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诗歌中的词句
【第1句】:古诗中如何理解词句含义
古诗文词句的解读(即理解或翻译),是古诗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一次偶然的课堂教学事件告诉我,“联系”便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三年前,我教学《口技》(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 2003年5月第五版)一课时,讨论到“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一句的翻译时,一位女生发言说:“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原原本本地援引的《参考书》上的说法),话还没说完,有一位男生 “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我问他为什么笑,他说:“这些宾客在做广播体操啊?”这一问,反把我给问住了。是啊,宾客们惊讶的动作根本不可能如此一致,怎样理解恰当呢?稍思片刻后,我反问道:“宾客们有一致的地方吗?”同学们马上回答道:“以为妙绝。”
“对啊,宾客们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我们怎样理解这句呢?”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普遍认为这句应理解为:“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认为好极了,有的伸长脖子,有的斜眼旁视,有的微露笑容,有的暗暗赞叹。”这件事,使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深深地懂得了:解读古诗文的词句,除了借助于有关工具书、参考书(参考书仅能提供参考)外,还必须联系作品内容,联系社会实际,联系自身经验,仔细推敲,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真正理解其内容。
【第1句】:联系作品内容解读 如果割断了文章的前后联系,就词解词,就句释句,那就很难把握作品原意。如对《蒹葭》(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中的“溯游”一词的理解,教材上的注释为“顺着河流往下走”。
但联系全诗的中心意思和表达风格,我觉得理解为 “沿着直流的水道往上走”似乎更确切些。《蒹葭》是一首爱情诗,表达的是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思念和渴求相见的恋情。
若按该教材的注释,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便理解为:“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弯又长。
顺着河流往下走,仿佛她在水中央。”这样,给人的印象则是:主人公犹豫不决,徘徊不前,无渴求相见之心,缺乏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勇气。
我觉得这里的关键是对“游”一词如何理解。《辞源》将“溯游”的“游”解释为“河流的一段”(第 1835 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1 年 12 月修订第一版)。
《中学生文言词典》(第 430 页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10 月第一版)亦缘此说。 王力 先生则认为:“游,流,指直流的水道”(《古代汉语》第 455 页中华书局出版王力主编 1962 年 11 月第一版)。
仔细想来,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前者没有排斥“直流”,后者也没有排斥“一段”,可综合起来把它理解为“河流当中直流的一段”。那么,既然“溯洄”解释为“沿着弯曲的河道往上走”,“溯游”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沿着直流的河道往上走”。
这样的理解既切合实际,也符合诗意。一条河流无论总体怎样弯曲,但总有一段或数段是直的。
从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来看,主人公越过了险阻,来到一段平直之处,眼前出现了“伊人”的幻觉,这是符合常理的。同时,这又暗示着:只要不怕艰难险阻,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美好的事物终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再从表达风格上来说,这首诗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是变换了几个字,很好地表现了反复咏唱、缠绵无尽的感情。
从这一点上讲,“溯洄”、“溯游”中的“溯”都理解为“逆水流方向而上”,也是与全诗重章叠句的写法相一致的。因此,诗句“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可这样理解: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弯弯,崎岖而又漫长。继续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忽而变直了,仿佛她在水中央。
再如:我在教学《三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一课时,不少同学将“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翻译为“除非正午,才看不到太阳,除非半夜,才看不到月亮。”这正好与文章的原意相反。
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理解,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参考书》上的解释。其实《参考书》上并没有“才”这个字,那句中的“除非”是“除了”的意思(如果把它与“才”搭配起来,便是“只有”的意思了)。
再让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他们这才恍然大悟:这句突出的是“两岸连山” 的高峻,应该理解为:“如果不是中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苏教版新课程教材中是这样注释的),或“除了中午,看不到太阳,除了半夜,看不到月亮”,或“只有在正午,才看到太阳,只有在半夜,才看到月亮”。【第2句】:联系社会实际解读 对古诗文词句的解读,如果脱离了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实际,凭自己的一般经验或想当然望词释意,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其内容、含义,有时还会闹出笑话。
如:《曹刿论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一课对 “ 登轼而望之 ” 中的 “ 轼 ” 解释为 “ 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 。与之相配套的《语文教科书教师备课手册》上将 “ 登轼而望之 ” 翻译为: “ 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撤退的情况。
” 这实在令人费解。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曹刿并非毛头小伙子或平衡木运动员,哪有如此敏捷的身手蹿到 “ 车前用于扶手的横木 ” 上。
【第2句】:如何赏析诗歌中的句子
(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
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
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
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第2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诗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第2句】: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3句】:如何赏析诗句中的词语或字(在线等)
诗词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常见的语言特色类型有: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
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思想。4。
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品味,6。
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第1句】:从题目切入。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例如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诗题的显性的信息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
【第2句】:从注释切入。例如:窦巩《南游感兴》 伤心欲向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注]窦巩,中唐诗人,越王台,相传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登临之处。
注释中的“越王台”,那是暗示你用典;“中唐”暗示的是此时唐朝在逐渐走向衰落。结合诗题、诗文,便可得知,诗人是在吊古伤今,表达了对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的沉重叹惋之情。
【第3句】:从语言切入。例如: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赏析:春天景色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木,波面生纹,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4句】:从细节切入 优秀的诗歌,总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局部反映整体。这里的“个别”、“局部”便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透视过这个独具特点的个性,便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着的情感。
例如:《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至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写诗人枯坐敲棋,独静无聊,与前文构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第5句】:从背景切入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任何文章都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的印记。因此,欣赏古代诗歌不能不联系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
例如:鹧鸪天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仲宣:即王粲,建安七子之一。
董卓作乱时,他写了《登楼赋》,赋中充满了滞留他乡,怀才不遇的情结。(1)“恨”,这个字把梧桐人格化了,渗入了词人的思想感情,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
(2)寒日、梧桐、夜来霜、团茶、瑞脑、酒、梦、菊蕊,以至古人仲宣,都被词人彩笔融为一体,都为思乡服务。 从整首词的风格和一些词句来看,这首词当作于词人南渡之后。
词人和大批的中原人士一起,仓皇南奔之后,颠沛流离,没多久,丈夫赵明诚又急病身亡。这样,词人既失去了故国和故乡,又失去了至亲的亲人,成了一个“孤舟嫠妇”,不幸和痛苦伴随着她。
对李清照这样感情丰富细腻的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因此,在她后期词作,再也无法一睹前期那样情致,取而代之的便是那深沉的、无限痛楚的心音了。
小小点拨:炼字与炼句。 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
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著一“闹”字而卓绝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
孔上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第4句】: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
词语bai解释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定义法
从词语表意解释,如:
叙事诗:是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du节和人物形象的诗歌。
二.描述法(比喻形容法)
从词语反映出的状态、用途、作用等方面用形象和比喻的方法描zhi述词语的意义。如: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三dao.对释法
利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加否定的形式来解释词语。如:
【第1句】:少顷:一会儿。【第2句】:启迪:开导、启发。
四.分解综合法
先解释语素的意义版,然后综合概括整个词的意义。如:心旷神怡:旷,空阔; 怡,愉快。形容心境开阔,权精神愉快。
不懂请追问,祝学习进步!
【第5句】:【如何理解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内容集中、想像丰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节奏、韵律和谐.要分析和理解诗歌,就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其基本要领是:.朗读吟诵,整体感受.每一首好的诗歌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阅读分析它,就要从整体感受开始.而整体感受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朗读、吟诵,否则,是很难体味出诗情、诗意和诗味来的..由表入里,感受“根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就是说,言词只是诗的“苗”,是外在的意象;而其中的“情”才是诗的“根”.因此,分析理解诗歌,就要在朗读吟诵、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由词句(即“言”)分析,深入内里,去寻求诗中含蕴的真情所在,而这“真情”才是诗的“根”,即中心思想.如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
【第6句】:如何理解诗歌
诗歌的特点是内容集中、想像丰富、感情强烈、语言凝练、富有节奏、韵律和谐。
要分析和理解诗歌,就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其基本要领是:.朗读吟诵,整体感受。每一首好的诗歌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阅读分析它,就要从整体感受开始。
而整体感受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朗读、吟诵,否则,是很难体味出诗情、诗意和诗味来的。.由表入里,感受“根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就是说,言词只是诗的“苗”,是外在的意象;而其中的“情”才是诗的“根”。
因此,分析理解诗歌,就要在朗读吟诵、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由词句(即“言”)分析,深入内里,去寻求诗中含蕴的真情所在,而这“真情”才是诗的“根”,即中心思想。如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
【第7句】:诗词中的意思怎样;理解
大部分情况下,诗词都有蕴意的。特别是古文,寥寥数语就涵盖了很多意思。古文多数不能由表面理解,而且许多字词都有特殊含义,跟现代文中的意思大相径庭,所以对个别字词不确定的话还是查查字典。现代诗更加难解其意境,有时候虽然能看懂,但都无法参透其中蕴意,所以最好不要分解开来理解,从整体入手,还有从作者的写作背景下手,这样能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总之,阅读这东西是要靠积累的,多读多看自然会信手拈来,比较有感觉。
我也很喜欢诗,以上只是个人感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