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商黄巧灵-人生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一代儒商黄巧灵-人生

如果说失败是成功的向导,那么挫折就是人生的老师。人人都要做成功者,但战胜挫折又何其艰难。从失败中爬起来从头再来的人,必然是一个勇士,也必然能摘得胜利的桂冠。
  
  黄巧灵是文人,他曾研究过经学、易学,并对一切有文化灵气的东西如痴如醉。
  
  黄巧灵是商人。“宋城”的成功证明了他身上存在的商人潜质,于是,黄巧灵被称为“儒商”。
  
  1994年1月30日,杭州名闻遐迩的天工艺苑刚一开门,黄巧灵就一头撞了进去,他刚刚从“浙江的西藏”———丽水风尘仆仆来到省城。黄巧灵将自己锁定在《清明上河图》的模型前,整整待了一天,没离开过半步。
  
  时年36岁的黄巧灵,对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神往已久,推崇之至,并熟稔于心。一幅画卷,从郊野到都市,描绘了500多人,士农工商僧道,无所不有;骑马、牵骆驼、坐轿、乘船、拉车、挑担,千姿百态;吏胥吆喝开道,市民争观大船过桥,做买卖时讨价还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记录了宋代都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繁盛景象。《清明上河图》作为一件历史文物,举世无双,简直是神品!
  
  黄巧灵在《清明上河图》模型前如痴如醉了,他不停地举起相机,从各个角度拍了不少照片。他沉醉于其中,目光里有一种恨不得将它据为己有的痴狂。天工艺苑里来往的顾客们很惊讶,这个穿着打扮带着山里人气息的青年人的怪异举动,令他们百思不解。但黄巧灵忘却了他们的存在,他已到了忘我的境地。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杭州就想开发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但10多年过去了,仍然是纸上谈兵,此后连“纸上谈兵”也无人愿意了。
  
  如果这时黄巧灵说,他此番来杭州的目的,就是要在杭州寻找一块“风水宝地”,并且在“风水宝地”上效仿《清明上河图》建造一座宋代都市,再现宋代都市的风情和繁盛景象,让现代人穿上1000多年前宋人的服饰,在宋城悠闲行走,那么天工艺苑里的游客们都将目瞪口呆,然后会忍俊不禁直至笑掉大牙。他们一定会认为,他是个疯子,在说疯话。
  
  当然,此时黄巧灵什么也没有说。
  
  这天,天工艺苑关门时,黄巧灵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清明上河图》模型。
  
  是夜2时,著名的天工艺苑毁于一场大火。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自然,《清明上河图》模型也难逃劫数。
  
  黄巧灵是第二天从报纸上获悉此事的,略怔片刻之后,他不禁扼腕而叹,也为自己能作为最后一个目睹《清明上河图》模型的人而感到庆幸。《清明上河图》模型从此灰飞烟灭了。好像天意如此,上苍有意要安排黄巧灵来建造一座真实的《清明上河图》。黄巧灵相信:《清明上河图》将在他手里复活!那种敢为天下先的不羁性格,此时令他内心翻涌波动。他要尽快实现这个梦想。
  
  如果说1994年黄巧灵只身闯杭州是破釜沉舟的话,那么1987年他只身前往海南创业,多少还为自己留有退路。他办了留职停薪,也就是说,即使失败,他还可以回到原单位捧铁饭碗。人的思想发展都有个过程,作为文化人的黄巧灵,在那个年代敢于留职停薪去闯荡江湖创业,已算得上是胆识过人了。
  
  然而,现在回头看来,海南创业正是黄巧灵后来创建宋城集团的一个铺垫,一次预演,一次热身。海南作为试验场,黄巧灵在5年时间里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对几年后他创建宋城集团是大有裨益的。正如黄巧灵所说,在海南创业他没有赚到钱,也没赔本,但他淘回了与众不同的第一桶金:锻炼了人生;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广交了朋友,建立了诚信。这第一桶金,使他终生受益。如果没有海南创业,宋城的成功将可能推迟若干年。
  
  海南是陌生的。1987年未踏上海南之前,黄巧灵仅知道它是明代清官海瑞和现代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单一的棕榈树和汹涌的海涛,构成这块荒凉瘴疠之域的主色调。然而时过境迁,除了棕榈树和海涛依旧,腥咸的海风依旧,黄巧灵踏上海南这块土地时,此处已非荒凉瘴疠之域,而是到处高楼林立,人多如蚁,举目所见都是全国各地涌来淘金的热血青年。
  
  面对大海,黄巧灵激动得跳起来,挥手将包扔向大海,大声喊道:“这个地方,我要了!”
  
  谈起当年海南创业的情况,黄巧灵仍然感叹万千:
  
  “那些日子,没有住的地方,我们就搭简易帐篷;没有水,我就领着大家一块挖井。挖了一口又一口,大家的手满是血泡,直挖到30多口时,水才终于出来。大家那个兴奋啊,敲锣打鼓地庆祝。现在‘天涯海角’惟一的一口地下水井,就是我们当时挖的。”
  
  简易帐篷!挖了30多眼井!黄巧灵现在说得轻描淡写。
  
  漂泊异乡创业的人,举目无亲,能有个地方睡,有口水喝,有口饭吃,就是奢望了,辛苦和艰难自不在话下。
  
  海滨浴场开张头一天,黄巧灵用油漆把岩石上“天涯”、“海角”几个字重新描了一遍。经过风雨岁月的磨砺,这四个字早已模糊不清,现在它们变得醒目、鲜亮了。
  
  果然如黄巧灵所料,海滨浴场生意出奇得好。漂泊异乡、游走在残酷现实和美好梦想之间的淘金青年们,操着南腔北调涌了进来,掏3毛钱买一张门票浸泡在凉爽的海水里,借以慰藉身心的疲惫和创伤。他们觉得,海滨浴场就是他们的家,躺在海水里,就像躲在爱妻温柔的怀抱里一样。海滨浴场每个月的门票收入,竟然能有1万多元。
  
  虽然有一段日子生意火爆,“天涯海角”在海南名声日隆,慕名者接踵而来,但由于汛期来临和其他事件的影响,海滨浴场的生意清淡了,营业额骤减。
  
  为了增加收人,黄巧灵决定利用旅游淡季做点生意。他带领员工去捉海蜇,用明矾腌制后再联系内销。海蜇倒是捉了不少,满满地装了一车运往内地。但海蜇生意亏了,被人骗了,血本无归。
  
  海蛰生意失败,仅仅是黄巧灵许多次失败和成功中的一个小插曲,不足为道。但在经济上,却使他陷入了困境,这一年,黄巧灵过得相当艰难。年三十夜,炖了一大锅肉和萝卜,围着火堆,算是和员工们吃了一顿团圆饭。黄巧灵端起酒碗,本想跟员工说几句吉祥的祝福话,可鼻尖儿却酸酸的,一句话也说不出。一顿团圆饭,花去身上仅有的钱,他已一无所有了。
  
  祸不单行。新年过后,一个月里海南刮起两次12级以上的台风。黄巧灵后来回忆道:“海滨浴场所有的东西,都被台风吹走了。”
  
  那段历史,现在惟一留下的记载是台风过后黄巧灵和几个伙伴在海滨浴场拍下的一张照片,照片已经泛黄褪色。他当时在背后写下的文字,给人一种历史的凝重感,颇为苍凉:“辛苦建成的竹楼度假村,被一夜台风夷为平地,工作人员走了,只剩下了我、一个民工、一对情侣和一条忠实的狼狗。”
  
  但黄巧灵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坚持了5年。当时,他想到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含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有沉必有浮,不计一时之输赢。这就是黄巧灵!
  
  1994年4月,黄巧灵成立了杭州世界城———宋城置业有限公司。从此,他踏上了人生中最艰难也最为辉煌的平台。
  
  珊瑚沙,这块杭州郊区非常偏僻的地块,有一天蓦然撞进了黄巧灵的视野,历史地成为《清明上河图》的选址。
  
  珊瑚沙,一片乱石滩,一条河,一棵枯死的千年古樟,几幢低矮、破败的农舍,稍远一点是一个叫牛芳岭的乱坟岗。触目所及,珊瑚沙满眼荒凉。
  
  黄巧灵眼睛一亮:“就是这里!”
  
  随行者疑惑不解。
  
  黄巧灵说:“那棵樟树,是宋代古樟;那条河,就是汴河!我们可以在河上搭建拱桥。”
  
  又是灵感!
  
  说也奇怪,宋城开园后,那棵宋代枯树竟然奇迹般地复活,枝繁叶茂,樟荫匝地。现在,它屹立在城楼广场,成为宋城一道靓丽景致。宋建筑、宋文化、宋人、宋樟,置身于宋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会产生活在宋代的错觉。
  
  宋城项目启动时,黄巧灵从海南淘回的“第一桶金”起了作用,他将它发挥得潇洒自如、淋漓尽致、出神入化!
  
  宋城是个浩大工程,要兴建须耗资1。5个亿,数目之巨,非常人所能想像。黄巧灵哪有那么多钱!结果,诚信帮了他大忙,朋友们相信黄巧灵的为人,二话没说,纷纷倾力相助。诚信是金,此话不谬!
  
  如果说宋城工程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那么她赖以生存并成长的,就是母亲的奶水。可是,偏偏在宋城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国外的一个合作伙伴看出了宋城的“危机”,提出退出项目,要求黄巧灵买下他手中的股份。资金都投到了工程中,黄巧灵哪来的钱,但他不想让他的“婴儿”因断奶夭折或者营养不良地生长,他咬了咬牙,东拼西凑,终于借到了钱,连红利一分不少退给了对方。
  
  谈起这件事,黄巧灵用4个字形容当时的困境:焦头烂额。
  
  宋城在一片舆论大哗声中艰难起步。
  
  黄巧灵承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压力!
  
  舆论大哗,集中体现在天时、地利、人和上。
  
  于是,有人说宋城敢跟强大的西湖相抗衡,又处于偏僻地块,投资风险那么大,几年后肯定死掉;有人说宋城不伦不类、俗气,中国人只认西湖,不会买宋城的账;也有人说宋城不在宋城古址(凤凰山)落脚,选址有问题;更有人说,宋城是“造假”、“假文物”、“假古董”等等。
  
  由此舆论纷纷认为,黄巧灵在冒天下之大风险,必败。有人犹豫了,畏难了,忌怵了,不辞而别。
  
  尽管有压力,但黄巧灵对宋城的成功却胸有成竹,而且还巧妙地利用了一次媒体。他宣布:我估计,3年能收回宋城投资!
  
  颇具传奇色彩的是,天灾总是跟黄巧灵过不去,当年海南的台风吹走了他的度假村,宋城兴建初期,一场意外的大火又烧毁了他的办公室。
  
  那夜,黄巧灵因鼻窦炎吃了过量的药,昏昏欲睡。睡梦中他被热浪烤醒,睁眼一看,办公室已是一片火海,浓烟滚滚。黄巧灵大惊,求生的欲望使他一脚踹开窗户,舍命跳下二楼,虽然受了点伤,命却保住了。面对废墟,员工们都哭了。可他什么也没说,而是乐呵呵地领着大家去吃了顿火锅。黄巧灵后来讲,过去的历史烧得一干二净,图纸啊,资料啊,什么都没有了。尽管员工们安慰他,说烧一把,发一把,但黄巧灵心里的难受只有他自己知道。
  
  经历过大火焚烧和死亡的考验,日后还会有什么困难能击垮黄巧灵呢?
  
  但困难却一个接一个接踵而来。
  
  比如说宋城的设计方案,黄巧灵请了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专家和设计院,结果却不理想。黄巧灵亲自上阵策划,和手下几个得力助手,历尽周折设计出一套自己满意的方案。一切都从头学,连比例尺都看不懂的黄巧灵,后来竟精通容积率、扩初、交通组织等等。
  
  1996年5月18日,宋城开园。
  
  这一天,超过6万人跑到宋城,争相体验“给我一天,还你千年”的感受。
  
  这一年,宋城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仅7个半月),旅游收入达4000万元。
  
  更有意思的是,黄巧灵没有戏言: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宋城,3年后果真收回初始的投资。
  
  宋城一炮走红。战胜了失败后,黄巧灵终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