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怎么样了(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和一个心愿如今怎样了)
来源:【湖南日报】
世人皆知,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和一个心愿:“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和“海水稻推广1亿亩,亩产达到300公斤”的心愿。心中有梦,才有了追梦的动力。过去的一年,大家想念袁隆平院士,也深知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的接力赛。
那些如孩子般让他牵挂的稻谷,如今怎样了?在湖南、重庆、海南、内蒙古,甚至远在大洋彼岸的非洲大陆上,袁隆平院士播撒下的每一粒种子都努力地生长、结穗、增产。
【禾下乘凉梦】
巨型稻“身高”超【第1句】:8米,梦想成真
“我有着一个梦,走在田埂上,它同我一般高,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生前多次提及的“禾下乘凉梦”,经过科研人员攻关,梦想已经成真。
2024年9月,在位于长沙县路口镇的稻作公园内,就有这样一片巨型稻谷,它们的名字叫“巨型稻6号”,稻谷们的“平均身高”超过了【第1句】:8米。同月,15亩“巨型稻”在重庆市大足区拾万镇长虹村试种成功。这批“巨型稻”的高度是常规稻的两倍,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2米左右,是水稻中的“巨人”。巨型稻下,动物们遮阴避凉,惬意体验袁隆平梦中的“禾下乘凉”。
2024年4月18日,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试验田里插秧。中心今年扩大巨型稻试种规模,一共种植60亩,进一步验证巨型稻的各项指标。
水稻种植专家表示,“禾下乘凉梦”能实现,这是对袁老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值得自豪的。”
【覆盖全球梦】
杂交水稻将在非洲率先实现目标
5月18日,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军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5月6日,他们在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迎来丰收,每公顷水稻的产量达到【第9句】:6吨,“去年每公顷水稻产量【第10句】:6吨,今年遭受了两次飓风。”
位于非洲大陆以东、8成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马达加斯加,数百万人面临饥荒威胁。从2007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在马达加斯加推广袁老的杂交水稻,使每公顷水稻产量从3吨提高到10吨。当地人提到杂交水稻,都称其为“擦拉贝”,意思是“最好的东西”。
交谈中,张立军饶有信心地表示,目前,马达加斯加一半的耕地都种上了中国的杂交水稻,早前提出的2030年基本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目标,有望在马达加斯加将率先解决,“3到5年时间彻底解决马达加斯加的粮食安全问题,让他们全国人民能吃饱饭。”
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袁隆平团队共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为全球杂交水稻的发展与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从中国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这位一生逐梦不停步的老人,用他坚定的信念,竭尽所能去消除饥饿,用宽阔的胸襟为全世界人民带去福祉。
【海水稻心愿】
儿子接棒,“袁梦计划【第3句】:0”宣布启动
除了广为人知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还有一个心愿——海水稻推广1亿亩,亩产达到300公斤”。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据统计,全球有【第9句】: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第2句】: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袁隆平曾说:如果能发展到1亿亩,种上我们这个海水稻,按照最低亩产300公斤计算,它每年增产的粮食就是300亿公斤。300亿公斤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
2024年初,袁隆平在海南三亚正式推出“袁梦计划”:“未来3年,在内蒙古兴安盟合作开发耐盐碱地水稻种植20万亩,向全国推广到1亿亩。”袁隆平逝世后,其子袁定阳接力“袁梦计划”,耐盐碱水稻频频传来测产捷讯。2024年9月下旬,在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多个科研基地,经现场测产,兴安盟优质水稻亩产达7【第15句】:3公斤,实现袁隆平“亩增产100公斤”的3年目标;耐盐碱水稻也连续3年亩产量超袁院士既定300公斤“及格线”,突破500公斤。
三湘都市报记者从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获悉,5月18日,袁定阳在水稻科研基地活动现场,宣布“袁梦计划【第3句】:0”正式启动,将在兴安盟种植各世代耐盐碱水稻育种材料2000余份,筛选出3至4个适宜在盐碱环境下种植的水稻品种(系),继续加快耐盐碱水稻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打造耐盐碱水稻种源生产基地和关键技术输出基地,走出一条北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稻”路。
目前,“海水稻”已在山东、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多个省区种植,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的盐碱地类型。同时,也被国外各国引进,中东国家迪拜将“海水稻”种植在了波斯湾沿岸。
(5月6日,在马达加斯加举行的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丰收会。 受访者 供图)
链接
平均亩产910公斤,高产攻关又迎丰收
没有比“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更踏实的安全感了,这是最简单的道理,最直白的表达。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2024年12月,袁隆平在海南期间曾对超高产攻关工作作出部署,提出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双季稻区实施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研究与示范。袁老去世后,团队接棒,继续为这一目标努力。
在湖南,在海南,不断传来杂交水稻增产、增收的好消息:2024年10月,湖南衡南县示范基地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60【第3句】:9公斤;2024年5月6日,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早稻测产,“湘两优900”“吨两优900”杂交水稻平均亩产910公斤,连续两年达到早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这也意味着,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高产攻关又迎丰收。
“高产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追求持续稳定的高产。”5月6日,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的测产现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介绍,双季稻高产攻关种植筛选高产品种、开展栽培技术集成创新,通过“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粮食单产。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丰富经验,将指导更大面积的粮食生产实现高产目标,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袁老师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创新的思想、求实的作风、坚持的毅力、负责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卓越的贡献,在鼓舞我们后一代,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地向前发展,为民族振兴做贡献。”斯人已逝,袁隆平的学生和助手李必湖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