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字词句现象 文言文中的文学现象都有哪些,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之类的
【第1句】:文言文中的文学现象都有哪些,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之类的
文言语法: 常见实词、常见虚词、文言句式
【第1句】:常见实词: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第2句】:常见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 ,但“常见”者毕竟有限 。《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的范围。
之(一)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他们)、“它”(它们)、这、这件事。
(二)助词
【第1句】: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第2句】: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第3句】:音节助词。用来调节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第4句】: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义。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三)动词。译作“去、往、到”。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第3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 翻译时要译作:“……是……”
(二)被动句 翻译时要将有关词语译成“被”。
(三)省略句
【第1句】:省主语、谓语、宾语“之”。
【第2句】:省略量词、介词“于”。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四)倒装句
文言中有些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跟现代汉语不同,习惯上称之为“倒装”。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做补语
(五)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如……何?
“不亦……乎”
“何其……” ”
“孰与”
“以……为”
“是故”、“是以”
“不亦……乎”
“得无……乎”
“与其……孰若……”
“宁……无”等等
【第2句】:整理八上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和重点语句翻译
【第1句】:《伤仲永》 【第1句】: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第2句】: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第3句】: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中的《周宦新义》残卷、《老子》若干条。
【第4句】: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第5句】: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⑩.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
(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
(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
(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
(“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备注:文章属于一篇随笔,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第2句】:《木兰诗》 【第1句】: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第2句】: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②.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⑵.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⑶.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⑷.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
【第3句】:文言文中什么是语言现象
:《文言文语言现象入门》免费教学案
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
例如:黑板上
【第4句】:“的”字短语
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
【第5句】:复指短语
例如:司机老王
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第1句】:并列式
例如:调查研究
【第2句】:偏正式(状语+动词)
例如:立即动身
【第3句】:动宾式:
例如:挖地道
【第4句】:动补式
例如:变得更美丽
【第5句】:连动式
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
【第6句】:兼语式
例如:请你参加(“你” 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
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第1句】:并列式
例如:坚韧和刚强
【第2句】:偏正式
例如:非常生动
【第3句】:形补:漂亮极了
D、主谓短语
例如:春天来了
E、介宾短语
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
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
F、固定短语
包括:主要是成语
二课时
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过程:
【第1句】:展示例子,思考
在现代汉语中,
【第1句】: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第2句】: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
【第3句】: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
【第4句】: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
请看例句:二月草已( )
请分析成分。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
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语言环境决定词性。
【第2句】:明确几个规则:
【第1句】: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断词类活用。
【第2句】:名、形、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具备了使动、意动的条件。
【第3句】:名词直接作状语,翻译为介宾短语。
【第4句】: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怎么样”“以······为”“把······当作”
【第3句】:活用原因
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
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词性变化了,为什么?
【第1句】:名词活用
(1)活用为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第4句】:什么是文言现象
文言文现象是指在文言文里面出现的特殊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学生和相关研究者通过对文言现象学习可以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及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可以迅速提高学习成绩。而文言现象也是高考必考考点。
现代白话文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而文言文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古代人说话也属于白话文,由于各地方言不同,白话文不利于传播和沟通,所以形成了一套书面语言,这就是文言文。
现代写作用的白话文起源于五四运动以后,建国后推广以北京地区方言为蓝本的普通话,此后,白话文得以迅速普及。不到一百年,人们书面写作,几乎都用白话文,不再用文言文。
扩展资料
不只是在中国,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他们曾经的书面语言也是文言文。看唐朝以前日本的文字,几乎只有文言文。
那几个国家,后来虽发展出本国语言,但文言文仍然有部分保留。韩国和朝鲜的文字中,汉字保留很完整,他们的名字基本上是汉字和韩语两种同时用。日本语、韩语使用汉字的语法规范,都是文言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现象
【第5句】:求《赤壁赋》中所有文言现象,包括 文言句式,字词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去,往)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 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定语后置(被动句) 知不可乎骤得——倒装 固一世之雄也 “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 省略句 词类活用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白露横江(形容词作动词,横贯) 桂棹兮兰桨(名词作动词,用木兰做的)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哀吾生之须臾(为动用发,为……哀叹)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变白) 通假字 【第1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凭 凭借 【第2句】:山川相缪 缪—缭 盘绕 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词性转换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方位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