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比喻句子有哪些
【第1句】: 描写京杭大运河的优美语句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扬州?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到了今天 ,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第2句】: 描写京杭运河的语句
晚唐文人韩偓〔Wò卧〕写的《开河记》中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唐代韩偓的《开河记》记得很清楚:
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到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参考资料:
【第3句】: 描写“京杭大运河”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京杭大运河”的成语有:一泻千里、奔腾澎湃、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等。
【第1句】:一泻千里
【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解释】: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出处】: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白话译文: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第2句】:奔腾澎湃
【拼音】: bēn téng péng pài
【解释】: 奔腾:飞奔疾驰;澎湃:波涛冲击声。形容声势极大。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2回:“中间一道大溜,却仍奔腾澎湃,有声有势。”白话译文:中间有一条大河,波涛飞奔疾驰,声势极大。
【第3句】:汹涌澎湃
【拼音】: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解释】: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白话译文:水流沸腾得像要发怒,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举例造句】: 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汹涌澎湃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
【第4句】:波澜壮阔
【拼音】: bō lán zhuàng kuò
【解释】: 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处】: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白话译文:旅客十分辛苦,水面辽阔、声势雄壮。
【举例造句】:家乡的池塘虽然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也没有西湖迷人的风采,但我却深深爱上了它。
【第5句】:浩浩荡荡
【拼音】: 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释】: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白话译文: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举例造句】: 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