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人生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耶路撒冷-人生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圣地。或为理想高地,或为情感圣地。就像犹太人心目中的耶路撒冷,神圣清洁,至高无上,值得一生守望。
  
  姐姐年轻时有个耶路撒冷一样神圣的梦想高地——在京城工作,成为一名大学教授,过儒雅深邃的知识分子生活。对于师范毕业、在县城长大的姑娘来说,这个梦想可谓步月登云。
  
  姐姐师范毕业后先做中学英语老师,之后考上省教育学院的英语专业。也许就是因为英语,让她觉得自己应该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她喜欢脱口而出一串玲珑圆润的英语单词,优雅迷人的卷舌音翘舌音,那象征着浪漫与异域的,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她宁愿只用英语说话,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为自己设立一道优美的篱笆,把自己从周围人中隔离开来。
  
  所以她一心考研,想考到北京,然后留在北京。家里有一间书房从上到下排满了书,这是她心心念念的梦想。以她的心气,这个梦想似乎触手可及。她的眼神、她的作为、她的心性,都在为她诠释,她会过上这样的生活,她是绝不会属于我们那个县城的。
  
  那时姐姐二十出头,除了工作,从早到晚都在看书学习。她反打扮,反享乐,反日常,沉默寡言,过着修女一样的生活。她是众人眼中的异数,是所有人眼中的书呆子。周围的年轻人都在忙着吃喝,跳舞打牌,悠闲自在。姐姐没别的朋友,只有一位比她更加志存高远的男朋友,她是孤独的。但是,她乐于这种孤独。表面热闹的生活是她看不上眼并且一心排斥的,她愿意让孤独把她和众人区分开来。
  
  她那种反县城生活的做派,让父母心里有种隐约的骄傲,又有不知所以的恐慌。姐姐的追求,她所要的生活走向,不是一辈子生活在县里的父母所能想象的。也许是对身边庸常的排斥厌恶,也许是觉得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也许是除了学习之外始终没有同步的心理建设,姐姐经常失眠、眩晕、呕吐。每次考研她都发挥不好,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爸爸一再这样说姐姐。这话背后是无尽的叹息。姐姐成了周围人眼中的废物。往往,很简单的几句话她都说不好,很简单的关系她都处不好,她总是表现得坚硬、迂腐、不通达,总是得罪人,总会惹人哂笑。
  
  考试临场发挥不好,除了她的性格缺陷,或许也与县城人格有关吧。在小县城成长的人,却觊觎大都市的生活,要走通此路,自然需要强大的心力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姐姐过不上她所向往的更远更高的生活,此地的生活又令她不屑一顾,这让她感到压迫与巨大的不满足,她整个青春期都是在这样的压抑、封闭中度过的。有一次考研过后,因为又没发挥好,她的男友对她的耐心终于耗尽,无尽地声讨和指责了她,这令她几乎崩溃。她把所有的希望,所有对快乐的想象与兑现,都压在考研这一件事上,自觉弃绝了所有可能的生活,也从不愿想象与接纳别的生活。所以她的失败,就是生活全部的破灭与落空。
  
  姐姐对自己也越发没有信心。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让她纠结、犹疑、无所适从、患得患失。她只能选择重返县城,回到她曾经最鄙视、最看不起的生活。
  
  姐姐现在是县城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曾经至高的心气,终于低到了尘埃里,过上了世人眼里正常的生活。现在,节假日我回老家,发现姐姐也会和亲戚们坐在一起打牌了。一帮妯娌坐在院子或是客厅,吆五喝六带点小赌的那种打牌。姐姐和她们一样娴熟地吐着瓜子皮儿,大剌剌地说着粗放的闲话,争执时也会高声吵嚷,在牌桌前把午后明亮的阳光坐成暮色苍茫。
  
  姐姐以前的那些追求,和她现如今的生活,让我一想起来便觉心塞、刺痛,冰水一般漫过的彻骨寒冷。
  
  有则流行的鸡汤文,题目叫“你配过最好的生活”。可是想想看,谁又不配呢?每一个善良、洁净、努力、用心生活的人,谁不配过最好的生活呢?可是最好的生活,往往都在我们的彼岸。姐姐曾说过的在北京当大学教授的生活理想,她可能早就忘了,但是我还记得。时光仓促,岁月混沌,谁还敢回想最初的心跳?很多事情,选择遗忘,也是对当下的慈悲。
  
  耶路撒冷还在远方,在午夜梦回时闪闪发亮。生活呢?生活教会每一个人世故,或者妥协。在县城生活的姐姐,也会享有在那里生活的好吧?白居易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