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杨开慧故居心得体会
参观杨开慧故居有感
参观杨开慧故居感想今年四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爸爸妈妈开车带着我一起出门踏青,我们来到了长沙县的“杨开慧纪念馆”参观。
一下车,举目四望,只见绿树掩映,群山环绕,“杨开慧纪念馆”在这绿树群山之中格外醒目。
我们随着人群,踏上了纪念馆的台阶。
走进厅,迎面面来的是杨开慧烈士雕像,只见火红的党旗背景前,一位浑身雪白的女英雄,脚步坚定,双拳紧握,眼睛看向前方,在她的眼中,仿佛有两束燃烧的烈火,控诉着当时的黑暗。
看到这雕塑,我深深被震撼到了。
杨开慧,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她也是毛主席的夫人。
她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
她虽是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
后来,她与青年时代的毛主席成为了革命伴侣,他们为着祖国和人民的解放,分隔两地。
她是一个年轻的革命烈士,29岁就光荣牺牲了。
在过去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她悉心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思念远行的亲人,坚持地下革命活动,被抓后,她不畏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受敌人的威逼利诱,舍生取义,壮烈牺牲。
听着讲解员告诉我们的杨开慧的英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敬佩之情犹然而生:杨开慧是一位了不起的女英雄,她立场坚定,内心坚强,真让人敬佩!为了正义,连生命都不要,虽然现实并没有那么残酷,但我们应该学习她那种为了信仰的坚持的那种精神。
她牺牲后,毛主席悲痛欲绝,写下了《蝶恋花 答李淑一》的词来表达对这位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杨开慧故居,这是一栋好多房间的平房,古朴大方,充满田园气息。
还瞻仰了许多旧时的遗物,为烈士们敬献花篮。
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却心潮起伏:今天的我们,是享受和平与幸福的一代人,我们更应该学习烈士身上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上来,为祖国的未来作出贡献!
三年级作文参观开慧故居有感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位于同济桥底下的张太雷故居参观。
以前脑子里全无概念,一进大门,不由心中一禁。
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到张太雷,江苏常州人(1898.6—1927.12),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张太雷是第一个被派往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的使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之一。
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
1927 年12 月12 日,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这时我感到十分敬佩这位大英雄。
在路上我就对妈妈说:“以后我要向革命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畏艰难,永住直前的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努力,乐观向上
”
杨开慧故居的文物介绍
6月22日我参观了烈士杨开慧纪念馆和杨开慧陵园,她的故居离我的家乡不过30公里,青山绿水,田园无际,楼房各异,有古土房屋,有新式样楼房,下面是商铺,上面住家人,虽然看上去不是像我们河南地方哪里那样,村村一排排楼房,要显得大气。
可以这里有蓝天白云,空气清晰,依山环水,景色迷恋,就是来到世外桃源,这里虽然很普通的屋舍,涌现出了她这样一位令人可敬伟大却又平凡的女人,我这次亲身参观杨开慧故居和纪念馆,读到她留下片段文字,深深为之感动。
纪念馆内展出了她为数不多的手迹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内心独白,没有一点畏惧语言;最为敬佩一句誓言;
【头可断,血可流·············愿为共产主义把青春献·····之类豪言壮语。
杨开慧的故居,座落在长沙县福临区开慧乡开慧村的板仓,这里距长沙市65公里,有长沙至湘阴的公路经过。
故居坐西朝东,前临公路,其余三面青山环绕。
故居依山而建,前有矮墙防护,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分上中下三栋和东西两厢,中辟天井,植有桂树和女贞树。
开慧一家住左厢,其叔父一家住右厢。
1966年 11月,故居维修开放,供人参观学习。
以后又经过多次维修和整理,现复原陈列了毛泽东住的房间、杨开慧烈士的住房。
杨昌济夫妇的住房横堂屋,厨房等。
毛泽东住房中的四只瓷茶碗和杨开慧住房中的藤椅是当年用过的珍贵文物。
故居内设了杨开慧生平事迹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照片、画照和文抄,四个低平柜里还展出了部分文物,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杨开慧烈士光辉的一生。
开慧烈士陵园位于开慧故居右侧的棉花坡,三面环山,东临公路,占在面积20多亩。
新建陵墓为混凝土墓壁,面贴大理石,墓的两侧,各竖汉白玉碑一块。
右侧碑文刻着“杨开慧烈士墓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开慧,生于1901年,长沙板仓人,早年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追求革命真理,反对封建礼教。
与丁玲等同考入岳云中学(当时是所男校),是“开放女禁”的急先锋。
在读书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毛泽东结为伴侣,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
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
大干革命失败后,她回到板仓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道坚持了三年多艰苦的地下工作。
1930年10月的一天下午,杨开慧被敌人密探发现,80余名敌兵将板仓下屋团团围住,杨开慧从容处理文件后被捕,仅有8岁的小岸英也被敌人押送到长沙。
审讯中,敌人妄图强迫她交出地下党组织的名单和毛泽东的具体地址,并要她登报声名,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严词拒绝,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钉害于长沙浏阳外识字岭,年仅29 岁。
解放后,家乡的人民为了纪念杨开慧烈士,将她的故居所在地清泰乡改为开慧乡,将她读过书的杨公庙中学改为开慧学校。 毛泽东《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杨开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说她懂得多少马列主义的理论,有多高的共产主义觉悟,怕很难说。
但是她却有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仰,相信她自己,她的夫君,她的许多同志都是在做救国救民的事情。
作为女人,作为妻子,作为母亲,她一样有着娇柔浪漫,有着温情脉脉,有着牵肠挂肚的种种情怀。
这在纪念馆内展出的她的一些为数不多的手迹的叙述中可以看到。
这些文字语言质朴,纯然就是一个普通女性的内心独白,丝毫也没有一句像‘头可断,血可流,… ’,‘愿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 之类的豪言壮语。
可就在她被捕之后,她却显示出了无比的坚强。
酷刑之下没有低头,利诱之下没有动摇。
当被告知,只要她公开声明从此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让她恢复自由,她也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我看这与其说是出于她怀抱着誓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意志,毋宁说是出于一种‘匹夫不可夺志’的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观,不愿意用放弃自己人格尊严做代价而乞求活命,所展示的是道德上的忠贞,人格上的魅力。
任弼时故居,杨开慧故居有哪些景物
任弼时故居:位于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唐家桥,距长沙市40公里。
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在这里,并在此读完小学,度邵增虎油画《任弼时》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故居系砖木结构,为三进三间两偏屋,九个坍池,占地38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7间,全部房屋为青瓦覆盖,三合土地面。
属典型的清代江南院落民居。
前进堂屋陈列任弼时仿铜石膏胸像,两边墙壁挂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亲笔题词。
毛泽东的题词是:“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杨开慧:杨开慧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镇,2007年开建,2010年11月16日起正式免费向社会开放。
杨开慧纪念馆景区由杨公庙、杨开慧烈士陵园、板仓故居和杨开慧纪念馆四部分组成,故居、陵园、杨公庙三处属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占地面积6.4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
纪念馆是湖南省妇女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统一战线教学基地,长沙市党员教育基地,省内外40多所学校德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