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愿景不是我的目标-成长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你的愿景不是我的目标-成长

站在那些注定一辈子只能从事一份平凡工作的普通员工的立场上,他们的快乐就是由那些细微甚至琐碎小愿望的实现构成的,而不是来自与老板共同开创伟大企业。
  
  黄光裕出事了。
  
  这位中国首富具有传奇色彩的发家史,曾经被不少低学历的青年作为“中国梦”的样板。初中学历能做到黄光裕的层次,在上世纪80年代起家的企业家那里一点都不新鲜,但到了黄光裕这一辈已经是凤毛麟角。和他同龄的创业者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但黄光裕的存在对整个社会总是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他告诉那些没有获得教育机会的青年,只要肯努力,在中国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不管人们对黄光裕们的第一桶金抱有怎样的猜测,就我个人的看法,没有超人的成就动机和超人的艰苦付出,他们就是有着再好的机遇、再聪明的脑瓜、再没有底线的行为方式,都不可能造就他们今日的成就。
  
  我的一位做猎头的朋友,给国美电器挖来了不少职业经理人,作为回馈客户免费赠送的一项服务,他还帮助黄光裕家里找厨师。让他郁闷的是,他介绍去的厨师总是待不住,每隔几个月就要找新的—还都是厨师炒老板的鱿鱼,不是因为活多钱少。原因有两个:一是需要做饭的时候实在太少,时间长了怕荒废了手艺,二是有活干的时候时间上没点儿,他们实在受不了三更半夜起来给老板做饭的痛苦。一位离职的厨师向猎头朋友这样寒碜他的雇主:我就是要饭也不当他那样的老板,他在家里的每一顿晚饭都是边打电话边吃完的。
  
  和几位企业的中高层一起聊天,说到他们的老板,都是自己创业,并且已经把企业做到行业老大、老二的位置。有做房地产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商业的,有的是军人出身、有的是农民创业、有的是海归回国,成长背景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籍贯不同,但老板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工作是他们最大的乐趣,除了工作几乎没有别的爱好。
  
  对事业的执著成就了他们现在的辉煌,当财富对他们的意义仅仅是报表上的一串数字的时候,打造百年老店、造就伟大的企业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不管当初他们是因为生活所迫、出人头地或学以致用的原因走上创业之路,走到这个阶段以后,他们都相信不断的奋斗让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大才是他们工作下去的理由。从企业家的角度讲,他们显然是令人尊敬的。
  
  没有什么比起推动自己亲手开创的事业不断前进更有意思、更让自己快乐的了。在铭心刻骨地体会到奋斗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和快乐以后,他们对手下人的世俗、功利、婆婆妈妈、家长里短、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感到不可理喻、不可理解、痛心疾首。所以,在相当多的企业中,如果谁去休本来制度中已经规定的年假,自己还是会有深深的愧疚感;周末是没有人好意思把陪老婆孩子上公园当成不参加会议的理由的。
  
  晋朝的时候,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说了一句让无数后人喷饭的名言:“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这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故事,用来讽刺高高在上的领导脱离群众不能体会百姓的疾苦。其实在个人价值观上,老板们“何不食肉糜”的思维方式一直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体现着。
  
  近些年来舶来的杰克·韦尔奇和吉姆·柯林斯的《基业常青》有关企业必须遵循统一的价值观和企业必须要有伟大愿景才能基业常青的说法,更是让老板们“何不食肉糜”的思维方式有了先进的理论依据。我们先不说这些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现在的发展阶段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多么大的距离,就是这些结论的本身也是在企业已经具有了极高的管理水平、福利保障后的锦上添花。并且,那些被当做成功案例的企业价值观和伟大愿景本身也是呈多样性的,和中国老板们基于传统儒家传统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做强、做大、回报社会的理想不是一码事。
  
  有多大的舞台,就有多大的梦想。对于一个普通员工,他的舞台就是一个巴掌大。大家在一个机构里工作,当然想参与到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过程中,但除了让自己跟随企业共同成长,除了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他们更希望有一份不错的薪水,希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希望有更多的时间能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甚至仅仅是希望有机会在一个轻松氛围中和同事打情骂俏。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承担那些伟大的愿景和奋斗中带来的快乐。站在那些注定一辈子只能从事一份平凡工作的普通员工的立场上,他们的快乐就是由那些细微甚至琐碎小愿望的实现构成的。
  
  老板的伟大愿景永远不能成为员工努力工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