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秋韵:《杨绛传》读后感~原生家庭和才女们(六)
文|秋韵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一个耄耋老人,面对女儿的弥留之际,握着女儿的手说:“安心睡觉,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次年,还是这个老人,相濡以沫的丈夫呼吸停止以后,她在丈夫的额头印上最后一个吻。然后她好好地活着,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替女儿完成了《我们仨》的书稿,帮丈夫整理并出版了《钱锺书手稿集》,所得版税和稿酬全部捐献给清华大学,于105岁高龄去奔赴了她的丈夫和女儿。她就是杨绛,一个通透豁达的智者,一个最贤的妻,一个最良的母,一个最才的女。
有人形容婚姻:一辈子会有一百次离婚的念头,九十九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因为婚姻不仅仅需要两情相悦、志同道合的支撑,还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打磨,婚前吸引对方的往往是才华和学识,婚后折磨彼此的往往是习惯和一些生活中的琐琐碎碎。每个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会有不同,甚至对待同一件事,思考的角度不同,想法也会迥然不同,所以才会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杨绛和钱锺书都才华横溢,不可能去随意附和对方,意见相左的时候也会争吵,吵架的时候也会互相攻击,刺耳的话语像一把把刀子刺向对方,伤害彼此。可他们善于反思,一次严重的争吵后约定以后再遇到分歧,可以各抒己见,但不蛮横干预,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以后相伴的岁月里,他们一直遵守这个约定。
钱锺书虽然是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但在生活上却是拙手笨脚,分不清鞋子的左右,不会系鞋带的蝴蝶扣,不会划火柴,经常对妻子说“我做坏事了”,不是把台灯弄坏了,就是打翻了墨水瓶把桌布染了等等,而刚去牛津的时候,一个人出门下公共汽车时,竟摔掉了半颗门牙。面对这些杨绛没有丝毫的嫌弃,而是坚定的照顾他一辈子的信念。杨绛先生也曾坦言: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常使我感到人生实苦,但也很有意思,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
杨绛的父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在杨绛的记忆里,父母就像是一对老朋友,从不吵架拌嘴,但他们会说许许多多的事情,有时感慨,有时总结经验,有时自我检讨。母亲结婚后一心一意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用母亲的话说:今生今世,能于茫茫人海中觅得一人,甘愿为他洗手做羹汤,也是莫大的福分。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在不经意间会深深的影响儿女,成为孩子生命里的烙印,给孩子启迪。父母的相处之道深深的感染着杨绛先生,使她为了爱而甘愿奉献,无怨无悔,理由就是她爱他,他也爱她。
杨绛先生仅仅是贤妻良母么?不是的。她在上学时,短篇小说就屡屡见诸报端,并得到朱自清先生的赞赏。而且杨绛先生写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家》等陆续被搬上舞台,而《弄假成真》是中国话剧界的经典。曾因这些剧本的成功钱锺书一度被称为杨绛的丈夫。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得到西班牙的重视,被列入“名著名译”。杨绛先生不仅仅是钱锺书的杨绛,还是教育家、作家、翻译家。
人这一辈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向往什么,追求什么,是由点点滴滴巩固而成,所谓“积沙成塔,积水成渊”,而绝对不是临时起意、一朝一夕之决定,其中原生家庭的熏陶,父母的影响都是重要的因素。杨绛先生自幼求学,无论遇到多大的挑战,父母都给予鼓励与支持,不庇护,不替代孩子做决定,而是引导孩子正确的“选择”与“拒绝”。
杨绛先生夫妇一生只有一个女儿,他们的阿圆。因为他们觉得: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那么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无所谓谁对谁错,但杨绛夫妇这种觉悟就是在现在的中国父母,都少之又少。这当然也与杨绛的父母不重男轻女,对孩子一视同仁有关,在父母的心里,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至亲宝贝。
杨绛的一生是丰满的、成功的,她简单而不随意,成熟却不世故,不看重名利,随心随性,睿智而豁达。这与她的父母不过多的管束子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做人生的正确选择有关,因为只有自己选择的,才会适合自己的心意,才会去坚守这份选择。先生的父母是先生成长过程中的守护神,他们爱而不溺,他们放手却充满爱意的关注,他们是先生精神的依靠,使先生的心灵丰盈而平和,能拥有这样的原生家庭,何其有幸矣。
作者简介:秋韵,山东鄄城的一名儿科医生,热爱事业,热爱生活。喜欢文字,喜欢旅游。
壹点号心梦文学
[精选]喜欢易经的朋友可以看过来了,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好的网站易经http:///太极之巅易学网旨在打造一个全面准确的易经学习网站,以推广正统易学为使命,目前网站收录周易全文详解及易经注解典籍几百部,搜索太极之巅就能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