、竹笋,佐料若干。老者提刀切笋,较于张小采,老者刀工更慢,更柔和,但切出来的笋条却十分整齐。 老者将笋条倒入锅中,竹笋“噼噼啪啪”,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发散出来。这香味,相比之前的猴子爬杆,更具一股清凉芬芳之感。几分钟后,老人将炒好的竹笋收入盘中,然后他再起油锅,将佐料撒入锅中,霎时间,奇香四溢。
接下来,老人又放入竹笋,炒拌均匀,再迅速将活虾倾盆倒入锅中,只见活虾受不住高温煎烤,虾脚自然弯曲,竟然正是抱住竹笋,向上蹿动。一双双小虾眼,真给人一种小猴在杆上玩耍的奇特感觉,却正像那“猴子爬杆”!
“好!”不经意间,周围聚拢的人越来越多,潮水般的叫好声四面而来。老者将这盘真正的猴子爬杆放在张小采面前。这位年轻人看得呆若木鸡,而后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
“年轻人啊,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厨子,可以有傲骨,但不能有唯我独尊的狭隘。我之前教过你的,可惜你……唉!你看你这几年,受自负侵蚀,你做菜的心意,竟是不进而退。心意没有,再好的色与香,又能如何?终是抵不过‘味’这位冷面判官。”
张小采这才反应过来,这似曾相识的老者,不正是多年前点化自己的高人吗?这番教导,更是字字入耳。张小采如醍醐灌顶,他赶紧行礼。但是待他抬起头来时,老者早已融入人群之中,不见踪影。只留下一盘“猴子爬杆”,在桌上冒着热气,那虾脚,似乎还动着哩!
中国民间名言有哪些
种子能破土而出,是因为心里包裹着希望。
离开现实的土地壤,离开汗水的滋润,理想只能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年龄,不是丈量生命长短的尺度,死亡,不是结束理想、信仰的音符。
质地越是纯真的铜钟,一经锤击,抒发的心声越是激动人心。
路灯不畏冬夜的峭寒,是因为它有一颗燃烧的心。
春芽,青翠欲滴的小不点儿,却孕育着一个偌大的绿色世界。
小草跟大地偎倚得越紧,大风就越难把它卷走。
在青跬的眼里,微微涟漪也成滔滔巨浪;而在大鹏的心中,江洋大海只不过是一杯琼浆。
不要小看石子,因为它能垒起我们这个世界。
种子的身躯很小很小,可它的向往却很深很深……
心中有了希望的种子,生活才会开出五彩的花朵。
帆是船的翅膀,理想是人的飞翼。
一个人有了理想、期待和盼望的时候,有了他所潜心追求的美好目标的时候,生活才有意义。
每个人都用岁月编织着一张网———有的人,用它捕到了理想、信念、知识和力量,而有的人,却用它捞取了世故、圆滑、一己的私利和保身的哲学。
有的风帆上满面是补钉———那是无数航海者留下的希望的.目光———既然有艰难的航行,就会有辉煌的海岸。
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终将带来一片翠绿。
井,不动声色,却永不枯竭,那真谛在于它深深地楔入地壳,从那里汲取着无穷无尽的地下水源。
失去幼稚,使人变得成熟老练;失去信心,却枯萎了活着的心灵。
希望对于空想家,不过是失望的先声而已。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真理义无反顾地向前开拓自己的通道貌岸然时,谬误却在间中偷偷忙于铺设许多贫路———它在安排自己一旦与真理交锋后的遁身之地,由此可知;真理只有一个,歪理却有千条。
奋斗,是理想与毅力合成的混凝土,它能架成通向彼岸的桥梁。
因为有海浪不懈的进取精神,大海才显得雄伟壮观,充满生机。
只有源源不断地注进渴望燃烧的油,火炬才有资格高擎在立志者的手里。
中国民间艺术作文
中国民间艺术作文 1
10月29日,《武进日报》第二届读者节在新城南都社区广场隆重开幕,妙趣横生的民间传统艺术表演精彩纷呈,我有幸来到现场,感受节日浓浓氛围,特别是舞台左边的捻纸艺人,深深地吸引了我。
透过人群的缝隙往里看,一张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脸谱映入了我的眼帘,他的眉毛、胡子、耳朵、嘴巴……无不细致入微,活灵活现。好奇的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进去,听见这位艺人在跟团团围住的一大群人亲切交谈着。原来,他叫朱琪,是南宋朱熹的第27代传人,他的绝活就是祖传的手艺—捻纸,我刚才看到的脸谱就是出自他手。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在他手里左捻右捻,怎么就跟变魔法似的,穿梭成了一张生动的脸谱。只听他娓娓道来:首先,要心静。心不静,就一事无成,绝招是默念“1,2,3…”其次,思考也是必要的。要先在脑子里部署好纸的行走位置,做到胸有成竹。做一个如此大的脸谱不卖,而是用来跳舞,表演。说着,他拿起脸谱跳了起来,真是有趣极了。他还说,他的绘画,素描很好,他很想把这门手艺外传,发扬光大!看他桌上的东西,一条张牙舞爪、活灵活现的龙,一根根彩绳,再看他行头,朴素极了,道袍一样的服饰,很有古时候气息,到处都体现了十足的民间艺术的风味,我真有一种敬仰之情。
可是,听说我们祖国有许多民间艺术都要绝传。例如,京剧,捏泥人等。我真感到惋惜,这么好的艺术,怎么能让他失传于世呢?这么多的艺术,失传了岂不是太可惜,他们可都是我们这古老而文明祖国的国粹啊!是我们伟大祖国珍贵的财富。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将来把祖国珍贵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为我们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国民间艺术作文 2
我们学校要求做工艺品,我们班的特色是“纸盘画”,就是在盘子上画画,可难哩!
最初,盘子是不画的,中间是一首中的诗意,然后就写上诗;然后,老师提倡:中间依然画诗意和写诗,边沿画一些图案,会更美观。有一少部分同学画了,但是有一大部分同学仍旧没画;现在,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改一改,改为边沿画一些精美的图案,中间不画,只写诗。”“哇!这么难!”有同学说道。我说:“为什么?”“你没有听吗?”“有呀,这么啦?”“老师说要画精美的图案呀,精美的图案画在边沿,边沿又小,图案要精美,实在很难呀!”他说很难,我画起来却很好画,很好看,并不像他说的这样难。我明白了只要认真,再难的事都可以办好。
中国民间艺术作文 3
梅录地处湛江的东部,南临南海,是吴川市府的所在地。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梅录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有飘色、泥塑、花桥、花塔、叠罗汉、舞龙等。其中:飘色、泥塑、花桥被称为吴川“三绝”。特别是飘色,以其精、巧、奇而闻名遐迩,其形式之独特,艺术之精湛,确是令人叹为观止。被外国友人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
每年的元宵是梅录的民间艺术大放异彩的重要时刻。传统的梅录元宵活动从农历正月十五日开始,【第16句】:十七日达到高潮。节日期间,梅录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琳浪满目。人们习惯在十五看泥塑、逛花街、赏花塔、观景点;而【第16句】:十七日的大巡游,则由飘色、地色、车色、狮、龙、八音班、长笛、陶鼓、舞二真等当主角,彩车及武术队伍齐出动,场面极为壮观,此时观众如潮,万人空巷。每年,梅录元宵盛大的民间艺术观赏活动吸引了方圆百里的群众和外国友人、港澳同胞前来观赏。
被称为吴川“三绝”中的第一绝是飘色。它始于清代。最初只是闹元宵活动中的.一种“噱头”,由于深受观众的喜爱,后来,飘色就成为庆赏元宵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在色台上,把儿童扮成历史典故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例如“梁祝”、“盗灵芝”、“徐九经卖酒”、“宝莲灯”等。这些人物姿态固定,由看不见的“色梗”(钢筋构成的支架)支撑,犹如在空中飞舞,加上这些幼童流露的天真可爱的神态和动作,将观众逗得喜笑颜开、拍手称好。
第二绝是“泥塑”。我们称之为“泥鬼”。源自唐末宋初。传说元宵造“泥鬼”可以引福归堂,驱邪出境。在元宵前的一两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泥塑就展现在梅录的街头巷尾,供游人观赏。大型泥塑有 “十八罗汉”、“红楼梦”、“财星正照”等,既有经典韵味,又有时代气息和乡土风情,令人流连忘返。1980年香港申报发表《梅录泥塑甲天下》的文章,对这些泥塑的艺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
第三绝是“花桥”。梅录花桥始于明代。民间流传说,在元宵时,情侣同行花桥“摘白花,买茹菇生男仔,摘红花生女仔”,家庭主妇行花桥则“桥头洗手好胜手,糠(养)猪好肯大”。真有趣呀!只见桥上张灯结彩,吊起花灯,挂上字画,桥的两旁摆上鲜花,把花桥装点得五光十色,恍如仙境一般。游客慕名而来,在桥上挤得摩肩接履、水泄不通。
1996年,梅录被评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20xx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作为吴川人,我为此感到自豪、骄傲。我们应勤奋学习,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吴川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吴川的明天会更好!
中国民间气象谚语
【第1句】:栽树没巧,深埋实捣。
【第2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第3句】: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第4句】:三伏不热,五谷不结;寒冬不冷,不成年景。
【第5句】:立秋无雨减半收。
【第6句】:处暑十日见割田。
【第7句】: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第8句】:秋上弯弯腰,强似冬里转一遭。
【第9句】: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第10句】:麦怕三月倒春寒,棉怕八月阴雨天。
【第11句】:谷上垛,麦入仓,豆子扛在肩膀上。
【第12句】:种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第13句】:春刮东南夏刮北,六月北风到不了黑。
【第14句】:水过地皮湿。
【第15句】: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掐谷吃;八月八,大车大车往家拉。
【第16句】: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乱赶集。
【第17句】:天才出于勤奋,知识来自实践。
【第18句】:立冬不捣鼓,不如土里捂。
【第19句】: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淘井。
【第20句】:人养地,地养人,土地不亏勤劳人。
【第21句】: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第22句】:华山戴帽,短工睡觉。
【第23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第24句】: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袄送。
【第25句】:大雾不过三,过三就晴天。
【第26句】:太阳倒照,明天晒得猫叫。
【第27句】: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第28句】:奶足孩子胖,肥足庄稼壮。
【第29句】: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出来卖儿女,北虹出来摸鲇鱼。
【第30句】:头伏萝卜末伏菜。
【第31句】:稀倒黍秫密倒谷。
【第32句】:闲时做下忙时用,渴了掘井不现成。
【第33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第34句】: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第35句】: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到一世穷。
【第36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第37句】:棉花转开身,一棵拾一斤。
【第38句】:人人是圣人,人多出韩信。
【第39句】:冻死懒人,饿死馋人。
【第40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第41句】:麦收八十,三场雨。
【第42句】:一九有雪,九九不抛。
【第43句】:腊七腊八,冻杀叫花。
【第44句】:立了秋,哪里下雨哪里收。
【第45句】:是亲三分向,是灰热起土。
【第46句】:小满花,不归家。
【第47句】:修堰如修仓,保水如保粮。
【第48句】:人要脸,树要皮。
【第49句】:地里缺苗,饭碗不牢。
【第50句】: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第51句】: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第52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第53句】:麦出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第54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年景。
【第55句】:头伏萝卜末伏葱,荞麦种在伏当中。
【第56句】:待要发,种菜瓜。
【第57句】:种上不管,准打饭碗。
【第58句】:日没云来接,明天把工歇。
【第59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第60句】:旱锄一遍光,涝锄十遍荒。
【第61句】: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第62句】:底粪麦子耩粪谷,喂粪高粱长得粗。
【第63句】:一个篱笆十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64句】:四月二十八,麦芒一扎煞。
【第65句】:定苗如绣花,能长好庄稼。
【第66句】:人勤地情深,黄土变成金。
【第67句】:豆打长秸谷打矮,高粱丰收弯弯脖。
【第68句】:邻居好,赛金宝。
【第69句】:人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
【第70句】:要吃谷,大锄撸。
【第71句】:人心齐,泰山移。
【第72句】: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第73句】:头谷雨十天不早,过谷雨十天不晚。
【第74句】:干埋湿砸,棒槌发芽。
【第75句】:先下毛雨无大雨,后下毛雨不晴天。
【第76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第77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78句】: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
【第79句】:榆钱落地,不论干湿耩地。
【第80句】: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第81句】: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
【第82句】: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第83句】:棉花锄八遍,桃子赛鸡蛋。
【第84句】:人心要实,火心要虚。
【第85句】:七宿麦子八宿谷,三宿出的是晚谷,豆子急了当宿出。
【第86句】:麦子发了黄,绣女快下床。
【第87句】:人勤地不懒,荒坡变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