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创新名句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申论创新名句

面试要成功入围,笔试分数就要高,笔试分数要高,申论分数就要高,申论分数要高,作文分数就要高。作文分数要高,就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当前公务员考试,文章写作立意通常会直接给出,并不难找。但是大部分考生却难在怎么入手,怎么开头。一方面,缺乏思路方法,另外一方面由于希望写出优美的开头,吸引阅卷者,所以导致下笔难,下笔慢,浪费时间,影响论证结尾书写。因此,在这里笔者以2024年国考真题为例,利用名言警句和排比句,给大家示范几个精彩开头。

示范一:水不仅是一种物质,还是生命之源。具有随物赋形的特点,具有滴水穿石的坚持,具有流向低处的品性,具有组成极简的本质,具有静能映物的作用,具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具有顺应自然的操守,具有普济众生的大爱,具有千变万化的智慧。水具有这么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要以水为师。

示范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水的智,水的仁,水的仁智兼备,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一个人以水为师,必定功成名就;一个民族以水为师,必定繁荣昌盛;一个社会以水为师,必定和谐稳定,一个政府以水为师,必定长治久安;一个国家以水为师,必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绽放耀眼光辉!因此,我们要以水为师。

示范三:水,简单的汉子笔画,简单的分子结构,简单的流动感觉,却蕴含着不简单的哲理和情操。“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水的灵气;“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水的活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水的大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水的包容。灵气,活力,大爱,包容乃水的仁,水的智。水体现仁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应当以水为师。

示范四:老子说:“大国者下流”;管子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可见水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保障,更是万物的本源。古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可见水不仅体现一种美,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精神寄托。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智者乐水”,众所周知,“水滴能穿石”、“水千变万化”“水滋养万物”,可见水中不仅蕴藏哲理,更体现智慧,彰显情操。因此,我们要以水为师。

如何提高申论

谢邀! 文章未完,楼主还在继续写,需要完整版及申论指点的小伙伴可加我

楼主已上岸一年有余,在实际工作中对申论考试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空闲时间,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多年对申论的理解,整理这一份申论经验的点睛之贴。

手动码字,难免错字,但不会影响小伙伴们阅读。

以阅卷思维破申论玄学!

正式开撩:

前言:

公考成败的前提是你的方向正确。一旦方向错误,再努力都收效甚微。其次是要有一份想上岸的精神力量。这份精神力量也许来自于你对现在工作的不满,也许来自于对安稳生活的向往,也许来自于父母,也许来自于爱情。

鸡汤已过,现将我近些年对申论的认识做一个汇总,希望可以为申论迷茫的小伙伴指点方向。

文章目录:

第一章:公考经历及缘由。

第二章:关于申论答案

第三章:那些年你走过的申论误区。

第四章:申论的变与不变。

第五章:从宏观上看目前的申论。

第六章:关于一些阅卷常识

第七章:命题人唯一的设坑点——题干。

第八章:以阅卷思维论申论小题的作答技巧。

第九章:颠覆你三观的“大作文”。

注:一至六章主要是帮大家构建及改正一些基本的申论思维。

七至九章是将思维融入到实战之中。

第一章:我的公考经历及缘由。

2024年以申论【第83句】:5分 行测【第76句】:6分 面试86分。综合成绩第一进入国家某局。

楼主在记忆力以及理解力方面均属于一般水平,也正是由于学习能力一般才使我比较注重学习方法。楼主上岸之前参加过一次省考,一次国考。现在的省考和国考依旧会去考一考,图个乐呵。省考(单独命题)是考研之前考的,并没有准备,去打了一次酱油,最终申论以52分成功成为公考大军中的分母。研究生毕业进入某高校担任导员,本来安安稳稳的与学生打交道也还不错,但无奈对象毕业后留在了本地。其次我是家里独子,即使父母不说,我也知道他们希望我能在留在他们身边。之后就开始了一年的公务员备考之路。

第二章:关于申论答案

关于答案:首先如果你有朋友或者亲戚在你们本省内最好的大学任教,或者本省内最好的师范学校任教,那就很容易能获得阅卷人的资源。特别是某些省份自主命题。命题人都找得到。自主命题的省份出题人基本就从这两所学校里。

不要把命题人想的多么厉害,或许就是你身边大学里的老师。至于阅卷人,多是研二专业对口的学生。

如果你没有大学的资源,那就建议多家答案共同分析,扬长避短。尽量多家答案看一看。以后有机会我会找题目演示如何对比几家答案,从而总结出自己的答案。

还有一种找标准答案的方法:但是比较耗费时间,那就是找申论材料的原文出处。要诀在于:在申论原文出处的材料里,命题人删掉的各个小标题,以及命题人添加的内容,一般都是要点。但是比较耗费时间。如:2024年地市级4T:“火红绸带”倡议书。这个倡议书原文出处好像在凤凰网,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但是申论原文出处的那一篇倡议书绝不是申论的答案。因为不符合应试的倡议书。其中有要求:语言生动,有感染力。材料原文的那一篇确实有感染力,但命题人设置这个要求的真正含义是给予阅卷人“要点分”。

第三章:常见申论误区。

误区一:申论是玄学

申论裸考五六十,准备几个月依旧五六十。将申论划分为玄学,从此两耳不闻申论事,一心只读行测书。申论和行测的最大区别在于,行测的努力与成绩是一个正相关的科目,努力就会有回报,并且瓶颈期较高。而申论上来就有个门槛,如果一直没有越过门槛,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引上道,则一直低分徘徊不前。而越过这个门槛,就可稳步提升,轻松超过行测的分数。

误区二:缺乏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公务员的基本思维,拥有辩证思维的人,往往做事更加谨慎,处事更加全面。所以我们申论考试在基本层次方面也应进行分类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误区三、在白纸或者申论答题纸上作答

在这说一个要点(仅仅是建议):平常练习书写申论答案时,建议不要直接在白纸或者标准申论格子纸上练习。因为你写出来的答案是在格子纸上,而不是阅卷人眼中的答案,经过电脑扫描后红色格子会消失。有时候你在格子纸上写出来的字挺好看,但是格子消失后就不一定好看了。所以建议买 “申论标准答题纸 + 临摹纸” 将临摹纸铺在申论答题纸上写答案。这样不仅保证考场的真实感,而且你写出来的答案就是阅卷人眼中的答案。

误区四:做申论模拟题

建议只做真题,不做模拟题。一批学者耗费几十天命制申论卷,难道不值得花费我们细细研究吗?而模拟题呢?每周一考?你懂得。

误区五:刷题不总结,一题做一遍

申论和行测最大的不同是申论不在刷题多,而是谁刷的精。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看见申论材料中出现甲乙丙丁时会想到什么?你把2024年副省1T代表委员甲乙丙丁做好了,是不是19年地市“遮蔽”作家甲乙丙丁就可以做好?每个代表委员都有一个问题,而每个作家也有每个遮蔽。而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着一个要点。16年市长信箱流程做好了,是不是18年地市级土地承包政策发展过程就不难了,他们的核心在于“时间”。一个是时间是线索,一个是时间是要点。最好的申论材料是国考,其次是联考,你真的做透了吗?什么叫做透?做过几遍?做过后有什么新的改进吗?做透不是一遍一遍不改进的做,如果你没找到一份比较好的答案,一遍遍重复也是无用功。应该做一遍之后对比多家答案去思考总结自己的答案,不要怕耗费时间,你应该怕的是不断刷新题,其实一直原地踏步,还自认为良好。同时,建议你可以像下图一样将申论材料揉碎,逐句解析申论材料里面的层次。刚开始或许耗费时间,但是分析个三五道题你就可以慢慢的适应,速度就会逐渐的提起来。这是一种申论思维的训练,经过训练,渐渐的你就会发现,你越来越不重视申论材料里面具体的说了什么,而是直接看到句子背后的本质是哪个层次。一些基本的层次。如:问题、原因、危害。现象、目的、积极意义、对策。

误区六:背诵各种申论素材

我想这是大多数申论学子都曾入坑的一个点吧。背了好多申论金句,我想说你们背了就能在大作文用吗?你们真的好有时间。为什么不自己做几套固定模板用呢?当年我也曾背过一两周,但是发现我不管怎么背,都用不上。产出比严重失衡。好多人说这是培养申论语感。说起语感,想起了英语语感,气不打一处来。拜拜了您呢。后来,经过自己积累、总结加改编,做出几套模板。事实证明相当好用。

误区七:作答不尊重原文

申论是一个严谨客观的考试,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必须有准确、确切的要点。基本没有考生发挥的余地。那如何才能准确呢?当然是申论材料的原字原词是最准确的,是有据可寻的。

误区八:答案不精练,过度尊重原文

尊重原文是指保留原文的要点,而不是啥都保留,完全抄原文。国家要的是能够准确提炼重点的人,放到机关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能够准确抓到领导所要表达的核心。而不是啥东西都抄上。一个句子往往包含:主干:主谓宾 ;修饰成分:定状补,要适当将修饰成分去掉。

误区九:迷信考前押题

每年考前押题热度不减,每年都有压中的主题,注意压中的是主题而不是申论材料原文。重点就在这,申论是很客观的考试,答案要点出自申论材料原文。压中的主题并没有什么用。而且如果考生按照考前押题背诵的范文来写大作文,那么基本就跑题。其次是大家准备几套自己写的模板,考哪个主题将将哪个主题词填入分论点扩充。百分之百扣题。这个会在大作文部分详细讲解,在此不再论述。所以说,我不清楚为什么每年压中主题之后,好多人在狂欢:中了!中了!其实在欺骗申论小白而已。

误区十:作文预留时间

有些考生大作文留90分钟,我晕。我们是应试考试,应试考试就应该有应试考试的样子,作文1200字,你就不能提前备好900字吗?剩下的字就是分论点的润色,开头结尾主题的填入,以及分论点扩充主题的填入。不仅不跑题,并且很好的扣题。当然了,你写的分论点段的扩充阅卷人也不看。阅卷人无非是看看你的总论点,分论点,段旨句。提前准备的分论点的扩充,阅卷人根本不看。我想这个应该是常识啊。15年接触公考的时候这种思维就遍大街了。但是现在却有不同的倾向。原因很简单,一些培训机构可以利用作文这个地方挣钱,以至于让学生报各种作文训练的课。

感觉模板这个东西应该是常识啊,初高中的作文,你们都没用过?目前机构分为两类,小机构准备模板,大机构不说模板的事,其实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因为机构大往往生源多,而生源却不会自己改编,直接拿来套用会出现严重撞车现场。

大作文留出来60分钟是比较合理的。十分钟润色分论点,及文章布局。四十分钟书写大作文。预留十分钟以备不测。(1200字考前已经准备好900字,我不信四十分钟你写不完。)

如何写好申论

申论就是测试文字功底的,主要是写一篇文章或者几段文字。但是写这篇文章很不容易,需要注意这几方面。

【1】要分析材料

考试会给一大堆资料让考生分析,主要是围绕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因此很多考生就在材料里面绕的晕头转向,本来文笔不错的,往往可能会迷失方向,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因此需要学会化繁为简。

【2】要格式规范

申论和写散文、杂文不同,有比较严格的格式,像小编写这一样,既不谋篇布局,又不梳理观点,还不引经据典,那肯定是难以拿到高分的。总分总结构,虎头猪肚豹尾等经典结构,还是必须用上的。

【3】要字迹工整

有人说,按照有关的评分标准,字写得不好,最多影响一点卷面分,分值不算太高。其实,以小编的经验来看,其实不然,文字工整将占有很大的优势,这就像给人的第一印象,漂亮的女孩子,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错,从而可能就从心理上拉近了距离。有人就担心了,我字写得不好,这练字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做好的。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担心,其实字写得特别好,潇洒飘逸的,可能不到10%,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这关键就看态度了。

【4】要注重积累

申论通常考的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与政治经济行政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而我们参加考试的考生,往往是刚刚毕业,或者毕业不久,很少真正接触到这类问题,与大家深入交流探讨这方面问题的机会也比较少,这让很多考生为难,也产生了不少心理上的障碍。其实,也不用太担心,大家情况都差不多,摆正心态就好。但是仍要从网络、报刊、杂志等途径,多学习和收集观点,要靠自己横空创造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与点,那种可能性很小,即使有也不成熟。关键是善于吸收,学会综合利用。小编曾经给不少朋友的建议是,汇总梳理二十来个热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把网上一些不错的观点,以提纲的形式罗列出来,一定要自己动笔写,否则考试时候就会忘记,很多人实践后表示这种方法很管用。其实,若干年前,有位前辈给小编推荐的,学习写申论的模板,就是每期《半月谈》的第一篇文章,小编至今还认为这是很不错的模板,有兴趣的仍然可以借鉴。

最后,要合理分配时间,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拟列提纲、完成正文之间,要合理分配时间,否则就会手忙脚乱,从而影响了正常发挥。祝你考试顺利!

怎样复习申论

怎样复习申论?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展开回答:

第一,正确认识申论——申论考试(新)大纲解读,兼谈申论复习的常见误区;

第二,练好基本功——申论基础能力训练方法简介;

第三,学会解答小题——详细解题示范及机构答案批判各一例;

第四,学会结合给定资料写作文——原创范文两篇;

第五,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分割线)

第一,正确认识申论——申论考试大纲解读,兼谈申论复习的常见误区

(一)申论考试(新)大纲解读

申论考生最不可原谅的错误就是不研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为我们揭示了申论考查内容,指引了申论学习方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重视它、研究它。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考生却恰恰没有给予考试大纲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些考生根本就没有看过考试大纲。因此,在答案的第一部分专题解读考试大纲,我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

目前,不同类别申论考试大纲总共提出了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贯彻执行、群众工作、文字表达、应用写作等7项测查能力。下面,我们一一解读如下。

【第1句】:七项测查能力解读

(1)阅读理解能力

大纲解释为: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或: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鉴于该解释相对简单,为简化论述,只对前面的解释进行解读。)

杜哥解读:“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意味着要在略读一遍的基础上,把握材料大意,把握内在线索,这其实是对略读能力的要求,我总结为快速把握文章大意能力。“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表达了两层意思:其一,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问题的实质,而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我总结为归纳概括能力;其二,提炼的基础,一定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而少量的有效信息却淹没在大量的无效信息甚至是“误导性”信息中,这就需要我们慧眼识珠,善于识别和发现它们,这项能力,我总结为捕捉要点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

大纲解释为: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杜哥解读:分析,就是把事物拆分成几个方面来考查;综合,就是把分析后的内容再恰当地联系、合成起来。这一方面需要我们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条理性,能够在分析和综合的复杂思维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问题的关键,始终条理清楚不混乱。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有丰厚的知识储备,能够借助自己已有的案例、认识、观点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发散)来完成这一思维过程;这一界定,也同样适用于“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这样,该项能力就可以细化为丰厚的知识储备、联想发散、逻辑条理三项能力。

(3)贯彻执行能力

大纲解释为: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杜哥解读:这是一项实际操作能力,可以理解为测查考生是否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则上面的要求都容易做到;不具备,则很难。那么,考生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怎么办?那就只能通过扩大知识储备来间接积累经验。所以,这项能力可以近似为测查考生知识储备。

(4)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纲解释为: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或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鉴于该解释相对简单,为简化论述,只对前面的解释进行解读。)

杜哥解读:同上,这一能力依然基于考生丰厚的知识储备,而“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更是直接提示了这一点。“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则意味着要有较强的联想发散能力,这样才能把已有知识储备和将要解决的问题有机联系起来。

(5)群众工作能力

大纲解释为:要求能够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以有效手段组织动员群众,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杜哥解读:本质上依然是一种解决问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直接肯定了这一点。其实,无论是“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还是“善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或是“以有效手段组织动员群众”,所基于的都是考生丰厚的知识储备(例如,如果阅读过相应报道,你就会理解农民对土地看得有多重,“钉子户”的诉求很有可能并不合理,等等)。

(6)文字表达能力

大纲解释为: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或: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鉴于该解释相对简单,为简化论述,只对前面的解释进行解读。)

杜哥解读:“指定的语种”,对应着现代汉语,考生千万不可别出心裁,写出文言文或者诗歌。“说明、陈述、议论”,对应的是正文,特别要注意其中的“议论”,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即便是“对策文”也应该有相应的议论,因为大纲要求明写着呢!“准确规范、简明畅达”是对语言的要求,这并不容易做到,需要反复雕琢、锤炼,才能提高。“表述思想观点”意味着你的中心思想、论点、对策一定要鲜明,不能一篇文章下来,洋洋洒洒却让人不知道你到底说了些什么。这些要求分析起来很多,为便于理解,仍然总结为文字表达能力。

(7)应用写作能力

大纲解释为:要求能够结合给定资料,根据工作任务,恰当组织语言,准确、得体、有条理地进行书面表达。

杜哥解读:本质上依然是文字表达,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根据工作任务”决定了这将是“务实”而不“务虚”的写作,审题和行文难度大大降低,跑题风险也大大降低(让那些该死的“好政策滋养理性德性”“科技将充满人性”见鬼去吧!);二是省去了议论能力要求,解决了众多考生的一块心病——虽然每位考生都学习了至少6年的议论文写作,但不得不承认,大多数考生仍然不擅长甚至不会议论!这项能力,可以理解为是低配版的文字表达能力。

【第2句】:结论

根据上述解读,得出以下结论:

(1)申论是能力考试。无论是大纲提出的阅读理解等能力,或是我解读过后总结的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等能力,指向的都是能力,而绝非“知识”。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采取知识学习的方法去学习申论。

不能“抄材料”。 抄材料,意味着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是不能“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使用材料原话,就一定意味着你不能“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提炼。此外,无论是“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还是“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都和抄材料不沾边。也许在公务员考试的早期(那应该是遥远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了),阅卷老师经验不足,自身也没有很好地把握考试大纲的要求,让一小部分抄材料的考生侥幸得手;但是在今天,阅卷老师早已“身经百战”(就算是新手也会经过强化培训),你那十几年前的旧套路还能忽悠住人家么?

不能“套模板”。 其一,“套模板”体现不出你的能力。就好比选美比赛,选手要穿上泳装展示身材,那你就应该努力练出好身材,这才是正道。而你却穿一件宽松的休闲服来掩饰身材的缺陷,你猜考官会不会直接判你出局?其二,在反培训的大环境下,“模板”早已是人人喊打,考官更是见了就想吐,你却还要套模板,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么?记得有人说过: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材。也许第一个用“模板”的人考出了高分,但你现在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万个、几十万个用模板的人了,你猜结局会怎么样?

此外,还有学热点、背金句、“黄金开头”,等等,不一而足。大家只要知道,这样做提高不了上述任何一项能力,就能判断这些方法靠谱不靠谱了。换言之,既然已经明确是测查能力,却还被你用投机取巧的方法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分数,那我只能说出题人/阅卷者太失败了。

(2)申论测查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捕捉要点、归纳概括、知识储备、联想发散、逻辑条理、文字表达等七项能力。如果说,阅读理解、提出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还相对比较抽象,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的话,那么,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捕捉要点等能力可以说已经非常通俗易懂,易于把握了。相应的,我们的复习就更有方向,更有章可循了。

(3)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系统地提升能力。这样,才能完全照应七项能力。所以我们就不能只依赖某一两种复习“秘籍”,而必须全面系统复习。如同吃饭一般,牛肉有牛肉的营养,鸡蛋有鸡蛋的营养,最佳的饮食策略一定是牛肉和鸡蛋一起吃,而不是纠结于到底吃牛肉还是吃鸡蛋。我设计了六大基础训练,多样化的训练不仅实现了对七大能力的全覆盖,而且合成在一起,又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产生了“1+1>2”的效果。总之,最有效的复习,一定是全面系统的复习。

(二)申论复习的常见误区

解读了申论考试大纲以后,紧接着就该指出申论复习的常见误区——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迷信”害惨了多少人!是时候清理它们的积弊了!

误区一,迷信“出身”

我说的“出身”,指的是大学专业学的是文科或理工科。

很多理工科考生存在一个天生的误区:认为申论就是考查文笔。自己从小就学习数理化,对理工知识很是擅长,行测不怵,但看到语文就害怕,咬文嚼字能力不强,写不出一手好文章,特别担心申论。

很多文科生也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学的是文科,语文好、政史地好,从小就是咬文嚼字能力强,能写各种优美的散文、诗歌,小学中学作文经常获老师夸奖,申论也是文字性考试,考个高分不成问题。

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根源就在于没有认识到申论并非单纯地考查文字能力,而是全面考查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和解决问题、群众工作、文字表达、应用写作能力,或者按照我的解读是考查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捕捉要点、归纳概括、知识储备、联想发散、逻辑条理、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只是其中一项而已。而这其中联想发散、逻辑条理等能力,理工科考生可能还反而有优势呢!即便是文字表达,也并不像我们中学作文要求的那样,要充分想象、富有文采,而是要求能够对接机关文字工作实际,语言表达平实、准确、客观,并不要求有文采。事实上,我自己就曾辅导过一位文笔优美的文科生。此前她一直困惑为何自己参加作文比赛都能获奖,申论得分却很低。我帮她批改了几次作文,发现她的文章虽文笔优美却和申论作文、和机关文字要求格格不入,那么得不到高分不是很正常嘛!经我提点,她调整了自己的写作方法,后来终于考出了不错的分数。

所以说,理科生不必盲目悲观,文科生也不能盲目自信。无论“出身”如何,都要相信天道酬勤。正确方法加刻苦努力再加一点点运气等于成功!

误区二,迷信“听课”

总有很多考生相信“上课”的力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但凡是学习,“上课”就是天经地义的。理由也很简单,如果“上课”不重要,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采取“上课”这种形式呢?甚至我的一些学员,参加自由申论三月通的学习后,基本功不练,作文不写,又跑到各种机构去“听课”,怎么劝都不行。

其实,这些考生没有认识到,申论复习和我们在校学习有着根本的区别。在校学习,总体上是以学知识为主,那就需要老师以讲课的形式传授知识、解析原理乃至讲解背景、加深印象;而申论则是一门能力考试,能力考试的性质决定了其复习方式就必然要以学员自己学、练为主——一如游泳,如果不下水扑腾,听再多的游泳理论,看再多的游泳慢动作,终究还是学不会游泳。机构的课程讲得有没有道理?那必然是有道理的。然而,那更多得是一种经验总结,是偏理论性的东西;对于一般考生来说,实属知易行难,知道了也难以运用。你其实更应该投身到申论实践当中,坚持积累,苦练内功,多多做题,多多小结,这些比单纯的“听课”要重要的多,也管用的多!

误区三,热衷“热点”

我敢打赌,热衷“热点”的考生根本就没有认真研究过申论的考试大纲!或许他们是把申论考试和政治考试混为一谈了吧!

第一,即便考试材料是围绕某一热点如乡村振兴而展开,你提前准备的内容也派不上用场。一方面,申论考试既没有选择题,也没有填空题,你所掌握的“热点”无法直接运用。另一方面,材料可能是热点,但具体题目一定是“小中见大”,是从某一个侧面去回应热点;你也许能猜中热点,但你一定猜不中这个“侧面”。如2024年联考多省B卷,确实是考到了乡村振兴,但(以安徽卷为例)几道题目分别是这样的:

一、根据给定资料3,Y县在乡镇招商引资工作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5分)要求:简明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1,总结H县乡村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经验。(20分)要求:内容全面,准确简明,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三、给定资料2中,嘉宾讨论了三个问题。请你根据资料,假设你是主持人进行总结,写一份结束语 。(30分)要求:准确简明,450字左右。

四、给定资料4叙述了Z市农村改厕的情况。相邻的F市也将启动农村改厕工程,假设你是F市工作人员,请借鉴Z市做法,草拟本市农村改厕工程的工作方案。(35分)要求:内容翔实,条例清晰,可操作性强,700-800字。

你看,你准备的乡村振兴热点,能用在哪一道题上?

第二,虽然大作文有“结合自己的认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等要求,但你依然用不上“热点”。因为申论大作文不是就事论事,而要求考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如果你只是以条目的形式接触到一些“热点”,根本不知道“热点”的背景,不知道热点的内涵、意义,那么你在作文中就不可能用得上来。比如“教育部决定将全国600所高校转型成为职业技能型大学”,你单纯地看到这么一句话有什么用?你知道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政策么?你知道推行这样的政策会面临哪些困难么?你知道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落实这个决策么?你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么?即便是申论作文直接考教育改革,你难道就真得把“教育部决定将全国600所高校转型成为职业技能型大学”干巴巴地写上去么?

不是“热点”没有用,而是看你怎么学。在“自由申论三月通”的训练中,我们安排读报、听新闻等多种形式,让学员立体式地接收这些信息,同时传授随时随地训练法启发学员多思考,这样学员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更能在此过程中强化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语言组织等多种能力。哪一种方法好,不是显而易见嘛?

误区四、热衷“评分”

很多学员要求我为他们的作文评分。而网上还真就有一些机构可以为考生的作文评分。

关于评分,杜哥有三点看法。其一,评分并不是最重要的。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从而发扬好的,改进差的,而不断进步,这才是关键。如果只有一个分数,或者寥寥数语点评,你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进步?其二,网上评分也未必准确。有关部门从未正式公布过申论作文评分标准,网上机构如何做到精确打分?其三,作文评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资深培训教师打分尚且不准,有些机构搞出的“智能评分”系统反而还准么?我不相信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了这个程度,更何况这些机构还不是谷歌、百度这样的专业公司呢!

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改进,这比片面地追问自己的分数,要重要的多!

误区五、盲目“刷题”

前面我们说到,一定要在申论的实践中去提高申论能力。那么就有这样一些学员,他们可以很疯狂地刷题,一个星期做四套题、五套题,甚至六套题,这样效果会不会很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凡事皆有度,古人云,过犹不及。做题本身是训练不假,但仅仅依靠做题、盲目刷题则是不可取的。其一,申论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真题演练外,你还需要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等各项基本功训练,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需要有复习节奏上的变化,需要有心理上的调节,而不仅仅只是做真题。其二,做真题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暴露很多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需要你自己或者老师帮你去发现,继而整改、解决。暴露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按照认识论的说法,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你才能真正进步。换言之,做题是重要的,但做题之后的批改、分析、修正乃至复习计划的针对性调整更加重要!否则,暴露了问题却无法发现,不能改正,那就只会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练得越多,错的越多,离考试成功也就越来越远。

误区六、喜欢“押题”

每到考试季,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杜哥,今年考什么题的可能性比较大?”“杜哥,能不能为我们押一下题?”这就太高看我了,抱歉,实在没办法也没能力为大家押题。

但是,即便押中了题,又能如何?申论考察的是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你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绝不会因为你对这个话题非常了解而有额外的加成提高。从另一方面说,所谓申论,就是对给定材料的“申而论之”,紧密结合材料是申论考试的题中应有之义。即便你押中了题,到了考场上还是要老老实实的结合材料,老老实实的揣摩题意。甚至万一你一不小心把自己事前准备的东西填进去后才发现这不符合材料、不符合题意,那反而会悔之莫及!

所以,与其把精力放在猜题上,不如好好地打磨自己的真本领。当你训练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相信我,无论考什么话题,对你而言,都是一样一样的^-^。

误区七、追求“标准答案”

很多考生有这样的发现,同一道真题,各个机构——某公、某图、某笔给出的答案却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究竟哪一家机构的答案才是标准答案呢?

我们可能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可能永远也接触不到申论“标准答案”。你从来没有在哪本申论教材上、申论真题解析上看到过“标准答案”四个字,因为,申论答案属于国家机密,有关部门从不公布,所以你永远看不到!

因此,与其纠结于哪个答案才标准,不如学会分析他人答案的可取之处为己所用。就具体某题而言,某公为何要这么答,依据是什么,某图又为何要那么答,对应材料的哪几句话,他们的分析提炼有没有道理,对自己的借鉴意义是什么……这些才是你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搞清楚这些问题,你才能真正进步,才能在今后的考试中,答出最接近“标准答案”的答案。

误区八、迷信“抄材料”

很久以前,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申论是不是就是抄材料?”“申论应该怎么抄材料?”我很惊诧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的存在。申论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可从来没有“抄材料”这一项啊!直到在论坛上看到某“狂人”分享的关于抄材料的“秘笈”,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有出处的啊!只是,敢问这位“狂人”,你这样误导小伙伴真的好么?

关于为什么不能抄材料,我刚才已经详细解释过了,这里再和大家重温一遍,毕竟,重要的事情要讲三遍嘛(^-^还差一遍):

抄材料,意味着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就是不能“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使用材料原话,就一定意味着你不能“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提炼。此外,无论是“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还是“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都和抄材料不沾边。也许在公务员考试的早期(那应该是遥远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了),阅卷老师经验不足,自身也没有很好地把握考试大纲的要求,让一小部分抄材料的考生侥幸得手;但是在今天,阅卷老师早已“身经百战”(就算是新手也会经过强化培训),你那十几年前的旧套路还能忽悠住人家么?

误区九、不注重结合资料

“抄材料”不行,不结合给定资料同样不行。

大家一定听说过这样的话,那就是,申论就是申而论之。这个申是什么意思?就是对给定资料的引申、延伸!所以从“申论”这个名词本身来说,你的答案——无论是小题也好,还是作文也好,就不能够脱离给定资料。

小题要结合材料,这个分歧很少。我们重点说说大作文为什么一定要结合给定材料。

其一,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是题目本身的要求。如上所述,“参考‘给定资料’”是任何一篇申论作文都会明确提出的要求。

其二,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才能把握好文章主题。如“学习水的智慧和情操”这个题目,单看题目,我们可能就天马行空,写什么都行;但只有结合材料,我们才知道要紧密结合城市建设这块来写,也只有写这个内容,我们才能符合考试的要求。

其三,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才能保证内容充实。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你必须有可靠的论点,严密的论证,让人信服的论据,切实可行的对策,等等。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紧张的氛围,你不可能只依赖自己的知识储备就想出这么多东西来,那么怎么办?答案就是向材料要素材,从材料中挖掘素材。

所以,“抄材料”固然不行,但不结合给定资料则同样不行。

误区十、“个人英雄主义”

刚才我说到,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紧张的氛围,你不可能只依赖自己的知识储备就想出这么多东西来。对此,有些人可能会微微一笑,没错,他们就是“超级飞侠”!

确实有这么一些考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惊人。或许他们从高中开始就坚持看报,或许他们的阅读量早已超过1/10个北京图书馆,再或许他们对若干社会热点问题有着自己深入的研究,甚至还发表过论文。这类考生上了考场往往就容易表现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一看材料,讲得是农民工子女教育,再一看作文题目,“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刹那间立即“文思如泉涌”,紧接着就是“下笔如有神”。写完还有几分钟时间,自己再念一遍,嗯,真是有水平!肯定高分!

但接下来他们可能就傻眼了。怎么才这么点分?有没有搞错!这可是报纸上专家的观点/发表在某某论文上的观点啊!没有搞错,你就这么多分。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在上一节已经说过。原因就在于申论作答必须紧密结合材料。任何脱离材料的答案都不是合格的答案,包括大作文!

所以,请收起你的“个人英雄主义”。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是好事,但你同样要做到紧密结合材料,仔细审题才行。

误区十二、迷信“模板”

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有了申论作文万能“模板”这么一个概念。由此还衍生了很多变种,如“22句话写作文”等等。

迷信“模板”的考生真的是丧失了最起码的判断!我们写了这么多年作文,都知道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有什么样的题目,就会有什么样的作文——在申论的考试中,还应该加上结合材料这么一条。那些模板不问材料是什么内容,不问题目有怎样特殊的要求,就让你固定的那样写,这不就好比医生不去对你的病情望闻问切,就随便给你开出一味药方那样可笑么?而你如果真的就敢把这药给吃了,还相信你的病就会因此而好转,那不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换一个角度,假设真的存在这样的模板,那么这些年下来各大机构应该早就掌握了这套模板,早就把这套模板传给了自己的千千万万的学员。那么现今考生的分数应该普遍很高吧!可事实并非如此!对国考和绝大多数省考来说,70分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分数。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嘛?

“无招胜有招”才是武学的真谛。相信我,申论成功,从远离“模板”开始!

第二,练好基本功——申论基础能力训练方法简介

前面谈了申论复习的种种误区,这也不行,那也不能,那么,怎么复习申论呢?我认为,首要的,是练好申论基本功。

空友一定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充分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厚积才能薄发。申论也是讲究积累的。这个积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练习基本功的过程,积累的多与少,体现出来就是基本功的好与差。只有把基本功练扎实,考试时才能灵活运用、自由发挥,才能考出理想的分数;反之,不注重基本功训练的复习便如建在沙子上的高楼,倒塌也不过时瞬间的事情。所以,苦练基本功,应该是贯穿我们申论复习全过程的一条主线!

看。看经典著作,看人民日报,看他人优秀文章等。要开动脑筋“看”,揣摩分析他人的遣词用句、文章结构、行文线索和内在逻辑等。宋代学者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其要求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他还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这些话为我们练习“看”,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看”,它综合练习了申论考查的所有能力。它直接练习了阅读理解能力,间接练习了文字表达能力——别人的好文章就是你写作的借鉴。而要把文章读懂读通,就必须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先把整体拆分成部分分别加以考查,也就是分析,再在分析的基础上把结论整合起来形成整体认识,这是综合,一拆一合之间,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看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他人是怎么看待事物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哪些共性的举措,看多了之后你就会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提出和解决问题也好,贯彻执行也好,你都有了底气。所以,这一个“看”,是我们最重要的基本功练习,万万不可轻视!

读。读经典范文,读党的报告,读政府工作报告,读系列重要讲话等。通过长期、反复、大声的朗读,你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而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听。听新闻联播,听领导讲话,听新闻发言人讲话等。一方面积累了素材(这有助于打开思路),另一方面也练习了捕捉材料信息、抓住要点的能力。

记。记政策理论,记好词好句,记领导重要语录等。一方面,你掌握的东西越多,思路就越容易打开,提炼升华、把握本质的本领就变得更强(这是阅读理解的要求),另一方面,记下的这些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到作文里了,如果用的恰当,可为文章增色不少!

写。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多多练习文字表达,也就是多写。写日常练笔,写日记,写小结,写应用文,写大作文等。写,总的要求是“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这并不容易做到,新手很容易跑偏而不自知,所以你最好能找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你写,帮你批改。

按照以上方法,扎扎实实练上2至3个月,定能有极大提高,从而可以为下一阶段的真题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学会解答小题——详细解题示范及机构答案批判各一例

(一)详细解题示范一例

小题解题过程是怎样的?有什么技巧?这里,杜哥为大家做一示范。以2024年国考省级申论第四题为例。

资料:

近日,“秋水长天 水美中国”采访团调研了G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记者经过走访发现,G市某些区县的“水生态+扶贫”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脱贫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G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第80句】:98%。全市溪水密布,河流纵横。G江是G市最大的河流,其在市内各地又分布有一级支流两条,二级支流十条。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G市所辖的三区十四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第28句】:37%。经过30多年的治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

周大姐五年前从上河县城回到了园村老家经营农家乐,记者沿河查看水草长势时,她正在岸边洗菜,竹篮里盛满了自家地里产的水灵灵的白萝卜。

“在县城打工时听说家里的河治好了,还建了漂流项目,就回来开个农家乐,现在每年能挣十多万,比打工好多了。”周大姐的脸上带着笑意。

石县大畲村村主任张某更是直言,“治理前这里就是穷山恶水,治理后可以种莲、种烟、种水稻,还能发展旅游业。”

大畲村的“南庐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历经风雨仍巍然屹立,现在还有人居住,是游客体验客家民俗文化的好去处。

在“南庐屋”旁的一棵大树下,几位村民正坐在石凳上聊天,村里的年轻姑娘文文解答了记者关于为何新房子没人住的疑惑,“这是村里统一规划,我们出钱盖的,建好时间不长,有些人家还在装修呢。”

当记者到达宁县还安小流域时,县水保局副局长符某站在种满了脐橙的山坡上介绍了小流域治理的诀窍:山顶戴帽涵养水源,山腰开垦梯田种果,山窝挖塘筑库养鱼和供水抗旱。

据悉,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宁县坚持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小流域治理同水保科技示范园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的思路,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绿森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用了1500多公顷水土流失山地。

绿森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赖某,退休后来扶贫点工作,带领乡亲们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增加收入,黝黑的脸庞见证了这位老人对种植脐橙的热爱。

下山时记者遇到骑着摩托车上山干活的李大哥,他是绿森公司的雇工,年近六旬。他描述了自己的收入情况,“60到80块钱一天,每个月能干15到20天。将山地租给绿森公司的农户,5年后还能分到每亩两成的利润。”

“年纪大了,在外面打工挺难的,现在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李大哥对家门口的工作显得很满意。

石县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所在的地方曾经林草稀疏,农田水利设施简陋,土壤贫瘠,沙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示范园项目启动后,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壑治理相结合,建成了“名、优、特、新”的经济果木林,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示范园于2024年10月启动建设,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及广大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设计的方式,将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使水土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性开发。

鸿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了这一园区的建设。公司负责人黄某已经投资了约两千万。他告诉记者:“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配套一部分。”

黄某在深圳有家贸易公司,生意不错。“本来就是想回家开个农家乐试一试,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就留下来了。”在忙着让记者品尝园区产的葡萄时,他眼神坚定地讲了下一步的打算,“把水留住,把山治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G市水保局局长对黄某的自学能力赞不绝口:“他办公室里讲水保的书比我还多呢。”

“民营水保大户雇当地的农民参与治理和开发,群众可直接获得和外出务工一样的报酬,也进一步推动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石县水保局的王某这样解释“水生态+扶贫”的好处。

小陈就是回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在鸿达公司一个月的收入有4000多元。“以前在广东打工,离家太远,现在可以骑摩托车上班,还可以照顾到家里。”

“脐橙飘香,水保先行”就是生态优先和民生优先并重的鲜活案例,是水土流失地区百姓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水生态+扶贫”模式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题目:

下面的资料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依据给定资料,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要求:【第1句】:紧扣材料,内容具体;【第2句】:理由充分,措施明确;【第3句】:层次分明,有逻辑性;【第4句】:不超过500字。

杜哥解题:

第一步,仔细审题。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准备提交一份 ‘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只是一个背景,“准备”二字提示了这一点。这一题真正的要求是“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所以,在答题时就不需要也不应该写成“建议”,分别围绕理由和措施写出两段文字即可。很多机构的答案写得却是“建议”,这些机构的审题水平可想而知!

第二步,逐段阅读,提炼要点。

由第二段“G市所辖的三区十四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第28句】:37%。经过30多年的治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青山绿水的转变”,可以提炼出理由1:能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由第四段“听说家里的河治好了,还建了漂流项目,就回来开个农家乐,现在每年能挣十多万,比打工好多了”,可以提炼出理由2:能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理由3:能够吸引农村青壮年回流。同时可以提炼出措施1:进行漂流等形式的旅游开发,带动农民发展农家乐等模式经营。

由第五段“治理前这里就是穷山恶水,治理后可以种莲、种烟、种水稻,还能发展旅游业”,可以提炼出理由4:为发展种植业、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由第六段“是游客体验客家民俗文化的好去处”,可以提炼出措施5:发展民宿产业。

由第七段“这是村里统一规划”,可以提炼出措施3:坚持规划先行,做好村庄建设规划。

由第八段“山顶戴帽涵养水源,山腰开垦梯田种果,山窝挖塘筑库养鱼和供水抗旱”,可以提炼出措施4:把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

由第九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多业并举、滚动发展’的思路,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治理大户--绿森现代农业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租用了1500多公顷水土流失山地”,可以提炼出措施5:统筹做好规划;措施6:设立项目引导资金并发挥其作用;措施7: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治理。

(由第十段“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增加收入”,可以提炼出理由:保持水土;帮助群众增收。和前面重复,不再考虑。)

由第十一段“60到80块钱一天,每个月能干15到20天。将山地租给绿森公司的农户,5年后还能分到每亩两成的利润”,可以提炼出措施8:推动土地流转。(还可以提炼出理由:帮助群众增收;和前面重复,不再考虑。)

由第十二段“李大哥对家门口的工作显得很满意”,可以提炼出理由6:帮助群众就近实现就业。

由第十三段“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山与治水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壑治理相结合,建成了‘名、优、特、新’的经济果木林,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可以提炼出措施9:统筹考虑,综合施策,综合治理;理由5: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由第十四段“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及广大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设计的方式,将示范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使水土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性开发”,可以提炼出措施10:吸引民间资本和群众参与;措施11: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

(后面几段提炼出的理由或措施和前面重复,不再考虑。)

第三步,整合加工。

以上共提炼了6条理由和11条措施。

6条理由:【第1句】:能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第2句】:能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第3句】:能够吸引农村青壮年回流。【第4句】:为发展种植业、旅游业创造了条件。【第5句】:帮助群众就近实现就业。【第6句】: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1条措施:【第1句】:进行漂流等形式的旅游开发,带动农民发展农家乐等模式经营。【第2句】:发展民宿产业。【第3句】:坚持规划先行,做好村庄建设规划。【第4句】:把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第5句】:统筹做好规划。【第6句】:设立项目引导资金并发挥其作用。【第7句】: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治理。【第8句】:推动土地流转。【第9句】:统筹考虑,综合施策,综合治理。【第10句】:吸引民间资本和群众参与。【第11句】: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

如果按照这个框架去回答的话,内容上是很全面了,但条数太多,而且逻辑性条理性还不强,因为明显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例如理由2和理由4,其实就是一回事。所以我们还要“合并同类项”。

理由【第2句】:【第4句】:6说得都是能帮助群众增收,可以合并为:为发展种植业、旅游业创造了条件,能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理由【第3句】:5内容近似,可以合并为:能够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创业,吸引农村青壮年回流。

措施【第1句】:【第2句】:11说得都是发展旅游,可以合并为:发展生态旅游,并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

措施【第3句】:5说得都是规划,可以合并为: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和村庄布局。

措施【第4句】:9内容近似,可以合并为:统筹治山和治水,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业耕作等措施,把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农林业结合起来。

措施【第6句】:【第7句】:【第8句】:10也完全可以合并:通过推动土地流转、设立引导资金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各类民间资本、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治理。

如此合并之后,我们得出3条理由和4条措施:

3条理由:【第1句】:能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第2句】:为发展种植业、旅游业创造了条件,能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第3句】:能够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创业,吸引农村青壮年回流。

4条措施:【第1句】: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和村庄布局。【第2句】:统筹治山和治水,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业耕作等措施,把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农林业结合起来。【第3句】:发展生态旅游,并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配套项目。【第4句】:通过推动土地流转、设立引导资金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各类民间资本、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根据个人的逻辑认知,对顺序做了相应调整。)

这样答案就非常清晰了,完全符合题目“层次分明,有逻辑性”的要求。

第四步,拓展文字。

上面的答案要点是230个字,而题目要求不超过500字,显然,要适当“注水”,通过添加解释说明、引用材料语句等方式进行扩展。最终得出答案如下:

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第1句】: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如石县实行“水生态+扶贫”模式后,就有效的改善了水土流失状况,很大程度上修复了脆弱的生态系统。【第2句】:为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种植、旅游等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促进群众增收,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第3句】:能够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有利于吸引农村青壮年回流,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这个概念就这么用上了,积累有用么?)

可推广的措施:【第1句】:统筹做好规划。科学规划治理思路、举措、路径,产业发展乃至村庄布局;在具体落实上,可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第2句】:统筹治山和治水,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业耕作等措施,把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农林业结合起来。如宁县的“山顶戴帽涵养水源,山腰开垦梯田种果,山窝挖塘筑库养鱼和供水抗旱”。【第3句】:在做好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漂流等形式的生态旅游项目,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配套项目,带动群众增收。【第4句】:通过设立政府引导资金、推动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导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各类民间资本、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治理。

以上解题过程看似很长,这是因为我把每一个思维细节都展示出来了,其实熟练掌握后,这个过程完成起来还是比较快的。

(二)机构答案批判一例

练习真题只是第一步,对照参考答案分析评判自己的答案进而揣摩研究、修改提高,是更为重要的一步。遗憾的是,目前考生能够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答案都存在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致命的!而考生又缺乏鉴别能力,如果长期对标错误答案,那就会形成错误的思维模式,练得越多,分析越多,反而错得越稳定,离高分就越来越远。为帮助空友学会鉴别分析,这里做一示范,并努力把原因分析到位、分析透彻,做到以理服人。

以2024年国考省级申论第一题为例。

资料: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优良传统。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中高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富,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近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如何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给出建议。

“书香社会”的提法“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特别赞同。读书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要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国人在海外的形象,倡导全民阅读十分必要。

Y说,现在的道德教育多是口号,人们不喜欢。用阅读潜移默化地熏陶国民,效果会更好。现在,大城市的图书馆不够多,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图书馆更少,人们想读书,但没地方读。因此她建议各地多建一些图书馆。

全国人大代表W认为,今天到处都是低头族,他们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真正读书的人太少了。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撑,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局限性,厚度不够。

W说,她今年带来一个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欧美一些国家规定,社区方圆十公里之内一定要有一个图书馆,创造条件引导人们阅读。我们也应当营造这样的环境。大学里面有非常好的图书馆,应该让公众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T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明缺失等现象是存在的,但他相信情况会渐渐变好。很多人在国外看到同胞的不文明行为时,都会感到很难为情。一些人出国后的表现像暴发户,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甚至做出其他不文明的事。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国民在接受社会文明素养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尤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G建议,应当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国人“礼仪名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G指出,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如父慈子孝蜕化成纯金钱性的抚养和赡养义务,邻里和睦蜕化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家庭孤岛”,尊师爱生蜕化成合同式的知识供给等。一些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礼俗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流失,如果没有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坚守,我们可能会进入物质丰盈,但精神贫瘠、文化缺失的状态。他建议,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特点,归纳整理行业和地域礼俗,并编制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全国政协委员K说,在大学工作多年,他发现在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等现象越来越突出。K认为,孝敬父母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他建议,以大学生作为弘扬优秀孝文化的突破口,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孝德之心、仁爱之心,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将传统孝文化列入公选课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

W认为,文化艺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文件,要求学生从中学开始,都要具有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这非常好。从孩子抓起,这对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他引用了欧洲一位哲学家的话:“孩子出生后,要给他鲜花,让他视觉上看到美;给他音乐,让他听觉上建立音的概念。”W认为,这就是在体现素质教育。

题目

阅读下面的资料,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机构1答案:【第1句】:文明素质落后。推动制定图书馆法,建设更多图书馆,开放大学图书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第2句】:传统礼仪失范。坚守优秀的传统道德和礼俗,倡导邻里和睦,把文明礼仪结合现代文明、生活特点和行业地域特点编入教材向全社会推广;【第3句】:社会责任缺失。弘扬优秀孝文化,让孝文化进入大学课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第4句】:素质教育滞后。对学生加强音乐、美术等美育教育,提升文化艺术发展和创新能力。

杜哥批判:这题难度并不大,但众多机构的答案依然不靠谱。以该答案为例,即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强行把问题和建议合在一起,导致前后不对应。例如这里的所有对策都可以指向“文明素质落后”,但答案却单单把读书、图书馆建设和“文明素质落后”联系在一起,这样在逻辑上就说不通,难道加强音乐美术教育、推广传统礼仪就不能提高文明素质么?二是片面追求表述的“整齐”,导致表述不完整、不准确。谁的“文明素质落后”?又是谁的“社会责任缺失”?其实,机关公文并不强求工整对仗,如果你一时想不起来好的词句,不对仗就不对仗,准确永远是第一位的。三是要点不全。例如,由“需要国民在接受社会文明素养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尤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作用。”可提炼出“提高国民文明素养;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要做表率”,而答案中并无该方面内容。综上判断,该答案不合格。

机构2答案:

“给定资料2”主要反映了提升国民素质的问题。一是国民缺乏阅读,各地方的图书馆建设不足。二是国民文明缺失及违反传统文化规范的不断涌现。三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及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现象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建设足够的图书馆。

二是国民自身提升素养,把传统文化精华编制礼仪教材。

三是高校开设国学课程,开展“孝”文化教育活动,在中学使学生具有音乐和美术的基础。

杜哥批判:该答案区分了问题和措施,也没有刻意追求表述的工整对仗,似乎比刚才的答案有较大改观,实则问题依然很多:一是要点不全。例如刚才提到的“提高国民文明素养;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要做表率”没有表述;而“违反传统文化规范”并不全面,没有把“一些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礼俗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流失”反映进去。二是提炼深度不够,表述不到位。例如“把传统文化精华编制礼仪教材”,这只是对“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特点,归纳整理行业和地域礼俗,并编制礼仪教材”的概括,还有“让文明礼仪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呢,这句没概括啊。三是分类不够科学。“国民自身提升素养”和“把传统文化精华编制礼仪教材”是两码事啊,为什么要合并在一起呢?综上判断,该答案不合格。

机构3答案:

问题:【第1句】:不文明行为事件频发,道德素质低下;【第2句】:国民缺乏阅读,图书馆分布少,难以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第3句】:优秀传统文化渐失,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不断涌现;【第4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家庭情感关怀缺乏。

建议:【第1句】:扩建、开放图书馆,倡导全民阅读;【第2句】:提升国民素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做好表率;【第3句】:整编礼仪教材,引导社会共同遵循文明礼仪;【第4句】:开设国学课程,开展美德教育,推行素质教育。

杜哥批判:该答案较之前两个答案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放到考场上,可以算作是一个高分答案了。但问题还是有的:一是语言表述不准确。“不文明行为事件频发,道德素质低下”主体是谁?这个主语不能省略。更为重要的是,“道德素质低下”这个判断是从哪里提炼出来的?细读全文,很多地方反映了国人不文明行为较多,总结为“文明素质低下”也是可以的,但说成“道德素质低下”就过了。二是忽略了细节。例如“开放图书馆”就不如“开放大学图书馆”到位;再如“社区方圆十公里之内一定要有一个图书馆”这反映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数量的问题,还有一个合理布局的问题,这方面对策要有体现。三是存在语病。例如“图书馆分布少”,这是典型的搭配不当,“分布”只能对应“不均”“不合理”,而不可能对应“少”。

杜哥示范答案:

问题:【第1句】:国人不文明行为较多。【第2句】:图书馆数量不足。【第3句】:国民缺乏阅读。【第4句】:优秀传统道德和礼俗流失。【第5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

建议:【第1句】:提高国民文明素养;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要做表率。【第2句】:合理布局,建设更多图书馆;推动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开放。【第3句】:倡导全民阅读。【第4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第5句】:编制礼仪教材并推广学习。【第6句】:在高校开设“孝文化”国学教育和主题活动。【第7句】:加强青少年音乐和美术教育。

第四,学会结合给定资料写作文——原创范文两篇;

前面在谈申论复习误区的时候,已经分析过,申论作文一定要结合给定资料。这里,以我的两篇原创范文作为示例。

第一篇 2024年国考地市级

学习水的智慧,建设美丽城市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地的城市建设正实践着越来越多的新理念,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等。这些实践正在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宜居,越来越美丽。其实,城市建设还可以向水学习,因为“上善若水”,水之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无穷智慧,能够给我们以众多的启迪。

启迪一,要包容不要对抗。水,柔而能克刚,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一味用蛮力去与之对抗,而只能去吸纳与引导,以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传统的城市建设强调防水和排水,将水视为城市的外物,必欲除之而后快。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硬化地面越来越多,排水管道越来越粗,可依然防不胜防,类似“欢迎到武汉来看海”之类的事情屡屡在各地发生。这就是我们没有顺应水的规律而受到的惩罚。近年来,人们转换思路,不再将水视为外物,而视为城市的一部分,不再一味强调防水、排水,转而注重渗水、蓄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又何尝只有治水本身是这样!在城市征地拆迁、市容管理、外来人口吸纳等等方面,如果我们都能以包容的心态去寻求合作而不是对抗,强调矛盾的统一性而不是对立性,我们就能少面对很对问题,城市也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启迪二,要顺势而为不要强行作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却能适应任何形状而不受损伤,这是水懂得顺势而为的结果。有水才有城,自古以来,一座座城市因水而起、因水而兴,这是城市发育顺势而为的结果。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葛里芬湖虽为人工开挖,却巧妙地利用了山谷地形,使得湖泊蜿蜒曲折,因而能够调节城市内部的气候,就是顺势而为的成功案例。如果我们不尊重规律,不顺应形势,强行按照主观意志去推动城市建设,就会吃大亏。一些地方在绿化城市时,贪大求洋,片面追求名贵树种,结果遭遇“水土不服”,最终不得不更换本地树种;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搞大拆大建,造成巨大浪费不说,还破坏了城市的历史风貌,让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还有些地方不考虑居民实际需求,将保障房建在偏远郊区,结果分房时无人问津……如果我们能以水为师,真正懂得水的智慧,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些损失,也就可以避免。

启迪三,要吐故纳新不要固步自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源源不断的注入活水,并让水流动起来,水,才能有生机、有活力。B县在水系治理中强调引入活水,让一潭潭死水重新流动起来,水生态得以迅速恢复。其实,不仅是城市水系治理,城市的方方面面,也都需要引入“活水”。在发展观念上,要引入“活水”,时时学习最新理念;在人力资源上,要引入“活水”,将招才引智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项目建设上,要引入“活水”,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举措……如果没有这些“活水”源源不断的注入,城市,终究会变成一潭死水,在固步自封中逐渐失去活力,丧失发展之机。

在伟大的思想家眼中水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哲学的本喻,是道德的载体,是智慧的展现。城市管理者同样应该向水学习,从中吸取智慧,去推动新型城市建设,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第二篇 2024年923联考

保护和促进知识经济健康发展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应运而生并快速成长;在彰显独到价值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保护和促进知识经济健康发展的全新课题。

所谓知识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知识为商品,消费者为知识付费,生产者以售卖知识获取收益。相较于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知识,知识经济中的生产者往往具备更强的专业性,其所提供的知识也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知识经济中的消费者则可以省去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淘宝”的时间成本,提高获取效益。知识经济认可知识的经济价值,这激励了知识生产者持续投入知识生产,不断创作出更多优质知识回馈消费者,促进了知识的发展。知识经济更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知识付费,愿意为知识经济买单;众多互联网巨头争相进入这一领域,更是直接说明了知识经济得到了市场的普遍看好。可以预见,知识经济甚至还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忽视消费者体验,同品不同价,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等。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可能打击消费者信心,损害知识经济的价值,制约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妥善加以应对,切实保护和促进知识经济健康发展。

保障产品质量。“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知识产品。要引导内容创作者在精准研究消费者需求,恰当选取题材,推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深挖产品内涵等方面发力,提供更有价值的知识产品。引导平台加强产品质量把关,通过遴选高水平内容创作者,建立专家评审团队,收储优质资源等举措,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付费方式。着力解决同质不同价、质量与价格不对等、付费方式不灵活而影响消费者体验等问题。要采取大数据等先进手段精准研究消费者付费意愿和方式偏好,避免定价随意性,提高价格公平性,增强付费灵活性。“分答”和“知乎Live”在这方面的创新成功经验就值得推广。

加强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经济的生命线。要因应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加速调整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保护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创新监管办法,尤其是要大幅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大幅降低维权者的维权成本。平台要通过管理、法律、技术等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从促进知识传播,更好发挥知识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也鼓励产权拥有者以知识共享协议等原则为借鉴,适当让渡部分权力,促进多方共赢。

当今中国,知识经济的大潮方兴未艾。我们相信,只要能妥善加以保护和促进,知识经济必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也必将以市场的力量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价值。

以上两篇文章,主要论点和论据均来自于材料。有兴趣的空友不妨自行分析。如有不明之处,欢迎与我联系。

第五,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申论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项能力和技巧,如何合理安排、统筹谋划,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是一个大大的难题。无数考生为之困惑,传统复习教材选择了回避,网络“大神”也没有给出对策。但到了杜哥这里,则不会回避矛盾。答案最后一部分,就来和大家谈一谈复习计划的制定。

我认为,制定复习计划,要遵循这样几项原则。

(一)全面系统

在第一部分,我就总结出,申论测查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捕捉要点、归纳概括、知识储备、联想发散、逻辑条理、文字表达等七项能力。要想提高申论成绩,就必须全面提高这七项能力,否则就会有短板,就会制约最终成绩。而要想提高这七项能力,绝非只依靠某一两种复习方法就可以做到。如同吃饭一般,牛肉和鸡蛋营养再丰富,你只吃这两样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做到肉食、蛋类、奶类、谷物、水果、蔬菜、坚果,什么都来上一点,营养才均衡,身体才健康。复习申论也是一样,必须统筹兼顾七项能力,设计多样化复习方法对其实现全覆盖,如此一方面全面照顾各项能力、不留死角,另一方面多样化训练合成在一起,又能够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产生“1+1>2”的效果。所以,全面系统,我认为是制定复习计划时首先要考虑的。

(二)循序渐进

申论是能力考试。而能力的提升,一定有一个过程。所以,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能力提升“渐进性”的特点,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胖子”。

其一是要安排足够长的时间。正因为能力提升是“渐进性”的,每天只能进步一点点,所以要想取得可观的、明显的进步,就必须要积累足够长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武侠小说用“年”为单位去衡量一个人的功力,是很有道理的。)即使是我的自由申论三月通,历经7年的优化、调整,也还是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组织一次较为全面的复习。群友自己安排复习的话,我认为至少需要4-5个月才行。

其二是要先易后难。不建议一开始就大量做真题,因为初始阶段考生能力薄弱,直接做真题不仅感觉困难,错得也多,对照答案还未必能很好地理解,这样的话你甚至会“怀疑人生”。我建议先从简单的基本功练习开始,看读听记写,先操练起来,让自己逐步进入状态,然后再过渡到做真题,直至最后阶段的全真模考。这样安排,符合认知规律,更能保障效率。

(三)划分阶段

大家都经历过高考,在高考复习时,我们是怎么做得?一定是安排几轮复习吧!不论划分标准怎样不同,安排多轮次复习一定是共同的。这一原理同样可以运用在制定申论复习计划中。

其一,申论复习内容很多,既包括多样化的基础训练,又包括真题练习,还要对照答案修改小结,如果不区分阶段的话,我们是不可能同步推进如此之多不同课程得。划分不同阶段,每一阶段侧重安排不同内容,这样每个阶段就可以明确重点,有所偏重,不仅更加轻松从容,复习效果也会更好。

其二,如前所述,申论复习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果一套复习计划到底,中间没有任何变化,我想再有耐心的人也会感到厌烦、沮丧吧!划分不同阶段,每个阶段调整一次复习计划,不仅能给人带来新鲜感,而且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复习还能给人带来成就感,这些都有利于重新激发复习热情。

最后,奉上鸡汤一碗:壮士,干了它,再复习不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著作权归作者:江东杜哥 所有。)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实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举,我最欣赏的一句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的就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谢谢!

申论如何快速提分

谢谢

浅谈个人观点,首先申论靠的也是平时的积累,你会发现以前语文成绩不错的同学相对于其他人来说申论是会比他们好一些,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让你提高申论成绩的,方法还是挺多了,对于你说怎么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申论的成绩问题,第一,最近可以看看政府报纸的评语,多站在政府官员的角度看待问题,要记住你在写申论的时候你就是政府人员;第二,一定保证字迹要清晰,你要知道改试卷的老师一天得改几百份试卷,如果你的试卷不好看,试问能有高分吗,所以,祝你下次申论考试能取得好的成绩

如何写好申论标题

心竺公考,你的专属智能老师

一个致力于:1/3的时间,1/3的价格,能带来3倍学习效果的团队。(文章结尾超级干货)

申论标题的拟定不像高考那样,需要华丽的词去修饰,也不需要暗喻,转折,等等手法,越简单越好。但是不能出现口语化标题。

申论标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下面说说标题的拟定格式:

【第1句】:主题词+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以医疗体制改革促医患关系和谐》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2句】:主题词+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整治酒醉驾车破解安全隐患》

《化解城管摊贩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废话不多说,下面语嫣姐姐团队申论老师,视频课程:关于申论标题如何拟定问题

公考申论如何突击

申论复习重点----积累+思考,增加多维解题能力

【第1句】:将真题为主,模拟题为辅。很多人不重视申论真题的原因是因为认为这些题的考点都过时了,没有复习的必要,但也就是这些表象性的看法错过了得分的关键!因为申论材料的选择是多样的,而我们需要从答题的角度,解题方法,考点设置去分析核心的东西,这也就是重点!我们在多做题时也要总结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思维,这样在后期复习时可以理解得更快!而模拟题作为辅助的原因是市场掺杂成分不一,较之真题含水分太高,只能作为练手而不能寄托希望,不然这样在考试时会形成心理落差,影响考试心情!在基础备考阶段,《公考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蓝皮书》对于基础知识和申论思维角度的解析比较全面,并且熟练的掌握各种题型,对精选习题加以强化的练习,达到巩固复习效果。

【第2句】:申论的材料积累是在平时生活中的,不用太过刻意,首先你可以多关注主流报刊规范申论的语言用法和框架组织,其次可以多做笔记,每两天复习一次。还有就是可以上相关论坛多看看别人的言论和别人多交流多接触,这样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