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三十年作文1600字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真诚•三十年作文1600字

以前,看过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尤其当下所谓的教育精英或专家,其理论技巧“效果非凡” 的令人惊讶!那些居高临下、不接地气、高不可攀,但我却看后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近日,偶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真挚朴实的语言,真实典型的案例,一一阐述教育教学之观点,顿觉极为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便疯狂喜欢。以下摘录几则共鸣理念,作以论之!

摘录(一):

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在教育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比赛粗野。教育就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社会超越今天的文明。

感悟:

所谓育人的真谛,没有充足阅历,是很难驾驭“爱憎”的,这包含很多问题的立场、主张以及信仰。然而,孩子们的道德和操守将决定整个人生,孩童时期,尤为关键,对某问题不理解,价值观不明确,便会出或大或小的问题。

事实上,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通常重视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以此证明自身能力与觉悟。正因此,却极易忽略更重要的东西。吴非老师的这句话,绝非提醒,而是鞭策,更是导航。非但揭露现实教师群体中重成绩轻教育的现象,而且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改变思路和观点,趋向“务实教育”的发展。

摘录(二):

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成功的教师在工作中未必刻意关注教育细节,只是他的学养决定他在每个细节上都能体现出对人的尊敬。

感悟:

学生永远是教师的终极主体。

这点初学教育理论时候,便确定无疑。参加工作以来,从大姐姐转化为老师,确实不易。因为这要从成人对孩子的疼爱情感转化为授惑解道的角色。

孩子们的成长之道,除了收获必需的知识,还有他们在此过程向谁学会了什么?理解了什么?老师们的素养将决定这一切。

老师对于孩子而言,不是送达,而是吸取。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正确的人生观。做到这一点,尊重是开山石。通常,老师们总是以经验和制度与学生相处,以成人与孩子相处,这便形成了无形的沟渠。在进行重复性的教导时,往往无意间失去耐心和细心,非但未能调制出真正的营养,反而误导欲吸收者的方向和力度。其实,孩子们远比大人们更加细心,他们没有社会之事烦扰,尤能专注于快乐和进步。静心与孩子们相处,尊重孩子们犯错耍赖偷懒的权力,重视孩子们从这些不妥的习惯中去进步。我坚信,平等的师生互动,获得的不止是学习进步,而是价值观的提升与奠定!

摘录(三):

教师不是演员,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计划,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一定的计划步骤,怎么可以像演戏一样只考虑观众的口味?为什么有些公开课“好看不好学”?正是由于其中的表演成分过多!教师不要把自己当演员,你的学生喜欢你的课,主要是因为你引导他进入有意思的境界,通过你的教学,他学到了方法,发现了智慧,而不是在看一场演出。

感悟:

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中特别常见,老师们为了能达到预想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问与答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参与学生的数量以及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表面上看,一堂课下来,顺畅完整,一气呵成。可是,课毕呢?那些配合的学生,获得了什么?不否认,知识被一部分聪明的孩子们吸收了,可是更多的不那么智慧的孩子呢?他们则因为要配合和支持这场没经过预先排演的“合作”,而忙碌的一头雾水。

当然,公开课的存在,是对表演设计水平的高低的普遍要求。那么在日常课堂中,华丽的表演却又被老师们忽略了!

公开课的表演是经过严密设计的,且针对的主体并非学生。平日的常态课堂,则完全不同,熟悉与掌握决定了教学基调必须是务实。然而务实的另一个弊端却是情境不够吸引力,孩子们的吸收力无法提升,知识点获取自然就下降。综合吴老师观点及实践,日常课堂也要坚持表演,但受众主体是学生。

读完这本用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和心灵记录下的文字,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新认识。

“爱所有的孩子” ,不是一句话,也不是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成绩上,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创新能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