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人主要事迹范文四篇
第一篇: 铁路工人主要事迹
一、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旅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________自____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本职工作。记得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作为一名新职工看到老师和大姐们热情地、耐心地把一批批旅客送上远去的列车时,她不由被触动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向她们学习,干好服务工作,而且要干出自己的样子来,她满怀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却能给旅客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对我们由衷的谢意”,她深深感到,急旅客所急,帮旅客所需,使旅客满意才是我们服务的根本目的。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事事难,”帮助旅客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________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记得有一次,正值________值班,在候车室她发现一位老大爷倒在地上,脸色蜡黄,嘴角不停地抽动,她急忙替老大爷叫来救护车,经抢救,老人才转危为安。原来这位老人因在候车室丢失了钱物,心里一着急,突发心脏病,老人醒来后,大夫感慨地对老人说:“你老好福气呀,如果不是遇到这位好姑娘的及时帮助抢救要车,后果不堪设想。”这位老人满含热泪地说:“好姑娘,你救了俺一条命,菩萨会保佑你的”。这件事的发生对她触动很大,事情虽然是应该做的,却赢得了旅客的感谢,这使她进一步认识到服务工作的关键和重要所在。自此,她在工作中经常的发现和帮助一些有困难的旅客。
二、勤学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
在服务工作中,____越来越发现,只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一次,________在候车室刚刚清扫完卫生,一名旅客在座席上悠闲地瞌着瓜子,瓜子皮不时地往地面上扔,这时,______走过去对旅客说:“同志,我们刚刚清扫完卫生,麻烦您把瓜子皮扔进卫生箱里。”很有礼貌的______原以为会得到旅客的支持与配合,谁知旅客竟说:“我不往地面上扔垃圾,你不就失业了吗?”顿时______满脸通红。通过这件小事,______反复揣摩,自己的文明礼貌,为什么会换来旅客的无理。原来,经过分析,______发现,尽管自己使用了“十字”文明用语,但此时,却伤及旅客的面子。在实践中,她深深感到客运服务的确是一门艺术,要想不断把自己的服务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就必须下苦功夫研究它,琢磨它,哪怕是一个细节,一个手势,一句话,都要不厌其烦地认真琢磨,换位思考,刻苦磨炼,否则就不会达到使每一位旅客都满意和旅客无过错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干好服务工作,她从基础抓起,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勤学苦练基本功,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练剪票,她自制票样,每天反复练习,拿剪子的手上磨起了茧子,终于练出了一分钟检____张票的好成绩。为了熟记全面五大干线的接算站站名和全国接算站示意图,她坚持每晚睡前背一遍,最后达到了________分钟内默化全国铁路示意图。客运工作看起来容易,干起来却很难,________除了掌握本职工作基本业务技能外,她还买了《心理学》、《演讲与口才》、《交谈的艺术》等书籍,认真学习、反复揣摩,通过各种方法使她的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有些外地旅客得知__________有许多名胜,在候车时询问,为此,她学习了一些关于____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路线。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了,她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和铁路信誉联系起来,为有困难的旅客添一份温暖,送一片真情,用具体行动真正实现了“服务无上限”的服务新理念。
三、提炼先进服务方法,提高班组整体服务水平
面对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________和班组的同志深深地理解了“旅客是上帝,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深刻内涵。她带领班组成员,把候车室建成“爱心通道”,让爱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共同努力在“优”字上做文章,在“好”字上下功夫,在“全”字上求发展,在“实”字上见精神。创出了一个个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的优质服务名牌精品。“青年文明号服务法”“青年文明号五、四、一工作模式”“四项服务原则”等先进的作业、服务方法,都受到了广大旅客及领导的普遍好评。
作为先进集体的带头人,________始终把深化班组建设,提高班组整体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在青年文明号的深化创建中,积极引入_攻关科学管理办法,立项攻关,不断提高班组整体水平。一是从完善服务标准入手,改进服务方式,细化作业标准,坚持作业标准化,把各种优质服务法纳入一班作业标准,立项定标。二是从优质服务环境入手,创新服务内涵。在候车室内开辟了“爱心通道”,实行爱心服务;开展文化候车,增加了候车室的文化氛围;实施延伸服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客需求。在________的带领下,________候车室_小组已连续五年获得____省及____局“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她们的攻关课题也多次获得省、局优秀成果奖。
正是她,一个普普通通的铁路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把一片真情,献给广大旅客,把自己的光和热贡献给了她所热爱着的铁路事业!
第二篇: 铁路工人主要事迹
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最美铁路人》是近年来少有的宣传铁路先进个人的系列专题片,一个个铁路职工不仅展现了业务上精益求精,更体现出铁路职工在危急时刻舍小家顾大家、勇挑重担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我有深切的感触,不仅仅是佩服最美铁路人的敬业精神,更钦佩他们执行规章时的一丝不苟。
他们是一群立足岗位、潜心钻研的人。中国铁路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被誉为”铁路客运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物”的单杏花;埋头钻研动车技术的“中国高铁第一代动车检修人”唐云鹏;首个全面掌握6种车型9种不同编组动车组操作的“全能型司机”陈承仪;排除一项项作业难题的“蜘蛛侠”代云华……他们用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铁路人的风采,正是这些一线铁路工作者的执着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中国铁路的高歌猛进,才有了中国高铁响当当的闪亮名片。
他们是一群兢兢业业、爱岗尽责的人。安全从来都是铁路永恒的主题。已安全走行1000万公里的.“毛泽东号”机车司机长刘钰峰;连续30年作业零违章的调车长杨卫华;身先士卒奋斗在险情一线的“蜘蛛人”黄伟……他们是无数一线铁路职工的缩影,他们干一行,爱一行,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付出,用心维护铁路运行的安全与高效,用奉献成就了我们的“岁月静好”,用坚守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他们是一群胸怀大局、用心服务的人。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续写妻子心愿的“中国好人”李峻屹;值乘1200余趟,服务旅客超过150万人次的列车长陈美芳;危急时刻奋不顾身,英勇救人的车站值班员徐前凯……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他们满腔的热诚,给旅客送去春天般的温暖,带给我们无数的感动。用真诚服务和无私奉献,温暖着别人,快乐着自己,书写了大爱。
没有所谓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这群铁路工作者,默默为人民服务。也许我们不曾听闻他们的姓名,也不曾见过他们的容貌,但每每看到这一身整齐的制服,我们的心中都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名字——最美铁路人!
第三篇: 铁路工人主要事迹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全路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他业务精湛,练就了一双探伤钢轨的“火眼金睛”,没有出现一次漏检错判;他坚持创新,用一项项技术新成果提高现场伤损检出率和数据回放质量,还带出了一个探伤领域的“种子团队”。
扎根探伤一线二十载,在管内近2000公里的铁路线上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和感人的励志故事——他,就是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黄__。
勤学苦练终有所成
黄__一上班就和钢轨打上了交道。2002年2月,他从线路工调整到探伤工岗位。刚开始干钢轨探伤的时候,他认为这份工作就是一天到晚推着探伤仪走走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然而一周后,黄__就改变了这种看法。时至今日,他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包兰线暖泉站进行探伤检查,师傅胡高云推着仪器作业时发现显示屏有疑似伤损波形,随后就停下来反复校准查看。经过判断,那是一处钢轨内部核伤。“真是太神奇了!”黄__亲眼见证了整个过程,并对这个发出“嘀嘀嘀”声的探伤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玩意真厉害,只要从钢轨上推过去就能发现钢轨里面有没有伤损,而这些伤损几乎都是眼看不到、手摸不到的。”黄__回忆道。
从那以后,黄__立下了“干活不怕累、学习不言苦、技术不服输”的铮铮誓言,每天跟着师傅学、对着书本啃、现场反复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请教。只要有时间,他就推着探伤仪在练功场里一遍遍实作、一遍遍练习,查看波形图,反复对比,不断总结伤损钢轨出波规律,准确判断伤损等级。短短2年时间,他记满了3本5万多字的学习笔记,成长为探伤领域的行家里手。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有好几本探伤业务书籍,已经被翻得掉页卷角。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黄__参加全段探伤工技术比武,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也是黄__工作以来参加技术比武获得的第一份荣誉。这份荣誉更加坚定了他钻研钢轨探伤技术的信心。现场作业中,他不断研究总结伤损波形特点,最终摸索出自己的一套伤损判定办法。凭借这套“秘籍”,黄__先后在2008年__铁路局探伤工职业技能竞赛和2024年全路工务系统钢轨探伤职业技能竞赛上夺冠。
“那时候连做梦都是在看书背题,虽然非常累,但是充满了动力。”回想起当时备赛时经历的严格训练,黄__不禁感慨道。
黄__之所以能够练就“火眼金睛”,其秘诀主要是细心、细心、再细心。一次在包兰线作业时,探伤仪显示出一段可疑波形,作业人员误认为是螺孔不规则引起的回波,黄__却坚持拆卸观察,结果发现第一螺栓孔至第二螺栓孔间有25毫米长的裂纹,及时防止了一起重大漏检事故。一次在定银线作业时,黄__发现一处异常波形很微妙,于是果断停了下来,经过十几遍反反复复地检测,最终发现一处2平方毫米的钢轨内部病害。
黄__就是这样,在每一个作业环节都十分谨慎认真。他及时归纳总结作业要领并运用到实践中,总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伤损。正因为如此,黄__创造了一系列“传奇”,例如发现过2平方毫米的缩孔和1。5平方毫米的气孔。全段探伤工纷纷为之折服,再小的伤损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成了__局集团公司响当当的“钢轨神探”。
攻坚克难超越自我
2024年初,__工务段党委成立了“黄__探伤工作室”,这让黄__既感到无比荣耀,又深深感到了责任和压力。因为他知道,他的奋斗目标绝不仅仅是掌握过硬的探伤业务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带领一个团队,结合现场作业实际,对现场安全生产难题进行精准研判和技术攻关。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黄__探伤工作室”成员单金慧回忆说,2024年6月,在局集团公司首台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车投用前的测验任务中,黄__和同事们经过连续60天通宵达旦的钻研摸索,硬是“驯服”了这辆百万级“豪车”,并提出了13条优化建议,均被生产厂家采纳。
以前,职工进行探伤作业时,需要携带近10公斤重的探伤仪器和备品徒步行走10公里左右。为了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__工务段给探伤车间配备了5台便携式手推车,方便职工将探伤仪器、工具备品放置在手推车上行走。可是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手推车就因为材质及设计缺陷等原因无法使用,探伤工们又回到了肩挎手提的“负重时代”。
黄__坐不住了,他立即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对比几种手推车模型,光是设计图纸就画了10余张。经过3个月的反复试验和现场调试,黄__终于制作出新型的便携式手推车,不仅解决了职工的负重作业问题,而且一劳永逸地解答了频繁取放仪器备品、插拔仪器探头的现场难题,广受现场职工欢迎。
近年来,黄__不断超越自己,勇攀技术革新高峰,在创新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他参与研究制作的电动液压撅轨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安全系数;先后研发23个技术革新及发明创造项目,其中集成串列式扫查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为安全生产和节支创效提供了技术保障。他通过探伤检查、现场判定、视频“会诊”等形式,累计解决了25件探伤疑难杂症。
事实证明,黄__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说起黄__和“黄__探伤工作室”的贡献,__工务段主管探伤工作的副段长马治财如数家珍。近些年,黄__带领团队秉承“技术攻关、技艺传承、技术推广”的“3J”理念,通过无数次的现场调研和反复试验,制定了机械伤损、贝氏体辙叉、可动心辙叉作业标准;研究制定的《钢轨外部轮廓机械伤损的判定标准》,填补了__局集团公司钢轨外部轮廓机械伤损判定标准的空白。几年来,他和同事一起努力,共修订完善15项作业标准;经过不断探索和现场检验,总结出焊缝探伤作业和仪器测试“七字诀”、数据回放“三字经”,简单、顺口、易掌握,解释了焊缝作业流程、仪器测试及数据回放卡控要点,成为探伤人员学习借鉴的工作宝典。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针对全段探伤职工队伍青黄不接、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培养更多探伤人才,成为黄__接续努力的奋斗目标。
黄__有一个好习惯,会把每次现场作业发现的典型伤损波纹拍成照片。从作业现场回来后,他就一个人闷在办公室,对伤损波形进行整理分类,制作PPT、微视频等,为下一次车间探伤集训准备鲜活的授课素材。黄__还通过微信和全路的探伤精英进行业务交流,将多种从未见过的钢轨伤损波形图整理成培训资料,将这些知识点、业务难题、新技术知识带上课堂,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现身说法”式的讲解,直到学员全部掌握、吃透。
“我在学校学的是铁道工程专业,钢轨探伤对我来说完全是‘跨界’,师傅黄__用超声波教学模拟器演示了一遍后,我立即明白了探伤工作原理,说得通俗一点儿,钢轨探伤就像医生给病人做‘B超’。”青工小王指着模拟器高兴地说。2024年7月,黄__和工作室团队成员历时3个多月,利用彩色激光探头,配合有机玻璃钢轨模型,研究制作出超声波教学模拟器,将钢轨探伤超声波工作原理从隐性变为显性,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这些年,黄__编制了《钢轨探伤数据分析图谱》等培训教材20余本,丰富了职工培训学习资料。他还多次深入陇西、陇南、中卫、武威、定西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单位,将看家本领无私传授给更多的同行,帮助更多探伤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补齐业务技术短板。
长江后浪推前浪。2024年9月,黄__的“90后”徒弟孙阳阳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了全路钢轨探伤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全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24年9月,黄__的女徒弟吕叶同样在“振兴杯”铁道行业青年职业技能赛上夺冠。近年来,他累计培养出探伤工技师和高级技师11名、火车头奖章获得者4名,他所在的车间还荣获了火车头奖杯。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回望走过的路,黄__攻坚探伤领域技术难题的信心坚如磐石。他说:“钢轨探伤的技术创新没有终点,也容不得一丝马虎,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四篇: 铁路工人主要事迹
中共党员,现任__工务机械段焊轨车间工艺技术员。2011年参加工作,2024年入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焊轨基地巡查组专家成员,先后获得__省五一劳动奖章、全路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等荣誉。
处暑过后的中原大地秋雨阵阵,清凉舒爽。8月24日,中国铁路__局集团有限公司__工务机械段焊轨车间机器轰鸣,两条生产线正在加紧焊接长钢轨。
在焊机控制室内,罗__计算后定下了一组焊接参数。一会儿,两根百米长的钢轨母材通过滚道线被先后推进焊机中,夹持、对准、点火……130秒后,两根钢轨紧密连接到一起,完美实现无缝钢轨焊接的工艺标准。
千锤百炼:0。2毫米的追求
“我们乘坐高铁列车时,听不到一点儿‘咣当’声,这就是0。2毫米的功效。”第一天到焊轨车间上班,“0。2毫米”就镌刻在了罗__的脑海里。
2011年,罗__从内蒙古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铁路工作。当时,__局集团公司从国外引进一批无缝钢轨焊接设备,迫切需要焊接方面的人才。__工务机械段安排时任焊轨车间主任的王海军担任罗__的师傅,教授他无缝钢轨的焊接工艺。
焊轨车间的工作就是将100米长的钢轨焊接连成500米长的钢轨,提供给高铁建设现场。工作人员要对钢轨母材进行几何尺寸测量、表面伤损检测、除湿、除锈、选配轨、焊接、焊筋整形、焊后热处理、时效处理、精矫直、精磨、探伤检验、接头平直度检测、成品入库14道关键生产工序,需要使用10余台设备。
王海军安排罗__从熟悉焊接设备开始。而这些设备的说明书只有英文、德文两个版本,师傅看不懂,罗__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罗__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时常令他挠头。他自费购买了电子英语词典,遇到不懂的词就搜索查看,不懂的地方认真做笔记,白天到现场结合设备再去求证。
学习中,罗__很快认识到,翻译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于是,他又买来《材料力学》《焊接工艺学》等专业书籍。学习越深入,翻译起来越顺畅,他越觉得无缝钢轨焊接复杂又微妙。
那段时间,罗__被这种微妙的感觉深深吸引,常常学得如痴如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他爱人打电话让他回家时顺道买些菜。结果,他只想着学习的事情,将买菜忘得一干二净。
2024年5月,罗__走上工艺技术员岗位,开始学习焊接工艺。一个误差不超过0。2毫米内实外美的焊头,需要焊机电流、电压、力值等120个参数的完美匹配。这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和科学缜密的总结。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师傅送给他一本记录各种检测数据和检测心得的笔记本。“那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诊断疑难杂症的秘方。师傅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初到新岗位,罗__1个多月没回家,吃住在车间,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常是优化调整好一组可行性数据,就赶快交给其他人焊接、落锤试验。根据试验情况,分析比对后,他再优化调整参数。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在落锤试验现场记者看到,一块重达1吨的铁锤,从5。2米的高度落下锤击钢轨焊头。“哐!当、当、当……”几声钝响后,焊头只是轻微弯曲并未断裂。“这说明前期的参数和工艺没有问题。如果有断裂迹象,就要重新调整参数。”罗__解释说。
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罗__调整试验了100多组参数,落锤实验了500多个焊头,摸索总结出了“三看”判断法,即通过看断口、看硬度、看波形,找准问题根源。这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优秀工艺技术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千回百折:4。8万个零缺陷接头
“遇到焊接难题,我们都找罗__。”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这句话。
2024年,郑渝高铁郑襄段建设进入攻坚阶段,钢轨供应十分紧张。但就在紧要关头,有一批钢轨焊接出现了质量问题。延期出厂,就会影响高铁建设的整体工期。__局集团公司邀请有关专家到场诊断,并试验了多次,结果仍然达不到出厂标准。
眼看这批钢轨最后交付的期限一天天临近,罗__心里十分着急。查阅资料,分析钢轨母材的元素成分、导电性能、结构硬度……经过近2个月的苦思冥想,罗__最终打破思维定式,创造性地提出了极值焊接的解决方案。
“我发现这批钢轨母材有几种杂质的含量同时达到极限值,这种情况很少见。”讲到这里,罗__眉开眼笑地说,“最无助的时候,我想起师傅说过的‘焊接是技术,更是艺术’的话语。我就突发奇想,突破既有的理论限制,超极值设定参数,通过过烧熔解钢轨母材中的杂质,进而改善焊接质量。”
那段时间,罗__又开启了24小时连轴转的节奏,每天焊接20多个焊头进行落锤试验,一个参数一个参数地调,一个焊头一个焊头地试,终于解决了焊头质量不达标问题,按期完成了钢轨交付任务,为确保郑渝高铁郑襄段如期开通贡献了力量。
钢轨焊接质量是确保高速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作为工艺技术员,罗__认为自己更像是一名做“接骨手术”的“焊轨医生”,除了确定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案外,“手术”细节的把控与力度的掌握尤为重要。他认为这就是“工艺”。为此,他牵头组织细化了14道生产工序操作流程,编制了18部作业指导书、明确了59项岗位职责。
“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负责,下道工序为上道工序把关。”如今,这一工作理念已成为他们生产一个个完美接头的利器。在车间,记者看到,钢轨焊接完成后,作业人员操作打码机,在接头附近刻下了具有可追溯性的“身份证”。罗__告诉记者,“身份证”上记录着钢轨的材质、出厂日期、生产编号等内容。
自从罗__走上工艺技术员岗位后,焊轨车间已累计焊接无缝钢轨3000公里,取得了4。8万个焊头质量零缺陷的骄人业绩。2024年、2024年,车间根据他提供的技术参数焊接的钢轨接头参加全路“落锤试验”比拼,取得了全部合格的优异成绩。
千思万虑:170余项技术难题
在车间气势恢宏的成品台上,一排排质量合格的500米长钢轨整齐地叠放着。一台台橘红色的龙门吊成列排开,步调一致地缓缓移动,将吊起的长钢轨装卸到专门运输长钢轨的车辆上。这些长钢轨将被送到高铁建设现场。
其实,把不同钢厂、不同轨种、不同交货状态的钢轨母材混合焊接,一直都是无缝钢轨焊接的技术难题。
2024年,罗__盯上了这块“硬骨头”。他翻阅大量资料,反复研究试验,先是摸清了当前生产的大部分钢轨母材的分子结构差异。随后,他又大胆创新,尝试正交循环法对钢轨进行混合试焊。经过无数次试焊,上百项数据分析,数十次试验检测,他成功解答了这道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高铁线路无缝钢轨的焊接质量和效率。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焊接工艺技术,他把自己近年来的所学、所思、所悟全部转化成文字,相继在《铁道工务》等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了《关于钢轨闪光焊接接头探伤问题浅析》等4篇学术论文。这也吸引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焊轨基地巡查组的注意。2024年,他正式成为其中的专家成员。
吸纳一批在焊接技术、电路设计、计算机编程等方面有专业特长的青年职工后,罗__组建成立了焊轨车间青仝创新工作室。解决钢轨运输伤损的方案在__局集团公司第三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奖。
参加工作以来,罗__解答焊轨技术难题170余项,先后参与完成了“焊缝热处理降噪及电磁辐射防治技术装置研究”“_330型激光除锈机器人研发”等10多项技术攻关项目。其中,罗__参与研究的“高速铁路焊轨基地系统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