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大学应该优先谁-成长
我的爷爷有4个兄弟,当年都是江阴农村长大的“土鳖”,大学都是在清华读书。我问爷爷:“你们为什么都上清华?”爷爷说:“家里很穷,所以只能上国立大学,清华是国立大学,寒门子弟可以上!”
我爷爷回忆起大学时光,都是如何勤奋刻苦,向老师求教,还有锻炼身体。到了八九十岁,他们兄弟之间通信都用英语,可见大学教育给他们留下了多深的烙印。
我外婆出生于一个资本家家庭,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当时复旦是私立大学。她爹在上海滩被称做“金钞大王”,重视子女教育,请来家庭教师,从小教她钢琴、小提琴,还有英语、法语、日语。可我外婆至今不会外语,也不懂经济学。回忆起她的大学时光,主要是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的活动,还有唱歌跳舞。
于是我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民国的国立大学是真正面向寒门子弟的精英教育,选拔聪慧好学的孩子,免除他们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把他们培养成国家栋梁。至于私立大学,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能上的,主要是弄个文凭镀点金。这种教育体制我觉得很好,穷人、富人的孩子各得其所。当时清华大学设在北京,交通大学设在上海,但并不因此就格外照顾北京和上海的考生,因为那是国立大学。
这个夏天,我儿子学轮滑,为了鼓励他,我也跟着学。我家院子前有一个操场,很多小孩傍晚在那里玩轮滑,我是里面技术最烂、年龄最大的一个。
有个8岁的男孩,技术很好,身手矫健。尽管他有一边耳朵先天发育不全,但性格开朗,还会变魔术,我非常欣赏他。后来交往多了,得知他母亲在附近一栋楼里的美容院上班,他在河南老家跟着外婆生活,这个暑假才来北京。
有一天傍晚,要下雨了,大家都回家了,只有他还不走。我就说:“小伙计,你还不回家找妈妈啊?”他说:“妈妈九点半才下班。”我邀请他上我家去玩,可是他说妈妈规定不能随便去别人家,然后就很开心地“滑”走了。我带儿子回到家里,一会儿就下雨了,我连忙撑把伞到操场上,看见那个孩子和他的外婆正在屋檐下躲雨。我邀请他们去我家,他们婉拒了,我就站在那里和他们聊天。听孩子的外婆说,男孩家是单亲家庭,她女儿独自在北京打工,给孩子挣学费,生活艰辛。为了省钱,晚上等客人都走了以后,他们就睡在美容院里。正说着话,孩子的妈妈来了,很客气地说:“小孩子淘气不懂事,给你添麻烦了。”
我看着他们一家手挽手走在雨中的背影,除了祝福,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我住的院子里,还有几个做裁缝的、补鞋修车的打工者,住的一般是地下室。他们的孩子暑假也会过来,全家几口人挤在小房子里。我家门口有个裁缝,他的女儿刚上初中,从江西来北京看父母,有一次她怯生生地问我哪里能买到书。我说:“我们这里离国家图书馆很近,到国图看书不要钱。”她说:“我能去吗?”我说:“当然能去。”后来我在网上订了两本书送给她,她很感谢。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她,我儿子有那么多书,也不好好读,书在她那里才真正体现了价值。
我很爱我自己的孩子,愿意一路用心把最好的教育给他。将来他参加高考的时候,如果来自农村的孩子和他分数相仿,国立重点大学的入学机会应该优先给那些外地农村的孩子,才是公平的。因为他们的起点比我的孩子低得多,他们能考出好成绩,说明他们比我的孩子更加优秀,更值得国家培养。我的孩子如果没那么优秀,只因为他是北京户口,而挤占那些农村孩子的深造机会,这违背我对公平正义的理解。
2023年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都扩大了在北京户籍生源中的招生名额,据称是北京“生源好”。这种话让我的内心感到刺痛。在我看来,那些在路灯下锻炼、在地下室里读书的孩子,也是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