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五个好句子汇聚90句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第2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3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的向上爬)
教学过程:
【第1句】: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第2句】:交流资料,检查预习。
【第1句】: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第2句】: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第3句】: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第4句】: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第3句】: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第1句】: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第2句】: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
【第3句】: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第4句】:指导朗读:读出绿得特点。
【第5句】: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第6句】: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第4句】:指导朗读,回归整体
【第1句】: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
【第2句】: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第2句】: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第3句】: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蛟(jiāoyiǎo)龙蜗(wuōwō)牛
痕迹(ji jì)波(bō pō)纹
爪(zhuǎ zhǎo)子茎(jing jìng)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第1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
【第2句】: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
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
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第1句】: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
【第2句】: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第3句】: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
读写结合,练习仿写。
【第1句】: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
【第2句】: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
【第3句】:指导书写观察日记。
附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观察细致
位置:茎上
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
颜色:嫩红
语言生动
爬:触~变~巴~拉~贴
像蛟龙的爪子
变化:没触墙:枯萎
触着墙:灰色牢固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2
【第1句】: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第2句】: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1、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⑴ 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⑵ 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⑶ 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第3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6句)
2、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
(【第1句】: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第3句】: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3、指导朗读:
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非常惊喜。)
⑴ 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⑵ 教师范读:
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4、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5、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6、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8、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
(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
【第4句】: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
2、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
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5、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
6、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习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
【第5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
2、看投影:
⑴ 填空。
⑵ 回答问题:
① “灰色的脚”指什么?原来是什么颜色?
② 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第6句】:再读课文【第3句】:【第4句】: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
【第7句】: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
原因有三:
1、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2、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3、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设计,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第1句】:教师导入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本课是围绕哪一个意思写的呢?(围绕爬山虎的脚写的)从哪儿看出来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段是围绕爬山虎的脚的。(3~5自然段。)
【第2句】: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1、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呢?作者首先确定了“要写的是什么”。(板书)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国各地都有,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一般看到的只是那满墙碧绿的叶子,从小到大,从红到绿,又从绿到红,最后掉光。有人也曾感到奇怪,不知它们为什么能那样牢固地铺在垂直的墙壁上,不管多大的暴风雨也不会把它们打落下来。但却很少有人扒开那密密的叶子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本文的作者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写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不光要想好自己要写的是什么,还要根据要写的意思选择好内容。(板书:选择好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要写爬山虎的脚,选择了哪些内容呢?
请三个同学分别读3、4、5自然段,大家想:每段主要说了什么?
⑴ 分小组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⑵ 请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
第3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什么样;第4自然段写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第5自然段写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⑶ 作者选择好了要写的内容,还要安排好写的顺序,这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有条理。本文的作者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
【第3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6句)
2、这6句话分别说了哪几个意思?
(【第1句】:二句写了作者发现爬山虎有脚;【第3句】:四句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和形状;第五句写了爬山虎脚的颜色。)
3、指导朗读:
当作者发现爬山虎是有脚的,知道了爬山虎之所以能在墙上爬的秘密后,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非常惊喜。)
⑴ 学生小声练习读出惊喜的语气。
⑵ 教师范读:
第一句中“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要读出疑惑的语气。第二句中“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尤其是“有脚的”三个字语气更要强烈。
4、在书上画出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注意要画准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要通过看图或投影让学生清楚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弄清“茎”、“叶柄”、“反面”这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要给学生直观印象。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加上手势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5、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在书上画下来。(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学生看图加深理解,产生直观印象。作者在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换句话说:爬山虎的脚就像六七根蜗牛的触角;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
6、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像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7、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8、再请两个同学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语气。
(第二句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后面几句要读得像解说员一样,介绍要清楚。)
【第4句】: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4自然段,然后请其他同学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墙上爬的。)
2、读这段中的第三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句中的“这样”指的是怎样爬?从上文找答案,划在书上。(前面的两句话。)全班一齐读一读。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4、请两个同学用动作演示:
面向黑板站好,用手巴住黑板,然后十指弯曲,手臂和身子慢慢贴到黑板上。再用同样的动作一下一下往上爬。全班同学齐读(或背诵)这一部分。说说“手指、臂、身子、黑板”在演示中好比是什么。
5、每个同学都要边背边演示动作。
6、齐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为什么看到那些细小的脚就会使人想起蛟龙的爪子?(太像了。)当两种事物很相像的时候,就可以用比喻句来形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改成比喻句。(爬山虎那细小的脚就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比喻句中的“就像”换一个词,句子内容不能变,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练习说句子。(“好像”、“像”、“犹如”、“如同”、“像……似的”)
【第5句】: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一人读,其它同学说说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结果不同。)
2、看投影:
⑴ 填空。
⑵ 回答问题:
① “灰色的脚”指什么?原来是什么颜色?
② 从哪儿能看出爬山虎的脚扒在墙上相当牢固?
(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第6句】:再读课文【第3句】:【第4句】:五段,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爬山虎的脚的
【第7句】: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个意思来写的,但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来写爬山虎的叶子(分小组讨论)
原因有三:
1、因为平时人们看到的都是爬山虎的叶子,课文就从人们的认识规律入手,使人读起来感到亲切、熟悉。
2、爬山虎这种植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和对人类最有贡献的部分就是叶子。
3、用叶子来衬托爬山虎脚的重要,如果没有爬山虎的脚,就不会有绿得那样新鲜,看着那样舒服,铺得那样均匀,荡漾得那样好看的绿叶。
《爬山虎的脚》小学优秀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脚》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爬山虎的脚》小学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第1句】:2段。
(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
(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1句】: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第2句】: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
【第1句】: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2句】: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
【第3句】: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第4句】: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
【第3句】:讲读课文。
1、课文的【第1句】: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
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
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2、讲读第2段、
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
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
3、导读。
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
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
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
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
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
【第4句】:理解:拂漾
【第5句】:齐读课文,个别读
【第6句】:归纳短意。
【第4句】: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5句】:小结,准备下课。
《爬山虎的脚》小学优秀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第1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第2句】: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第3句】: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第4句】: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第5句】: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学会本课生字词。
【第2句】:读通课文,感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
【第3句】: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
【第4句】: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第5句】: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
【第1句】: 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一)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第1句】: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第2句】: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第3句】:对课题质疑。
(二)提出学习目标
【第1句】: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第2句】:学会生字新词;
【第3句】:给课文分段;
【第4句】: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第5句】: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第6句】: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2句】: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第1句】:这节课我学会了: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第2句】:我会用"均匀、休想等词语说一句话。
【第3句】: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第4句】: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
(二)学文悟情展示
【第1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第2句】: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欢在墙上生长。
生2: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和顺序。这两句话概括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整齐。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刚开始是嫩红的,后来变成嫩绿的。
生4:我知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静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是动态描写。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作者是通过细心观察的,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三) 创作性展示
【第1句】: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第2句】: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第3句】: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写植物叶子的文章。
【第3句】: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第4句】: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仿照第二自然的写法写一种植物的叶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第1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第2句】: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第3句】: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第4句】: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第1句】: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第1句】: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3--5自然段。
【第2句】:提出学习目标
(1) 把课文通顺,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2) 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其中的意思。
(3) 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 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2句】: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第1句】:我学会了叶柄、触角等词语的意思。
【第2句】: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如:叶柄、触角、痕迹等)
【第3句】: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第4句】:我会做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第1句】: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三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第2句】: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它的含义。
生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以蜗牛的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
生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咬龙的爪子。(作者准确地用上“触、变、巴、拉、贴、爬”这六个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细节,爬得那样科学合理,那样姿势优美,那样柔韧有力。
生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两句话是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碰着墙便茂盛地生长。)
生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有:变、巴、弯、拉、贴等。(师板书)
(三) 创作性展示
【第1句】: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第2句】: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第3句】: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草本植物的文章。
【第3句】: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第4句】: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按照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一则连续观察日记。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接下来小编整理了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教学过程】
【第1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第2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第3句】: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第4句】: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课文《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设计2
教学目的:
【第1句】: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
【第2句】: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
【第3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第1句】: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第2句】: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具准备:
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想:
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出示谜语
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
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
【第1句】: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
【第2句】: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
【第3句】: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
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第1句】: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第2句】: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
【第3句】: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
【第4句】: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第1句】: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
【第2句】: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
【第3句】: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
【第4句】: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
(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
【第1句】:编儿歌或谜语
(1)生畅所欲言
A、小小叶儿多又多
B、爬山虎呀真厉害
C、是虎不是虎
春风吹来会跳舞,高楼大厦任你爬,有脚只会爬
几根细丝长茎上,不怕高来不怕累,紧贴墙上绿
使你疑是小蛟龙,勇往直前不退缩,离墙便枯死
【第2句】: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
(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
【第3句】: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
(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
(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