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本是一场修行句子
【第1句】: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的修行最高境界句子,怎样修行
佛门常讲「开悟」。
什麽叫开悟?天天都知道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开悟了。能够把自己的毛病改过来,就叫「修行」。
心地清净平等,这人就「得道」了。 身心清净,怎麽会生病?病从那里来的?病从身不清净来的。
身怎麽不清净?心不清净,身就不清净,什麽毛病都生出来了。 果然身心清净,没有理由生病。
修行就是对治自己的习气。 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业消智朗,障尽福崇。
这样往生极乐就没有障碍了! 扩展资料: 宗教解释 【第1句】:修养德行,成就道德。 李二和《流浪的梦》:“生活是最本真的,修炼是无须讲求形式的。
时空中无处不教堂,无处不佛堂;无处不天堂也无处不地狱。” 【第2句】:宗教中为超凡脱俗、摆脱生死轮回而努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36133力的各种方法。
《苏菲派经注》(释):“苏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可分为肉体修行和精神修行两种。” 俗语中将修行当作做好事,如认为旧时官厅中权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门里面好修行”之说。
明·叶宪祖《金锁记》:“禁长哥呀!自古道公门里面好修行。” 《野叟曝言》中狱官见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门中好修行,望老爷高抬贵手。”
道教是以阴阳五行来阐述天地万物的规律,以五行生克来平衡修天地宇宙万物与人类自然的和谐。 修行等于调治,万法不离阴阳五行,五行在天为寒暑燥湿风,在地为金木水火土,在人身为心肝脾肺肾,在佛教为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疑),在儒教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佛教看五行的阴面=杀盗淫妄酒(贪嗔痴慢疑),儒教看的是五行的阳面=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修行就是用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治佛教的杀盗淫妄酒,用儒家的温良恭俭让。 对治佛教的贪嗔痴慢疑,回归本根, 根在道教的金木水火土 ,也就是五行生克制化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修行 。
【第2句】: 人生是一场“修行”作文
儿时有哭有笑,有悲有喜。
但是,经历过的儿时风光就像风一样的“走了”。也许,你还来不及发现,就已经走了。
但是,儿时经历过的事情很多大人还记得,因为,他(她)们小时候非常快乐。是啊,没有人说过不快乐,他(她)们还想回到小时候呢。
很多小朋友想当大人。可是,他们体会不到大人有多辛苦。
经历风雨、拼搏努力、奋发精神。只是大人的三字语,小孩呢: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品味高尚。
这是小孩三字语。 把这比喻成一个句子“人生是一场修行”学习是爬上高高的岩石,努力是走在一条陡峭的悬崖路上,拼搏是经历万分风雨,不怕雷打不怕风雨。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每个人都经历过。快乐是结识了新伙伴,幸福是尝到了修行的成果。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他(她)的修行他(她)主宰。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经历着什么。
坚持住,定会看见坚强的自己。
【第3句】: 人生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什么意思
是一种人生感悟。
你的人生,是属于你的修行,无人可以替代。我们复制不来别人的人生,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好地去走自己的路,哪怕是颤颤巍巍地走着。是谁把世人的脚步拔得这么快?拼着长大、拼着晋升、拼着老去。真的,人生只是你一个人的修行,所以,可以慢下来,去好好地摸索、好好地走下去。
这是一个破茧的过程,破茧前的过程是痛苦的、是漫长的。我还想说,破茧后也并不就是一帆风顺的。蛹有蛹的拼搏,那么,蝶也有蝶的人生。所有故事的“完结”和“未完待续”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们只是潜意识里给它们加上了标签而已。
人生是一段旅程,是走停相加的和。每一段路都有破茧前的痛苦,而后至蝶生命的结束,如此循环反复。所以,请接受每一个状态下的自己。这就是修行,属于一个人的修行,无人可以替代。
【第4句】: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修心.
不知道
苦即三界轮回生死苦恼之义,凡是有为有漏之法莫不皆含苦性,故佛经中说有无量众苦,但就身心顺逆缘境,总有三苦、八苦。三苦,从其逆缘苦恼,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从其顺缘,安乐离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即名行苦。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和五盛阴苦。外有寒热饥渴等苦恼之身苦,内有烦恼之心苦,所有诸苦皆归苦谛所摄。
集谛
集谓积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由贪瞋痴等烦恼,造积善恶业因,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
灭谛
又名尽谛,灭谓灭二十五有,寂灭涅盘,尽三界结业烦恼,永无生死患累。
道谛
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盘之道,总有七科:一、四念处,二、四正断或四正勤,三、四神足或四如意足,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支或七菩提分,七、八圣道或八正道。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
编辑本段四谛辩说
两重因果
四谛有两重因果,苦为果,集是因,由苦集二谛成为世间生死因果;灭是果,道是因,灭道二谛为出世因果。即由造积有漏业因而感有漏苦果,由修有漏道因而证灭谛涅盘。如《涅盘经》卷十二:“有漏果者则名苦,有漏因者则名为集,无漏果者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为道。”此即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之义。
基本教义
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佛教各宗共修、必修之法。佛说四谛是要众生了知四谛的真理,断烦恼证涅盘,若专修四谛以求涅盘者,为行菩萨道。 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盘境界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