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词句是什么意思 欲语还休是什么意思
【第1句】:欲语还休是什么意思
欲说还休不是一个成语,比较多用于诗词语句中。
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第1句】: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第2句】: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最通俗的意思是:我想说,还是算了吧,不说了。 源自: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
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
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2句】:休什么相关 成语
休戚相关、休休有容、休声美誉、休戚与共、休牛散马等。
【第1句】:休戚相关
【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自】: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译文】:国家有忧患,没有不忧愁,有庆,没有不愉快。……为晋休戚,不忘本啊。
【第2句】:休休有容
【解释】: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出自】:先秦·伏生《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译文】:他的心休息休息,他如有容。
【第3句】:休声美誉
【解释】:休:美好。美好的声誉。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译文】:陈留王刘协,圣德伟大,规矩严肃;居丧哀伤,说不来呢;美好的名声美誉,天下闻名;应当继承大业,为万世统。
【第4句】:休戚与共
【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译文】:我与元规休戚与共,悠悠的谈话,应断绝智慧人的口。
【第5句】:休牛散马
【解释】: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
【出自】:唐·魏徵寿《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译文】:在这个荒无外,大同九服,四海为一家,万里为住宅。于是让牛散马,偃武修文。
【第3句】:【第1句】:题临安邸 古诗休是啥意思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第1句】: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第2句】: 邸:客栈、旅店。
【第3句】: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第4句】:拼将一生休的“休“什么意思,是助词吗
拼将一生休的“休“:完结(多指失败或死亡)。
《菩萨蛮》
——五代·牛峤(字松卿)
玉炉冰簟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逐句解释
玉炉冰簟鸳鸯锦:
玉炉,或作玉楼。
冰簟,凉席。
鸳鸯锦,绣有鸳鸯的锦被。
粉融香汗流山枕:
粉,词中女子脸上所傅的脂粉。
粉融香汗,指脸上的脂粉被流出的汗水融解了。
山枕:两端高起的枕头。
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
这时候,帘外响起了辘轳的声音(意味天亮了,有人已经起来了),女子脸上的笑意还没有退去,已经皱起眉头,担心起来。这里的惊,是惊心之惊,不是惊恐的意思。
下阕:
柳阴烟漠漠:
写景。写户外的景,也是两人将要分手的景。因此接下一句:
低鬓蝉钗落:
低头之间,蝉钗滑落了下来。接下来是女子说的话: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这里的“拼”,本来写作“拼[扌弁]”,这里要读作“潘”,意思是“抛弃、舍弃”。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你今天尽兴,我今后一辈子都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