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集合4篇
第一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渝委农组〔20xx〕7号),结合安富街道实际,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主要成果。在市委市府和区委区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富街道干部群众用心用情用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攻坚克难,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291户、938人全面脱贫,顺利完成全国扶贫普查工作及市区级各项检查和督查。安富街道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安富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区打好“三大攻坚战”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二是基础数据。截止目前,安富街道在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中有已脱贫户(享受政策)289户928人,边缘易致贫户12户42人。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聚焦目标任务,强化首位意识。
一是坚持有效衔接首位政治任务不动摇。街道今年以来共召开党政班子会、领导小组会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8次、专题会议9次,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同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
二是坚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动摇。1.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按照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总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帮扶政策,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稳定民政低保兜底救助类政策,落实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种粮直补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2.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医教联动和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全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100%。落实医疗救助分类资助政策,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建立了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确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提升工程,全力提高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3.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做好各类兜底补助政策的落实,确保补助到位,坚决防止因病返贫致贫。4.分层分类实施帮扶。建立健全易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级分层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困难类型及时纳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强化保障性兜底帮扶,同时继续做好帮扶干部日常走访工作,确保重心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安富街道城乡低保共计370户605人(其中:城镇141户187人,农村229户418人),低保人数占街道总人口1.22%(街道户籍总人口49717人)。目前农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线为496元/人/月,城镇低保为620元/人/月,低保金实行差额发放。农村户口低保户户均发放674元/月,城镇低保户均700元/月。低保户中建卡贫困户共48户110人,占低保总户数的12.97%。5.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按照“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经营高效、监督到位”的总体思路,统筹协调街道域内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分级分类、台账管理,形成了从资产形成的“入口”到资产使用的“出口”全流程管理模式,全面提高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全街道清理2024年以来扶贫资产18个,涉及扶贫资金1148.81万元。6.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加强跟踪监测,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促进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鼓励街道村两级针对弱劳力、半劳力等低收入家庭,根据实际需要,精准开发公益性岗位,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的途径,推动帮扶工作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目前,全街道已就业脱贫劳动力达448人,边缘易致贫户10人,通过公益岗位实现33名困难劳动力就近就业,有效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造血功能”。7.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提升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依托“小院讲堂”开展“七讲”志愿服务活动,深化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发挥好村规民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持续开展不赡养老人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带动。我街道认真落实区级部门下发的培训任务,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分级分类开展好劳动力培训。截至7月底,我街道已培训劳动力累计180余人,培训内容包括原料调配与预制加工、万州烤鱼制作、陶艺等。
(二)聚焦突出问题,聚力整改落实。
按照区委区府部署安排,一体化推进中央巡视、国家成效考核、市级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一是国家成效考核认领17个具体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9条,5月底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市级成效考核认领7个具体问题,共制定整改措施7条,5月底全部整改到位。三是紧扣“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持续推进问题清零,特别是对因大额医疗支出存在返贫或致贫风险的实行兜底保障。
(四)聚焦产业兴旺,助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安富街道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复兴荣昌陶文化,重振中国陶都雄风”的目标,对标对表乡村振兴“二十字”总方针和“五个振兴”总要求,抓好“五大工程”,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陶为本、融合发展思路,旨在建设成为集陶产业、文化、旅游、体验、教育于一体的非遗特色小镇,打造成为以都市休闲农业和家庭生态旅游为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街道,建设中国西部陶瓷之都。
(五)聚焦乡村建设,助力美丽乡村加速发展。
近年来,安富街道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与粪污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截至20xx年底,街道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8%,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断提升,100%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
(六)聚焦乡村治理,优化基层党组织队伍。
11个村(社区)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交叉比例达55.9%,45岁以下达4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46人,在读大专16人,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目标。退役军人任书记2名,2名书记为本科学历,5名书记为大学专科学历,4名书记即将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基础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截止目前已建成新风小院4个,今年拟新建成新风小院9个,预计12月底完成建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农家院落建设的政治引导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造成“供血不足”。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范围广、任务重,资金需求大,导致整体推进缓慢。
(二)人才队伍弱,导致“造血不够”。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力,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增强智力支撑,乡村对人才的引进、孵化、培育都需要加强。
(三)部门沟通少,形成“成果散乱”。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杂,涉及部门多,由于部门之间存在沟通较少、统筹不够的问题,导致资金不往一处使,不能整体推进、重心偏移,乡村振兴整体成效不明显。
(四)群众伸手多,呈现“根基不稳”。农村大量青年壮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思想道德教育力度还不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容易反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区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加强动态监测,针对集中排查工作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清零工作,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认真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管理,做好风险防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继续推进消费帮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做好全面核查和确权登记,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二是持续加大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力度。
1.以陶产业为核心,探索配套特色产业发展。2.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3.发挥集体经济引领作用,以点带面纵横发展。大力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深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行“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品牌”经营模式,发展陶、茶等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实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探索以村落空间为载体的乡村建设新路径,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点。将通安村打造为中国陶艺村,高标准建设好“双昌”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4.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有序引导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尽可能多的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村级综合治理等“刚需”,合理开发公益性、辅助性就业岗位,确保实现充分就业。
三是持续推进作风建设。推深做实各类问题整改,持续深化“以案四改”警示教育,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杜绝衔接期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生,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更优的作风,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当前,在各乡镇村庄中,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不仅优秀青年通过考大学或各种招考离乡进城,而且绝大多数青壮年乃至五六十岁的中老年都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经商。一些地方不仅村“两委”成员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而且还有不少年轻的乡镇公务员因自身生活的诸多困难未得到解决,而对扎根乡村缺乏热情、流动性大,乡镇青年公务员队伍的不稳定,无疑也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是扶贫资产衔接落后。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众多,投入方式多样,贫困地区形成了一些扶贫资产,但由于长期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扶贫资产难以发挥长期效益。不同类型扶贫形成的资产路径及性质千差万别,权利归属界定难度较大,在资产实际运营过程中,一些产业项目缺乏精细谋划,实施主体选择缺乏市场机制,收益分配缺乏持续精准,导致部分资产陷入“管不好”“还想管”等困境。
三是扶贫产业缺乏可持续性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然而,在脱贫攻坚期间,部分乡村未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依赖财政投入,获得帮扶的产业一般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扶贫产业有同质化和低端化倾向。
二、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奠定思想基础。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工作衔接,建立完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二)做好政策衔接。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的转变,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
(三)做好规划衔接,提供指导路径。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区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
(四)加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大建档立卡劳动力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择业就业,稳定建档立卡脱贫户收入,防止返贫;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稳定贫困村第一书记队伍,拓展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后备人才素质;另一方面建立乡村后备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如就业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鼓励返乡人员在乡村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年轻队伍。
第三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治自觉。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振兴,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国务院、省纪委监委、市纪委监委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将扶贫工作重心由扶贫向乡村振兴转变。局党组中心学习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有效衔接具体任务。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内容,面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讲,切实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推动学习贯彻不断往深里走、心里走、实里走。
(二)落实“摘帽不摘政策”。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监管,确保政策和工作平稳过渡,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需要,合理安排帮扶资金,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20xx年共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支持共计138万元。其中市文旅局解决帮扶资金16万元,市扶贫指挥部拨付15万专项资金、30万项目奖补资金,市财政、咸安区政府解决油茶苗采购资金13万元,驻村工作队联系市慈善总会解决资金25万元,争取咸安区扶贫办解决库尾环湖路资金4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的投入,为桂花镇盘源村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
(三)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指导桂花镇盘源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加工业等产业,实现稳定增收,把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扶贫重点,以产业化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四门楼水库库尾休闲采摘园项目投入资金130余万元,经过三年建设,已全面完工。争取投资80余万元,筹建的100千瓦光伏发电站,带动10户农户脱贫,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8万余元,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争取各方面资金新建的260亩油茶基地已初步受益,为6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xx年村集体入股的兄弟合作社、四季果园合作社、丰源农场合作社发展种养殖业,带动16户贫困户脱贫,每年为集体经济贡献不少于2万元。目前全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四)创新帮扶活动形式。在大力宣传中央、省、市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同时,局系统组织帮扶人到桂花镇盘源村,走访慰问特困户,积极帮助帮扶户制定增收致富计划,落实产业致富项目,为帮扶户送去了米、油等物资,使帮扶户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在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组织党员志愿者到村开展“情暖盘源、与爱同行”全国扶贫日六个一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宣传扶贫政策,着力解决帮扶户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向特困学生和残疾贫困户送去了助学金、助残金,并为村小学和村文艺队送去了文化体育学习用品等爱心物资。
二、自查自纠情况
(一)坚决履行部门职责。文化和旅游部门作为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的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超额完成文化小康指标。我市“三馆一站”覆盖率为142%。积极推出线上文化惠民活动,市县两级共计推出网上公共文化服务百余项(次),将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同文化扶贫结合起来,组织全市各艺术院团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精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登上了“学习强国”。第八届“香城大舞台”文化力量•民间精彩“赤壁古战场杯”咸宁市第五届群众广场舞展演吸引了全市各县市区100多支队伍参加,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20xx年,通山县被国家文旅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崇阳县柃蜜小镇白崖山风景区评定为4A景区,全市新增松鼠部落、光年城堡、俄罗斯方块小镇、中华古瑶第一村、闯王陵5家3A级景区。推出3条咸宁品质旅游精品线路(度假避暑、历史探源、乡村休闲)。咸宁温泉、古瑶第一村、刘家桥、大溪湿地、九宫山入选湖北旅游经典打卡地。支持引导民宿产业发展,以民宿为核心,整合周边优质旅游资源,拓展观光、体验、休闲、购物产业链条,江南里、小自然、地球仓、悦水山房、幕阜山居、抱朴子、富水山居等一批精品民宿建成开放,深受游客欢迎。
(二)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始终坚持以中央、省、市脱贫攻坚部署统揽工作大局,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牢固树立文化旅游惠民扶贫助推全面脱贫攻坚的工作理念,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紧盯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扶贫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多次听取驻村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局党组专题研究驻村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5次,明确以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扶持文旅产业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扶贫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文化旅游扶贫工作有序推进。
(三)严格资金资产项目管理。持续发挥带动帮扶作用。对盘源村20xx年的8个招标项目和12个议标项目进行了自查,符合项目实施要求,没有以权谋私,骗取项目资金,违反财经纪律和专项资金挪作他用问题,把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持续产生效益和发挥作用,实现项目资产良性运转。
第四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根据党委、政府关于印发《20-年峡门镇干部下乡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活动实施方案》,村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峡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委政法委的全力支持,采取集中讲解、入户调研、行走在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进行宣讲,主要围绕为什么把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政策措施、加快乡村发展建设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等方面,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全面深刻解读,详细阐释了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把握的政策要点和抓好新时期“三农”工作重点,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按照扶贫工作的各项要求及任务,全面开展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村距离民和县城35公里,距离峡门镇政府约5公里,其周边为村、**村等,**村民为藏汉两个民族构成,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二,党员20人,有3个自然社,全村户数为171户,总人口约784人,劳动力为476人,劳动力主要以建筑、采挖春草为主,2024年以来,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7人,无新增、剔除或自然退出户数。通过精准扶贫,以实现脱贫退出10户37人(2024年5户19人,20xx年5户18人),20xx年脱贫6户20人,如期实现全村脱贫。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干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搞好两个1号文件的宣传工作,确保宣讲工作取得实效,我村精心组织,及时召开宣讲安排部署会议,并成立了以驻村第一书记为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宣讲小组,要求各社社长配合宣讲小组开展工作。向宣讲成员发放了《20-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宣传材料。
(二)宣讲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这次宣讲工作,除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以外,还采取了深入村社与群众身贴近、心相连,确保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内容入脑入心,走进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开展备耕春播生产,与群众坐在一起、干在一起、乐在一起,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宣传全国暨省市县“两会”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精神,详细阐释了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把握的政策要点和抓好新时期“三农”工作重点,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
(三)明确任务,力求实效。利用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两个1号文件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积极寻找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持续抓好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疫情防控全面胜利,切实为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办一些好事、实事。
(四)进村入户,摸清底数。工作队在全面熟悉帮扶贫困户基础上,与村干部、党员、困难群众进行了深入座谈,并深入16户建卡贫困户,不间断开展走访,对每户的家庭人口、生产生活、耕地种植、住房情况、经济收入、儿童上学、看病就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了解,认真核实、登记,并详细询问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打算,为下一步展开工作奠定基础。
(五)狠抓党建,助推扶贫。每月定期开展固定党日活动,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届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新党章等党的各项理论政策和纪律规定,切实引导农村党员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作用。同时,对目前在村的11名党员逐个进行了走访,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按照党组织“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进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切实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始终抓住培养质量这一关,对新入党的党员林海寿的认真进行了谈心谈话和走访了解。
(六)整治村容,美化环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协调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贫困户、低保户等对全村主干道、广场以及公共区域进行集中整治,清理村道河道垃圾、通过此次整治,是全村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给全村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七)积极协调,加大帮扶。切实加强与派出单位的联系沟通,主动将在驻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向派出单位及时汇报沟通,共同研究解决。因20xx年新村委会搬迁欠缺资金,给帮扶单位汇报后,单位领导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帮扶资金20000元购买办公桌椅等设施,同时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3月25日到深巴村帮扶资金3000元了解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慰问。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工作中还存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党员干部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及中央1号文件认识还不深刻;二是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全村残疾人较多,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全村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本村实际,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确保我村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一)争取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生产耕作便道的硬化工程建设,在降低生产运输成本的同时会节省更多时间用于搞好生产。加强引水灌溉工程建设,改善生产耕作条件,同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计划将广场墙面以扫黑除恶、精准扶贫、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板块进行美化制作宣传展板,提高群众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搞好党员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帮助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三)强化政策宣传力度。驻村工作队要加强对各帮扶责任人的督促,使他们对各自的帮扶贫困户定时定量的予以政策宣讲、规划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帮助或经济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