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心得体会精选4篇
【篇一】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文化,国之魂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文化孕育着民族的根与魂,使发展得到最终归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守住文化自信是当下发展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文化自信需要“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的传承过程。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民族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迅速迭代的社会里,传统文化处于被遗忘的风险之中,这样的情况下,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不忘本来,方能源远流长,筑牢文化自信只有从传承传统文化开始,建立国人对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才能更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需要“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创新方式。创新是文化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从《洛神水赋》到《唐宫夜宴》,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典籍里的中国》,近年来各种文化类节目频频出圈,创新节目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随处可见的汉服文化,各种文创作品上的文化元素,还要古建筑的修复等等,都无时无刻展现着文化之美。唯有在不断创新中,中华文化才能焕发新活力,才能被更广大的年轻人所接受。要主动了解当下文化需求,借助现代化的科技传播手段,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美,去展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需要发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共识。文化自信不在于固步自封,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再到“一带一路”,从古至今,一次次文明的交流碰撞,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也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中华文明,为国人带来空前的文化自豪感。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用自身经历去接触和拥抱传统文化,揭开中国文化的生命面纱。在与国外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更要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才能让文化自信真正为中国增添底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要求,是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底气,要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坚守,迈出更加自信从容的步伐,建设文化强国。
【篇二】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金玉燃灯簇花树,一招一式,谱尽自信篇章。
大红金丝戏袍曳地,款款风情无限;苍翠青衣水袖飘飞,戚戚别情难掩。x从李香君浓情悔认真,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不在何种风格、何种题材,都令人心怀赞叹、自信满满。传统京剧所表达情感之多样、意蕴之丰富,恰似万千游鱼游过钴蓝色的天幕,又如浮空的灵魂编织出瑰丽梦境。每一本剧本、每一折戏,背后都淋滴尽致书写出一颗或爱或恨的心,都代表着一片可歌可泣的赤诚情怀。凡此种种,皆是传统戏剧之辉煌,国民也为此而自信满怀。有如此深厚底蕴,吾辈当传承往昔携文化自信以邀游。
收拾山河向未来,一颦一笑,彰显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淡忘了京刷大师梅兰芳、谭元寿,淡忘了那种唱念做打的程式与精彩,转而投向美国队长、蜘蛛侠的怀抱。回首繁华如梦渺,我们不得不反思:将国粹置于此般境地下,我们的文化自信何在?对外来洋文化趋之如骛,而对自身传统艺术却不理不睬,此非文化自信,实为“文化自卑”。与此同时,更有甚者打着“创新”的旗号将京剧与动画相结合,挖空京剧内核,披一层羊皮而哗众取宠。如此这般,我们的旧山河何在?文化自信又何在?我们现在常强调“传承与创新”,殊不知忽略了一个前提:我们首先应做到的是“继承”,收拾旧山河而后出发向未来,才可彰显文化自信。
不论是荒腔走板高歌大江东去,抑或是轻扰慢捻低吟晓风残月,京剧所表达的永远都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云:”人惟求旧,物惟求新。”京剧如此,其它传统艺术亦如此,守得住内核迈得开腿,不能仅停留在表面上,更应挖掘其内在精髓并传承、创新,让过去自信,现在自信,未来也自信。诚如谭门八代代代继承,梅葆玖、王佩瑜人人担责,只有如此才可使文艺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
在此基础上,吾辈便可乘时代之长风,稳接前辈接力棒,扶摇直上,纵乱云飞渡亦不改从容。以高楼之上的花冠珠翠博得四海喝彩,描绘出京剧之彩图,书写出文化自信之新华章!
【篇三】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文化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实力的新领域,我国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确立了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着力推进这一伟大战略。文化自信作为认可自身文化价值,并对其未来文化发展前景也抱有坚定信念的心理机制,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因此,文化强国视域下,全面提升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文化自信背后展现的是综合国力。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努力,我国已实现了国昌民富。文化自信在强劲的综合国力支持下与日俱增,并融入传统文化给予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不断进行着文化输出,逐步成为推动民族发展的新支点。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昌盛、文化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提高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自信心。虽然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文化建设领域还亟待加强,文化强国建设现实性凸显。文化强国建设易于形成良好的文化发展服务体系、构筑和谐的道德风尚,也会构建良好的文化产业,进而提供较为丰富的文化产品。创设文化开放的格局,让群众得到更好的感染与激励,筑牢文化自信之基,也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汲取文化营养,提升个体文化素质,带动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因此,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
伴随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融合更为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渐显现。文化是民族之魂,汇聚着该民族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承载着民族自我认同价值取向。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视角来看,文化软实力展示为精神的向心力,对国家凝聚力的形成及民族性格养成、民族团结、民众精神自信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文化自信是对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文化持久生命力的赞誉,是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的集中呈现。对个体来讲,文化自信展示的是价值自信,对民族核心价值的认同,成为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源泉。
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血脉,是我国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在文化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的文化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观,这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积淀下来的,贯穿在国家、文化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因此,提升文化自信必须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
一是需要理顺中国文化之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与壮大提供了精神滋养。科学、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科学地认知与定位,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前提。此外,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依靠文化自觉实现正本溯源,积累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动力。通过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阐发,掌握其历史渊源和基本的发展脉络,明白其独特的价值理念与鲜明特色,把握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内蕴及具备时代价值的重要内容,完善文化发展体系,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让群众在开展文化生活的过程中,成长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
二是确立科学的文化心态。目前,坚持文化自信,还需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文化心态,既不能妄自菲薄、盲目崇外,也不能文化保守、固步自封。面对社会上存在的诸多文化不自信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加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省文化心理,确立科学的文化心态。
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审视西方先进文化。西方先进文化是西方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借助独有的方式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西方文化中蕴含的民主理念、理性因子、法治精神、科学观等,是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因子。因此,要坚持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去审视西方文化,参与到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交流中,批判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透过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华民族文化展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及文化上的自信心,关键是其善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实现自身文化的科学发展。由此可知,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培养文化自信,要在正确审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要注意在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文化的独立,不能因借鉴西方先进文化,而被盲目西化。
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通过文化发展铸就文化优势
全面提升文化自信,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始终将人的自由解放及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指出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人们践行文化自信注入了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特征相融合的进程中,坚持与时俱进,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成为指引先进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指导方针。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重要意识形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容。
在文化多元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依旧是培养文化自信机制的科学指南,必须予以坚持,确保文化自信的科学方向。要坚持一元主导思想,来引领多元文化思潮。文化的发展要坚持辩证的态度,善于从其他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融汇优秀成果,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坚持用一元思想来引导多元文化思潮,并尊重文化的差异与多元,借此来不断发展与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因为富有活力的文化体系,是积极应对文化理念挑战,并在相互竞争中所构建的文化体系。所以,面对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挑战,需要始终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主导地位。
通过文化发展,铸就文化优势。提高文化自信,需要依靠文化发展,不断提高文化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打造文化优势。一是提高中华文化的创新能力。文化发展不仅展示了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也是文化极具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文化创造力能对文化发展水平起到决定作用。提高文化创造力,有助于提振文化自信。文化创造力的激发,自然能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化自信。在培养文化自信的进程中,要善于集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二是形成文化竞争优势。文化竞争力是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增强文化发展,需要彰显竞争优势。国家文化拥有较强的文化竞争力,在竞争中才能拥有比较优势,利于提高文化自信。从当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文化竞争不仅是市场占有率的问题,也涉及文化话语权方面的问题。扩大文化市场的占有率,取得文化话语权,都离不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因此,通过文化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品质,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
三是依托创新推动文化发展。加强文化自信,需要善于从创新中汲取营养,增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与经济、时代发展等相适应。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更为广泛,要具有世界性眼光,把握文化发展的趋势,主动传播中华文化声音,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展示中国当代发展的主流文化;采取开放包容姿态演绎文化自觉,依靠文化创新去保持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篇四】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心得体会
“哒哒哒”的敲击声已成为当下随处可见的一种现象,还会有多少人愿意拿起笔在纸上书写我们的中国汉字;电子书及各类被大众追捧的打油诗等被人们当作了工作学习之外的生活调味品,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耐下性子手捧着厚厚的一本书在汉字之间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年都会有大批人为过“洋节”忙得不亦说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关注一下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节日,重温一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种种文化缺失的现象无疑不在向国家、社会、人民传达着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需要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让它永葆青春和活力,永远点亮在我们每一位国人心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下党正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建立文化自信成为了我们首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国家、社会、人民各方的协同配合。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国家各项制度设施的有效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化自信的回归需要国家在文化方面各项制度政策的颁布实施及一些必要的文化设施的组织建立安排,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一直都在并且活在每一位国人心中,源远流长、永葆锋芒。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社会各界的保驾护航。各式文艺演出、各类有关弘扬中国文化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配合,使其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围,让国人爱上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并绽放别样的魅力。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人民的全力拥护。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从屈原、李杜,到三苏,再到元曲四大家、曹雪芹……在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有太多灿烂的不朽作品,也有太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巨星。我们有何理由不为之自豪并且拥护它呢?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与源,我们没有理由抛弃,相反应该弘扬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
点亮中华文化自信之灯需要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心里,再次将中华文化自信之灯所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