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死终会出头语录
01
生活不曾取悦我,但是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
来不及准备,来不及回味,不容犹豫,不容等待,不管是否愿意,就这样我们撞进了弱冠之年的行列,一个青黄不接的年纪。
比起30岁的成熟还差一些磨砺,比起20岁的稚嫩还多一份责任。
离无所畏惧百毒不侵还差一段坎坷,离放弃生命丢弃自我只差一个念头。
小时候的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无数次下定决心想要成为一个盖世英雄。渴望长大,渴望不平凡,甚至迫不及待。
长大后却发现,心中塑造的那个完美人设却渐行渐远,那个无数次在梦中出现的大英雄,变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02
我们——过来人口中的年轻人,顺理成章的走进了一个略显尴尬的年纪。
我们想要活出自己,却发现还没搞明白自己是谁;我们想要给在乎的人一个肩膀,却发现自己的肩膀还没有成为依靠;我们想努力往前走,却发现自己该往哪儿走都不知道。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放不下灵魂。我们拼命向前跑,却总是被现实撞的头破血流。
时间拖着我们,把我们变得越来越纠结。明明还年轻了,却又不甘心彻底变成大人;明明不年轻了,却又没有真正地成为大人;明明比什么时候都想要靠自己,却又发现连靠自己的资格都没有。
于是,我们唯唯诺诺,我们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想要跳出圈子但又畏惧不前,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走向不靠谱的人生;
于是,我们举足无措,一边停下脚步审视自己,一边冒失向前证明自己。
03
其实,道理我们都懂,但还是要栽几个跟头才能过好这一生。
每次躺尸家中,刷到微信朋友圈里别人的精彩人生,虽然知道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不是他在朋友圈里晒出的生活,知道很多人有体面的工作,并没有过上体面的生活,但还是免不了羡慕一番,然后内心却又惴惴不安,别人为什么总能过得如此精彩。
每次看到有勇气会主动的人,可以那么不厌其烦地反复说一些相同的话,被拒绝千万次,仍然笑脸面对下一个敬而远之的人;也总在幻想着经历一次大的磨砺后,自己能大彻大悟,好好工作,但经历了无数磨难后才发现,没有什么所谓的大彻大悟,生活本就是一边不断失望,一边又重拾希望。
所以,我们屈从于习惯,习惯安稳、习惯一成不变,我们表面风平浪静,内心躁动不安。熬最晚的夜,喝最贵的枸杞,想尽一切办法来填补自己的内心的恐惧 。
没办法改变世界,
就让世界看到你的存在。
纵使现在很难,但也是最美的年华,人生就是需要多坚持一下。
谁的人生不是一路受伤,一路疗伤。就像你在桥头看风景,殊不知你亦是风景。不要总是扩大自己的悲伤,也不要总是在安逸中享乐,或许你眼中不堪的自己,却是别人梦想中的主人公;又或许…我们并没有那么不堪。
墨菲定律中,有一条史华兹论断。
说两只小鸟在天空飞翔,一只小鸟不幸折断了翅膀,只好停下来休息。另一只小鸟独自前行。断翅的小鸟正哀叹自己的不幸,却看见自己那飞远的小伙伴被猎枪击落。
有心理分析说,所有“不幸的事件”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时,才会真的发展成不幸的事件。
人生路漫漫,宁静以致远。期盼慢一点,坚持多一点,给运气多一点时间,给自己多一点时间,活好当下,听听音乐,看看电影,读读书,慢慢的,你终会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一个。
如何看待“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这句话
我有过最穷的时候,但没有去要,讨。那是2008年时候吧,那时没结婚,和现在的老公回去,我不知道他们那里会这么贫瘠。能吃上米饭的人家算可以了,大多吃红著,包谷饭,甚至土豆也吃不上几顿,肉是腊肉,菜,只有冬天才有,那里缺水,山又高又陡,山上几乎没什么大一点的树,又晒又热。到了他家,只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家,他母亲过逝得早,父亲在外面打工,那晚的饭,足我记一生,根本不是大米,吃不出一点饭的味道,菜是土豆丝,还有个红豆,那一小勺饭,我吃了一个小时郁咽不下,吃不完,最后倒了。我真的傻,这样还嫁给他。我并住了下来,开始收拾整理屋子,种地,种地,买了养猪,羊,鸡,来养。此时,我已怀孕几个月了,一样做农活,上山打柴。我那时才19岁,什么都不懂,挑起了重担,就这样辛苦的维持这个家,老公也在附近打点小工。九个月,羊,猪也长大了,可以卖了,换点钱,我孩子也将出生。怀胎九个月还没生,我还是劳作,上山放羊,山陡,不小心将滚下不敢想象。超了十四天,终于呱呱坠地了,是个男孩,那夜下了很大雨,老公去打麻将了,我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去找邻居帮忙,才母女平安。家里穷,也来不及去医院,就这样在家里生了,我才19岁,孩子出生时,不会抱,不会捆,父母不在,就这样学着,我营养跟不上,孩子缺奶,奶粉太贵,买不起,只吃十块钱一包的豆奶粉,还好上天眷顾,孩子健康成长。我的老公不是个好老公,家暴是便饭,月子都没做,我绝望了,可为了孩子还是坚持。现在我孩子七岁了,我离婚了两年,孩子归他,我什么也没带走,依然在外面打工。现在好多了,工作也不错,我自己租房,每天早出晚归上下班,很辛苦,但充实,踏实。人一定要活着,有信仰,总会有好的一天。
人终会消失,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要活着
被有些历史学家评价为没有他就没有晚清最后数年苟延残喘时间的李鸿章,是和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眼中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是当时政府的最高领导慈禧太后眼中的“再造玄黄之人”,是西方社会的“东方捭斯麦”——与德国的俾斯麦,美国的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三伟人。在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他有崇高评价的不管是日本首相还是西方社会,其实都是侵略者都是他的对手国家的敌人。
李鸿章临终之前写的最后一首诗中有一句是:“临事方知一死难。”他是抱着必死之心代表当时的政府去签订了被世人诸多质疑和责难的《辛丑条约》,据说当他代表政府去签订让国人蒙受嘲笑羞辱的《辛丑条约》消息传出后,就有死士几度暗杀他想阻止他去签订协议。他当时不仅年事已高常年饱受病痛折磨,而且因为过度为国事操劳已经时日不多,但我们看他的所做所为又是为何?最凄凉让人难受的是他明明是为国家奔波卖命却没有得到自己国家民众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但我们看他依然无怨无悔,生命要结束了还在担心忧虑自己的国家民族不敢死!
你要问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想想李鸿章的一生我们就应该清楚明白。我今年已经快40岁了,是上有老下有小,诸事不顺,更是是害怕父母小孩有什么闪失,自己应付不来,活得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的放任自己。你说我活着又是为了什么?
生命的诞生也许是个偶然,但也有必然的因素存在,它的意义就在于你被需要,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有需要自己的亲人、朋友、民族、国家……
你是被需要的人吗?如果你能有明确而肯定的回答,那我敢在这里保证你就不会还有心思去想那些有的没得的无聊问题。其实对我们来说,死并可怕,怕的是活着没有存在感。换句话说就是,人生的意义,在我们每个人死后就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