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幸福的智利矿工-视野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瞧瞧,幸福的智利矿工-视野

2010年9月18日,智利的圣何塞铜矿井下响起了国歌声,一面红白蓝三色国旗在临时金属杆上缓缓升起——被困井下700米处的33名矿工,用独特的方式庆祝着国家独立200周年,有人甚至挥舞毛巾,跳起了智利传统民族舞蹈昆卡舞。
  
  地面上,救援人员开凿的通道已经抵达矿井。但据一名官员透露,矿工重获自由还需多等几个星期,因为救援队需要拓宽通道,才能把受困者安全救出。
  
  合作求生
  
  在危机面前,通过结盟来壮大力量的意愿会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智利阿卡塔马沙漠底下的那33名矿工就是明证。自8月5日发生事故以来,他们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整体,相互扶持,在狭小、黑暗的空间中等待未知的获救日。全世界仍在关注事件的进展,与此同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在进行特殊的观察,研究危机下的人类行为:在紧急情况下,在我们日常熟知的行为法则消失的时候,人类如何建立起临时协作的小社会?
  
  “任何你想象得到的压力都会对这些矿工产生影响。”杜克大学心理学家、创伤应激反应专家约翰·费尔班克说:“我们现在看到,他们尝试将危情正常化,建立一种规则、结构和目的。”
  
  救援队昼夜不停地轮番工作,也是希望帮助矿工们尽量维持常态。他们通过三条15厘米宽、被称做“脐带”的输送管道,用一个叫“鸽子”的金属工具将包成胶囊装的物品输送下去,帮助矿工把50平方米的矿洞布置得像个小家。陆陆续续地,里面有了干净的衣服、书刊、多米诺骨牌,以及亲人的信件。他们有音乐听,也能和家人视频通话了。
  
  起初,矿工的饮食只有营养液,后来添加了酸奶、谷物、茶饮、三明治、猕猴桃,后来,他们还吃上了热饭菜,比如肉丸配米饭。独立日那天,救援人员又特意给井下矿工加餐——由牛肉、面饼、洋葱、橄榄、葡萄干等制成的传统美食牛肉馅饼。
  
  豆类食品没有出现过,显然封闭在狭小空间里的33个大男人都不想破坏空气氛围,我们也由此发现,越是不堪的环境下,他们越是希望遵循常态下的礼仪。
  
  然而,恢复常态还不是最要紧的事,矿工们要对死亡有心理准备。对每个人来说,死亡无可避免。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把它看做一件很遥远的事。如果突然知道死亡随时会来,我们的行为也会因此而改变。正如科迪兹所说:“当人们为生命而忧时,就会通力合作。”
  
  分工明确
  
  在求生过程中,年龄成为合作的重要决定因素。丹尼斯·奥代尔是美洲矿工工会职业健康和安全部门的主管,有着20年的下井经验,他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井下)很快就会出现领导者负责顾全整个团队,不让任何人‘掉队’,而这个时候,年轻人往往服从于年长者。”
  
  事实也正是如此。被困矿工中,最年轻的只有19岁,最年长的马里奥-戈梅兹已经62岁了。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团队里的组织者,以及与地面沟通的联络员。马里奥把所有人分成三人小组,便于相互照顾。在最初的17天,正是在他的指挥下,矿工们把有限的食物作了恰当分配,每两天每人能分到两勺金枪鱼罐头、一块饼干。虽然量少,但所有人都服从公平分配,确保所有人都熬过与世隔绝的两个半星期。
  
  为了解决饮水困难,矿工们轮流开挖地下水源,还将地下所有机械装置里的冷却水都喝光了。
  
  马里奥还组建了临时的“礼拜堂”,为大家提供精神支撑。地面上的牧师为他们送来了33部迷你《圣经》,其中用绿色荧光笔圈画的章节,是牧师希望他们重点阅读的。
  
  另一名经验丰富的矿工、54岁的路易斯-乌尔苏亚负责安排轮班工作,比如除了清洁生存空间外,他们还要配合救援行动,清理成吨重的石块。乌尔苏亚想到定时开关采矿货车的前灯模拟昼夜,以此安排所有人的作息。他还规定,在33个人都拿到食物之前。不得有人动嘴先吃。
  
  年长者的经验在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发挥作用,而随着日历牌的翻动,年轻人体力上的优势会逐渐凸显出来,这时候后者就可能获得更多权威。
  
  有时候求生的关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简简单单的打扮、整顿精神面貌就能让心境截然不同。当地面人员与井下矿工建立联系后。受困者第一个要求就是需要牙刷,接着是干净衣服和剃须刀。在他们向地面传达的第一份视频中,他们光着膀子,胡子拉碴,脏乎乎的。现在,他们变得干净许多,身着红衬衫,脸上也光洁了。
  
  身心挑战
  
  医生会在必要时为受困矿工提供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控制他们的心理预期对维持健康的情绪至关重要。
  
  先前。还有人犹豫是否应该如实告知矿工们受困的时间将有多长,心理医生从一开始就坚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告诉他们:快则一个月就能出来,慢的话可能要等到圣诞节左右。
  
  费尔班克说,不能给他们过高的心理预期,不然万一他们准备好要出来却无法实现,反而会导致巨大的失落感,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外部的救援分为三套计划同时进行:A计划主要凿出通风管,B计划凿出水坑,C计划是凿出足够大的空洞将矿工吊出。前两个计划已经进行了近一个月,其中B计划凿井深度已达到623米,接近矿工的避难区,但宽度仅有30。5厘米,还需要第二次工程让宽度增加到70厘米。
  
  智利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已经下令,由智利海军技术小组建造子弹型救生舱。这种钢制救生舱总长2,5米、外部直径54厘米,顶部经加固避免矿工在上升过程中被坠落的石片砸伤,舱内的固定装置则保证矿工即使昏迷也能保持站立的姿势。舱内视频设备能让救援人员与矿工随时交流,还有氧气及特别照明系统。万一上升过程中被卡,矿工还可以利用紧急逃生舱门和安全设备将自己降至原处。
  
  但是升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每次只能出来一个人,躺在仅比身体宽一点点的救生舱里,慢慢地往外送,完全升到地面可能需要花两个小时。这个过程中,矿工需要被蒙上眼睛,以免受到外部强光的刺激,或者服用镇定剂,保持情绪的稳定。按照这个速度,所有人出井需要三天时间,而最后那个离开的人,承受的压力也往往更大——别人都获得了自由,唯有他还在做最后的等待。
  
  苦中作乐
  
  在重见天日之前,矿工们尽可能地苦中作乐。他们所住的“大房间”与几条矿道相通,这样每个人就能拥有一点隐私空间,而且还要专门辟出一块地方作为洗漱点。如何让处于长期隔绝下的人保持理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这方面有经验,在救援现场的专家建议,让更亮的光透到井下,使困境中的人对白天和黑夜的替换有所意识。专家们拒绝了矿工们想抽烟的要求,因为井下空气会被烟味污染,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饮酒也被否决了,表面上是为了控制矿工的饮食平衡,更重要的原因是要确保他们的行为正常。
  
  一开始,矿工们对烟酒要求被剥夺感到不满,并且拒绝接受上面送下来的桃子,以示抗议。NASA专家表示,这是正常的反应,因为他们表达出反抗,就不至于把积压的情绪转化为打斗。事实上,在阿波罗7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宇航员出现了头疼脑热、身体不适的情况,会和地控中心均人吵架,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在神经绷得太紧的时候,也曾和地面联络员发生口角。
  
  为了减轻矿工们的空虚感和忧郁症状,保持理智的思考,救援人员也在想法子让他们“没事找事”做。当地时间9月7日,矿工们在井下收看了一场智利对阵乌克兰的足球赛直播。另外,除了送下去的小游戏、音乐和书籍,地面亲属不断地给亲人写信,要他们多回信。
  
  对矿工克劳迪奥·阿涅斯来说,这次可谓“因祸得福”。两个月前,他向交往了10年的女友克里斯蒂娜·努涅斯求婚,但是被拒绝了。此次被困地下,克里斯蒂娜欣闻爱人仍幸存,立即写了一封信主动向克劳迪奥提出结婚。信发出后,女方焦急地等待深井下的回复,结果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另一名矿工提柯纳则在9月14日迎来了一个值得高兴的消息:妻子平安产下一名女婴。虽然无法亲手抱抱女儿,但提柯纳透过视频兴奋地说出来后定要给妻子。深深的一吻。夫妻俩本来已替宝宝取好名字叫“卡罗琳娜”,但如今他们改变心意,为女儿取名“艾斯佩兰萨”,西班牙语中“希望”之意,也即亲属团在矿坑外守候的“希望营”。
  
  此外,矿工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在保持自身营养的同时注意瘦身,以免因肥胖无法穿过救援通道。考虑到救援工具所占的空间,矿工腰围不能超过90厘米。
  
  北京时间10月13日上午11点11分,33名矿工度过了事故发生后最艰难的日子,等到了救援的消息。首名矿工搭乘特制救生舱,成功回到地面,正式拉开了最后阶段大营救的序幕。14日上午8点56分,第33位矿工、54岁的矿工负责人乌尔苏亚成功升井,现场响起持久的掌声。至此,这33名受困矿工全部安全回到地面“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