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河间生文言文翻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聊斋志异河间生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河间某生[4],场中积麦穰如丘,家人日取为薪,洞之[2]。有狐居其中, 常与主人相见,老翁也。一日,屈主人饮[3],拱生入洞[4]。生难之,强而后入。入则廊舍华好。即坐,茶酒香烈。但日色苍皇,不辨中夕。筵罢既出, 景物俱杳。翁每夜往夙归,人莫能迹[5]。问之,则言友朋招饮。生请与俱,翁不可;固请之,翁始诺。挽生臂,疾如乘风,可炊黍时[6],至一城市。入酒肆,见坐客良多,聚饮颇哗,乃引生登楼上。下视饮者,几案柈餐[7],可以指数[8]。翁自下楼,任意取案上酒果,抔来供生[9]。筵中人曾莫之禁[10]。 移时,生视一朱衣人前列金橘,命翁取之。翁曰:“此正人[11],不可近。” 生默念:狐与我游,必我邪也。自今以往,我必正!方一注想[12],觉身不自主,眩堕楼下。饮者大骇,相哗以妖[13]。生仰视,竟非楼,乃梁间耳。 以实告众。众审其情确,赠而遣之。问其处,乃鱼台[14],去河间千里云。

翻译

河间县有个书生,在自家的场上积攒了一个像山丘那样大小的麦穰垛。家人天天从垛上撕麦穰烧,日子一长,把垛上撕了个洞。有一只狐就住在这个洞中,经常变化成一个老翁,去拜见书生。

一天,狐又变化成老翁,请书生去喝酒。到了麦穰垛前,狐翁拱手请书生入洞。书生很为难,狐翁再三邀请,书生才钻了进去。进洞一看,只见房屋走廊,华丽宽敞。坐下后,摆上来的茶、酒都芳香无比。只是日色昏黄,也分不清是白天还是晚上。喝完酒,出来再回头一看,又什么都没有了。

狐翁经常在晚上外出,直到第二天一早才回来,谁也不知他去了哪里。问他,便说是有朋友请他去喝酒。一次,书生请他带自己一同前去,狐翁不答应。书生再三恳求,狐翁才同意,挽住书生的胳膊,快如疾风地往前行去。走了有做顿饭的功夫,来到一个城市。二人走进一家酒店中,只见客人很多,一桌一桌地聚在一起喝酒,一片喧闹声。狐翁领着书生来到楼上,往下看下边喝酒的人,桌几上摆着的菜肴都历历在目。狐翁自己下楼,任意取拿桌上的酒果,捧上来让书生吃,喝酒的人竟一点也不察觉。过了一会儿,书生见楼下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桌上摆着金桔,便请狐翁去拿。狐翁说:“那人是个正派人,我不能接近他!”书生听了这话,心里默想:狐跟我交游,一定是因为我有邪心的缘故;从今往后,我必定要做个正派人!刚想到这里,忽然身子不由自主,头一晕,从楼上掉了下去。楼下喝酒的人大吃一惊,都吵嚷起来,以为是妖怪。书生仰头往上一看,哪里有楼,原来刚才是在房梁上!书生将实情告诉了众人,众人审知他说的是实话,便给他路费,让他走了。书生问众人这是什么地方,得知是山东鱼台县,离河间县已一千多里路了。

注释

[1]河间:河间府,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县。

[2]洞之:把麦穰垛掏出一个洞。洞:掏洞。

[3]屈:屈驾,延请别人的敬辞。

[4]拱:拱手礼让。

[5]人莫能迹:没有谁能知其踪迹。

[6]炊黍时:做一顿饭的功夫。

[7]柈:同“盘”。

[8]可以指数:意谓能够一一看清。

[9]抔(póu 掊):双手捧物。

[10]莫之禁:莫禁之,没有人制止他。

[11]正人:品格端正之人。

[12]注想:专心思考。

[13]相哗以妖:彼此喧哗起来,认为是妖异。

[14]鱼台:县名,今属山东省,旧治在今县城西南。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 年),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人。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