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我心作文(故乡永远是跟着我走的那轮圆月)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明月照我心作文(故乡永远是跟着我走的那轮圆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下有伙伴嬉戏,有乡亲乘凉,有树影婆娑,有徐徐清风,有万物归宁之清幽,繁华落尽之出尘。最美润,最明朗,最惬意的是莫过于故乡的圆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高悬夜空的秋月总是照亮故乡的夜行脚步,虽然远山虽然朦胧不清,但轮廓依稀可见。

   天气晴朗的时候,月亮在傍晚时分便开始在天空的西南角出现了。随着夕阳沉下西山,霞光逐渐暗淡,月亮便成了天空的主角,越来越圆,越来越亮。如果在气温下降的秋夜,会觉得月亮带着一阵寒光。

   喜欢月光,不会让我流汗,不会灼伤我的眼睛。有月亮的夜晚,乡村显得宁静自然,偶尔有几只萤火虫缓缓飞起,更能点缀乡村的久远。

   很小的时候,我对月亮便有印象了。我总把月亮看作是天上的第二个太阳,月亮和太阳都会发光,都会照亮乡村。天上两个会发光的奇观当中,我更喜欢月亮。

   太阳出山后,山里的人们就要拿着农具走向农田,继而是汗水湿透全身,上气不接下气;而月亮出来后,山里的人们会卸下一天的疲惫,坐在屋檐下静静地等待长夜。

   我喜欢看到人们在休养,而不是在劳碌;喜欢看到乡村充满人气,而不是白天的门庭紧闭。这就是喜欢月亮的原因。

   大山的脚步,总是行走在那条通往田地的小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觉得,没人愿意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在土地上挥舞着镰刀和锄头。

   人在劳累的时候,脸上的愁容总比笑容多。在乡村,小孩们似乎已经明白了其中的规律。所以,小孩们很谨慎,不会在大人们劳累的时候犯错,容易被训斥。当大人们坐在月亮下聊天拉家长时,也是小孩们放纵奔跑之时。

   秋夜的月光像一条白丝带一样呈现在山腰,那路上曾经飘起来的笑声浸透过整座山梁,也渲染了故乡的屋脊。尽管不如白昼,但不妨碍山里的人们互相串户,也不会妨碍小孩们跑上跑下捉迷藏。

   在那遥远的年代,没有电视机、手机,天空中的那轮明月主宰着乡村的夜晚,成为陪伴山里人的皎洁童年。

   因山里的教学点没有六年级,10岁那年,我们需要到山下的中心小学完成小学教育。这一走,正式开启了我离开乡村的阔别脚步。

   山下的中心小学没有多余的课桌,校长要求我们从山里的教学点自带课桌椅。我们是扛着课桌和挑着椅子淌过山上那条河的。

   一间低矮的水泥平房里铺满木板,十几个来自山里的孩子们拥挤地睡在木板上,这就是我们的卧室。水泥平房只有一道进出的门,没有窗,夏天就像一个蒸笼。

   此外,我们还要自己做饭。每个人都自带一只鼎罐和一口铁锅。一到下课,卧室背后那块空地上便成了厨房,烟熏四起。雨天,厨房上那块遮雨布根本发挥不了作用,火炕积水,柴火湿水,烟熏更加严重。

   山里的孩子们胆小、内向,活动范围仅限于学校,顶多是到山下的那条河里捞些小虾,或者走进无人的荒地里拾些柴火。

   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变得拘谨和束缚,不再大声喧哗,不再忘情呼喊。山外没有属于孩子们的那条山间跑道,也没有属于孩子们的自由山头,哪怕是父母的厉声呵斥,也无法听见了。

   有月亮的夜晚,我总喜欢走出蒸笼一样的卧室,静静地坐在月光下。每次看见天空中那轮明月,我总觉得她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来亲切地陪伴我们。还有,每次看见月亮,我总觉得乡村并不遥远,都同在一片天空下。

   尽管山里人都知道,只有让小孩多读书才有出息。然而,贫困、劳碌往往让山里人无法坚持自己的观点。当小孩不愿意走向学校,当地里的庄稼十分荒芜时,辍学便成了山里人一个默许的选择。

   当升入初中时,从山里一同走出来的小伙伴们,三三两两地缀学了,继续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也越来越孤独。

   我一直在寻找山里孩子们不愿走向学校的原因。或许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太差,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办法行不通;或许是他们无法承受学校那种孤躁乏味的生活,无法像乡村一样来去自由。

   随着课业越来越沉重,我已无暇顾及天空中的那轮明月。偶尔踏着月光夜行,我的注意力往往是路边那些晃动的树影,尽管我不会看向它们,但有心中总有一个闪念:树影越看会越像鬼影。

   第一次真正的远行,是我考上外地院校。当班车从一个陌生的地方驶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完全陷入一片未知的世界。

   城市到处是平坦的道路和直耸入云的楼房,我无法断定月亮升起的方位,也无法分清天上的星星。久而久之,我已忘记了星星和月亮的存在。

   没有月亮和星星的陪伴,我的思绪也就迷失在城市霓虹灯的不断闪烁中。我无法断定我的最终归宿,虽然我知道我属于乡村,但为什么我会出现在没有月亮的高楼林立城市里。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何方,或许,我会在某个城市当中,过着一名普通工人的生活,白天在工厂里劳作,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宿地;或许我会回到家乡,赶着耕牛走向田地,让读书改变命运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变成一段值得深思的过往。

   四年时间转眼即逝。毕业了,我选择在外打工,单枪匹马主导自己的未来。穿过千山万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我像淹没在大海中的一粒沙子,需要顽强地寻找存在。

   当一个走得越远时,对故乡的思念就越强烈,归宿感也越迫切。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何方。此时,我多么希望有一份安定的工作,过着上班下班的日子。

   我甚至羡慕乡村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最起码,不用担心一个月没有业绩而为支付住宿费发愁。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每个地方都不属于我,我觉得我是一个没有人接纳的流浪者。

   在一次夜行中,我透过车窗看见了月亮。严格来说,这是我这几年来第一次看见月亮,很圆、很大,很清澈、很平静。或者,我能拥有的,也就是明月的相伴了,她没有给我压力,没有给我任何一道让我费神去参悟的难题。

   我想,生活本来应该是简单的,社会也没必要那么复杂。我的纯净世界到哪儿去了?关心、支持、鼓励;冷漠、算计、背叛,我真正地尝尽了人间的冷暖和江湖。

   看到月亮,我总会想到童年那无忧无虑地奔跑,想到坐在月光下谈天论地的人们。无尽地漂泊,我无法断定最终归宿,惟有故乡是不离不弃的存在,像一股力量,也像一条牵绳,让我不至于在漂泊中丧失方向和信心。

   在无尽漂泊的日子里,我心中始终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回到熟悉的故乡,过上一份安定的日子。这个梦里,有乡音,有真诚,有父母的微笑。

   终于,我决定抱着为家乡父老服务的满腔热情回家,虽然离开十年,但故乡仍然以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父母也散尽了多年的愁容。可我没有任何力量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的能力太弱小了,就像一条公路,我只是其中的一颗铺沙石。

   边远、闭塞,跋山涉水、肩挑手拿。几百年来,山里人的命运总是囿于无助的大山阻隔。搬出大山,已经是几代人的共同心愿。

   随着国家扶贫易地搬迁政策的实施,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人们终于等到了百年机遇。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远,贫穷落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乡村人去楼空,那条走了几代人的山路已长满杂草,那块坐过几代人的石墩变回大山的一块普通石头,村头的那口老井也落满枯叶,一群小鸟肆无忌惮地在农舍中飞进飞出。

   我无法揣测山里人是否会想念曾经生活了几代人的乡村,因为他们搬不走门前那座山,也带不走那条走了百年的山间小路。

   月亮依旧如初,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不离不弃地跟随。如果说山里人无法带走山中的一草一木,那我想,有一样东西他们一定能带上,那就是月亮。

   因工作调动,我又一次进入城市工作,成为城市中一名普通的穿梭者。于是,我把家安在老城区的半山腰上,没有高楼阻挡,也没有霓虹灯闪烁,可以望见天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