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蜀州》名句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送杜少府之蜀州》名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篇两句与齐梁诗歌随物赋形、精雕细琢的写景方式已截然不同。气魄宏大,短短十个字就把相距数千里的景物表现出来了,当然,这是一种结合了想象和虚写而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表现手法。下句中的“望”字,具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作者视野的延伸,由这个“望”字把想象和虚写的蜀地与长安联系起来,使景物变得阔大;第二,这个“望”字使客观的景物描写变成作者视角的主观投射,它包含了作者对将要远行的友人的关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它的好处第一在于具有放眼四海的开朗襟怀,这两句抒情和开头两句的写景,共同建立了整首诗的阔大的境界;第二它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普遍意义。这两句诗其实脱胎于曹植的《送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青出于蓝。因为王勃这两句更有概括力,更具普遍意义。

结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是脱胎于曹植的《送白马王彪》:“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曹诗的意思是说如果因为分离而忧伤成病,不是太儿女情长了吗?王勃的诗将“无乃”的反问语变为坚定的否定语,意思是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上,像小儿女那样哭湿了手帕。王勃的诗只是表现一次普通的送别,所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一种在普通背景下、而又带着开朗情怀的句子就更易为人所接受和引用。

王勃的这首诗,因为气魄宏大、境界开阔和乐观、开朗的襟怀被认为代表了初唐人走向盛唐的气象,不过这只是一种笼统的带有文学史意味的总结,从“史”的发展线索来说,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另一方面,王勃的写作与曹植一样,也有他特定的时空背景。当时他正在沛王府任职,已经是天下闻名的青年才俊,前途似乎一片光明,所以诗歌有这样高朗的情调正在情理之中。

然而不久之后,他因为一篇游戏之笔的斗鸡檄文,被高宗赶出了沛王府,从此断送了大好前程。后来他写的很多赠别诗,就经常充满了悲凄之情。如《别薛升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薛升华是作者的世交,当时王勃从沛王府出来后,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在四川的绵州碰到薛升华,两人匆匆见面又匆匆分手。这首诗的格调显然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大相径庭。事实上,王勃的一生除了在沛王府的几年,基本上过得都并不如意,他的赠别诗也大多是像《别薛升华》的这种凄凉风格,所以体现文学史意义的诗歌有时其实并不代表作者诗歌的主体特征。但是就王勃而言,他的这些悲凉风格的赠别诗也还是具有文学史意义。

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唐初五言律,惟王勃‘送送多穷路’、‘城阙辅三秦’等作,经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这段话有这样几层意思:第一,所谓“经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是说这些诗都没有太具体的景物描写,但是它能在抽象的概括中体现出具体的情境来,不仅有涵咏不尽的意味,而且有健拔的风骨,从这一点上,不管是高朗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是悲凄的《别薛升华》,都不同于齐梁诗歌的柔靡,而有典型唐诗的风味。

第二,胡应麟说到王勃的五绝是“舒写悲凉,洗削流调”,意思是表达悲凉的情怀,洗去了齐梁诗的华艳之调,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是否是唐调并不是以格调是否昂扬来区分,而主要是要写出内心深沉真挚的情怀。所以胡应麟认为王勃是“唐人开山祖”,这就还是从文学史演进的意义上来评价王勃的五言诗。

律诗的格律形式虽然到沈佺期、宋之问手里才正式定型,但是在初唐,从上官仪到“四杰”都为律诗的定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王勃此诗在平仄上已经完全符合近体诗的要求。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完全符合最基本的平仄规律,也因此比曹植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音韵更谐调,声调更铿锵。另外,第七句“无为在歧路”看似不合律,其实是因为在五律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平平仄平仄”,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句型可以是第三句和第七句,不过从唐诗的创作情况来看,一般用在第七句,第三句用得比较少。既然完全合律,这首诗当然也就没有失粘的情况。

“四杰”当中与王勃一样擅长五律的是杨炯,他的现存的14首五律都完全符合近体的平仄规则,当然也完全符合粘式律。例如最著名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的平仄律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全相同,都是用的仄起平收式,首句押韵,第七句也用的是平仄的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这个时期律诗的体式从总体情况看还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四杰”律诗的合律显然体现了他们的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追求。

《从军行》是一个乐府旧题,但是杨炯用了五律这样一种当时最时兴的体式来创作,通过工整的对偶和音韵的铿锵形成鼓点一般的节奏和勇往直前的气势,风格雄浑刚健。在苍凉的戎马氛围中,抒写了作者不甘庸碌一生的胸襟抱负和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里的那种激昂之气是当时所盛行的闲雅而平庸无聊的宫廷诗里绝对见不到的,这正是“四杰”诗所体现的“气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谁的名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陈子昂

感慨!

名句求对: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冬雪日漫山万座。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郭德纲相声“名句”是什么

郭德刚场场都挂在嘴上一句话是:大家都爱玩耍,陪大家玩玩。

你感觉对你感触最深的名句或古诗是什么

不需要任何学院和大学帮助,人生本身就是一所高等学府。爱迪生!

抓往今天!现在就开始!每一天都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抓住它,因为明天已经走进了今天。

鲍尔斯!

有关送别的古典诗词文学名句有哪些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古人在离别时也有以歌赠别的传统,历朝历代关于送别的诗词很多,这里精选其中比较有名、流传久远以及有代表性的以飨读者。记得点个赞,喜欢就分享。


汉魏南北朝诗词名句

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汉·苏武《诗四首》

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三国魏·曹植《七哀》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朝梁·江淹《别赋》

日暮浮云滋,握手泪如霰。——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南朝梁·沈约《别范安成诗》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南朝梁·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南朝陈·江总《别袁昌州诗二首》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南朝宋·谢灵运《邻里相送至方山》


唐朝诗词名句

送君一为别,凄断故乡情。—— 唐·陈子良《送别》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唐·陆龟蒙《别离》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唐·陆龟蒙《别离》

一步一回首,迟迟向关近。—— 唐·王维《留别丘为》

相送天涯里,怜君更远人。—— 唐·刘长卿《送张起、崔载华之闽中》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唐·李白《送别》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唐·李白《送友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唐·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唐·李白《江夏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唐·李益《途中寄李二》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唐·李益《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唐·杜牧《赠别二首》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二首》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唐·郑谷《柳》


宋朝诗词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樽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 宋·黄大临《青玉案·千峰百嶂宜州路》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我是行人更送行,潇潇风雨倍伤情。—— 宋·赵善括《鹧鸪天·我是行人更送行》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元明清诗词名句

客里登临俱是感,人间送别不宜秋。—— 元·张昱《赠沈生还江州》

青草红亭万里尘,送君那得不沾巾。—— 明·袁宏道《别闽人王生》

春风浓似酒,难浣别离情。—— 明·刘绩《题西陵送别图送姚进士》

漫漫即远道,惜别在良时。—— 明·陈子龙《拟古·别李氏也》

惆怅天涯分手处,秋高一雁落江泮。—— 明·万泰《留别董西来》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

衰年送少年,后会渺云烟。—— 清·袁枚《寄梅岭》

春风若为长条惜,应遣情人少别离。—— 清·厉鹗《思佳客》

万里征途愁入梦,天南分手泪沾衣。—— 苏曼殊《束装归省,道出泗上会故友张君云雷亦归》


你喜欢上面哪些诗句?说一说。

【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鲁迅先生的名句你记得多少

鲁迅妙语名言

【第1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6句】: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第7句】: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第8句】: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第21句】: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第22句】: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第24句】: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第26句】: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第33句】: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36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第37句】: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39句】: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第40句】: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第43句】:以人为鉴,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够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精美的辞藻,只是用近似口语的话娓娓道来,描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明白如话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问世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所喜爱。

正是因为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所以人们对其含义和解释一直也没有什么不同看法,《唐诗鉴赏辞典》中这样解释: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

但后来有人提出疑义,唐代的门是完全封闭的,窗户也很小,况且还贴有窗户纸,月光不可能穿过照到屋里去,并且在室内也不会有霜的,这在道理上讲不通。于是人们对诗中床的含义产生了疑问,“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

我查了一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其中对“床”的解释有三:【第1句】:坐卧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第2句】:安放器物的架子。类似今天的柜或者橱;【第3句】:井上的围栏。今天的床没有这个含义。

对照床的这三个含义,我们发现第三种解释与李白诗中的意境比较吻合。并且李白还有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诗歌,其中有这么几句:“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据学者介绍,此诗中的“床”也是“井上围栏”的意思。通过以上考证,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今天所说的卧榻,而是井上的围栏。

“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你们怎么看这句话,有什么与之相关的名句

我觉得这句话换种说法是不是更加合适:如果你简单,你的世界就简单。世界是由万物组成,自然、生物和人,它们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因为你是谁,你怎么样,就对你心慈手软,也不会因为你简单就有另外的方式接待你。不过,你自己的世界是你的心灵、精神,它是跟随你的意志的。

比如,我们身处野外,需要生存,这个时候的环境,并不会有任何改变,能够改变的是你的心态,所以你遇到的简单是自己创造的哦。比如,我们身处职场,有的职场规则可不会因为你自己简单,就会绕过你,所有的风浪只是你都不知道而已。

简单是很好,因为会觉得一切都很美好,可以不悲伤、不痛苦、不辛苦,可是现在有时候觉得自己太过简单也不好,因为世界上的有很多种的体验,总得有人会去背负那些复杂。

“前无有古人,后无有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之啼下”是谁的名句,表达什么情感

提问要精确,不要错别!大圣书童提问的,好像是指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凭古吊今,情怀落寞,独立苍茫,感慨万千!

陈子昂,光宅进士,历任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才高位卑,正直敢言,忤逆权贵,怀才不遇。契丹来犯,武则天派武攸宜征讨,陈子昂任参谋。武攸宜轻率少谋,又不纳谏言,作战失利,陈子昂出谋献策再谏,反被降为军曹。

仕途遇阻,报国无门,诗人登上幽州蓟北楼(燕昭王曾建黄金台于此,招贤纳士),情怀落寞,独立苍茫,俯仰古今,悲从中来,凌空一笔,慷慨悲歌,写下了这首千古之叹!

登台远眺,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主,后不见重视人才的明君,念苍茫天地,古往今来,绵亘悠悠,无穷无尽,回思自己,孤独渺小,不禁怆然泪下!此歌发千古之幽思,慷慨悲凉,引人兴感无限!

此诗刚建劲朗,意境雄浑博大,悲怆感人,既有汉魏风骨,又有拓疆开路之功。短短四句,展现出一幅浩茫深邃的画面。着墨不多,而神韵飞动,结构紧凑,又留下无限思考空间,引人遐思……

《菜根谭》中有哪些名句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为了回答此问题,我重新翻阅了一下《菜根谭》,在没重新翻阅之前,我能够想到的特别熟悉的句子,也就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了,大概这句话可以称得上《菜根谭》最为人熟知的句子吧,因为,以我之所见,这句话是人们引用的比较多,且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

其余,就找不到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的句子了。

下面辑录一些,相对而言,曝光率较高的句子。

【第1句】: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第2句】: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

这句话,我挺喜欢,英雄莫说无用武之地,家庭就是一个舞台,能将一个小家经营得明明白白,就是很大本事了。《菜根谭》认为,能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隔阂,使家庭和睦,这就算一种政治才能了。也别小瞧此事,能做好的,普天之下又能有几人?

【第3句】: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灭欲,惟期寡欲而已。

看看,《菜根谭》谈人性谈得多好,君子不是要灭绝感情,只是遇到事情时要平静淡泊,不计名利;也不能灭绝情欲,只是希望清心养性,少一些欲望罢了。

【第3句】: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处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第4句】: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遇事而为人除害,即是导利之机。

【第5句】: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第6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浑厚矣。

【第7句】: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第8句】: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第9句】: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这句话好,饱含了为人之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