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重庆幼儿园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赴重庆幼儿园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暑假中学生假期社会实践鉴定表怎么填写

实践地点 :XX社区实践活动内容: 打扫社区卫生 向市民发调查问卷实践体会:这次社会实践,虽然辛苦却很充实。

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非比寻常的体验,实在不虚此行。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了解了综合实践不易,更在此深刻明白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必要性。

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锻炼,对体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在学校里书本上无法得到的锻炼。

我收获颇多, 在日后的学习中, 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每次提到宋庆龄,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永远都是那个执着、爱国、知性、优雅、学识的她。

她执着,所以不顾父母反对,也要同流亡的孙中山结婚;她爱国,所以当日本侵略、国难当头时,竭尽全力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由于酷爱读书,造就了一个知性、优雅、学识的宋庆龄。

今天,终于有机会能亲自参观她所居住过的地方,心中倍感激动。

走进门里,见到了宋庆龄的雕像,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详,自己仿佛都能感受到当年宋庆龄先生在此生活的场景……故居里,四处花香、小桥流水、虫鸣鸟叫,不禁感叹,能在如此闲适优美的环境中居住,生活该是多么惬意啊。

在院中参观游玩时,不由得想起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虽然此篇课文描述的是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景色,但北京宋庆龄故居的树相比于上海,也丝毫不逊色。

一样是那么的雄壮繁茂,似乎象征着中国革命也将如此树一样,屹立不倒,生机勃勃。

接着,我们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

由于馆内不允许拍照,所以觉得很遗憾。

但是,仔细参观完馆内的布置、介绍等,宋庆龄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深刻了。

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逝世。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大量的宋庆龄生前使用过的物品,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她所写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留下的照片等。

在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

幼儿园“三关”工程心得(总结)

长;关怀空巢老人,使其安享晚年。

10月16日,全市“三关”工程启动暨现场会召开。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努力为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搭建好服务平台,把“三关”工程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党心工程、民心工程、爱心工程。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林明达,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赵铁军,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殷明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素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文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蒋永,市政协副主席张有顺出席会议。

林明达强调,抓好“三关”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题。

关心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是我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须;是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扩大工会覆盖面,增强职工凝聚力的必须;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工会服务职工水平的能力和水平,体现工会工作与时俱进的必须。

林明达要求,各级工会要迅速行动起来,切实加大组织推进力度。

一要加大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的力度;二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三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建立起“三关”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四要组建村级工会,充分发挥村级工会的组织、引导、服务作用。

周素平指出,实施“三关”工程,是构建和谐遵义的需要,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密切党群干群的需要。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三关”工程的重要意义。

周素平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落实职责,振奋精神,敢于创新。

要把做好“三关”工作作为锻炼干部、转变作风的契机,作为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平台。

一要建立机构,狠抓工作落实;二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三要转变作风,务求工作实效;四要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市电信公司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三关”工程在全市启动后,对需要安装“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的学校免费安装电话,对电话费超过100元以上的部分,由电信公司承担。

同时,电信公司还将向学校提供专门订制的“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卡”,专供留守儿童使用,长途话费仅收正常话费的30%。

”会上,习水县二郎乡,遵义县总工会、教育局、卫生局等单位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市社科联主席李学东作了题为《“三关”工程:遵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新创造》的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还到全市“三关”工程试点——遵义县新民镇进行了参观。

“三关”工程促进农民工增收作者:遵义市红花岗区总工会 来源:《劳动时报》 发布时间:2008-7-23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的劳动大军,大批的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对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民工问题,农民不富裕国家难强盛,为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务院专门起草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温家宝总理专门为四川的一名农民工讨薪,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的关怀和对农民工问题的高度重视。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应尽的责任。

红花岗区启动“三关”工程,关心农民工使其安心务工,关爱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使其健康成长,关怀空巢老人使其安享晚年,其目的就是为农民工解决后顾主忧,安心生产,劳动增收。

一、我区农民工基本情况据“三关”工程办公室统计的资料表明,全区拥有农民工42784人,其中外出务工21613人、外来务工21171人。

外出务工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两大地区,主要从事加工、制造、餐饮、娱乐等工作。

外来农民工有省外省内之分,省外外来农民工主要来自四川、重庆、湖南、浙江等地,省内外来农民工主要来自黔南、黔东南、铜仁等地区及本市其他各县,主要从事建筑、餐饮、娱乐、销售等工作。

据调查了解,在我区农民工比较集中的有坪桥工业园区、忠庄药业园区以及一些大的企业,有的是长期合同工,有的是短期合同工,有的是临时工。

农民工工资标准在700-1600元之间,工资领取方式按月领取,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农民工不同程度缴纳了工伤和养老保险,劳动保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农民工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是农民工生产劳动条件恶劣,劳动保护措施缺乏。

二是农民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三是农民工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率低,合同期限短。

四是降低农民工工资标准,拖欠农民工工资时有发生。

五是农民工维权的阻力大,难度大,农民工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关心农民工开展“三关”工程,帮助农民工解决各种困难,“三关”工程工作已经得到了农民工的认可,接受和拥护。

二、“三关”工程促进农民工增收致富“三关”工程与“四在农家”有机结合,富字当头,增收致富。

【心得体会第1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增收提高知识保障。

就业上岗前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就业上岗后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农民工劳动技能水平、增收能力。

(1)、整和部门资源,利用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各种职业教育开展对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

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增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增大了致富效率。

原来困难的农民工家庭因此而脱困,原来经济条件好点的农民工因此而增收提高了家庭生活质量。

【心得体会第2句】:搭建农民工就业平台,推荐农民工就业,为实现农民工增收扩大机会。

举办各种用工招聘会,为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劳动部门与用工单位和中介组织联系、合作、介绍就业岗位。

【心得体会第3句】:帮助农民工维权,为农民工增收提供后盾保障(1)、建立健全维权服务网络,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区成立维权服务中心,建立工会、司法、劳动等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镇、街成立维权服务站,村、社区成立维权服务点,维权服务中心站点开设维权服务热线,聘请维权联络员帮助农民工维权。

(2)、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由司法局牵头组织辖区内的数十名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者,成立红花岗区“三关”工程司法志愿者队伍,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3)、维权服务中心、站、点受理农民工申请援助的案件,接待农民工上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使农民工感到维权服务中心、站、点为他们主张公道,为他们说话办事、撑腰,使他们更加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法律。

维权服务网络的法律咨询热线,免费接听,解答农民工的咨询电话,积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

(4)、区总工会、区司法局、区司法志愿者及区“三关”工程工作人员深入镇、街、村、社区发放《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等10多种维权法律法规,现场进行法律咨询,为农民工代写法律文书,宣传法律知识,帮助农民工提高自我维权能力,使农民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切实有效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着重在建筑业企业建立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有效遏制了建筑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恶劣行为,事前加大监管力度,事后加强处理办法,建立农民工清欠制度,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保证金、求职费等多种费用。

“三关”工程为留守儿童聘请代理家长、爱心妈妈。

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聘请辅导员和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学习上有人辅导,思想上有人疏导,生活上有人指导,政治上有人引导,学习有进步,生活有保障,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为人。

“三关”工程为空巢老人聘请志愿者,志愿者上门为空巢老人服务,生活上有人照料,生病时有人医治,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父母的心肝,空巢老人是人民的财富,是子女的依附,“三关”工程不直接为农民工增收, 但可间接为农民工创收或促进农民工增收,关爱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怀空巢老人是为农民工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使农民工安心在外务工,让农民工干事业决心更大,信心更足,增收效率更高,积极为家庭创收入,为社会做奉献。

随着“三关”工程不断深入,农民工增收上规模、上档次,不断递增。

有的农民工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寄钱回家修建新房,改善居住环境,有不少的农民工在外学习技术,积累资金,返乡创业,从打工者上升为经营者,管理者,帮助村民就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三关”工程促进农民工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广大农民工认识、接受和欢迎。

针对农民工数量大、分散性强的特征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建设的进程,农民工将长期存在,“三关”工程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把“三关”工程扎实推进,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增收致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社会行动起来为推进“三关”工程而努力,为促进农民工增收,社会和谐而奉献。

关于陈嘉庚有一颗爱国心的精神的800字作文

小的时候,就常常听起外公告诉我一些名人的故事。

有一回,外公告诉我,我们厦门集美啊,也有一位名人呢,他可是家喻户晓呀。

他虽然身居异地,却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故倾资兴办教育公益事业,以尽国民天职。

他,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先生。

我们都知道,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而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

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

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

“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

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

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

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

”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也参观过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真的很敬佩他。

你们知道鳌园么

鳌园,坐落在集美东南隅,总面积达8990平方米。

鳌园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园”。

陈嘉庚先生花10年时间、耗资65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

园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主席的题词,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碑文。

若你亲眼前去观赏,一定令你大饱眼福

诚然,我们不能忘记像陈嘉庚先生这样的伟人,我们不能忘记他,我们要弘扬嘉庚精神。

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嘉庚先生的努力

如何有效提升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一、由内到外,唤起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摆脱单纯的学历达标的局限,完全转向教师内在的素质提高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因此我们要让转岗教师忘记之前的教学模式,从零开始学习,唤起他们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热情。

(一)通过“转岗教师约谈”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这就要求我们要和转岗教师亲密沟通,毕竟他们在转岗钱对教学模式信手拈来,但面对学前教学,内心是不安的,找不到方向,通过沟通才能了解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困惑,从心灵上挖掘内驱力,充分发挥能动性。

约谈方式分为三种:一是约谈个别,二是约谈小组,三是约谈集体。

一杯茶,一张沙发、一个果盘,从环境上给予教师放松,聊生活、工作、学习,听他们在岗位变换的感受,说出他们的困惑,结合他们之前的教学经验,谈谈目前教学所遇瓶劲,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

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转岗后的角色。

(二)书香阅读。

开展读书活动,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内涵的提升,作为转岗教师,不只是理论上需要重新学习,在心理上,用读书活动的方式来缓解转岗教师的茫然感。

每一周,利用半个小时给大家开展书香阅读,分享彼此感受到的正能量,在阅读和分享中涤荡身心。

在读书活动中找到更多的职业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我们通过阅读记录的方式,让老师们将自己阅读到的经典的东西誊写,同时建立分层阅读,规范考核制度,通过每月一次评选“书香教师”来激励教师自主阅读与分享阅读的热情。

我们的愿望就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提升自身内在修养的一个手段,让阅读帮助教师们减少工作中出现的负面情绪。

(三)家长的赞美,加深教师们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

作为教师,幸福感来自于孩子、家长的肯定。

对转岗老师来说,得到家长和孩子的肯定无疑是他们顺利转岗的一个体现,同时还能拉近与家长的距离,更能激起转岗教师的工作热情。

为此,我们通过随机和家长聊天、召开家委会的方式来开展“收集赞美”活动。

一年下来,转岗教师收到的赞美不比专业老师少。

虽然转岗老师们经验少一点,但是他们对孩子对家长很用心,而收集到的赞美我们将记录在册,作为一种激励模式,让转岗教师积累更多工作能量。

二、由表及里,探析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认识你自己,这是一条铭刻在古希腊神庙石碑上的古老箴言,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发挥主动性,开发潜能。

转岗教师更需要认识自己,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有着质的改变,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缺少什么,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一)成长沙龙帮助转岗教师解惑。

要推动转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从找问题入手,有问题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每期让转岗教师将困惑记录起来,开展成长沙龙,同时邀请园内骨干教师、名师为他们解惑。

就像一场讨论会,也像一场答辩会,骨干教师和名师通过自身经历的小故事生动形象地位转岗教师们解答困惑,在分享他们的经验的同时,给予转岗教师信心,让转岗教师们知道他们也是经过困惑期才收获的经验。

(二)适时反思,帮助转岗教师学会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老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转岗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探索、提炼,那么它的发展就受到限制。

经验和反思就是鱼和渔的关系,授之以渔就要让转岗教师学会反思。

因此,我们要求每一周要听评两节课,每节课由转岗教师来提问,以达到探索的目的。

并将反思课堂的记录和案例列入教研活动中,每个月选一篇优秀的案列在全园展示。

当然这一制度将纳入工作考核,以激励老师们的工作热情,这份热情不仅仅是考核加分,更是一种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三、由扶到放,搭建转岗教师专业发展梯台转岗教师从新手到成熟大致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新手—高水平新手—胜任水平—熟练水平。

我们为转岗教师制定了“转岗教师专业培训计划”,为转岗教师的成长搭建梯台,为他们指引方向。

(一)年级组、教研组齐使力为转岗教师保驾护航。

比如在每月的教研活动中,年级组针对转岗教师,开展半日活动设计,将设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全部拿出来讨论、分析、改正。

教研组主要负责案例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让转岗教师听、评课,在听评过程中不断梳理、加深对某一类型的活动模式的认识。

每月一个班级,然后磨课。

每周一次,一月一总结,一节课从设计到实施到成型到打磨到成熟,经过教研组的一次又一次的打磨逐步成熟。

在磨课的过程中将出现的问题一一打磨,直到成熟。

(二)骨干教师、名师共同为转岗教师成长护航。

由于我园的转岗教师比例较大,我们采取一帮一制,一个老教师带一个转岗教师,并在每个年级组安排一个骨干教师,一个名师,组成一个团体。

从一帮一的实践到骨干、名师一对一的指导全面助推转岗教师成长。

这种形式可以快速的让转岗教师熟悉并运用学前教育的知识理论,在课堂上的掌握能力也大大提高。

中国有句古话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之所以成为“宝”是因为又丰富的经验。

幼儿园中的老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带班经验和与家长沟通的经验正是转岗教师缺乏的,正是因为有了老教师和骨干、名师的指导帮助,转岗教师带班能力得到飞速发展。

(三)走出去,让转岗教师接受更多的新理念。

每年我园都将安排部分转岗教师参与“国培”计划,让他们走出去,去拥有更先进理念的地方学习参观,让转岗教师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将先进的新理念带回来,提升自己的同时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

当然除了“国培”计划我们每年尽量组织一次外出参观学习,到其他省级示范园学习,参观,让转岗教师从理论上转到学前教育外部环境的学习上,通过参观不同的幼儿园,让转岗教师体验学前教育各个环节的完整性,从一日活动到园所环境的设计到班级环境的设计再到学前教育理念的掌握上都有完整的感受。

这样,转岗教师的专业面得到了扩大和提升。

四、由面到点,关怀新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涉及到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

对于独立个体的教师成长和发展及其内在的机制则缺乏深入关注。

我们更希望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特色、想法和个性,成为独一无二。

因此,“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对转岗教师们的期望。

我们为所有老师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为不同的老师提供不同专业发展机会。

每个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按需、按薄弱环节培养,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特色、特长和风格。

比如转岗教师的弹、跳、唱、画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针对这些教师制定艺术培训计划,每项技能由骨干教师带头指导,每月一次考核。

我们相信,经过点对点、面对面、一帮一的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定能让转岗教师迅速成长。

【参考文献】[1]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z].2010第四部分[2]岳笃。

教师阅读与教师专业发展[J\\\/OL].人教期刊,2007[3]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钱旭升,靳玉乐。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