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好句子汇集60条

842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寡人之于国也好句子汇集60条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寡人之于国也》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第1句】:文言实词

【第1句】: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第2句】: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池(细密)

【第3句】: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左?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第4句】: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第5句】: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

【第2句】:文言虚词

【第1句】:而

(1)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2)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第2句】:其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则移其民于河东

(2)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无失其时(它们的)

【第3句】:之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第4句】:焉

(1)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2)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第5句】:然

(1)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

【第6句】:于

(1)介词,对于:寡人之于国也

(2)介词,表比较,比: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第3句】:文言句式

【第1句】: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第2句】: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何”在此表示反问)

【第3句】: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第4句】: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第1句】: 通假字

【第1句】: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毋,不要)

【第2句】: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无,毋,不要)

【第3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

【第4句】: 涂有锇莩而不知发(涂,途,道路)

【第2句】: 词类活用

【第1句】: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名作动,击鼓)

【第2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作动,种植)

【第3句】: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作动,归罪)

【第4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作动,穿)

【第5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作动,称王)

【第3句】: 重点字词解释

【第1句】: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第2句】: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黄河;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第3句】:河内凶亦然(亦然,也是这样)

【第3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无如,不如,比不上)

【第4句】: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第5句】: 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请:请允许我)

【第6句】: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之:助词,无义;既:已经。)

【第7句】: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兵:兵器,武器;或:有的人)

【第8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走:逃跑)

【第10句】: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第11句】: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数罟:密网)

【第12句】: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时:季节)

【第13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学校;孝悌:尊敬父母,敬爱兄长)

【第14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负戴:背着东西,顶着东西)

【第15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检:约束)

【第16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第17句】:非我也,岁也(岁:年成)

【第18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异:区别)

【第4句】: 古今异义

【第1句】: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古指黄河;今指一切河流)

【第2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走:古义跑,今:行走)

【第5句】: 一词多义

【第1句】:数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屡次shuò)

D、数罟不入洿池(数cù:密)

【第2句】:发A、百发百中(发射)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调,派遣)

C、涂有锇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

【第3句】:直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

C、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

【第4句】:兵A、非我也,兵也(兵器)

B、穷兵黩武(战争)

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D、草木皆兵(士兵)

【第5句】:胜A、驴不胜怒,蹄之(能忍受)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E、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第6句】: 文言句式

【第1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宾短语后置)

【第2句】: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宾短语后置)

【第3句】: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宾短语后置)

【第4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第5句】: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宾短语后置)

【第7句】: 翻译句子

【第1句】: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译: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

【第2句】: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译:黄河以北遇到饥荒,就迁移他的百姓到黄河以东,迁移他的小米到黄河以北。

【第3句】: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考察别国的政治,比不上我用心。

【第4句】: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第5句】: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

【第6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第7句】: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第8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第9句】: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然后说不是我杀死的,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例释

【第1句】:但 ①副词:表示对动作的限制,可译为“只”“仅仅”等。例: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②连词:用在复句的后一个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转折。可译为“但是”“不过”“只是”等。例: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第2句】:而 ①代词:相当于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②连词:A.表示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例: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B.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C.表示顺承,相当于“然后”。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D.表修饰,相当于“地”。例: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E.表并列,相当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第3句】:耳 语气词:A.表示肯定、判断语气,相当于助词“也”,可译为“了”“啊”。例: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含有“不过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驴》)

【第4句】:何 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副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5句】:乎 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②助词: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助成音节,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例: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③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从”。例: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B.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第6句】:或 ①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第7句】:乃 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的相承,可译为“就”“于是”等。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B.表示动作行为或某种情况的发生、出现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却”等。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第8句】:其 ①代词:A.人称代词,可译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代具体的事物。例:屠自后断其股。(《狼》)C.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等。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副词:表示推测、反问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或者不译。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句中第一个“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可译为“大概”。——编者注)

【第9句】:且 ①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第10句】: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第11句】: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第12句】:也 ①语气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可译为“啊”“呀”,或不译。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B.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或不译。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劝阻语气,可译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语气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可译为“啊”“呀”等,或不译。例: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

【第13句】: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第14句】:以 ①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②连词:A.表示目的,可译为“来”。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B.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可译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第15句】:矣 语气词:A.表示已然,可译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B.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了”,也可不译。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C.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第16句】:于 介词:A.表示时间,可译为“在”“到……时”等。例: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满井游记》)B.表示

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总结

【第1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第2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第3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第4句】: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

【第5句】: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第1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

【第2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第3句】: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第4句】: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第5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

【第6句】: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第1句】: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第2句】: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第3句】: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第4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

【第5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第6句】:人至察则无鱼(精明)

【第1句】: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第2句】: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第3句】: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第4句】: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第5句】: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第6句】:期年不听朝(朝政)

【第7句】:坐南朝北(对、向)

【第1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第2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第3句】: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第4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第5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第6句】:古之遗爱也(恩惠)

【第7句】: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第1句】: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第2句】: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第3句】: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第4句】: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第5句】: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第6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第7句】:衣食所安(养生)

【第8句】: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第1句】: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第2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第3句】: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第4句】: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第5句】: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第6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第1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第2句】: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第3句】: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

【第4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第1句】: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第2句】: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第3句】: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第4句】: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第5句】: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第6句】: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第7句】: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第8句】: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第9句】: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第1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第2句】: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第3句】: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第4句】: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第5句】: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第6句】: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第7句】: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第8句】: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第9句】: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第10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第11句】:病故,物故(死亡)

【第1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坚固) 8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第2句】:固请,召有司案图(坚持,坚决)

【第3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第4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原来)

【第5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第6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安定)

【第7句】: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坚守、安定)

信息流广告 网络推广 周易 易经 代理招生 二手车 网络营销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字典 精雕图 戏曲下载 抖音代运营 易学网 互联网资讯 成语 成语故事 诗词 工商注册 注册公司 抖音带货 云南旅游网 网络游戏 代理记账 短视频运营 在线题库 国学网 知识产权 抖音运营 雕龙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学教程 常用文书 河北生活网 好书推荐 游戏攻略 心理测试 好做题 石家庄人才网 考研真题 汉语知识 心理咨询 手游安卓版下载 兴趣爱好 网络知识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标交易 单机游戏下载 短视频代运营 宝宝起名 范文网 电商设计 职业培训 免费发布信息 服装服饰 律师咨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经典范文 优质范文 工作总结 二手车估价 实用范文 爱采购代运营 古诗词 衡水人才网 石家庄点痣 养花 名酒回收 石家庄代理记账 女士发型 搜搜作文 石家庄人才网 铜雕 词典 围棋 chatGPT 读后感 玄机派 企业服务 法律咨询 chatGPT国内版 chatGPT官网 励志名言 河北代理记账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语料库 游戏推荐 男士发型 高考作文 PS修图 儿童文学 买车咨询 工作计划 礼品厂 舟舟培训 IT教程 手机游戏推荐排行榜 暖通,电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应 主题模板 短视频培训 优秀个人博客 包装网 创业赚钱 养生 民间借贷律师 绿色软件 安卓手机游戏 手机软件下载 手机游戏下载 单机游戏大全 免费软件下载 石家庄网络推广 石家庄招聘 石家庄网络营销 培训网 网赚 手游下载 游戏盒子 职业培训 资格考试 成语大全 英语培训 艺术培训 少儿培训 苗木网 雕塑网 好玩的手机游戏推荐 汉语词典 中国机械网 美文欣赏 红楼梦 道德经 网站转让 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