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常用比喻手法的句子
【第1句】: 屈原在 《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作品赏析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第5句】: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
汉北其地即汉水在郢都以东折而东流一段的北面,现今天门、应城、京山、云梦县地,即汉北云梦。怀王十六年屈原因草拟宪令、主张变法和主张联齐抗秦,被内外反对力量合伙陷害,而去左徒之职。
后来楚国接连在丹阳、蓝田大败于秦,才将屈原招回朝廷,任命其出使齐国。至怀王二十四年秦楚合婚,二十五年秦楚盟于黄棘,秦归还楚国上庸之地,屈原被放汉北。
汉北其地西北距楚故都鄢郢(今宜城)不远。《离骚》当是屈原到鄢郢拜谒了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后所写。
诗开头追述楚之远祖及屈氏太祖,末尾言“临睨旧乡”而不忍离去,中间又写到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等情节,都和这个特定的创作环境有关。《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伤灵脩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了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了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
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全诗内容 离骚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约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冯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擥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
【第2句】: 离骚 象征 比喻手法
七律•译离骚 陈弈之
正译难成梦未成,乌云浓厚月无莹。
抽丝剥茧蛹停化,熄火吹烛烟起生。
落枕蒙巾思入被,投江挥泪影随更。
想来虫洞应该有,回访屈原问个明。
《屈原十事诗》陈弈之概括离骚大意
前部:引路、被屈;不屈、遭怨;申理。
后部:叩天、求女;问卜、请神;他投。
五律•屈原引路(一)
秋来春早去,迟暮美人悲。前圣光明引,先王勇武随。
党人终困步,国势日趋危。正路仍遥远,应骑骏马追!
五律•屈原被屈(二)
继前王勇武,为善政忙奔。正盼芷兰茂,刚称冠带纯。
失约于早上,分手在黄昏。美女遭人妒,灵修错退婚!
五律•屈原不屈(三)
困惑迷途内,徘徊正路前。失蹄唯退后,抚马再争先。
花草出泥美,芙荷入世鲜。身伤心未变,香冠顶山巅。
五绝•屈原遭怨(四)
结党握朝政,行单弃羽山。不听亲姐劝,逐户解说艰。
五律•屈原申理(五)
历史当为鉴,民心自有公。汤禹德正立,桀纣理亏终。
政善国中兴,君明世大同。任由身首碎,誓不改初衷。
五律•屈原叩天(六)
驾凤迎风上,携兰献阙前。孤身追落日,深夜叫开天。
宫卫倚门望,哲王恋枕眠。乌云忽聚散,暴雨下涟涟。
五律•屈原求女(七)
策马登山去,昆仑觅爱娲。高丘无美女,灵殿有琼花。
有美深闺躲,无媒白发加。情怀何处诉,浊世怎成家!
五律•屈原问卜(八)
谁是我心爱,她人在哪方?时时无眷恋,处处有芬芳。
粪臭刚弥漫,花香立隐藏。顽石充美玉,明辨盼君王。
五律•屈原请神(九)
众神如伞降,灿灿耀灵光。法具明君现,臣贤美政藏。
风云失际会,花草掉芬芳。哀杜鹃啼血,远游寻四方。
七律•屈原他投(十)
远去时难留也难,停行美政楚天残。
茫茫赤水今朝渡,赫赫西方当晚欢。
缓步收鞭皇界望,低头回目旧乡看。
车夫悲痛马儿恋,抱屈含冤汨水寒!
【第3句】: 说明《离骚》的象征比喻手法
象征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在屈原的《离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诗人运用了大量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的文学意象,使自己进入到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达到了对现实的超越。象征具有超越形象自身的寓意性。
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象征意味着既是它所说的,同时也是超过它所说的。
[1]而象征作为一种抒情话语常见的修辞方式,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就已经源远流长,《诗经》中的《硕鼠》即是其中的一例。 《离骚》中香草、美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比喻系统,使诗歌形象生动鲜明。
而香草、美人作为诗歌的意象,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产生新的元素。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过程,都有它的昨天、今天、明天。[2]屈原生活过的楚地,一度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袤疆域,在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在习俗和审美趣味上则为后人概括成“信巫鬼,重淫祀”[3]。
浓烈的巫风培养了楚人对于神灵的膜拜,同时也培育了他们善于想象的浪漫情怀。当中原地区的神话文化或者宗教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时,楚地的这种巫风传统却继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一些边远地区,仍然可以看到巫风所留下的文化痕迹,由此,巫文化在楚文化中的影响力就可见一斑了。
屈原在这种环境中著成的《离骚》却又有另一番风味。在内外交困的政治环境下,屈原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将他高洁的治世情怀和对君王的一片赤诚表现得非常强烈和感人。
《离骚》中虽然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但是这些传说中的事物大多是诗人自比,在整篇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来达到诗人忠君爱国的理想和抱负。例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世浑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在这里,作者以托媒求女比喻通君侧的贤人,以“鸩”、“鸠”来比喻媒人的不可靠。
诗人愤世嫉俗,对君王身边的奸佞嗤之以鼻,同时又对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自怜自伤。通过比喻烘托比较完整的形象,便于去领悟其中蕴含的深意。
而这种象征手法往往与比喻相联系,它们往往围绕一个中心形象的塑造,相得益彰。比喻是借用他物来表现事物的修辞方法,而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
[4]象征往往包含了很多比喻。屈原以“美人”象征君王,以“香草”象征贤人,同时与“香草”象征的美好事物对比,以恶禽、臭物(如鸩、鸠)象征奸佞,表现诗人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势力的不屈精神,这种象征性还为文人所尊奉。
如曹植在《洛神赋》中“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作《聊斋志异》渲染花妖,自云:“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显然也是受到了《楚辞》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5]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力,使得这种“香草”、“美人”的象征意象结合着他本人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6] 屈原《离骚》中象征手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同样值得研究。首先,就表现内容来说,对君王的怀念和怨怼,对先贤的崇敬和钦佩,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鞭挞,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激昂、沉郁、痛恨、怜悯等等情感,诗人都能得心应手地使用象征手法,而抒发得淋漓尽致。
[7]如“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抑志而弥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娱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归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表现了屈原对祖国的拳拳之情;又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充分体现了一个刚直不阿忠心耿耿的贤臣形象;再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表现了诗人期待一位有着高尚品德的理想中的君王。诗人称赞商汤夏禹“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并列举了吕望、百里奚等身处贱位得遇明君的事例,借以讽谏国君。
王国维这样评价屈原:“屈子之自赞曰廉贞。余谓屈子之性格,此二字尽之矣。”
[8]诗人始终保持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于物外的胸襟和理想,在浊世之中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般独自开放。这种在长期流放生活中积蓄的悲痛与孤独,屈原情不自禁地借助诗歌倾泻出来。
其次,《离骚》中象征手法的多样性也令人惊羡。如直接象征:“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间接象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
【第4句】: 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自己才能优秀却被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
【原题】
【第1句】: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
, 。
【第2句】: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第3句】:本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第4句】: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第5句】: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第6句】: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 。
【第7句】: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答案】
【第1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2句】: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第3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第4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第5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第6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第7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请采纳~
【第5句】: 离骚中有关比兴手法的句子
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如下: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