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的优美散文 感恩的诗歌有哪些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作者李商隐,813-858 晚唐著名诗人。祖籍河南沁阳市。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进士及第。与杜牧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感恩的心,有感恩的诗。古代诗人不止以诗文考取功名,他们的社交一样离不开古诗一首,以诗交友,以诗相送,好诗还被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永流传,到千年万年以后。
唐宋时期,文化氛围浓厚,情商高不高,得看你手中的笔,能不能下笔成诗。时光至千年以后,我们整天念叨的情商,似乎倒退了。
这首《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李商隐写的怀念师长崔戎和知己崔衮的诗。此诗以景抒情,其清幽的意境,让人有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之美感。
崔戎是唐代的名门望族,和李商隐有表亲关系,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李商隐和崔戎之间志同道合,非常器重才华横溢,气宇不凡的李商隐。崔戎还曾在众人面前夸奖李商隐写的章奏,说他是“下笔即千字”,“读书倾五车”,并对他“极力提携,并悉心指教”。
李商隐的家境并不好,十岁父亲就去世了。兄妹还九人。父亲去世后,治家的重任自然要由他来帮助母亲承担。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他很小就帮人家抄抄写写,做杂工,零活来养家。所以遇到的每一个恩人每一个朋友,对他都无比的重要。
所以师长崔戎,崔衮对于他的人生及命运,充满了希望和大好前程。
好景不长,公元834年,在李商隐才21岁的时候,师长崔戎不幸因病逝世,这个消息对年纪轻轻的李商隐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追忆,怀念从前和崔戎,崔衮在一起的生活。于是写下了著名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写骆氏亭的景色,诗人身在翠丽的修竹丛林,清澈的湖水,雨过后洁净一新的骆氏亭中,环境显得格外清幽雅静,有远离尘嚣之感。此时此景诗人更是想起了被一座座城池阻隔的长安城里的友人,崔戎,崔衮。
往日情深,而今路途遥远。此景清幽,此时倍感孤独,师长已不在,更是思念。思念之情也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住的长安。重重城池,重重思念,无奈此情不可寄,不知诗人有几多惆怅。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
思绪飘回,眼前的景色有些迷离,阴霾欲雨的天色,一片迷蒙,幸好还不见寒霜。“秋阴”在这里有双重意义,除了指自然景色,还指诗人此时内心抑郁的思友情绪。
天色迷蒙,思念更浓。
留得残荷听雨声,有宁静的夏天之美。也是也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留”,“听”留得雨声听。
“残荷”本无价值,由于雨点滴荷,产生了一种美的声韵,错落有致的声响,像小朋友弹奏调皮的音乐。初来时清韵的孤寂氛围竟因留得残荷变的活跃了。诗人也没有那么惆怅了,有朋友可思念也甚好。
留得残荷听雨声。这让我想起了远去的朋友,给我留下的礼物,或离开家乡时,妈妈给我织的毛衣,朋友似乎没有走远,妈妈也仿佛在身边,离开也不感孤独。也是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一首怀念朋友,感恩的诗流传了千年。不得不感慨,古代文化人的交友之道,情商之高。而如今呢?我们的情商在用什么体现?我们用什么表达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