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延安红色根据地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赴延安红色根据地心得体会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600字左右,谢了

-呵呵,这个问题很有内涵,延安革命老区,当时被破坏的最厉害,我爸妈他们刚来延安时,那环境就不是人住的,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发展慢是慢,但这俩年已经算是不错了,再说,现在有钱人都往好地方走,出国啊,西安啊,各种选择,过不了几年,延安会赶上的。

我是延安人,我自豪,我骄傲、

参观学习延安梁家河,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心得体会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为什么选择延安作为根据地

1.刘志丹等人在此长期经营,根据地规模日益壮大,群众基础好,便于革命的发展需要。

2.地理位置好,西、东有天险黄河,北有沙漠,山高岭多,易守难攻。

3.国民党统治基础弱,便于战略纵深发展。

4.抗战形势的需要。

对于如何发展延安的红色旅游,提出建议

[摘要]延安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从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来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公共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较低,将是较长一段时期里制约延安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可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等推动延安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自20004年下半年始,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的红色旅游热潮席卷全国,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程。

与此同时,延安红色旅游也获得巨大发展。

2006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

【心得体会第64句】: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心得体会第10句】:81%,旅游综合收入25.61亿元,增长26.03%。

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650.12万人次,增长15.2%,其中:海外旅游者2.23万人次,增长3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1亿元,增长36.7%。

然而,在红色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旅游内涵的挖掘和旅游层次的提升等方面延安尚存在不足,亟待提高。

  一、延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未发挥其辐射作用  为适应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红色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新中国建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仍然隶属不同行政区管辖,有的甚至跨越数省。

行政区划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垒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地处行政区交界的红色景区也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就延安而言,红色旅游资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开发,整体规划不足,周边各县也仅从本地出发,将延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革命遗址孤立地开发,资源整合不够,各自为政,往往忽视景区间的差异,阻碍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的流动,造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

使延安旅游的游客大都仅以参观延安城区内的景区景点,且停留时间较短,“红色之都”向周边的辐射作用发挥不足,延安周边各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游客光顾较少。

  2.红色旅游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尽管延安市已从发展条件、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项目、交通规划、形象定位、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未来红色旅游开发进行了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但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实情况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样兼顾,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否分离,以及如何分离,资源特色如何挖掘,旅游开发层次和重点如何确定,旅游开发方式如何选择,怎样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风险,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作用等都是延安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问题。

  3.旅游整体功能较弱,产业发展滞后  目前,红色景区的旅游功能主要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兼具观光游览和疗养的功能,开发旅游资源时,强化了旅游的革命教育功能,但忽视了与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生态资源相结合,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风光游览、疗养避暑、科学考察与探险旅游等旅游项目,致使旅游功能比较单一,综合功能不强。

旅游功能的单一化决定了游客类型较狭窄,游客大部分是国内游客且是来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国游客和成年游客所占比重低,青少年游客多为组团或团体游客,停留时间不长,平均每个人的支出能力和实际支出有限,人均消费低,因此经济效益不高,旅游收入的总量较少。

  4.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  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没有融入到当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未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没能展现历史文化发展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带有显著的政治色彩,表现为旅游主题单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消费群体和时间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并受革命纪念日和政治活动影响明显,红色旅游主题活动过后,难以吸引游客,时效性较强。

  红色资源的开发存在简单化、程式化等缺点,景点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

这些红色资源的影响往往受到这种开发简单重复的影响,在一些大型的主题活动过后,其继续受教育的影响难以持续。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其开发方式有关。

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性旅游,没有围绕“红色”特色来整合产品,把红色旅游的特色渗透到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突出红色主题,提升游客体验。

  二、延安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延安红色资源有着数量多、品质高、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其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红色资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让品牌成为精品,必须重视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深度开发,从而使红色资源的社会价值达到最大化。

  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红色”主题,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制订延安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整合当地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制定当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确立今后发展红色旅游的目标和任务,打造当地红色旅游整体形象。

建议结合制定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有关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尽快研究、推出本地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硬件改造、文物保护、交通安排、宣传推广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2.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从制约本地旅游发展的食、住、行问题入手,以项目为载体,以优惠政策为前提,优化投资环境,采取各种灵活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抓住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极好机遇,依托特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旅游公路、步行游道及旅游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等旅游配套设施。

以旅游业发展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达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三产业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优化提升区位条件,打破制约本地红色旅游发展的瓶颈,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推动旅游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3.宣传先行,主题鲜明  要充分利用主流传媒和强势传媒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重点策划红色教育主题活动。

要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革命纪念活动和著名历史人物纪念日、节假日,进行重点宣传,精心策划和组织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主题系列活动,增加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同时,在人类信息化时代,网络发展日新月异,可以充分凭借这一快捷的传播方式,创建红色教育网站,为传播红色旅游服务。

应不断充实完善红色内容,辟专栏、专访、专报、专版等形式全面深度宣传红色旅游,并组织拍摄红色宣传片,结合迎峰度夏、暑期旅游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红色旅游的线路组织和宣传促销,进一步推出红色旅游主题线路,组织开展青少年巡访红色旅游基地活动,制作红色旅游纪念品。

  4.开发与保护并举  应针对延安红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价值、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依据国内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实践和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使红色文化遗产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适度的开发,将是促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最好途径。

保护与开发,必须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从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看,红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也存在着资源的等级层次与旅游市场范围和规模之间的对应关系。

必须对各种红色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整体上把握延安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层次和重点。

按照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共生型开发理论,红色文化遗产开发的重点在游览线路、景区(点)解说、交通与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主要解决旅游者的可达性、游览、食宿、娱乐等问题,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作为吸引物的景区景点的建设问题。

红色旅游景区的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严格控制宽马路、大广场建设,做到朴素实用,确保红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延安,除350多处红色旅游资源外,同时拥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秦直道等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风情民俗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和有其他种类的旅游产品。

因此,必须抓好资源整合,要把红色旅游开发置于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立足于当地实际,研究市场,融合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

应以在海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为重点,同时加大黄土风情文化、黄河壶口瀑布及延安退耕还林所形成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做到“以红色旅游为主轴”,与周边其他类型的景区联合发展,科学规划设置多样的线路组合,丰富游览内容,扩充游览路线的可选择性,努力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根据季节不同向市场推出不同的应时线路组合。

形成“红”、“黄”、“绿”旅游的“多色组合”,以红色旅游为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黄土风情、绿色生态旅游,优势互补,克服单一性,丰富红色旅游的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李悦铮: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演化机理及开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2]葛全胜:西部开发旅游发展战略.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3]罗来武:旅游市场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延安红色旅游的导游词

从红军长征的角度看,延安  已经超越一个地名的意义。

在吴起镇,历经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红军,终于找到了“家”……  在陕北开辟了延安时代,历经抗日战争洗礼和解放战争的风云,红星照耀中国。

七十年后站在延安土地上,人是无法不思潮汹涌的。

有研究者称,红军落定陕北前,长征的将士们历经6  次行军方向的选择,也有研究者认为前后经历9次抉择,对于长征的将士们而言,这一抉择的道路为鲜血所凝筑,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

曾几何时,长征战士  屡遭重围,湘江一战血流成河,沿岸百姓三年不食湘江鱼

曾几何时,阴云密布的局势在娄山关大捷后,依然“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红军眼前仍然是不知路途的如海苍山、如血残  阳

但过六盘山,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会师之日在即,将领们“快马加鞭未下鞍”,毛泽东在摆脱重围后惊回首,“屈指行程两万”。

几个月后,红军在陕北扎根,毛.泽.东环视多娇的  江山,品评秦皇汉武和一代雄鹰成吉思汗,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铿锵之声。

14年后,他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并且要求将士们“宜将剩勇追穷寇”,再几个月后,华  夏大地上,建立了新中国。

这一过程中,长征的落脚点陕北成了又一个时代的新起点,经历了延安时代后,雄鸡一唱天下白。

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  中心。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延安之名,始出于隋。

1937年,中共中央进驻,同年设延安市,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

1949年,改称县,1972年,再设市至今,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天然次生林163万亩,木材蓄积量308万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槲寄生、牛蒡子、柴胡为主的中药材近200种;有豹、狼、石鸡、杜鹃等兽类、鸟类100  余种;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生作物品种多,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

除小麦、玉米、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蔬菜、  花生、瓜类、薯类等经济作物。

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  享誉中外,为扩大对外开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市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有革命旧址6处。

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年接待中外游客70万人次。

近年来,大力开发旅游业,恢复了摘星楼、烽火台、摩崖石刻等50多处景点,“天然公园”万花山新增200亩牡丹,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万花山“四山”森林覆盖率达55.4%,被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  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

延安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历史古迹方面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轩辕黄帝陵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长钟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观方面有延安黄河壶口瀑布、全国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兰故里万花山等。

延安还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

延安革命红色基地有哪些

延安的革命红色基地非常的多,其中著名的有杨家岭,有延安革命纪念馆,有枣园,有宝塔山等等,延安是一个能够陶冶人们情操,洗涤人们灵魂的地方。

【精品文档】2024领导干部延安主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4领导干部延安主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画面,这里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24领导干部延安主题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快来看一看吧。

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红色文化的发祥地,是我心中仰慕已久的地方。

闻听有机会参加此次科级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培训班,有机会踏上这片热土,心中澎湃不已。

期待与圣地的际遇、期待早日踏上那片向往已久的热土、期待汇入红色文化的海洋。

终于成行。

当飞机冲破云霄的那一刻、当透过云层俯首苍穹,看到大片大片连绵起伏、纵横交错山峦的那一刻,真真切切感受到延安我来了。

开班第一课《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随着王立志教授梳理出的清晰历史脉络,我仿佛看到一帧帧历史长卷。

真真切切感受到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做为我党陕北革命后方的根据地,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所谱写的辉煌的一页。

随着课程的深入: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王家坪、杨家岭、宝塔山、凤凰山、枣园革命旧址、抗大纪念馆等地现场教学无不让人感叹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的丰功伟绩。

小马扎上、中共中央旧址外、蒙蒙雾气中随着老师或温婉、或激昂的讲述,让我对延安精神、革命传统、红色文化有了进一步更深刻的认识。

让我再次回顾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小红专门到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地区旅游,她发现有时景点就在眼前,却往

心得体会 前不久,局里组织去延安学习考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还是王家坪,南泥湾,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新党员,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

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下面,我就这次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关于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久居上海这个大城市,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

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心,大家看了心里都很不好受。

首先,觉得我们更加应该响应中央的号召支援西部大开发,办实事,出实力,尽可能地为延安各方面的发展,比如供水问题的解决等等,作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众所周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统筹兼顾以后作出的一项英明的决定,是一项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否能够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决策。

对次,我们经过了这次延安,就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和高度的认识,立志要为革命老区延安的发展和建设出一份力。

其次,革命老区延安淳朴的民风民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要问我,谁是当今最可爱的人,在经历了这次参观活动后,我要说,是那些延安的百姓。

他们,不依仗着自己是革命老区的人民,就沾沾自喜,或者是对于缺水等艰苦的生活环境怨天尤人,恰恰相反的,在他们身上,我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淳朴的民风——群众都非常地支持组织上的工作,并且对于依然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抱怨,坚信在党的领导下,革命圣地延安的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坚定和淳朴的民风哟,我深深地被其感动,并且从中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力量,似乎就要破壳而出地,建设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革命圣地延安,而这种精神和力量,恰恰就是延安精神的真谛所在——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作风。

我想,我们平时工作学习,何尝不需要这样一种延安独有的精神呢

我相信,在继承了这比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我们能够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投入到工作中去,克己奉公、多作贡献,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搞的更好。

(二)“伟人故居”给我深切的体会和生动的教育在经历了红色之旅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无论是王家坪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

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

伟人们,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

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伟人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

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可以说,今天,当我再一次踏上延安这片热土,重温那段,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静。

古人云:“斯是陋室,唯吾得馨”,在这里,伟人的故居,尽管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或者威武庄严的皇宫大内,可是它却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与考验,透射出一种朴实、坚定的力量。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考察,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一种气魄,我们要把它带到我们的工作中,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片面去追求什么豪华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会从心里感受到一种充实和宽敞,有无穷的力量支持我们去更好地工作。

(三)延安精神给我深刻教育和无穷动力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

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

1936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

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当我随着同事一同踏上“红色之旅”的征程时,归“家”的喜悦自是现于言表。

我不仅要问自己,是什么让延安成为这样一片神奇的热土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要倡导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踏上这片热土,我仿佛看到和农民在亲切地交谈,了解民情,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这样的延安精神,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好儿女,“为人民服务”的题词就是为了纪念同志而题写;我的耳边,又好象响起了的音乐。

是啊,延安精神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催人奋进,更要坚决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作为一名新党员,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

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延安精神带回我们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时候,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纪念日。

回顾党的历史,抚今思昔,在为党的伟大成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还要说: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