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的字词句

419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淮阴侯列传的字词句

【第1句】:求《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字词翻译,有急用~~~~~

原文: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第2句】:《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有哪些

《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

【第1句】:背水一战 [ bèi shuǐ yī zhàn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

“(韩)信乃使万人行;出;背水陈(阵)。……军皆殊死战;不可败。”——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2句】:兵贵先声 [ bīng guì xiān shēng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出处: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3句】:不赏之功 [ bù shǎng zhī gōng ]:形容功劳极大。

出处: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4句】:传檄而定 [ chuán xí ér dìng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5句】:掉三寸舌 [ diào sān cùn shé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出处:

“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6句】:鼎足而三 [ dǐng zú ér sān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也泛指三个方面。

出处: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7句】:多多益善 [ duō duō yì shàn ]:益:更加。越多越好。

出处: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8句】:妇人之仁 [ fù rén zhī rén ]: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9句】:高材捷足 [ gāo cái jié zú ]: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10句】:功高震主 [ gōng gāo zhèn zhǔ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 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出处:

“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3句】:史纪 淮阴侯列传个别句子的断句

也 ye 《说文解字》:“也,女阴也。”

段《注》:“此篆女阴是本义,假借为语词。” ⑴同现代汉语“也”。

例: ①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②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例: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③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④曹公,豺虎也。 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 ①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④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⑤“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例: ①余闻之久也。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④是说也,人常疑之。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例: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②缚者曷为者也?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例: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②苛政猛于虎也! ③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例: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⑼副词,相当于“还”。

例: 不能片时藏匣里,皆出园中也自随。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 ⑴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⑵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⑶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例: 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例: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

例: 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例: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 例: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也——也字在发展过程中,在语气上、运用上,都有变化。

它的语气,强烈果断,用在句尾,当作肯定语气词,主要用于陈述句中,比其他同类词意义明显。《史记·孙子传》:“愿勿斩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语气强烈,都表示肯定之义。 由于也字读音和邪耶同,有时把它当作疑问语气词的乎、耶(邪)用。

《国语·周语下》:“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此句“乎”与“也”互文通用。《庄子》:“然则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晏子》:“景公曰:此君子之服也?小人之服也?”《晋书·魏舒传》:“主人妻夜产,俄而闻车马之声,相问曰:'男也?女也?’”《魏书·崔浩传》:“……先攻城也?先略地也?”《魏书·刘芳传》:“(王)肃曰:'此非刘石经耶?’”故郭忠恕《佩+集序》有邪也弗殊之说,《颜氏家训》曰:“邪者未定之辞……北人即呼为也字。”(《唐韵》正卷九“也”字条)可见古音邪、也为异字同音通用。

这里也、耶(邪)虽同作疑问语气词用,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同义词。“耶”的本义属疑问语气词,而“也”的本义则属肯定语气词。

所以,也字不能随便当耶字用,只有在句中岂、焉、安、何等字为之先,它才能当作耶字用,如“何为者耶”,可以作“何为者也”,而“是耶”、“非耶”不能作“是也”、“非也”。也字具有疑问语气之义,是有条件的,即它须受句中前置词的影响。

例如上例中《晋书·魏舒传》“……相问曰:'男也?女也”’一句,也字受句中前置词的影响,才成为疑问语气词,它一般用于选择问句中。 我国古书无标点符号,虚词往往具备标句语的性质,并受句文中的影响,表示其词性。

所以,也字在这里成为疑问语气词,而在别处,则成为其他词性,其用。

【第4句】:《淮阴侯列传》第九段中的重点词怎么译,词类活用有哪些且怎么译淮

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

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

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置为河东郡。

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

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