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睡眠不好句子聚集5篇

3890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陶侃睡眠不好句子聚集5篇

《陶侃惜谷》 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乙】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①聊:姑且 ②贼:损害、伤害。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 )

(3)执而鞭之 ( ▲ ) (4)陶侃尝出游(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此何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句】:读了这篇短文后,联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样的启示,请写出一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乙】【第7句】: (1)拿着 (2)因为 (3)名作动,鞭打 (4)曾经

【第8句】:(1)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2)拿这些东西干什么?

【第9句】: 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应包含两方面,一体恤劳动人民,珍惜粮食,二为人正直。)

【第10句】: 可从陶侃人品、珍惜粮食等角度去说。如,在实际生活中,做人就应该像陶侃一样正直,弘扬社会正气,敢于同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这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和谐,更美好。又如在物质比较丰裕的生活中,我们仍然要爱惜粮食,明白“粒粒皆辛苦”的深刻道理,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同时要提醒教育那些浪费粮食的人,不可有这样的行为。能结合生活实际,围绕陶侃人品、珍惜粮食两个方面,语句通顺表达即可。

陶侃惜谷阅读答案

理清文章的层次是阅读理解题型的拿分必要前提。接下来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陶侃惜谷阅读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

【第1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

【第2句】: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第3句】: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第4句】: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第1句】:拿;用鞭子打

【第2句】:B

【第3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第4句】: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惜谷》阅读答案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选自《晋书》

阅读训练

【第1句】: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的词的含义。

(1)陶侃(尝)出游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聊)取之耳 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执而(鞭)之 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汝既不(田) 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字与“执而鞭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蔽林间窥(之)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第3句】:翻译下列句子。

(1)用此何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惜谷》参考答案:

【第1句】:(1)曾经 (2)随便 (3)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4)名词活用为动词,种田 【第2句】:A(A和例句皆为代词;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C同B;D在句中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第3句】:(1)拿这些东西干什么?(2)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第4句】: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对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第23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2)执而鞭之

【第24句】: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第25句】:本文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

【第23句】:(1)拿 (2)用鞭子打

【第24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第25句】: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捕蛇者说和陶侃惜谷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捕蛇者说》(节选)和《陶侃惜谷》,完成17~21题。(14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17.解释下列短语。(2分)

①以尽吾齿 ②日蹙:

③观人风者 ④执而鞭之

⑤家给人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捕蛇者说》和《陶侃惜谷》比较阅读答案

②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2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去国怀乡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0.阅读乙文中路人说的'话,你觉得这个人是一时兴起,偶尔糟蹋未成熟的稻谷吗?从中可以看出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地方官,根据两段文字中划线句子,试比较两位父母官的异同。(3分)

参考答案:

【第17句】:①来过完我的岁月 ②一天天窘迫

③考察民风的人 ④抓起来用鞭子打了一顿

⑤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2分。答对两个得1分)

【第18句】:①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

②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4分。每句2分)

【第19句】:A(名词用作动词)(2分)

【第20句】:不是一时兴起,从他“聊取之耳”尤其是“聊”“耳”可以看出其人多么随便,任性,对庄稼毫不在乎,实乃游手好闲之徒。(3分。观点“不是”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第21句】:他们同为父母官,都能同情百姓,深入基层,关心民生疾苦。柳宗元以文章来反映苛捐杂税带给老百姓的灾难,可能较多地寄希望于统治者,一旦统治者采纳,效果要好;陶侃生性耿直,敢怒敢言敢为,能付诸于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3分。相同点得1分,不同点2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