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训感言文章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师训感言文章

描写“公司十周年庆”的诗句有哪些

跟师(一) 中医的理论体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

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

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

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跟师心得(二)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

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

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

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

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

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

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通过跟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

在望诊上尤其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见红舌,多是热证。

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

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获取准确信息。

再如“治小儿外感热病,看舌之后必察咽喉”,咽喉为“至阴之地”,对于鉴别寒热虚实有重要意义,如咽喉红肿,为有实火;红而干,为阴虚;不红不肿,为阳虚;咽喉剧痛而不红不肿,为真寒假热,咽喉红肿疼痛却全身表现为寒证,则为真热假寒等等。

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

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

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

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

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

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

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

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

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

其次要经常体会。

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

我第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书本上的二十几种病理脉象的脉象特征我都能脱口而出,《濒湖脉学》我也熟读过,可是一旦上临床就“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怯怯地说“脉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吗?从此以后对于弦脉就不陌生了,而且体会到见到中老年人弦脉,特别是左关脉弦劲有力,直上寸口,多半是肝阳上亢,甚至肝风欲动的前兆,必须大剂量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品方可防患于未然。

二、要做好病案记录。

每天跟师出门诊都做好病案记录,记录的原则是能详则详,包括舌脉,以备以后查阅。

一些常见病可以简单记录,对于疑难病、罕见病则要详细记录,包括老师药物用法都要详细记录。

认真做好病案记录是收集原始资料最好的途径,每当我临床遇到棘手的疾病时,总把以前记录的病案重温几遍,往往茅塞顿开,找到一些好的解决办法。

三、要勤于思考。

跟师门诊要用心去问病史,用心切脉,用心记录及思考老师的处方。

我在四诊之后考虑这个病是什么证型,该用什么主方,怎样加减。

然后看和老师的辨证思路是否一致,选方用药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知道自己的辨证思维和老师的基本一致,如果不相同则要考虑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甚至请老师指点迷津,我的思路错在哪里,我的哪些药用得欠妥,哪些药用得得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用等等。

有时候老师特殊的用方用药,或者特殊剂量则更要仔细揣摩。

四、要学会与患者相处,视患者如亲人,体贴患者,这样患者才会更好的配合你,让你做检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最后,要“用心读书,用心看病,用心总结,用心做人”。

这些读书、临证、做人的经验是我们在课堂以及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跟师心得(三)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方明白老师陈明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

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坐公交车回到家已是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

如今3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

下面我把自己3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

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

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

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

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

配伍特点是什么

用量变化如何

煎服法有什么要求

如何加减化裁

对什么情况适用

什么情况不适用

有何禁忌

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

切忌想当然。

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

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

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

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

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

临床上是否会用

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

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通过回忆记录下来。

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

3年来我共记跟师笔记10余本。

多使用: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敢于处方用药,甚至可以照搬老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这医技会迅速提高。

多思考:将上述问、听、看、记、用的内容分门别类,有条理、有系统地在脑子里反复分析、归纳,以找出其规律性东西,这就是老师经验中的精华部分,要花费一定时间,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予以升华和提高。

《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整理老中医经验,既是工作,也是学习。

要想将老师经验承袭下来,必须在“学”和“思”上下工夫。

多交流:沟通、交流是多问的延伸,跟师过程中多与老师沟通,将一些临床问题请教老师,可以增进师生关系;亦与身边医师进行学业交流,成功例子一起分享。

最后作为现代中医,应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如微博、邮件等,将一些学习心得、体会,老师经验总结及不解之惑与医学同道进行交流、分享。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员工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军训心得体会(一)  随着秋天的到来我也迎来了我的大学生活,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国际贸易和经贸外语类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来到学校的“第一课”就是军事训练,军事训练是大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来到196旅我很快就感受到军队的那种威严的气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首先我们举行了开学典礼和军训开训仪式,典礼后我们很快就开始进入训练了。

  由于学校的学生太多我们住在了临时搭建的宿舍内,宿舍的人很多,大家彼此之间还不熟悉。

大家把行李弄好我们的训练就开始了。

  虽然已经是秋季了,但我们没有感到一丝凉爽,军训的半个月每天都很热,但还是坚持下来了,训练的基本课程是稍息立正,基本转法,蹲下起立,行礼礼毕,脱帽带帽,三大步法的行进与立定。

军训的前7天都是训练这些科目,这些科目看似简单,但做好整体一致性是很难的,这需要凭靠我们的团结一致性,所以训练很苦,一方面要克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一方面要克服自己自身的困难。

在训练时,我们和教官在烈日下同甘共苦,他们对每一个动作都要求严。

训练也是在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耐力,让我们经得起考验,不被小小的困难所折服。

刚训练的几天我累得腰酸背痛,身上满身的疼痛,但还要继续训练,有时也会有想过想放弃训练,累得想回家,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不断的告诉自己“既然我已经走到了这里,我就应该学会正视的去面对,和接受这一切。

”我很喜欢一句话“改变你所想改变而且能改变的,服从你所想改变而不能改变的。

”所以我坚持下来了。

  除了训练外我们也有一些其他的活动,例如看军事演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枪,那些演练的人枪法级准,我为祖国有如此的军事基础而无比高兴。

再看那整齐的步伐,是那么的协调,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整齐的步伐象征着团结一致性,准确的枪法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既然是在部队中自然要要求我们叠军被,第一次叠时教官很认真的教我们如何叠军被,给我们做示范,我们那象扶不起的阿斗的被子在教官的手下立刻直立挺拔,变的有棱有角。

单单只是把被子叠好还不够,还要学会修被子,把被子修的更整齐了。

叠被子看起来容易可等到实际操做时可不那么简单,所以我每天都起的很早,有时一次叠不好甚至叠两次,它增加了我的细心程度,什么事都要好好做。

基本上天天都有查内务的人,我们每天都坚持把军被叠好。

在家中娇生惯养的我们这下也变得爱劳动了,能叠好自己的被子,爱护宿舍的卫生,每个人都团结合作共同维护我们的宿舍,这不仅增进了我们的友谊,而且又多一份集体荣誉感。

  在部队中自然要吃苦耐劳,伙食是不会象我们平常日子一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在部队一日三餐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虽然饭菜很普通但对于训练后的我们仍是大口大口的吃,饭后也会主动刷盘子,擦桌子。

忙完后列队回宿舍,始终不忘部队中的纪律要求。

  尽管条件艰苦,但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磨练。

  在最后的7天内我们练起了方块队,为的就是我们这次军训的汇操,汇操是为了展示我们这么多天来的训练成果,大家辛苦了这么多天都想有一个好成绩,所以训练都很刻苦。

  终于到了汇操的那天,这次没有教官带队,都要靠我们自己。

汇操的效果很好,我们看到了我们的成果,虽不是最好的但我们努力了。

其余的表演还有队列班,队列排,军体拳的表演,每个都很精彩。

  14天的训练,我们与教官相处了14天,教官教了我们很多东西,我们的教官使我对军人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军人的威严,铁的纪律,钢的毅志,都在教官训练...  从他身上我们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们会一直向他们学习,不会忘记他的。

  军训能培养我的毅志、磨练我的吃苦精神,让我受益非浅。

军训生活使我们独立自主,深刻的体会到军人的生活是多么的严格。

在这短短的军训中让我体验到了军人的生活,感受了许多我不曾知道的。

在我曾经的军训是很短的,根本无法真正的体会军人的生活,这次让我成熟了很多。

在这其中还体验到集体的生活,与大家互相的了解,大家的互相的帮助,让我感动,我真的好开心。

  军训虽然只有短短的14天,但他让我收获的东西却很多。

它告诉我应该怎样的去对待生活、怎样的去对待学习。

军训是辛苦的,但却辛苦的美丽,辛苦的动人,辛苦的让人难以忘怀。

  军训心得体会(二)  进入大学后的军训,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一种磨砺,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

经过这段日子的军训,宽敞的操场成了我们的练兵场,在这个练兵场上,我们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引得无数路人围观拍照还不时夸口称赞。

整齐的队列,笔挺的军姿,是我们用坚强的意志描绘的画作;震天的呐喊、高亢的歌声,是我们用心灵感悟军魂而谱写的诗篇。

  军训是苦,是累,是痛,无论是烈日下我们忍着流满汗水的脸颊、发痛的双脚依旧站着笔挺的军姿,还是大雨中我们穿着湿透的衣服,顶着哗哗而下的雨水踏着整齐划一的正步。

是的,军训正是如此艰辛,可是古人曾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世间的人和事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在我们敬爱的教官指导下,我们力求动作规范,态度严谨。

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动作力求最好,这看似简单枯燥的举动不正是在磨练我们的意志的品性吗。

而且成功正是从这些看似平凡的练习中所孕育出来的。

作为一个男人这点累算什么,抬起头挺起胸去迎接困难,勇敢的迈向成功的彼岸。

比起一般的大学,我们军训13天是算短的了,但是军训场上仍然遍布同学们的哀鸣.军训累是必然的,然而当中拥有我们每个人一辈子都不会忘怀的美好温馨回忆.  刚开学,军训便随之而来.对于我们而言,这无非是学校荒谬的做作的行为,根本毫无意义和价值.虽然有不满,但是想到这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就认命了.一切的怀疑和猜忌都在军训结束后有了完美的回答---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页.  大学生军训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组织学生军训是多年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

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观念,有利于国防后备力量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

这些是从大整体上讲述学生军训的意义的。

就我本人对此次军训的体验,我以学生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首先,作为大学生开始4年大学生活的第一课,它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大学之行都是他们的第一次离家,所以是处在一个近乎完全陌生的新环境里.多数同学会感到不适应,想家,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甚至于变的孤僻,内向,不融于集体,等等.而经过大学军训,同学们可以通过一个融洽的环境,很快的融入集体中,在军训过程中建立起共患难的情谊,开始自己又一个人际关系网.  同时,军训的过程也是锻炼自己的舞台.因为军训的休息时间,教官会组织拉歌,游戏等等集体活动,也会给喜欢展现自己的同学建立了一个平凡而又绚丽的舞台.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确实不假,同时这又是让你更适应社会的一个训练基地,在这儿只要你敢,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关键就看同学门是否能把握住机会咯.  其次,军训可以说是大学生活开始前的一次过渡,为你的4年大学生活做必要的准备.  大学不同于以往,其中包括生活和学业,都是全新的面貌,生活上,大多数的同学都必须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再没有父母家人在旁帮忙.这对同学们而言都是一次挑战,也是大学社会的体现.通过军训,教官的教导和辅导员的帮助,能让同学们很快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学习上,同样不再像以往:课程都是定死的,上课时间也近乎充斥了一整天的时间.大学课程多变,而且也没有固定教室,上课也不再以班级为单位,更让同学们兴奋的还属超长的自主时间,会让你感觉这简直就是天堂.也正因为大学管理松,所以同学们的自制能力,意志力迫切需要提高,才能让大学4年过的充实而不会浪费光阴.这时候军训遍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军训之后你才会发现,高考后的松懈已经不再,内心充满了对未来前程的期待和向往,进而为之奋斗,努力.  最后,军训使我们的国家民族观念增强,同时使我们知道作为21世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进了大学就意味着我们大家不再是小孩儿,处处都联系着家庭,社会,民族,国家.通过军训我们都应该像一棵树一样,吸收大地的养分,经历风雨的磨练最终成长为一颗能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栋梁之才。

在此,我也向同我们一起经历雨打日晒并给予我们指导教育的敬爱的教官衷心的说一声:谢谢!

硬笔书法学习感言,大概300字,选修课的作业

仅供参考哈,我学习书法的粗浅感想和体会是:  一、以临为先  会写字不等于掌握了书法艺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技法和知识,才能从一般实用写字提高到以观赏为主的书法艺术创作高度。

我学习书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

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

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

在这方面先贤和当代大师们都论述得很清楚,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照着做就行了。

例如,明代倪苏门在《书法论》中说:“必须取古之大家一人为宗主,门庭一定,脚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务使笔笔俏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种嫡派。

”启功大师在给书法爱好者的信中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也不知道是谁的话,因为他有理,就得听他的。

这并不是我自己谦逊,因为咱们如果共同学习一些古代高手,岂不更好。

学现在人最容易象,但一象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

我常教一些最初入门的青少年,索兴把我的字让他临,只一些‘得劲’了,立刻停止。

”又说:“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象某家、似某帖。

”启功先生对临古、临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临帖还有个“入帖”和“出帖”的问题。

《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竞似古人,何处着我。

”应该说,临帖只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和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一旦过了河,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留在“桥”和“船”上。

帖临的象了,即“入帖”了,怎样才能“出帖”呢

个人体会到,在“入帖”的基础上,多选几家名帖进行临习研究,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就是“出帖”了。

  二、以勤为径  清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比较形象深刻地说出了勤学苦练的道理。

书法家冯国语先生说:我练书法,经过的是“五步炼狱”。

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神剑森列,无羁走马,皆以临为先。

帖拜名师,不慕虚名,凝神锤造。

此为一。

心慕手追,别开蹊径,独创一格。

此为二。

广纳、博取、能容,天地为师,人人为师。

此为三。

知识、人品、涵养与之并辉。

此为四。

悟性为第五。

何为悟性

“都道悟性为第一,我言悟性是忘机。

疾风骤雨张长史,落花飞雪僧布衣,得骨得髓承前训,古风古貌不随俗。

顿悟本来勤中生,胸纳百川笔自逸。

”可见,要想在书法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不经过勤学苦练,不经过深钻细研和认真地体验醒悟是不可能的。

但是,光靠“闷着头”苦练也是不行的,还有一个学练的方法、窍门问题。

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说:字不是“练”好的,是“学”好的。

学就是拿,拿就是学。

要想着自己是“写字”的,而“字”写得最好的是王羲之、颜真卿这样的古人,如果不老老实实地向先贤们学习,不坚持到传统宝库中去拿宝,“字”是写不好的。

又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就学习书法来说,“外财”就是向外人学习,向外人的优点学习,把外人的好东西都吸收甚至“抢”过来。

不向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

在“发外财”中,传统宝库里的外财最丰富,这个宝库对谁都是敞开大门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还是许多件,是拿一次还是经常拿。

人,不从别人那里拿来宝物是富不了的

由此看来,只有把人的天赋和好学、善学的刻  苦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才华而不浅尝辄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废寝忘食的苦练,“退笔成山”的毅力,博学深思的悟性,才能在书法艺术方面才思敏捷,得心应手,刚柔相济,创作出气势恢弘,潇洒神飞,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好作品来。

  三、以情为基  对书法艺术的喜欢和爱好,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一种好的书法碑帖、一幅好的书  法作品,常常是百看不厌,百练不厌,爱不释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练一次有一次的提  高。

这就是感情所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没有这种爱好和感情,是无法学好书法艺术的。

书法是表现情感的艺术。

不仅在学习和欣赏书法艺术中要倾注人们的情感,而且在书法创作中同样地表现出人们的强烈情感。

‍‍  四、以美为风  在学习书法的实践活动中,常遇到有些书法作品写得美观大方、活泼生动,让人觉得很美,看起来很舒服,甚至有些字不认得,大家也觉得好看。

有的作品写得古古怪怪的,看了就不舒服。

对一幅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估有时存在分歧,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

这是欣赏者个人的爱好、水平和审美角度的差异。

‍‍‍ ‍书法艺术是无止境的,学习书法艺术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倾注于书法艺术,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

适当删减,辛苦哦,望采纳~~书法艺术是无止境的,学习书法艺术是长期学习追求、不懈奋斗的事,只有将整个身心倾注于书法艺术,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