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精选7篇)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精选7篇)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提供了个话题,但对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不予限制的作文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1
社会公德是什么?它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我认为,社会公德,要从我做起,否则,一个连自己都没公德心的人,又如何为祖国做出贡献呢?要提起社会公德,也许大家会觉得是老生常谈,像“爱护公物,人人有责”、“以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等等的口号也许谁都能说上几句吧!可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只要细心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破坏公物的行为光是在校园里,就比比皆是了:有的同学为了求近路,不惜践踏绿油油的草坪;在校园的地板上还时常见到垃圾;班级里的墙上、桌上,密密麻麻地刻满、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涂鸦;有些同学课件时追追打打,弄坏了垃圾桶、桌子、椅子、门……但是不管这些事情是否是有意的,这些行为都给别的同学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了不便之处与麻烦,也给学校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更别说是在更广大的社会上了。
每每看到这些无公德的事,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嘟哝一句:真缺德!是啊,他们就是缺少了人们最最重要的公德心!不遵守社会纪律,不讲公德。大家是否有想过,我们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这些公物是大家公用的,难道大家不应该自觉地遵规守纪,从自己本身做起,一起来爱护、保护这些公共财物吗?“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公德是多么重要啊!一个人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是体现了个人的道德素质高低,还有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否端正的问题;而从大处讲,是体现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品德素质的高低。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有道德的心,从我们身边做起,为大家、为学校着想,处处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那么我们就能保证公共财产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处在一个文明、环境良好的学校里,谁不想呢?莎士比亚说过: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是的,让我们从自己本身做起,弘扬社会公德!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2
讲公德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这种讲公德的意识却被大家渐渐忽略。现在,有些人为了一己之利,把公德二字抛在脑后,不顾环境卫生,在大街上乱贴小广告,原本整洁美好的市容市貌被弄得乱七八糟。小广告成了今城“牛皮癣”
周三,我乘车外出,车站上,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吸引了我的眼球:不高的个子,硬朗的腰板,宽额深纹显得饱经风霜。他手里拿着小铲子,正一丝不苟地清除着早已挡住站牌的小广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小广告在铲子一上一下的舞动中,乖乖投降,一块跟着一块地脱落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过来微弯着腰,对老大爷说:大爷,您这干一次能拿多少钱呀?老大爷打量了一遍年轻人摇摇头说:“哎,现在的年轻人脑袋里怎么光装着钱啊?”他的话语中透露了些不满,“这人啊,活着就得有点公德心。一个人的公德意识可是社会文明的体现。甭说远了,就说这奥运会,眼瞅着就要召开了,咱可不能让外国人笑话咱中国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老大爷说完,拍拍年轻人的肩膀,便拿起小铲子,转身离去了。年轻的小伙子听完之后,挠了挠后脑勺,对老大爷喊:“大爷,我明白了。”老人停下脚步,转头回报了他一个慈祥的微笑。
望着那渐渐远去的身影,老人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了许多。他那布满汗水的额头和朴素的话语将永远印在我心间。
生活中,不仅是乱贴小广告与“礼仪之邦”这个名词不协调,还有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些极其微小的行为在你眼中,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每人都多乱扔一片纸屑,那么,这个城市会不会变得脏,乱,差?我们还会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吗?
社会是一个整体,需要大家的维护。大家现在行动起来吧,共同提倡和维护社会公德。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3
唉!可恶的雨,偏偏又选在我放学的时候下,雨水把路上的沙土都搅成了泥,这下好了,漂亮的皮鞋又洗了个泥澡。
汽车终于来了,车上是乱哄哄的一片,有甩伞上水的,有跺脚的,更有低声咒骂老天爷的。不一会,车里也到处是一摊摊水,一个个泥印。座位是没有的,我找了个靠门边的位置扶着把手,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
“你眼睛瞎了啊!怎么这么没教养,那么脏的裤子往哪儿蹭呢?有没有点公德心?”一个妇女尖利的嗓音响起。顺着声音望去,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漂亮女孩,穿得活像一只“花蝴蝶”,只见她正檫拭着自己雪白的裤子上的一小块泥渍,一个穿蓝色工作服的中年男子满脸通红,尴尬站在她旁边,很明显,中年男子的腿碰到了女孩的裤子。
“对不起!刚刚急刹车,我没控制住,实在对不起啊……”还没等那男子说完话,那个女孩又开始破口大骂:“什么?现在道歉有什么用?对不起才值几个钱?你知道吗?我这条裤子可是新买的,贵着呢?真没教养……”女孩还在滔滔不绝地骂,那个男的脸涨得更红了,看得出几次他都想反驳了,不过还是忍住了,依旧不停地道歉。
车上的人议论纷纷,已经有人开始责怪女孩太过分了。那个女孩骂了一阵看看大家都有些反感也就渐渐不作声了。车依然慢慢地行驶,过了一站,那个女孩前面的人下车了,中年男子坐在了那个位置上。
“向阳山车站到了,后门下车,请站稳扶好。”司机叔叔打开了车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上了车。她四处张望似乎想找个空位,最后还是失望地站在那个“花蝴蝶“旁,把住了扶手。
“花蝴蝶”瞥了她一眼,马上把头转向窗外,看样子她根本没有想给老奶奶让座的意思。
“大婶,您坐这里吧”蓝衣服的中年人说话了,他把老人让到了自己的座位。
“小伙子,你心肠真好,唉,现在像你这么有公德心的人可不多了”老奶奶感激地说,“好人有好报啊!”
这时候,我发现“花蝴蝶”的头虽然没动,但脸已经开始慢慢变红了。车厢突然出现一阵宁静,空气中只有老奶奶絮絮叨叨的感谢之声。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4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况。一个公民是否爱护公共设施,从小处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学校校风的好坏;从大处讲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质的高低。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按这个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爱护公物做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拥有一颗公德之心,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能保证公共设施的完好无损与正常使用。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时光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社会公德,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礼仪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既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又诗众利益的维护,公共秩序的体现。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关于伟大的领袖列宁的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已走了一半。那女工见是列宁,先是一惊,然后赶忙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却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还有一个故事,是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就任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霍克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请他宽容我的不逊。”
听了两位名人的故事,你是否为他们而感慨呢?千万不要以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因为那样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但要有讲文明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礼仪的民众。
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文明环境,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正像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首先我们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是非善恶、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得到完善。这就逝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还是那就话:“文明礼仪我先行”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我们整个校园的素质、整个城市的素质、整个中国的素质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进步与提高。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5
都说:遵守社会公德,人人有责。但我今天看到了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老先生的漫画后,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画面上是这样的:乘车站上的牌匾上写着醒目的五个大字“母子上车处”。可是,那里却站着四个身强体壮,而又毫无负担的大男人!第一个男人挺着大啤酒肚旁若无人地站在那儿;第二个男人衣冠楚楚,正站在那儿闭目养神;第三个男人个头矮小,可皮鞋却擦得油光锃亮;第四个男人戴着大口罩漠视前方,好一副傲气十足的样子!这四个人看起来道貌岸然,可是却对被他们挤在一旁的母子不管不顾,无动于衷,好似一尊尊雕塑。且强行侵占他人位置。真是道德败坏,目中无人!
如今,国家倡导遵守社会公德,可是有些人却不屑一顾。在外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色”:绿茵茵的草地上明明立着“小草依依请勿践踏”字样的牌子,但是还有很多人无视告示,依旧我行我素,践踏草坪,使绿茵茵的草地变得一塌糊涂;还有的人随手往地上扔垃圾,却无视离自己几步之遥的垃圾桶,结果使大街上变得肮脏不堪;还有的人在排队的时候非但不按顺序,自己还强词夺理,粗暴地挤其他人;还有……
如果人人都对“遵守社会公德”这个号召不屑一顾,依旧我行我素,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啊:没有一株草木,没有一朵鲜花,遍地都是垃圾,弱肉强食的情况经常发生……那整个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啊?!所以,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遵守社会公德,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6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我高兴地坐上了回家的公交车,准备好好休息休息。但是,公交车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停下了,看来是堵车了。长长的车流汇成了一条长河,无论是前面,还是后面,都望不了尽头。喇叭声、叫骂声、抱怨声此起彼伏,让疲惫的我更是烦心。于是,我为了了解堵车的真相,也为了节省时间,我毅然下了车,向家的方向走去……
在家旁的三叉路口,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辆银灰色的越野车停在路边,司机可能去路边的商店去买东西去了。而众多的车流,就被这辆小车给塞住了,原本的两车道变成了一车道,而此时正好是下班的高峰期,怪不得会堵车。
我不禁愤怒了起来,因为就在马路前不远的对面,就有一块可以停车的小空地。为了自己买东西的方便,就不顾别人了吗?这又是一个社会公德的缺失。
我还不曾忘记我在品德书上看到的:一名16岁的少年高某,仅仅是因为无聊,就到镇中学放高音喇叭干扰教学,又开着拖拉机进学校横冲直撞,还在路上拦截学生侮辱打骂。当老师出面劝阻时,他竟然还说:“我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气死别人,不被法办!”……
我也不曾忘记我曾亲眼看见过的:一个时髦青年随手扔掉了一个可乐瓶,可乐洒得地上到处都是。一位老太太差点因此而摔倒……
我更不曾忘记我曾亲耳听见过的:一名公交司机仅仅因为前面有车掉头,阻碍了公交车的行驶,就破口大骂:“搞快点滚吧!”……
社会公德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可这面镜子折射出的是什么呢?丑陋、无耻、卑鄙!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需要素质。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道德已开始在滑坡,千年文明古国的形象早已不在,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
多一点道德,好吗?
以公德为话题的作文7
社会公共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等。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公共道德,我想起了我们学校师生对乡中学的对口扶贫行动,资助贫困的同龄人完成学业,这不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再看一个外国的例子。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社会公德的体现么?
我这里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道德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道德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道德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道德,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历史教训。
公共道德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道德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吗?不会!个人道德修养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必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逝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道德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道德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道德。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地冲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也是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