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500字五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500字1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
各位同学,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很早很早以前,祝家庄住着一位财主,人称祝员外。他有个女儿,名叫祝英台,不但美丽大方,而且勤勉好学。她想到学堂念书,可学堂不收女子。经过苦苦挨求,终于征得父母同意,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
路上,祝英台遇见一位书生,名叫梁山伯,也要去杭州求学。这二人,一个聪明乖巧,一个憨厚老实,相互说话挺投机,彼此感觉很良好,便山誓海盟、结拜兄弟。山伯年长称“梁兄”,英台从此为“贤弟”。
同窗三年,“梁兄”对“贤弟”百般照顾,却从未识破对方是个女生;“贤弟”对“梁兄”十分敬重,好感也与日俱增。
说话间,学业期满,该是打点行囊,告别老师,各回各家的时候了。“梁兄”恋恋不舍,十八里相送,把“贤弟”送到长亭;“贤弟”情意浓浓,说家里有个“小九妹”,让“梁兄”一定来提亲。
几月后,梁山伯来到祝家庄。咦,原来“小九妹”就是祝英台。“贤弟”已不再是清秀的男生,而是一位漂亮的姑娘。
可是,祝员外腰缠万贯,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压根儿瞧不上家境贫寒的梁山伯,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了马太守的儿子,活活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梁山伯悲恨交加、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祝英台闻听噩耗,突然间变得异常平静。她不再与父母抗争,只是要求娶亲的花轿必须在梁山伯坟前停留,待她祭奠之后,再去马家成婚。
就这样,花轿在梁山伯坟前停了下来。祝英台跪拜在地,哭得泣不成声。这哭声感动了上苍,感化了神灵。忽然,坟头裂开一个大口,祝英台奋身一越,跳了进去。娶亲的人们还没顾上去拉,坟头又紧紧地合拢了。这时,天空现出彩虹,地上盛开鲜花,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各位同学,这就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的一个——《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美的故事被戏剧家搬上了舞台,被音乐家谱成了乐曲。有机会,我一定给大家弹弹古筝协奏曲《梁祝》,相当的好听呢!
哦,附带说一句,现在好多地方都在争“梁祝”。我家就分成了两派。妈妈老家在浙江,说“梁祝”是浙江上虞人,因为那里还保存着祝英台坐船去杭州读书的小码头。爸爸属于河南籍,说“梁祝”是河南汝南人,因为那里有个梁祝镇,还有梁祝坟。叫我说,不用争,“千古传颂生生爱”,他们都是中国人。
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500字2
今天,我读了一个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山伯与祝英台》细腻地呈现一段唯美彻骨、惊天动地的爱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传统社会对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缚,争取到与男孩子一同读书受教育的机会。继而挑战长久以来“门当户对”的观念,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恋,为自己争取婚姻自由。然而,保守的年代却棒打鸳鸯两分离。但梁山伯、祝英台的情,终究感天动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飞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经之处,花儿漫天开放。
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我认识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人物,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祝英台:16岁少女。生于浙江上虞的世族人家,聪明伶俐,自小喜爱读书,不愿受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所束缚。在父母的答应下,男扮女装去读书,因而认识了梁山伯,并暗恋着他,后来却因马家的强势及威胁所逼,不得不和梁山伯分离。
梁山伯:17岁少男。生于浙江绍兴的庶民家庭,温文儒雅,谦恭有礼,长相俊俏。在读书时认识了祝英台,后来发现祝英台是女儿身,两人相爱却因为马家威吓而无法成为亲家,最后抑郁而终。
马文才:18岁少男。不擅读书,身边总是跟着一群狐群狗党,仗着自己家有钱有势,到处欺负他人,所以和狐群狗党三人行都经常被老师处罚。也因为他发现祝英台是女生,所以造成后来梁祝两人相恋却无法在一起的悲剧。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而我也被这一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给深深地感染了,我羡慕他们能凭着自己的信念真爱到底,我会永远铭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
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500字3
相遇·暗香浮动 手起,弦动。 那个草长莺飞,杏花烟雨的三月,她脱去珠环玉佩、绮罗素裙,换上清风盈袖、儒衬方巾。远离高墙深院,烟锁轻闺。盈盈含笑,纵马千里,只为出现在你的眼前,温润许久不曾的眼泪。 三年的同窗伴读,无数清风明月、花前月下。他和你抚琴作画、游戏山水。三生石上早已镌定的情缘仿佛从未分离,枕间平放的清水,映出你无邪的内心和她娇羞的容颜。 袅袅燃香前,她早已背叛你许下今生的誓言:“山伯,我不要做你的结拜兄弟。我要做你一生一世,白头不离的妻子!”这段古老的爱情划破天际,漫过岁月,穿过时空。像风华绝代的女子,凌波微步、姗姗飘来。没有什么比得上这无意间邂逅的美丽。习惯了这钢筋水泥世界中狰狞的嘴脸,麻木了这挂着伪善面具的虚情假意,冷漠了仪表堂堂下吃人的罪行,人与金钱相处的很尴尬。这钢筋水泥,物欲横流的森林中一切,相比之下显得如此虚拟、做作!誓言·不离不弃 风吼,雨泣。 白驹过隙,春去秋来。你凭栏眺望,穿了秋水,也不曾见他的身影。等待你的,只剩父母定下的联贵之姻。 你无力抗婚,正如他无力带你私奔。贫穷剥落了他的尊严,也剥落了他的容颜。你苦守楼台,可望墙外飞来裹纸的石块,击落心中的牵挂与相思的诺言。 梦里花开,梦里花落,零落的只剩燃雪焚霜的嫣然。你我不是神,一泼,水就洒出来,一摔梦就碎了,而你一离开,她的魂魄也就散了。 不懂的如何表达爱情的我们,还以为相爱就像风云的善变。你要验证这明月台亭的誓言吗?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份至死不渝的爱情,胜于你我的生命,胜与烟云般的荣华富贵。 一声沉雷,带着祝府与封建礼教的黑暗,硬生生的扯断了一份甜蜜的梦,将怨恨,聚散击的遍体鳞伤。出身,门第这两座散发着腐臭气息的大山,无情的碾碎了相思。在那人吃人的社会中,任何具有纯美意识的东西的存在,都是它生存下去的严重阻碍,于是悲剧也就应运而生了。 “梁祝”式的爱情至今没有出现在冷藏保鲜膜中出
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500字4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唐张读《宣室志》已有记载,以后,在民间歌谣、说唱和戏曲中广泛流传。20世纪初,活跃在浙江农村的“小歌班”已有演唱这一故事的戏文。40年代初,袁雪芬先后与马樟花、范瑞娟合作,由南薇执笔,将旧本压缩为一本《梁祝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在《梁祝哀史》基础上,整理、改编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本描写祝公远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中途与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两人同窗共读,三载相伴。祝公远促女归家,在送别途中,英台托言为妹作媒。向山伯自许终身。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至祝家求婚,祝公远已将英台许配太守之子马文才。山伯悲愤成疾而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经山伯坟墓,英台墓前哭祭,墓裂,英台跃入穴中,双双化为彩蝶。改编本突出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加强了梁山伯、祝英台之间友谊和爱情的描写,并以他们的爱情悲剧,控诉了扼杀美好事物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剧中《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场戏最为观众称道。《十八相送》以富于喜剧情趣的笔墨,生动地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厚与祝英台的热情、真挚;《楼台会》在沉郁的悲剧气氛中,渲染了梁山伯对爱情的执着,描写了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梁祝死后化蝶的传说始于南宋;越剧的《祷墓化蝶》,更以美丽的形象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想象。改编本还在语言上继承和发扬了民间文学的特色,比喻生动,形象丰富,感情深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祝英台与梁山伯读后感500字5
小时候常常听奶奶讲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我经常被故事中一个个美丽善良的人们所感动,希望和他们一样幸福地生活。奶奶说等我上学了,读书了,还会读到更好听的故事。《我的母语课》中就有一个个和奶奶讲得一样好听得故事。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我感到了祝英台她学习的热情,一颗好学的心灵。
那时女子不能上学,祝英台只能每天趴在窗户上看着那些背着书箱的读书人来来去去,心里很羡慕。祝英台鼓起勇气和她的爹说:“我要去读书。”她爹坚决不答应。这时,祝英台眼睛一亮说:“我可以女扮男装呀!”她爹禁不住英台再三撒娇,只好答应了。在书院,她也的确巾帼不让须眉,成绩遥遥领先。
即使你出生贫寒之家,即使你天子愚笨,只要你有一颗爱学习的心,没有什么能阻止你学习知识。我们班上学期转来了一位四川来的同学,他虽然比我们大了两岁,也许因为家乡教育的落后,也许因为跟着父母四处辗转,在第一节课读生字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居然不会读拼音。老师鼓励他说:“拼音是我们认识汉字的基础,那你就利用课余时间把它补起来,不会的可以问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从这以后,我们经常听见课间他低声朗读拼音的声音,经常发现他出入老师办公室的身影,经常被他拉住问上一两个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三个月后,他就能准确、熟练地拼读生字了,让我们刮目相看,佩服不已。
其实我们只要有一份学习的兴趣,一份学习的热情,拥有一颗好学的心灵,我们将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享受学习的快乐,收获学习的成果,必定绽放出异常鲜艳的知识之花。
[推荐]如果您有信息流广告需求信息流https:///河北雕珑科技信息流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以信息流广告投放与托管专业营销公司,欢迎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